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翰林学院奥蓝网:学科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的战略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8:38

学科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的战略选择

发布日期:09年05月05日  来源:李文革  阅读: 162次

在信息和网络社会中,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有逐渐拉大的趋势,直接表现就是读者对图书馆依赖程度严重下降,从馆外渠道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文献信息比重大幅度增加,相反利用图书馆的人数却逐年下降,高校图书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造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如服务人员总量增加、服务学科范围扩大、文献信息分布广泛、馆员人数和素质跟不上发展、其他信息机构对图书馆的冲击等;二是主观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上原因,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没有随图书馆规模的扩大和读者需求的改变而进行改革,导致了管理效益和服务层次的低下。

如何迅速改善这一状况,尽快提高读者满足率,是眼下各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要从纷繁复杂矛盾冲突中把握大局和方向,实现文献信息、读者服务和馆员专业成长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找到解决一揽子问题的金钥匙,一直是图书馆界在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客观原因我们只能面对和适应,不能埋怨和坐等,更不能回避矛盾;内部体制原因才是主攻方向。我们要主动适应办馆环境变化形势,深化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以读者为本,以学科为龙头,优化配置馆内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建立“五位一体”管理和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和网络社会最现实的出路。

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文献信息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文献信息存储介质越来越多,其分布越来越广泛,有图书、期刊、报纸、光盘、录像带、磁带等实体资源,也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工具书、各种各样的专题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还有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这都给图书馆原来大一统的文献信息采集工作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困难。如何搜集全相关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变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和任务,原来只靠一两个人完成的文献采集工作,在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已经越来越难以完成了,可以说,不堪重负。因此,必须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革新,以学科为龙头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工,设立学科文献信息采访员,负责一个或两个学科的文献信息采访工作,提高文献采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就会解决文献信息采访工作中的困难,增强文献信息建设采访的针对性。

2.图书馆服务的学科专业范围越来越宽。近年来,全国各个高校为了应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加大了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一部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相继下马,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新专业上马。以我校为例,自2004年升本以来,加大了学科专业调整力度,由原来的11个系、11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12个系、65个专业。这样图书馆服务的学科范围成倍增加,工作量成倍增加,而馆员数量增加速度和馆员素质提高过慢,由于人手严重不足,导致了馆藏质量下降和服务效益低下,读者急需的情报服务和有针对性的读者培训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这些都给图书馆文献信息采访和服务工作带来了特别大的困难。

3.高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专深。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科研能力和水平高低成了各个高校之间竞争的主要方面,即使是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对科研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外部压力使高校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精、准、快、专、深、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已经难以满足高校教师读者的需要了。同时,在普通高校,由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成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本科学生增加了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这无疑增加了学生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压力。随着高校读者群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变化,高校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了文献信息采集和服务的难度。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速度加快。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新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速度加快,使得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给馆藏建设带来更大困难,使馆藏质量出现了下降趋势。要解决这个矛盾,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必须使图书馆服务学科化,既按学科划分服务方向和重点,才能跟上学科发展步伐,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才能采购到读者所需要的文献信息。

5.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滞后。馆藏建设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和龙头,但由于人手缺乏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并未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重视借、阅、还,并不重视文献信息采访。同时,馆藏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难度很高的系统,单个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懂,而图书馆面对的是全部学科专业,因此,只能以整体对整体,以组织对组织,利用组织和团体的力量,组建文献信息采访小组,让学科馆员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组建馆内文献信息采访小组,每个学科馆员分工负责一个或两个学科,以集体力量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搭建文献采访信息平台,让读者直接参与文献采访工作,也是一项不错的现代技术手段。

6.高校图书馆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图书馆办馆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图书馆还局限在传统的老三样书刊报、借阅还,已经不适应读者对文献信息快、精、准、专、全的需要了,图书馆必须增加服务的内容,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提供学科化、专业化、定题式、打包式、一站式的文献信息服务,如情报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定题定向服务、查新服务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读者的需求。

7.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步伐滞后。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手段落后,微机化、网络化管理只是局限于对文献管理,如何把馆藏资源数字化,并能提供网络化服务,使读者随时随地都能查阅下载馆藏资源,是当下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内容偏少,方式方法过分单一,存储容量过小,带宽严重不足,网速过慢,网络技术不过关等,这些都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推广与应用。

8.馆员专业发展不适应形势要求。学校对馆员队伍建设重视不足,一般情况下是以下四支队伍拼凑而成:一是博士硕士等调来人员家属,二是教学分流人员,三是行政分流人员,四是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图情专业人才不足其中十分之一,馆里想要的人才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员却推不掉。高水平的学科专家和技术骨干人才奇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更是难得,形不成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团队,这就导致馆员队伍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五位一体”管理

