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西装13:《職貢圖》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1:16:02

         歴代《職貢圖》鉴赏

         所谓《职贡图》,就是封建时代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供的纪实图画。我国现存最早的《职贡图》是南北朝时代梁元帝萧绎(508-554)所画的(现藏南京博物院)。画史记载,唐阎立本也画过《职贡图》,来见流传。宋代有官修《职贡图》,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九月庚申,权判鸿胪寺,刑部郎中、宜史馆张复给皇帝土了一道奏章,请求纂集大中祥符八年以前向来朝朝贡的国家,画出朝贡者的冠冕相貌,著录诸国风俗,为《大宋四裔述职图》。“上以表圣主之怀柔,下以备史官之广记。”得到真宗恩准。后来图画好之后献给真宗,皇帝看了以后下诏说:二圣(指来太祖、太宗)以来,四裔朝贡无虚岁,何止图上所表现的这些?责令礼仪院再加增修。此后李公麟画《五马图》,上记贡主和时间以及马本身的年岁。这是外国向宋朝贡马的实录,也带职贡图的性质。  

萧绎的《职贡图》(残卷)

        南朝 梁 蕭繹《職貢圖》 
    
        說明:长卷绢本设色纵26.7厘米横402.6厘米(今残为19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图》,展现南北朝时期国家间友好往来的繁盛场面。现存此图为残卷,圖中繪列國使者立像十二人,皆左向側身,身後楷書榜題,疏注國名及山川道路、風土人情、與梁朝的關系、納貢物品等。列國使國從右至左為:波斯國、百濟國、丘茲國、倭國、狼牙修國等等。在此圖中,使者的站姿幾乎雷同,但其個性特色,或文靜秀弱,或樸質豪爽,或機智慧敏,各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獨特氣質,表露無遺,並且都有那種有幸成為使者的恭敬欣喜的情態。画中人物线条简练遒劲,以高古游丝描为主,间施兰叶描手法。人物形象承袭着魏晋以来富有装饰而谨严的风格,但略欠生动。另外,畫中人物比例准確,鐵線描遒勁流暢,敷色高雅古樸,體現了中國南朝繪畫藝術的水平。
     萧绎(508—554),南朝梁画家。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名七符,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武帝萧衍第七子。生眇擅书画,冠绝一时,南朝陈姚最评之日:“学穷性表,心师造化,足使荀最、卫协阁笔,袁倩、陆探微韬翰。”传世作品有《职贡图》,已残缺。

    唐 阎立本《职供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所绘是唐太宗时,爪哇国东南有婆利国、罗刹二国,前来朝贡,途中又与林邑国结队,於贞观五年(六三一)抵达长安。全幅共二十七人,画中人马各自成组,由右往左前行。一脸虬须骑白马,後有仆人持伞盖掌羽扇随从,後随抬一笼里鹦鹉,这可能是林邑国使者。画左端也有伞盖随侍者,手捧怪石,旁有黑肤卷发昆仑奴,可能是婆和国使者。画中人物穿耳附 、持象牙,著古贝布、有孔雀扇、耶叶、琉璃器(双重罐)、臂钏、敬浮屠、假山石(蚶贝罗)、香料、革屣、珊蝴、花斑羊等等,画之时代虽未必是唐,但存唐之历史则弥足珍贵。

    

    唐 周昉《蠻夷執貢圖》(部分)

