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仙女达:朱永新教授谈阅读-我粉碎了一切困难——赵永生的博客-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5:12

朱永新教授谈阅读

【作者介绍】

  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1976年5月参加工作,1988年4月参加民进,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同志是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民进六届、七届苏州市委副主委;全国青联委员,苏州市青联副主席;江苏省七届、八届政协委员;苏州市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

  1976年江苏省大丰县南阳供销社棉检员。1978年入江苏师范学院政教系学习。1980年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师资班学习。1982年后任苏州大学教育心理教研室助教、副教授。1987年任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正处级)(其间: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为日本上智大学研究员)。1991年后任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部主任、教务处长、教授。1993年后任苏州大学教务处长、教授,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其间:1994年9月至1996年11月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97年任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其间:1998年至2000年入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负责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新闻出版、地方志方面工作。

  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20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30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日俱增。是的,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呢?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些曾经写在我们教育学教科书上的东西,现在看来,是有不少问题的。

  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花是无法去影响园丁的,它只能给园丁带来感官的愉悦,带来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园丁自己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过去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师的价值必须通过学生的价值体现出来,忽视了教师自己价值的直接呈现方式。

  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春蚕吐丝是没有目的甚至是没有对象的,它的使命是为自己筑一个永远的巢,最多是为人类提供几根纺织用的丝。在显然不应该是现代教师的形象。

  教师还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是一个机器,让工程师任意修理,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或者改变。而且,教师自己的灵魂由谁去塑造呢?

  教师更不是蜡烛。那种把教师看成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说法,其实是很荒唐的。有人还嫌不够,要教师两头燃烧,加快成为灰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前提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之上,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有人说,教师是绚丽的晚霞,在照亮天空的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美丽。这个比喻虽然比上面的要精彩,但是,当晚霞退却的时候,那星星和月亮构成的夜色天空难道不美丽吗?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大师的对话而已。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附录】

如何使用本书

――《构筑合宜的大脑――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项目用书》序

本书系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实验用书,是专业阅读项目指导手册,可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一)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对阅读的理解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对阅读的理解,与通常意义上对阅读的理解究竟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完全可以从学理上仔细澄清,但这种澄清,也可能是对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更本真的东西的遮蔽,我宁可用一个蹩脚的比喻:

在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看来,专业阅读是一场真诚而深入的恋爱。

它不是一种冷冰冰的索取利用,也不是出身、外表及家产的交换算计,更不是“天亮以后说分手”的感情消费,甚至不是一味飘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浪漫,而是与真正值得热爱的人之间的全心以待。它需要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烈地投入,为之喜,为之泣,为之狂,为之怨,以一颗诚恳而谦卑的心去聆听对方,感受对方,去勇敢地经历痛苦、怀疑、冲突,当然也包括令人颤栗的惊喜,直到从对方身上认出自己并融为一体。

与学院派所强调的阅读相比,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不重视抽象的“体系”,强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与实践相互贯通,在贯通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结构”;与消遣性阅读相比,它是提升性的,强调深度阅读,强调用经典阅读构筑合宜的知识结构,反对肤浅阅读对思考力的损害;与纯技术性的阅读相比,它反对单纯地将知识客观化、信息化,反对使阅读仅仅成为知识的提取、储存和转移的过程,强调让阅读通过穿越读者的生命来发挥作用;与随机的、偶然的、碎片式的阅读相比,它是基于完美模型的阅读,强调通过一定的路径与方法,构筑合宜的专业头脑。

(二)本书的结构

本书由两大部分构成。

上编“构筑合宜的大脑――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理念与实践”集中阐释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的基本理念。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理念遵循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与实验逻辑,致力于清除最近数十年来教师专业阅读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并基于以下假设:

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

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这五条假设意味着,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是建立在对教师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基本规律、学科知识难易序列、个体认知理论以及阅读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之上。

在五条假设的背景之下,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强调对根本书籍的研读,强调知性阅读,强调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而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知性阅读,又特别强调通过共同体共读的方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最重要的是,新教育专业阅读强调解决问题,因此上编中附录了大量的案例,来解释专业阅读如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实践,以实践深化阅读。此外,对于读书会如何组织,亦有相应的建议和案例。

下编“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主要提供了专业阅读书目并对其中部分书籍进行了评述,也简略交待了书目的使用方法。

书目分三部分。

“语文本体性知识重点图书介绍”有意识地针对从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学,略微侧重小学语文,因此可供所有语文老师使用。“专业知识重点图书介绍”是针对所有学科所有年级老师推荐的,力求为理解教育以及职业奠定基础。“人类基本知识重点图书介绍”也针对所有老师,虽然是超越职业的人类基本知识,但仍然考虑到与教师职业的关联性,在选择上侧重与和教育教学相关联。

