张松雪为什么退出yy:心靈語錄/修行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8:57
心靈語錄◎學佛是學認識自己,進而幫助別人也認識他自己。
◎改變自己,才是正確的學佛。
◎佛由人成,故學佛當先學做人做事;人格高尚,便是佛!
◎孝是孝養敬重,順是順心不逆,學佛當從孝順做起。
◎子女孝順,是他報我恩;子女不孝,是我報他恩。
◎孝親人子應有,尊師學子應重。
◎內調心性,外敬於人,才是學佛。
◎學佛,是學智慧、慈悲、清淨。
◎學佛要知佛心,講經要知佛意。
◎先瞭解佛法整體,再一門深入修行。
◎成功只要一事,修行只用一門。
◎理論是說給別人聽,修行是自己可以受用的。
◎若知修行好,就能好修行。
◎不是想修行,而是要修行。
◎先下定決心,再談如何修行。
◎修行不在方法,而在於決心。
◎若真修行者,必發菩提心。
◎修行唯此一心,別無他法。
◎如何修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先隨相修行,方能離相無行。
◎怎樣才能開悟,放下便能開悟;如何才是修行,持戒便是修行。
◎懺悔,是修行的第一步!
◎問心無愧,即入修行之門。
◎遠離一切過失,便是修行的起步。
◎知過是修行的開始,改過是修行的結果。
◎修行的品質,在於真心的轉變。
◎忍辱,是修行最大的功課!
◎默默無聞好修行,聲名遠播難清淨。
◎無智慧不能解脫,無福報難以修行,故要福慧兼修。
◎去除心中的不善心,增長心中的慈悲心,便是修行的功夫。
◎面對一切的境界,都是修行的下手處。
◎於生活中修行,便是要念念覺知。
◎選定法門之後,就要精進的修行。
◎修行之所以不得力,在於不願意。
◎念佛念心,修行修心。
◎修行若不知己心,如何修行。
◎在生活中修行,於平常中悟道。

◎修行不離生活,生活不離一心,一心不離當下。
◎修行不是用腦袋來想,而是要去突破意識的陷阱。
◎修養是外在行為,修行是內在心境;外在別人看得清楚,內在只有自己知道。
◎真心待人,平心處事,用心生活,安心修行。
◎接受外在的境界,內在的心境,色身的變化,便是會修行。
◎萬緣放下,隨緣修行。
◎修行之人,心當不苦。
◎自在的人,才是修行人!若是常有罣礙,一定不懂修行。
◎修行從易至難,先念佛再觀心。
◎萬緣放下不執有,老實念佛不落空。
◎修行不難,難在是否老實。
◎順境時不想修行,逆境時無力修行。
◎壓抑之事非修行,修行無事可壓抑。
◎對佛法有興趣,並不代表有修行。
◎修行者!當志於道,行於仁。
◎事廣理深真學問,難行能行真修行。
◎為人解說容易,要人修行困難。
◎修行雖是困難,但還是要修;做人雖是不易,但還是要做。
◎誠實做人,平實做事,如實生活,老實修行。
◎修行要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簡單的說:便是用心生活。
◎只要懂修行,何處不是修行。
◎會學是學生,會做是修行,會悟是智者。
◎勿隨意說,我在修行;勿隨意說,我在度人。
◎流水若止,其味變臭;修行若止,其道將廢。
◎不做不食,不畢不息;意志堅定,方論修行。
◎大道無心對人言,人卻有意尋大道。
◎悟要悟得透,行要行得深。
◎自性為何清淨,因其性本空。
◎清淨的水被人污染,清淨的心被己污染。
◎若無妄念之想,何須清淨之心。
◎不要讓欲望,混濁了清淨的本質。
◎萬般計較心自煩,萬緣放下性清淨。
◎不追逐,讓心安住;不攀緣,讓意清淨。
◎湖水本平靜,因外境起漣漪;自性本清淨,因無明起煩惱。
◎讀一本經,念一句佛,行一件事,自然清淨無憂。
◎知有,故能精進;知空,故能清淨。
◎心本清淨,事本無事;心起念而想事,故有心事。

