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gigi:邮票上的中国民间舞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3:49
   

邮票上的中国民间舞蹈

 

 

 

 

 

 


(6-1)4分 族花鼓灯;(6-2)8分 蒙古族鄂尔多斯舞;(6-3)10分 族捞虾舞;

(6-4)20分 藏族弦子舞;(6-5)30分 彝族朋友舞;(6-6)50分 维吾尔族手鼓舞;

特53“中国民间舞蹈”(第二组)邮票缩略图。

特55“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邮票缩略图。

 

1962年10月15日发行的特49“中国民间舞蹈”(第一组)邮票,展示了我国六个民族的六种不同的舞蹈,表现出我国在舞蹈艺术方面的成就。
花鼓灯源于宋朝,是汉族民间舞蹈的典范,也是淮河文化的代表之一,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有“淮畔幽兰”的美誉。民间舞蹈花鼓灯歌舞者,扮男的叫“鼓架子”,扮女的叫“拉花”。是汉族艺术传统的舞蹈、诗歌、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蒙古族天生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鄂尔多斯舞”极为典型地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特有的爽朗豪迈的性格,以及鄂尔多斯人民获得解放之后自豪、欢乐的精神风貌。

壮族的捞虾舞,流行于广西德保县一带,它形象地描绘了壮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捞虾,遇上几个男青年在河边钓鱼的情景。
藏族的弦子舞,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伴奏,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每个不同曲调都配以不同舞蹈。歌词内容多是歌颂爱情、劳动和自然景物。
彝族是生活在西南崇山峻岭中勇敢顽强的一个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的谚语说: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从彝族走出了众多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舞蹈家和歌唱家。
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是一种表演性民族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

1962.10.15 胶版 P12.5

24×33mm 50(10×5)

(246) 4分 汉族花鼓灯 300万枚
(247) 8分 蒙古族鄂尔多斯舞 500万枚
(248) 10分 壮族捞虾舞 200万枚
(249) 20分 藏族弦子舞 100万枚
(250) 30分 彝族朋友舞 100万枚

(251) 50分 维吾尔族手鼓舞 100万枚

特约设计者:倪常明

者:卢天骄

 

(6-1)4分 布依族织布舞;(6-2)8分 哈萨克族双人舞;(6-3)10分 鄂伦春族鄂伦春舞;

(6-4)20分 高山族劳动舞;(6-5)30分 苗族芦笙舞;(6-6)50分 朝鲜族扇舞;

特49“中国民间舞蹈”(第一组)邮票缩略图。

特55“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邮票缩略图。

图片为本博主藏品,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

1963年6月15日发行的特53“中国民间舞蹈”(第二组)邮票,中国民间舞蹈在动作上讲求结合,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织布舞,是布依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以此歌颂布依族妇女勤于耕作、善于纺织的品德。织布舞以轻巧的舞蹈动作,真实地描绘布依族姑娘从开荒、播种、采棉、抽纱、纺线到织成布匹的生产劳动过程,表现出她们终年辛勤劳动的形象。乐曲、歌词多采用民间流行的《种棉歌》。
哈萨克族双人舞,是盛大集会和节日中演出的一种歌舞,男的弹起冬不拉,女的转起彩裙。舞蹈热烈欢快,表达了人们幸福喜悦的心情。
鄂伦春族的舞蹈一般都是边歌边舞,它的舞蹈来源于生活,体现的都是鄂伦春人的生活内容,由于生活地域的偏僻与生产方式的单一,民族舞蹈多以模拟动物姿态的自娱性歌舞为主。每当狩猎归来,一家老小围篝火饱食猎物后,便随歌起舞。
高山族早期的舞蹈以反映狩猎和捕鱼活动为主。后期的舞蹈,多数表现农耕兼渔猎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劳动舞,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色彩。高山族的舞蹈矫健、优美,富有节奏和激情,充分表现出高山族人民奋发豪迈的民族精神。
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芦笙舞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和风俗性芦笙舞。芦笙的伴奏,曲调优美,舞步轻盈,鼓点铿锵,舞姿纯朴,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风格粗犷剽悍。
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歌舞之乡”著称于世。朝鲜族的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多变,它以朝鲜族女性舞蹈活泼、优美的特点表现纯朴、善良的民族精神和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
1963.6.15 胶版 P12.5

24×33mm 50(10×5)

(261) 4分 布衣族织布舞 300万枚
(262) 8分 哈萨克族双人舞 500万枚
(263) 10分 鄂伦春族鄂伦春舞 200万枚
(264) 20分 高山族劳动舞 100万枚
(265) 30分 苗族芦笙舞 100万枚

(266) 50分 朝鲜族扇舞 100万枚

特约设计者:倪常明

者:卢天骄


 

(6-1)4分 畲族婚礼舞;(6-2)8分 白族绕山林;(6-3)10分 瑶族长鼓舞;

(6-4)20分 黎族三月三;(6-5)30分 佤族刀舞;(6-6)50分 傣族孔雀舞;

特49“中国民间舞蹈”(第一组)邮票缩略图。

特53“中国民间舞蹈”(第二组)邮票缩略图。

图片为本博主藏品,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

1963年6月30日发行的特55“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邮票,展示了我国六个民族的六种不同的舞蹈,这也是中国民间舞蹈系列邮票的最后一套,全套六枚。
畲族婚礼舞反映了婚嫁礼仪。通过对歌、哭嫁,反梳妆、分酸、四头包、牛踏路等仪式,使婚礼进行得饶有风趣、别开生面,男女双方采用“盘歌”方式表白爱情、订下婚约。
白族绕三林,又称绕山灵。白语叫“观上览”,意即“游逛园林”。三灵指“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佛都”崇圣寺。绕三灵主要是串游这三个寺庙。
瑶族长鼓舞,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矫健而抒情,舞曲优美动听,反映出瑶族质朴、浪漫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表现出瑶族人民勇敢而乐观的精神面貌。
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称它为谈爱日。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跳起打竹舞,吹起鼻箫,欢庆这一传统的节日。
佤族的人口约三十五万一千余人,分布在云南省地区。舞蹈是佤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其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构成了佤族文化的一大特点,刀舞是最富民族韵味的民间舞蹈艺术。佤族的刀舞,粗犷豪放、舞姿矫健有力。
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傣族人民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1963.6.30 胶版 P12.5

24×33mm 50(10×5)

(279) 4分 畲族婚礼舞 300万枚
(280) 8分 白族绕山林 500万枚
(281) 10分 瑶族长鼓舞 200万枚
(282) 20分 黎族三月三 100万枚
(283) 30分 佤族刀舞 100万枚

(284) 50分 傣族孔雀舞 100万枚

特约设计者:倪常明

者:卢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