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连体塑身衣:四位院士的呼:院士增选俨然已成了潘多拉魔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7:59
四位院士的呼吁 http://www.gmw.cn 2011-12-19 10:37:30 来源:文摘报

  面对喧闹的增选,闻玉梅衷心期望院士称号“归位”,“还其本色”。而眼下,院士俨然为稀缺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增选工作,再次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宣布了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54人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有网民发现,早在一个月前,就有人“猜中”了其中的32位新院士。

  在77岁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院士闻玉梅眼里,院士增选俨然已成了潘多拉魔盒,两年开合一次;盒子喷涌的是各路候选人,瞄准她手里的一票,裹挟欲望、蜂拥而至、周而复始。

  “打招呼的、汇报的,愈演愈烈,出面的还往往是单位。”闻玉梅说。这促使她和秦伯益、曾溢滔、庄辉等4位院士联名,在2011年增选期间发表公开信“我们的心声”,呼吁抵制“拉票”。

  事实上,早在2011年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伊始,工程院方面便试图通过增加诚信记录、完善调查制度等方式,来规范程序,但却未能改变外界对增选的质疑与非议。

  礼都送到香港了

  出生书香门第的闻玉梅,是闻一多的侄女,她以研究乙肝病毒分子、研发治疗性乙肝疫苗闻名于世,2011年成为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回顾十余年参与历程,她感叹不良的风气愈演愈烈。

  “1999年我入选时,觉得还比较清廉,没那么复杂。快公布的时候校长还问我,‘选上了没’,之前没关心,也根本没去跑。”她回忆说。

  1994年我国设立中国工程院时,工程院院士就被定义为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称号、终身荣誉。首批院士96人,2011年增选完成后,工程院院士总数已达783人。

  评判谁是科学家的权力,掌握在诸位院士手中。郭应禄院士告诉记者,单从投票程序上看,两轮评审、最终投票的程序已经堪称规范。

  但在第一轮评审之后,为了在材料之外,进一步证明“自己确是科学家”,部分候选人林林总总的表演,纷至沓来。

  “我可以说,今年跟我有关的候选人里,三分之二都来找过我。说是‘跟你汇报汇报’;有的是领导来,跟你介绍他(候选人)的优点在哪里。”闻玉梅说,“我们有一个院士在香港,今年竟然有3个(候选)人跑到香港去,他只能告诉对方,‘对不起,我们有廉政公署的,接待你可以,但请不要给我任何东西,我将来是要坐牢的。”

  “我开玩笑说,你们跑的,说明没底气,我就不选你。”闻玉梅说,“实际上我还是看业务,但我真不希望他们跑,好像成了潜规则。”

  4位院士的公开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秦伯益则在初稿中加入一句,“如果以不正当的办法取得院士的称号,这对本人、对单位都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对社会更是一种伤害。”

  单位出面

  闻玉梅告诉记者,今年另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单位、领导已经取代候选人本身,成为打招呼的主要力量。

  “现在出面的往往是单位,个别的才是自己。有的领导还不小,美其名说送材料,其实就是打招呼。有一个市级单位的领导都跑过来,说‘我这边最近几年都没有院士,希望能关照一下。”

  清华大学化工专家金涌院士说:“我们很难界定‘正常交往’与‘拉票助选’的差别,比如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我们只能洁身自好,只要进入增选年、临近投票,我们就避免参加一些与候选人有关的活动。”

  药理学家秦伯益院士为自己设立了这样的原则:凡是有申报院士的单位来邀请做报告的,当年不去。他很快发现,那些没评上的单位次年大多没有再来邀请他做报告。

  秦伯益说,老院士们大多爱惜羽毛,觉得拉票者是“烫手山芋”;部分新院士的警惕性则稍差,不排除一部分是虚荣心作祟。

  变化的还包括细节。当被问及最夸张的礼品时,闻玉梅表示“不好讲”,只透露,该礼品“不能寄回”,考虑到对方的面子,最后派了专人坐飞机去还给对方。

  调查监督有用吗

  在四院士的公开信发布以后,工程院工作人员也对闻玉梅提出过相似请求,意图杀一儆百,可这恰恰是包括她在内的老院士所不愿意做的,“我不想毁了人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院士候选人的监督,只剩下投诉与调查,可那又是另一个难解的结。郭应禄院士参加过这样的调查,“我们会先把写信的同志请来,我们起码3个院士加上院工作人员一起接待,然后找单位、群众,谁了解情况就找谁。”

  闻玉梅不看好这样的调查。她指出,工程院并非公检法机构,并没有法律赋予的调查权,能做的一般只是找单位,后者在大多情况下都倾向于保护被举报人。多数情况下,调查都不了了之,“查无证据”。

  类似“GDP冲动”

  面对喧闹的增选,闻玉梅衷心期望院士称号“归位”,“还其本色”。

  但在院士俨然为稀缺资源的当下,这几乎是个奢侈的愿望,对院士的特别优待俯拾皆是———在河北,院士特殊生活补贴2010年已涨至20万元,医疗保健按副省级对待;在重庆,两院院士若愿意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任职并完善协议,单位提供不小于200平米的住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安家费;在湖南,省政府曾提出给院士们配发原本警务车专用的“湘0”牌照;新疆则明文规定,在疆院士可享受副省级干部待遇。

  闻玉梅认为,单位成为院士评选中不正之风的主力,是因为学术界存在类似于城市之间的“GDP冲动”。“现在的导向不对头,衡量单位的成绩,看有几个院士、得了几个国家的奖、有多少个长江学者,跟用GDP衡量城市是一样的。”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院士武强表示,在现有制度下,院士成了“官位”,“大家还是把院士的名分看得很重,本应该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却成了资历、人脉的比拼”。

  (《南方周末》12.15 叶飙 范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