◎一切皆由緣起運作,而非有我。
◎凡是一切存在的,必是緣起而形成。
◎一切皆是緣起,緣起而生一切。
◎世間沒有一事,是無因無緣的。
◎緣生境起,緣滅境滅;境是生滅,虛妄不實。
◎因緣是聚散的真理,無常是變化的真理。
◎心性本空,何來心事;因緣而有,何足罣礙。
◎人是因緣,事亦因緣,一切盡是因緣所生,故凡事皆應隨緣。
◎向外看是攀緣,往內觀便息緣,一切皆要隨順因緣。
◎隨緣則不強求、不婉拒、不掛意。強求事不久,拒絕事不成,掛意事不樂。
◎細微的因緣,形成不可抹滅的果報。
◎明心是妄,見性本空,即是明心見性。
◎若知一切盡假名,何來毀譽染虛空。
◎心空境也空,一切畢竟空。
◎諸法本空,故無分別、對待。
◎了悟諸法空相,即知一切平等。
◎時時觀照緣起,念念與空相應。
◎相是假相,名是假名,用是妙用,體是性空。
◎悲觀是一時,樂觀是短暫,中觀方能見緣起、悟性空。
◎因有性空,方能緣起;緣起產生了現象,現象又回歸性空。
◎見一切境界,應知緣起之法;處所有事相,應悟性空之體。
◎真空不空,即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
◎在有處悟空,於空時覺有。
◎說理常落於空,談事常著於有。
◎要將感覺,變成正覺,只有如實觀照,直到五蘊皆空為止!
◎不傷害別人是慈悲,不傷害自己是智慧。
◎思惟可增智慧,妄想則增煩惱。
◎要有出世的智慧,及入世的慈悲。
◎在相上修,有福報;於性上修,有智慧。
◎讀點好書,增長智慧;做點好事,多些福田。
◎請用慈悲心,去對所有的人;請用智慧眼,去處理所有的事。
◎提起是勇氣,放下是智慧;提起是承擔,放下是捨得。
◎睜一隻眼,是智慧;閉一隻眼,是慈悲。
◎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念念清楚,是真智慧;如如不動,是真禪定。
◎事情做好,是智慧的展現:不被影響,是禪定的功夫。
◎知識是由外而來,智慧是由內而生。



◎懂得妙用是智慧,懂得付出是慈悲。
◎放下之時,便是生起智慧之日。
◎瞭解大眾是智慧,體諒別人是慈悲。
◎情緒讓人失去理智,無明讓人失去智慧。
◎善自護念,智慧常生,廣度有情,慈悲為懷。
◎希望別人順從,是凡夫的愚昧;願意隨順大眾,是菩薩的智慧。
◎需要是事實,想要是妄想,兩者何為重要?便是智慧!
◎菩提心,是從慈悲心中生起的。
◎慈悲!是人世間最大的力量。
◎慈悲的人不傷人,傷人的人不慈悲。
◎瞋恨是從佔有開始,慈悲是由體諒而來。
◎去除不善,見性有望;慈悲待人,成佛可期。
◎觀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都對我有恩,久而久之,慈悲自生。
◎吃素目的,慈悲為懷;切莫修口,不修其心。
◎道在心悟!豈在形式,而凡夫總是執著修行的樣子。
◎坐禪不是為了什麼,坐只是坐而已,如果有求,便是妄想。
◎靜坐不是為了要舒服,故不要排斥身心不舒服的自然變化。
◎靜坐時不起靜坐的念,起坐時不生起坐的念,因為佛性無坐無起。
◎靜坐當明心,心明本自淨。
◎念佛可以淨心,坐禪可以明心,一切皆要無心。
◎觀息者,身心可安;念佛者,念念清淨;坐禪者,本無罣礙。
◎萬念放下,只管用功,便是靜坐的要訣!
◎靜坐在於靜心,心不能靜,是自己有過有非。
◎參禪不如行禪,坐禪不如悟禪。
◎晝當工作夜參禪,隨緣處世心無礙。
◎坐禪非身不動,而是心不動。
◎身當動以養身,心當靜以養性。
◎修行從無常觀起,而後入無我之境。
◎觀身變化,知生命無常;觀心運作,知念頭生滅;觀境變遷,知萬物消長。
◎知道無常,故不貪;知道無我,故不瞋;知道如幻,故不癡。
◎我們面對所有的人、事、時、地、物,常生起無常觀。
◎樂受剎那轉為苦,苦受也是無常相,故要甘願去接受一切,不要妄起分別。
◎為何不妄想?此想不真。為何不執著?此事無常。
◎觀法無常,執著不存;觀事多變,妄想不起。
◎體悟無常,讓人把握當下;體悟無我,讓人不再執著。
◎觀無常,破執著;觀當下,除妄想。
◎無常無我無執著,有心有佛有眾生。



