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特v6娱乐系统:散文阅读答题兵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5:01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答题兵法

广东  周湘林

一、考情报告

《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散文阅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蕴,分析艺术表现力。高考命题的重点在考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或精妙之处,把握文章结构特点,鉴赏、评价作品中的形象等。此外,对各种表达技巧的考查是一大重点,常考的表达技巧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类比、渲染、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比喻、拟人等。

二、命题趋势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散文阅读的命题走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选文多数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第二,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第三,设题的主要形式有:①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②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③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④文章末尾引用了某某的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⑤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⑥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⑦文章是围绕某某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⑧文中所说的某某具体指什么?文章写某某有什么寓意?⑨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⑩通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某某”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三、备考策略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或说“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是指内容广泛,取材灵活;所谓“神聚”是指感情凝练,主旨集中。正如古人所云:“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义,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吃透“形”;其次是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第三,据形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的歌声”。文章写的是事件,就要悟出平凡小事中寄寓的大道理——以小见大;文章写的是景物,就要悟出景物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作者托物言的什么志;文章写的是人物,就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悟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这样才能透过文章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深切悟出文章的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设题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形”和“神”。抒情散文,往往情缘事发,或寓情景中,命题者会在事与情、景与情的关系上设题;叙事散文,以叙事记人为主,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郁感情或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命题者会在散文的“形”和“神”上设题。

在解读好文本的基础上,答题的主要方法有三:第一,对文本和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后,直接摘抄原文的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或提取关键词组合答案;第二,根据题意,对原文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去掉杂乱信息,选出有效信息,编写答案;第三,评价、探究性题,如答案不能完全摘抄原文,在原文中也难以找到可利用的词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揣摩文意自写答案,但要注意紧扣文意,做到义从文出。

四.真题解析

【例1】(2007高考广东卷《泥泞》迟子建)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题目]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方法点拨]本题是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其方法是:第一,分析句子的位置,看语句是总起句还是总结句或是过渡句,是总起句,即从下文找答案,是总结句,即从上文找答案;是过渡句,就要联系上下文找答案;第二,理层次,即理清语句所涉及的段落层次,一层层剖析其思想感情;第三,借关键词理解其内涵,如上文中的“跋涉者”“民族”“土地”“博大”“祖国”都是关键词。

[参考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

【例2】(2008年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象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题目]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方法点拨]本题是考查考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梳理文义,审视全篇,据“形”悟“神”,寻找“文眼”,准确全面的组合答案。

[参考答案]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例3】(2008年上海卷《灯笼红》牛汉)内容概要:①曾祖母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②曾祖母死的那天晚上,给我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曾祖母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④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⑤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⑥曾祖母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⑦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题目]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方法点拨]本题是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理解曾祖母的形象,应该从梳理文义,据“形”悟“神”,把握作者感情等多方面思考,尤其要根据文中直接透露出作者思想感情的抒情句、议论句来答题。

[参考答案]“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也具有内在的关联,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