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铸管:免费发菜看似惠民实则害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1:31:39
12月15日,郑州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将自费购买的150吨萝卜、白菜,免费送给市民。活动吸引了数万郑州市民的参与,所排队伍持续绵延超过一公里。政府免费发菜,看似惠民,实际上既无助于问题解决,也和免费不沾边。[详细]
 
“免费发菜”预计共花费10多万元,其实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说免费发菜不惠民,对于很多领到了免费菜的市民来说,乍听下来似乎是谬论。但仔细想想,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是“郑州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属于政府的办公机构。而发放的萝卜白菜,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按照目前市场价格采购,平均每公斤约0.3元,加上雇工、运费等,预计共花费10多万元。因为又是免费发送,成本也收不回来。那么,这部分由政府机构购买,免费发放给市民的菜,最终花的,还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花销这笔公共资金,需要有财政预算,有代表纳税人意见的当地人大审议通过,这些我们都看不到。
再看此次发蔬菜的规模,共印制了一万多张领菜免费卡,动用了市场工作人员、警察等约百余名来维持秩序。一次惠民活动动用劳动力过百名,且不说这部分的成本相比蔬菜等生活用品的成本高出许多,其实际承担者,也是那些领了或者没领到菜的“惠民政策”的对象。[详细]
15日的免费发菜活动吸引了过万人前来,队伍长度超过一公里,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政府干预不当会影响市场调节,无论是给生产者还是消费者补贴长远看都不足取
从萝卜哥免费送菜遭哄抢,到郑州市免费发菜万人排队,“蔬菜滞销”都是根源。据报道,近日,河南郑州、南阳、商丘、洛阳、开封等多地农户种植的胡萝卜和白菜丰收却严重滞销,为了保护当地农户利益,河南各地政府通过产销对接、政府购买免费赠送、组织市民购买、建立媒体“微博菜市场”等方式,试图解决滞销难题。产销对接,建立媒体“微博菜市场”,有助于菜农拓宽市场信息渠道,或许可以缓解蔬菜滞销;政府购买免费发放和市民购买爱心菜,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蔬菜价格的低迷和滞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往年蔬菜价格走高,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扎堆种植的蔬菜集中上市,则供过于求。这本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但是政府通过补贴等各种方式干预,无疑会加剧这种波动,导致市场调节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错误地引导生产,滞销或者产量不足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会更加严重。无论是给生产者的补贴,还是消费者的补贴,其实从长远看都是不足取的。[详细]
11月,郑州菜农韩洪刚萝卜喜获丰收但销路不好,他决定免费赠送萝卜给市民,遭遇万人哄抢。
 
蔬菜滞销根源在小农生产模式,政府应该做的是加强信息流通,“免费发菜”是下错药方
蔬菜滞销之所以频频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其集约化程度较低。菜农对于市场的供需信息接触不足,判断力不够;而个体菜农在面对收货方和流通商时,无论是议价能力,组织运输能力,还是开拓市场的能力都远远不够。要想改变农户盲目跟风导致蔬菜直销,除了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最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引导,增加农民获得市场价格信息的渠道,使农民和市场的信息对称。
而郑州免费发菜,虽然看起来是“为民谋利的惠民政策”,但充满了计划主义经济的色彩。市场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政府更多的是起到监护人的作用,营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不想办法协调产销之间、城乡之间、菜农与市民之间的流通,直接收购蔬菜免费送,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以说是下错了药方。[详细]
农产品滞销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有学者建议应推行“农超对接”。
 
政府花纳税人钱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做营销,周边菜贩生意全无一个上午只卖出几块钱的菜
领到免费菜的市民笑逐颜开,市场交易中心附近的菜贩脸色就没有那么好看了。相比万人排队领免费菜,小贩生意则变得不那么好做。一位菜贩说,平时每天上午能卖上百十元,当天上午他只卖了几块钱。政府的免费发菜,对于市民来说,两三块钱一斤的白菜,实惠多不到哪里去,却让赖以为生的菜贩遭殃。
而这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目前尚未开业,免费送菜,虽然有公益性质,但也不能排除是一种营销手段。毕竟免费发菜既能获得好名声,也可以很好得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宣传营销本来无可厚非,但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对菜贩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竞争。[详细]
西安也有过“送爱心菜”的活动。
“免费”和“惠民”只是郑州送菜活动的假象,购买蔬菜和流通所需的10万元是纳税人的钱,而指望以此活动来缓解蔬菜滞销问题更是本末倒置。“免费发菜”这样的拍脑袋政策,实际上只是一场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