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特杰克:玉琮—她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4:58

玉琮—她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2011-10-07 17:54:56) 转载标签:

玉琮

良渚文化

齐家文化

杂谈

分类: 古玉研究

因朋友之邀,花了两天时间就玉琮一说大略涂了几笔,该文参考了《良渚玉器》《良渚文化研究》《张家坡西周玉器》《古代玉器通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台北故宫》等参考资料。附加了部分个人见解,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互动共同学习。

其实关于玉琮最早出现时的用途,考古界至今尚未统一认识。玉神人纹多节琮,有人认为是古代纺织机器上的零件,有人说它是古建筑缩影,日本考古学者中则有人认为玉琮是窥测天文的窥管。但玉琮和玉璧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种礼器,其历史悠久早见于《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记载。

玉琮,后世又称“辋头”。其用途,一向以为就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但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后,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是良渚居民原始宗教法器,是其崇拜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至于作为礼器的由来笔者根据多方面的研讨认为,它是礼教文化的产物。是礼制意识对玉琮的一种定位,由此玉琮有了明确的存在意义。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与意义有:

(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种种现象说明玉琮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新石器时代(良渚玉琮)

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良渚玉琮,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玉器,不仅是形体最大的器件,也是出土较多的玉器品种。良渚玉琮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规格和形状。良渚玉琮是立柱体玉器,以方圆两种几何形体构成外方内圆中空的造型,玉琮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玉琮的四个侧面是对称的八块长方形凸面,曾在西安发现过三面的玉琮.玉琮的中心是垂直的圆孔,玉琮的外壁用均匀流畅的阴纹刻线,极精致地勾勒出神秘的神徽图案,立面分为若干节,并以两段为一节,节与节之间有一条较深的凹槽,良渚玉琮的节数差别很大,从少的一两节到多达十三节十五节乃至十九节,可达三十多厘米。有学着认为琮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它的节数反映一个宗族的各个家族延续的世代数。

良渚文化玉琮的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主要出现在墓葬中;(二)绝大部分属透闪石一阳起石玉,偶见石质琮;(三)具有独特的造型;(四)装饰繁简不一的纹样。

大汶口文化人面纹玉琮

 

商代的玉琮 

安阳出土商晚期玉琮

上海博物馆馆藏商代晚期玉琮

商代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

西周时期的玉琮

陕西出土西周玉琮

 

    西周时期玉琮虽发现数量不多,但形体特征与商代玉琮几乎没有区别。如: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砌出的土素面玉琼。陕西长安花园村18号西周墓出的土素面玉琮—件。山东济阻划台子西周墓出土素面玉琮口等等。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商及西周玉琮的造型及装饰有非常明显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体几乎均为素面,有纹样者少见。且与同时期青铜器上纹样接近。

2.绝大多数为扁体,呈锷式,高筒形极少见。

3.均呈内圆外方形。

4.仅有个别玉琮饰与同期青铜器纹样接近。

  由此可见,在中国北方地区分布着以扁体素面为特征的玉琮,且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到商周时期。在南方地区分布着极具特色的装饰有兽面纹样的高筒或扁体玉琮。且发现数量很大。集中出土在良渚文化之中。这种兽面纹与良渚文化玉器一样笼罩在一片宗教气氛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琮

兽面纹玉琮(战国)-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银鹰座带盖玉琮系西周制品,黄玉受沁,形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光素无纹,有矮短的圆口的射。上覆圆形银盖,顶心粘嵌扁圆弧凸水晶一枚,盖沿一周透穿四组八个小孔;下配四鹰足鎏金银座,鹰作张口、展翅、站立壮,遍饰精刻纹饰。盖、座系战国制品,出土于西汉墓中。器内有烟熏残迹,系作香熏用。 

春秋 勾云纹玉琮

整器体形厚重,外方内圆,圆筒形的两端呈子母口。方形四壁刻以龙纹,卷曲缠绕,其间填以云纹,整体纹饰造型细密复杂。

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宋代以后玉琮(仿古玉琮、改制件) 

台北故宫馆藏玉琮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因加工工具、习惯的不同,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熟旧的程度更难做得逼真。当然,玉琮也逐渐退出其历史舞台,成为王权贵族把玩欣赏的尤物。

 

个人收藏欣赏:

个人断代为齐家文化时期素面玉琮

齐家文化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代表之一,是继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器和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玉器之后出现于黄河上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古代玉器文化。齐家文化玉琮一般为外方内圆的造型,中央有直孔,大小尺寸相差较大,高度一般为2-17厘米,传世的有的可高达四五十厘米。外表为四方体形,光素无纹。

齐家文化玉琮的颇色以深浅不一的青色为主,浅者近似青白玉,深者为青绿色,透明度底,肉眼可见杂质。色浅者往往带有褐色斑块,即糖色,还有散布的斑点(俗称“蚂蚁脚”)。从齐家文化玉琮上遗留的痕迹来看,玉器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切割、钻孔和镶嵌等工艺。

笔者认为,该琮为青玉所制,壁表布有自然形成的绺裂泌桨自然,黑、褐色沁过渡参差有序,玉质密度极高,透光性好。包浆厚泽,浑朴大气,手感光滑。造型为内圆外方,两端出射,朴素无纹,为齐家文化特有的玉琮形制。此琮形制较大,用料讲究,制作精致,当为礼制用品,象征使用者的高级身份和地位。

这是朋友收藏的西周玉琮拓片

她因一部《周礼》占了六瑞一席,肃然奉为“礼地”之器。她因一身精美纹饰,保佑着灵魂在冥冥之中得到庇护,又因通天一孔,穿梭着与神袛的戚戚私语。神灵降临的小屋说,她是宗庙祭祀时祖先灵魂来去的通道,气度不凡的图腾纹饰却认为她是灵魂的主题,“玄鸟生商”却也叙说着祖先崇拜的诗韵。或许,在华夏文明的殿堂中玉琮的故事显得是那么的厚实,但她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玉润墨香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