    絹本設色,46.7 x 39.5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唐代繪畫周昉《蠻夷執貢圖》,繪一胡服貢使,手牽一頭長角羊向大唐進貢。此圖無款識,僅金章宗題簽「蠻夷執貢圖」。圖中胡服使者所牽的長角羊,從形態上看,應當是一隻劍羚(英名 oryx)。有唐一朝,外國進貢羚羊僅開元七年一次,圖中的劍羚不能說和此次入貢無關。
  劍羚有三種:北非劍羚、東非劍羚和阿拉伯劍羚。三種劍羚都生活在沙漠及乾旱地帶,臉部與額部都有黑斑。肩高90-140公分,身長160-240公分,角長60-120公分,體重可達210公斤。體色視種類而異:北非劍羚呈灰白色,東非劍羚呈淺灰色,阿拉伯劍羚呈白色。雌雄皆有角,長度超過身長之半:北非劍羚角略彎曲,形如彎刀,另兩種角直出,有如銳劍。
   周昉《蠻夷執貢圖》中的羚羊體色灰白,角向後彎,顯然是一隻北非劍羚。北非劍羚的體型雖然遠大於西藏瞪羚,但形態上基本相似,而且角都向後彎。開元七年拂菻入貢,有司可能就是根據西藏瞪羚的形態,判定所貢的劍羚為羚羊。  
    周昉為中唐宮廷畫家,《宣和畫譜》著錄周昉《蠻夷職貢圖》兩幅,內容已不可考。唐時所謂的蠻夷,應有其特殊指涉。《舊唐書》將域外國家分為南蠻西南蠻、西戎、東夷和北狄,《新唐書》分為北狄、東夷、西戎和南蠻。因此,蠻夷可能指南蠻與東夷,也可能是個複詞,合指南方熱帶國家。周昉《蠻夷執貢圖》所繪胡服使者及北非劍羚顯然來自西域。以地緣來說,最可能入貢的國家就是拂菻。因此,金章宗的題簽,除了將「職」貢誤為「執」貢,在認知上恐怕也有問題。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金章宗將一幅無款的唐代古畫題錯了!
  如果筆者的推斷無誤,金章宗題簽的周昉《蠻夷執貢圖》可能和《拂菻圖》有關。即使不是張萱、周昉《拂菻圖》真跡,也是一個淵源有自的摹本。這幅古畫除了反映唐代人物畫、動物畫的面貌,在史料上也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
  周昉《蠻夷執貢圖》曾收存宋、金內府,後裝成冊頁,成為清宮「集古圖繪」中的一幅。畫幅中間有明顯斷裂、拼接痕跡,可見該圖曾經損毀,論者多認為該圖原為長卷,現存畫幅為其中一段。
  事實上,傳世職貢圖無一不是長卷,周昉《蠻夷執貢圖》應該也不例外。

    

         元 任伯温《职贡图》(部分) 
    
         说明:元 绢本设色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 纵36.2厘米 横220.4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游牧民族入元朝进贡宝马的情景。人物、鞍马均以线条钩勒,细劲宛转,连绵流畅。马鞍上的装饰纹样描绘尤为精细。设色基本用平涂法,面部及衣纹稍加晕染,显出凹凸明暗,有立体感。全图仅画人马,不画背景环境,造型、敷色几乎全用唐人之法,透出古雅气息。
         任伯温,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字士硅。松江(今属上海)人,任仁发之孙。擅画鞍马、人物,师承家法。

         

        [明]佚名《职贡图·女直国》册 28×25cm 绢本设色 昆仑堂美术馆藏

      

        清 金廷标《职贡图》卷局部  
 
        清朝时期/全卷长1438厘米、宽33.8厘米/金廷标,浙江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善画,供奉宫廷。这是记录清代各民族的生活及贡赋情况的画卷。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帝下令"看沿边各督、抚于所属苗瑶黎壮以及外夷番众,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汇齐呈览,以昭王会之盛"。于是全国各省督、抚派员绘图,送呈清政府交皇帝御览。后由金廷标等据图绘成《职贡图卷》。卷前为藩属及海外诸国,其余为同内各族,凡300组,每组以男女别幅,计600幅。每幅有满汉文字题记说明其历史、居住地区、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向朝廷的贡赋。 

         

        《皇清职贡图》
 
        清代记述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的史籍。乾隆时大学士傅恒主持编纂﹐乾隆十六年(1751)至二十二年完成七卷﹐二十八年续成一卷﹐合卷首共九卷。卷一为清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如朝鲜﹑英﹑法﹑日本﹑荷兰﹑俄罗斯等二十余国。卷二以下均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包括西藏﹑新疆﹑东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各民族。按照各国﹑各民族地域区别及地位之高低进行编排﹐绘图凡三百数﹐以男女别幅者﹐计六百数。描绘各国﹑各民族之男女状貌﹑服饰及生活习俗﹐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社会生产以及向清朝贡赋的情况。卷端载有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六年六月初一为编纂该书颁发的谕旨﹐大学士傅恒等人的跋文。此外﹐金廷标绘《职贡图》两卷﹐纸本设色﹐所绘内容与《皇清职贡图》相同﹐题文也一样﹐只是没有高宗的谕旨和傅恒等人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