◎現象無常留不住,自性常在無所住。
◎我本無我,因迷執我。
◎有我則愚起,無我則智生。
◎無人跟誰比,無我比什麼。
◎無我真清淨,有我真麻煩。
◎真我是無我,真心是無心。
◎如何做到一切無我?觀察此身、心、境,皆是無常變遷。
◎明白大道,即能悟道;順應大道,即是修道。
◎執著時,只有心事;放下時,一切無事。
◎迷時盡是對立,悟時一切平等。
◎念經不及念心,看經不及看心。
◎一經在手,心開悟解;一門深入,心神自定。
◎不是不修,而是無處可修。
◎不是不悟,而是自迷。
◎鏡中之我並非我,鏡外之我也非真。
◎只要一心利益眾生,自然不起貪瞋癡。
◎粗糙的人,不能見道;用心的人,處處皆道。
◎放下並非放棄,而是應無所住;拿起亦非執著,而是生其心。
◎無福的人,想要造福;有福的人,忘了植福。
◎懺悔使人改過,慚愧使人進步。
◎遇境不被影響,痛苦就不會生起。
◎不能選定法門,是心未定。
◎攀緣之心止息,萬緣方能放下。
◎叛逆之心,人我皆苦;隨順之行,您我皆樂。
◎雲無去處亦無來,心無生處亦無滅。
◎我利於人,當要布施;人害於我,當要忍辱。
◎無忍辱的境,無受辱的我,方是真忍辱。
◎財施是暫時,法施才是究竟。
◎說法者無法可說, 聞法者無心可聞。
◎改變觀念不易,去除習氣更難。
◎時間可以解決一切,卻不可抹滅因果。
◎念頭未起之時,是吾人真面目也。
◎口念佛不及心念,心念不及心中有佛。
◎惡念產生地獄,善念創造天堂。
◎佛在心中,心外無佛。
◎當下都不能把握,還妄想未來。
◎心是佛,心是法,佛法在汝心中。


◎有心是人心,無心是大道。
◎道法自然,人若自然便契大道。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當順應自然而生。
◎把欲望打破了,一切妄想便止息。
◎迷人隨欲望而起舞,智者隨自心而安住。
◎煩惱只因強出頭,菩提但要放得下。
◎生死只是一場夢,夢醒何來有生死。
◎忙什麼,生死未了;求什麼,三界未出。
◎將心開啟最好的方式,就是懺悔及寬恕。
◎智者言與無言,皆是恰到好處;愚者說與不說,都是恰好相反。
◎有的時候,觀察它會消失;無的時候,觀察它會出現。
◎將心觀到深處,注意它會不見。
◎看經不難,難在是否堅持。
◎開悟不難,難在是否放下。
◎不執著的是內心,而非身邊的事情。
◎道無分別,心自分別;道無對待,心起對待。
◎道本無為,人心妄想有為。
◎佛在心中莫遠求,淨在心中莫遠離。
◎初犯,是一切罪源的開始。
◎無上至寶,是汝之本心。
◎羅漢,以離欲為本;菩薩,以無瞋為本。
◎無過,心自安;無欲,神自清。
◎被概念所困,即被法所綁。
◎寧可行一分,切莫知不行。
◎發菩提心,是大乘菩薩的前提。
◎為自己努力,也為別人著想,便是菩薩。
◎持戒有莫大的功德,破戒有很大的罪過。
◎無知使人苦,無欲使人樂。
◎順境一句佛,逆境一句佛。
◎一的後面,就是二;因的後面,便是果。
◎貪會被騙,瞋會被激;心無貪瞋,人奈您何。
◎愚昧之人,帶來痛苦。什麼是苦?欲望就是苦!
◎有求必苦,無求為樂;有執必滯,無執則通。
◎面對內在的恐懼,它就會消失。
◎不被外境所惑,因為非我所要。
◎身讓人憂心,心使人發狂。
◎妄想讓人心不定,執著使人心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