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休闲衣服搭配图片:中国电子商务十大怪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25:33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跨国IT厂商推动起来的,概念先于应用,媒体炒作使电子商务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又加上受到国内外股票市场上的追捧,"电子商务,黄金万两",导致电子商务成为新圈地运动中最有效的"界碑",它似乎成为了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分水岭、成为获得风险投资和上市的重要题材。但由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众所周知的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即有别于欧美等国的发展水平、市场环境、投资体制、企业制度、社会服务基础以及文化背景等,使得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看起来总有些"东施效颦"的感觉,归结为以下十个方面的"怪现象"。  一、"贴牌"电子商务
  鲁迅曾讽刺过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民主革命过渡的时候,有人认为"剪掉辫子就叫革命了"。在当今的"电子商务运动"中,大有"一上网就电子商务了"的架势。有些企业扬扬得意地对外宣称"本企业已经开始搞电子商务了",仔细研究发现只是申请了一个域名、设了一个站点。并且有资料说,国内500 家上网企业网站中,有85%的网站所发布的信息有6个月没有更新或添加内容,90%的网站只有总经理照片和企业产品照片,这说明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到应用电子商务的阶段。
  有些颇有知名度的网络门户站点,也在搞"贴牌"式的电子商务,这种"贴"最直接的是表现为结盟,某个门户站点与某个电子商务站点,对外宣布"战略结盟",结果是在各自的主页上多了一个链接按钮,网络上最简单的链接技术让电子商务搞得比企业上网还容易,"一链接就电子商务了"。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企业流程再造、客户关系管理等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因为这些都需要真工夫,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做。而电子商务在引入中国几年的时间就遍地开花,原来电子商务可以做表面文章,"贴牌"式的电子商务说怪也就不怪了。
  二、"皮包"电子商务
  "皮包公司"是我国信息业刚起步时许多公司做信息的方式,这些"皮包公司"适应了当时短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于获得货源的心理,将二手、三手信息再"倒"出去而从中获利,因为这些公司对于交易的双方只是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皮包公司"最怕两端的客户在交易前见面;又因为这些公司大多有政府背景,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皮包公司"。
  一般来说,商务活动的前提是要有可交易的信息,供求双方就交易信息达成一致,一笔买卖就做成了,这个道理看起来是十分简单和容易操作的。如果把想做交易的企业都吸引到网上,再利用电子交易撮合系统,岂不是最完美的电子商务模式!但这种交易系统一定要大,最好要有政府背景,于是我国便出现了若干个国字头的"交易系统""交易中心"。但只要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这不过就是20年前的"皮包公司",只不过是电子化了。对于客户来说,这些"系统""中心"并不介入交易、不承担风险和责任,只是捏两头。企业在这样的"系统""中心"上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发盘",因为"发盘"不能广而告之,但如果客户不知道网上的那一端是谁,就不可能将可交易的信息发过去,但如果知道了那一端是谁,"系统"与"中心"就成为多余的环节了。如果在网上企业只能"询盘","电子撮合"系统就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而这种"交易中心"、"交易系统"只在中国有,因此就成了中国电子商务之一怪。
  三、"圈钱"电子商务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风险资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获取融资、境外上市"是为国内各路网站最朴素的追求,某网总裁对此直言:"像拿扶贫款一样,拿得理直气壮,花得心情愉悦。"
  要拿扶贫款,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要有好的故事,要能感动人,电子商务当然就成为了最好的主题,因为电子商务是系统化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的魅力体现在它可能带来的利润空间上;二是要能让听故事的人不仅是感动,还要能自己产生联想,而中国的市场又是如此之大,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又是难以想象地旺盛,听者如果面对这样的故事而没有插上想象的翅膀,肯定是脑子有毛病。至于如何从故事回到现实,就不是讲故事的人的事了;至于能否有所回报,既然是扶贫,当然还是有心理准备的。  电子商务成为圈钱的题材,原本应是电子商务的荣幸,但做过了就成了电子商务的悲哀。  四、"技术"电子商务
  起步于90年代中期的中国电子商务,客观地说从概念到模式都与国外的大牌IT厂商有关,因而造成许多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限于技术的角度而不是商务的角度,电子商务在技术与商务上的理解错位,导致了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消化不良。实际上,电子商务是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的商务活动方式,但如果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探讨只是停留在技术角度上,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对于技术与商务的关系,北京君思电子商务研究发展中心在1998年就明确提出"商务为本"的观点:技术是"毛"、商务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由于美国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较为坚实,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重技术和模式,但对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来说,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商务为主,以技术为辅,将电子商务技术作为实现业务目标的手段。但目前国内的网络服务商和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的IT厂商仍在努力推广电子商务技术,过度重视技术,追求表面的商务"电子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  五、"鼠标+水泥"电子商务
  这也许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中最怪的一种说法和做法了,总觉得"水泥+鼠标"更有些道理。因为"水泥"作为传统实物经济的代表,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不能说是短缺,美国一些成功的新型企业是在车库中长大的,一些受人瞩目的电子商务榜样,似乎都是因为用"鼠标"改造了"水泥"或整合了"水泥",才受人关注。不知怎么电子商务到了中国,还要从平地起高楼做起,难道非要原装配套的"水泥",鼠标才能点击吗?