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其职能的拓展,将图书馆、信息机构和情报所职能整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信息服务、情报服务和知识服务,不断增加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满足读者多层次、全方位文献信息需求,是解决文献信息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如何把三种职能整合在高校图书馆职能之内,“五位一体”管理和服务模式是实现图书馆内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其总体思路是: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科专业需求特点和规律,实行学科文献信息采集制度,建立学科文献中心,配备相关学科专业学科馆员进行管理,提供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学科服务,并进行学科文献信息教育,并使这五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图书馆内部资源,包括文献信息、人员、服务的优化配置,形成以学科为中心的图书馆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管理、服务实现专业化,从而达到创新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目的。

1.学科文献信息采集——以学科为龙头进行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根据信息分布和读者需求新特点,建立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加大对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科研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学科文献信息保障体系、课程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增加文献信息采集人员数量,建立学科文献信息采集人员,专门负责本学科的文献信息采集工作,了解研究某学科读者需求和馆藏文献结构,研究该学科文献信息出版分布情况,经常不断地外出采购,从根本上解决馆藏质量问题。学科文献信息采集人员由学科馆员兼任最好,学科馆员也可以有专职的,也可有兼职的。

2.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以学科为龙头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馆藏布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按文献介质依《中图法》进行分类排架,其实质是按文献本身特点进行布局和排序,而没有考虑读者需求特点;二是建立学科文献中心,以学科专业需求为出发点,将图书馆全部文献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考虑了读者需求的学科专业特点,从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读者需求的因素。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一种方法是传统方式,各个馆都在这样做;后一种是创新方式,实行的馆还不多,或者说对特殊学科类别实行了这种布局。学科文献中心布局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以读者需求为中心,进行文献信息布局,有利于读者最大限度的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读者群有趋同性,有共同语言,可以实行交流,有利于图书馆成为学术交流中心,成为读者心目中神圣的学术和知识殿堂,有利于拓展读者学术视野。其最大的难点在于交叉学科的处理上,但办法不是没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重点学科组织成文献信息中心,非重点学科组织成综合文献中心;交叉学科可以一边放一本,同时满足两个学科需要。

3.学科馆员——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管理学科文献中心。学科馆员只是一种对馆员进行业务管理的一种分类方式。按学科进行服务范围划分,并为特定学科专业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可以依其提供服务知识含量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文献信息服务,指一般图书馆传统服务项目和内容,它包括外借、阅览、著录、分类、编目、加工、文摘、提要、标引等;中级文献信息服务,指一般情报和信息服务项目和内容,包括信息搜集、组织、分类、服务参考咨询等;高级文献信息服务,指知识服务项目和内容,决策咨询、工程咨询、研究咨询等。学科馆员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学科资源建设,进行学科读者教育,提供学科咨询服务和学科检索服务,进行学科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充当学科联络人,参与学科教学活动。

4.学科服务——以学科为单元提供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学科服务就是以学科范围划分文献信息服务范围的方式,以学科为单元进行文献信息服务,使服务的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原来的做法,馆员面向全体读者服务,不是按馆员的专业特长来安排工作,只是按文献种类进行安排工作,结果导致学什么专业,不能管理该专业的文献,更不能为该专业读者服务,导致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泛化,影响了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图书馆服务要按学科进行划分,而不是按文献介质和种类进行划分,学什么专业,管理该专业文献,为该学科专业化读者群服务,这是图书馆进行专业化服务的必由之路。这更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5.学科培训——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读者培训和教育工作。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滥成灾的局面,无用、无效、无关信息充斥其间,使用户无所适从,学科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检索服务走上了前台,走上了一条学科文献信息检索的专业化道路。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每一学科读者都有自己的需求特点,每一学科文献信息分布也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信息检索和学科相结合以后,文献信息检索培训和教育就更有针对性了,也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五位一体”是图书馆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式。其中,学科馆员的培养是实现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关键因素,培养一支有一定人员数量且特别能工作的学科馆员队伍,尤其是学科文献信息专家,使之成为学科服务的领头人物,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以学科为龙头进行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一种全新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实施“五位一体”管理的主要目的。

三、以学科单元进行图书馆资源融合的现实可行性

1.学校教育是按学科专业进行的,每一个学科专业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按学科进行服务更加有利于文献信息服务的专业化。