选择图书时,本书目严格控制了数量,宁缺毋滥,其中每一本书都经过项目组认真阅读。

此外,我们选择了28部经典的电影,分为儿童电影、教育电影以及人类电影重点推荐,并对这些电影的主题以及与教育的关联进行了评述。

(三)本书的主要概念

本书中有一些主要概念,是理解新教育专业阅读的基础,兹作说明。

1.教师专业阅读地图

新教育教师专业地图,是指融结构、路径、书目及评介、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

也就是说,这张地图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带有自己的基因和生命密码(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它拥有自己的“四肢”,即一个比例合宜的匀称的结构,具有自己的“大脑”,即拥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体现为具体的方法路径,并且拥有自己的“记忆”或者说“经验”,即不断丰富的案例库。同时,它具有一定的交往性,强调通过共同体互动发展。最重要的是,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始终面向未来,永远处于更新变化之中。也就是说,它既有自己的框架,又是优秀实验者不断创造的结果。它会不断地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包括书目的淘汰与补充,根本书籍解读的贯通与深化,专业发展路径的逐渐清晰与丰富,读书会组织的日益成熟和有序等。

2.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所需知识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左右)、专业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左右)、人类基本知识(约占20%左右)。这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共同的知识观和价值背景。对于新教育而言,在知识观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教师生命为旨归。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个知识结构,应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3.根本书籍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此外,那些在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也被称为根本书籍。

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学术高度。可惜的是,许多,甚至大部分老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

本书中提供了一批有可能成为教师个人的根本书籍的优秀图书。

与根本书籍相联系的,是根本概念。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一些根本概念,这些根本概念在根本书籍中被最深刻地揭示出来,并成为教师把握教育问题的根本概念。若无对根本书籍的透彻研读,教师便无法具备属于自己的经过反思的“根本概念”,便容易形成双重概念系统,一是人云亦云的外显概念系统,例如主体性、生成、对话等等,一是自己甚至也意识不到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概念系统,例如基于不自觉的行为主义的经验系统。许多老师言说时与教育实践时运用的概念系统不一致,即由此产生,这导致部分老师认为阅读无用。

4.知性阅读

知性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方法。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选择、聆听、梳理、批判,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知性阅读,类似于传统的精读,但又有所不同。精读侧重于指细读,而即使在泛读中,如果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也属于知性阅读。与知性阅读相对应的是感性阅读,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新教育实验强调知性阅读,而知性阅读是以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作为基础的。进一步地,新教育实验建议通过学校读书会以及网络读书会等方式开展教师共读,这是提升知性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也通过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四)如何使用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个整体,隐含着一个理想的活生生的“大脑”。虽然推荐的任何一本书都是精挑细的好书,但这本书并不是将一批好书拼凑在一起。因为这些好书有相似的背景,基于相同的目标,并且是按一定的结构编排起来的,它是一个有机体。如果仅仅记下书名然后买回来(这当然也是重要的),是典型的买椟还珠。除书目外,这本书至少还可能给读者下列启发:反思自己以往选择书籍的尺度,用新的眼光来选择图书;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尝试知性阅读;借鉴阅读地图的基本思想,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总之,本书竭力使读者反思自己的专业结构,并努力构筑合宜的“大脑”。

对于学校来说,这本书提供如下协助:给学校充实图书馆提供参考;帮助学校确定教师共读书籍选择范围;为学校组织读书会提供参考。如果是新教育实验学校或者读书会项目学校,必要时可向项目组求助,以获取进一步的资源支持。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这本书可用于师资培训,组织区域性共读活动,以及构筑名师工作室使用。

尽管本书可以提供上述帮助,但本书最大的魅力是它的成长性,它会以一定的速度不断自我更新。因此,使用本书最好的方法是,与本书共同成长。例如可以成为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实验者(详情见附录),进入网络共同体,与全国各地认同新教育理念,有志于专业发展的实验者一同成长,并可能为本书注入新鲜血液。学校亦可以加盟新教育实验以获得更多支持。

 

【主持人语】

朱永新老师,是近些年来大声疾呼拯救阅读的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关于阅读的这段话,长久以来深入人心: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朱老师不但大声疾呼,而且起而行之,在多所学校,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推动教师阅读、学生阅读以及全民阅读,并多次提案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张扬人文精神,提升国民素质。

更重要的是,由朱老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极端重视师生阅读以及亲子共读。“营造书香校园”项目,早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新教育实验学校的范围,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共识。

不仅如此,朱老师组建并率领的新教育团队,率先将教师阅读以及儿童阅读课程化,使之超越了阅读本身,而成为整个大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等概念的出现以及传播,使阅读的研究与推进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而新教育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系列阅读理念,在充分汲取了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使师生阅读更为专业化和课程化,已经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主持人:铁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