  从中国的目前状况来看,电子商务是一个重要的变革的力量。对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新动力,它有帮于企业在内部进行减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变革;同时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间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一直有人说现在的网络经济是在进行"圈地"运动,在电子商务方面,如果谁能"圈"住传统企业,谁就是中国电子商务最大的赢家。  六、"配角"电子商务
  如果认可"商务为本"的观点,电子商务的主角就应该是企业——一般意义上的制造、流通和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最具潜力的是企业间的交易,这是因为: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过去商务关系和商务活动的延续,企业对企业的大宗交易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商务的潜在效益,并通过供应的集中、采购的自动实现、供应配送系统的高效率而得以实现。
  中国到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类似CISCO的以商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主角缺位、配角当家的电子商务状况,不能不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遗憾。目前在网上兴起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大多是电子采购之类的电子商务,这些只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表象而已。  所有的预测表明,全球企业间的电子商务规模将是惊人的,相信国人也在翘首期盼企业间电子商务在中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七、"模式"电子商务
  过分注重模式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无可争议的怪,似乎把能够想到的e都e了,从a——z……能够组合的全组合了,因此有人戏称中国的电子商务为"点子商务"。一时间,电子商务模式几乎成了概念炒作、网络泡沫的代名词。与商务活动同宗同源的电子商务似乎可以脱离商务活动的本质——务实。
  为什么中国电子商务过分注重模式,因为据说网络经济是眼球经济、网站的生存空间狭小到只容许第一,而对企业进行管理变革需要太多的耐心,在速度就是金钱的时代,在模式上动动脑子,别人搞B-C,我搞C-B,你弄出个B-B,我跟着就B-B-C;有的模式是Copy美国,有些模式就是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如何建立一个能带来现实利润的电子商务模式,如何尽快找到既接近市场,又能给投资者以回报的模式,却是摆在电子商务精英面前一道不好回答的题。
  八、"赔本"电子商务
  "我们现在虽然不赚钱,但是5年后,我们的利润是空前的,因为我们代表着新的经济模式。"这话已成为电子商务业界的豪言。人们说喝酒的三个阶段是:开始时豪言壮语、之后是胡言乱语、最后是不言不语。用此来形容电子商务的精英们似乎也挺像。开业时豪言壮语、经营中胡言乱语(管理一塌糊涂)、关门时不言不语。
  上海某网上商场热热闹闹地开业一个月后,网上销售的总营业额3万多元,除承担这些员工的工资之外,还有送货运输方面的投入,并且还有相当一大笔费用用于上网的月租费,不用说盈利,成本都远远收不回来,无奈之中,只好关门。好在是上海市第一家搞网上商场的,通过这一招,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算是得到了形象上的回报"。搞来搞去,电子商务好象有点"赔本赚个吆喝";同时也是自从有商务以来,没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吆喝着赔本的架势。但说句最实在的话,没有利润,什么商务都不好玩儿!  九、"跛脚"电子商务
  我曾在国内号称最大的网上书店订购了两本书,因为是实在需要这两本书,就把定单的有效期确定为7天,第二天EMAIL让我确认定单,我立即点击称是,但在第九天,我收到了"您所订的图书暂无库存"的通知。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中最具优势的数据库管理,怎么在网上书店中体现不出来,上网上书店的营业时间应该是24X7,九天是时间在物理世界中通过手工查询都嫌时间太长了。
  仔细分析,原来国内的网上商店"跛脚"较多。企业要实现电子商务,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将自己与有购销关系的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建立快速回应系统、"零库存"的供应链体系等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而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为了站得比别人高,就搞了很多花架子。结果是一腿长一腿短,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 "盲人骑瞎马"式电子商务走起来有点悬。  十、"管制"电子商务
  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需要政府尽快完善电子商务应用的外部基础和条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发展才是硬道理",需要政府做的是"疏"和"理",并不是"堵"和"管"。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积极的参与。但从目前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看,"管"的痕迹十分明显,而且是按照对传统有形市场的管理方式去管电子商务。封闭、管制的环境不适宜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冷静研究。从根本上来说,电子商务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新型企业为主要动力,而产生出的一场对产业发展方向、资源利用、客户服务与关系、交易模式等的变革。电子商务应用了先进的技术,但电子商务本身不是技术。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尤其是良好的信用基础、金融服务、运输服务等大环境中;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经济有着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的规律与模式,电子商务不可能是传统商务活动在网络上的翻版。电子商务不是只靠技术、模式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只靠企业就能够发展的问题,发展电子商务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