2.读者是按学科专业划分群体的,不同群体之间需求差别很大,同一群体内部需求相近或相同,按学科专业进行服务,更有利于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3.馆员的学科结构很复杂,馆员也都有其他学科专业背景,馆员可以按学科划分成不同群体,可以和所服务的对象形成对应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四、以学科为单元整合图书馆资源的战略意义

“五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在现实条件下,对图书馆全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益的根本举措,对图书馆今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助于实现一站式服务。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下,同一学科的文献信息收藏在不同的地方,图书在流通部,期刊在期刊部,报纸在报纸库,非书资料在多媒体库,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库要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读者检索某主题的资料必须楼上楼下的跑许多地方,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和体力,给读者使用图书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五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实现了文献信息的采集、收藏、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文献导读、学术交流、课外辅导等一体化,让读者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丰富的文献信息。

2.有助于馆员了解和研究读者。在图书馆服务对象中,读者都是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群体,虽然划分方法和标准有很多,但按学科专业划分读者群体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每一学科专业的读者都有其特殊的阅读规律,在读者群内部具有相同的文献信息需求。经过长期积累,馆员就可以了解各个读者群不同文献信息需求特点,并容易发现他们的需求规律,有助于提高馆藏的针对针和读者满足率。

3.有助于馆员了解和研究馆藏。在传统管理方式下,馆藏资源分布在不同地方,由不同的馆员来管理,每个学科的文献收藏情况,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对学科文献信息的馆藏结构比例没有人关注,更没有人去研究,造成文献信息采集、收藏、管理、服务等许多环节上的脱节,这是分散管理带来的最大弊端。在以学科为龙头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下,学科馆员就会对馆藏情况了然于胸,馆内有哪些文献,缺少哪些文献,结构比例如何,读者需要什么,心里会很清楚。研究馆藏有利于对馆藏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提高馆藏的整体质量。

4.有利于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情报服务。在传统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下,馆员常常是所学非所用,而且经常轮岗,馆员只能提供最普通的外借和阅览服务,连最一般的参考咨询服务,都没有时间、精力去做,比如导读、课外辅导、学习交流、组建学术沙龙等。馆员长期下去,都成了只了解书名、不了解内容的“图书搬运工”,从一个地方倒到另一个地方,造成馆员低能化的原因在于管理体制问题,馆员只在体力付出的多少上进行比较,而不是在服务的知识储量上进行比较。而“五位一体”管理和服务模式,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什么专业的馆员,管理该专业的文献,为该学科读者服务。这样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就会有利于馆员把工作做深做专,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和情报服务,使馆员尽快成长为某个学科的文献信息专家,承担起深层次学科服务的重任。

5.有助于促进馆员的专业化发展。馆员的专业发展对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促进馆员的专业发展,是关系到图书馆业务能否做深、做专的一个关键环节。而馆员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专业发展平台,学什么不做什么,学物理的管中文,学政治的管化学,造成馆员所学非所用,不能发挥馆员的专业特长,选择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管理相应学科文献中心,并为相应学科专业读者群体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馆员的专业服务意识和能力肯定会有很大提高,部分优秀者就会成长为学科文献专家。这就是学科专家成长的环境因素和制度因素。

6.有助于实现图书馆扁平化管理。随着图书馆机构的庞大,管理层级越来越多,职责划分越来越困难,这就使得图书馆的运行出现了问题,导致服务效率不高,针对性不强,反应速度较慢。因此,必须由过去的文献管理模式向读者群管理模式转变,这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根本之路。在馆内建立旨在加相向联系的学科服务小组,并与行政管理形成矩阵式管理组织和机构,加强馆内纵横交错的沟通和协调,使图书馆这个系统高效运转起来。

7.有助于实现多校区管理。随着高校布局调整,为了把高校做大做强,多个高校合并成为基本发展模式,两个校区、甚至多个校区已经成为普遍办学状况,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多校区布局?馆内文献如何布局?已经成为多校区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新难题。已经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尝试建立学科分馆或学科文献中心,这已经成为适应多校区办馆现实的一种图书馆布局方法。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以读者为本,以学科为龙头,优化馆内资源配置,在高校图书馆实行“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复合式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层次(文献、信息、情报和知识服务)、全方位(采集、分编、加工、布局、管理、使用、环境)、网络化(网络查询、在线咨询、网上下载、学科导航等)、一站式(检索、外借、阅览、还书、咨询、导读、培训、信息、查新、情报等)、定题式(对重点项目与课题实行定题定向服务和打包服务等),提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图书馆自身的吸引力,是高校图书馆改革方向和重点,也是防止高校图书馆被边缘化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