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巨扬电器黑厂吗?:杭州印象记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5:26

 

杭州印象记图集


 

6月中下旬,我与基层单位的几位同行一起到杭州,参加一个培训班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久赋盛名的天堂之城杭州,闲暇之余,我们游览了杭州城及几个景点,对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有了一点较为粗浅的感受。

我们到达杭州,当地人戏说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正赶上梅雨季节的开始。连续不断的梅雨,送给我们并不是清凉,却是持续的高温、潮湿与烦躁:小雨、中雨、大到暴雨,天空时常电闪雷鸣,雨停天不晴,难得有几天见到太阳,即使天晴时出门,不一定何时又会得到雨的“洗礼”;换洗的衣服挂在走廊里却长时间不干,好在我们都准备了多套服装,才不至于“衣不蔽体”;34度的高温对当地人算不得什么,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北方海滨城市的人来说,已经是不堪其“热”,只要离开带有空调的房间外出,衣服即使不让雨水“浇透”,也会让自己的汗水“蒸透”。

杭州梅雨季节无雨时也是潮湿多雾的

马路对面的“客常来”小吃店是我们多次光顾之地

因为热,每当我们外出时,“打的”就成为了我们的第一选择。杭州的出租车在国内应该是档次较高的,一码的“帕萨特”,而且都开着空调。出租车的价格较高,起步价10元,而且因为油价不断上涨,乘客还需另付1元的燃油附加费。但是坐在清凉舒适的出租车里,欣赏着车外的市容景致,与司机唠侃着当地的见闻话题,确实是比较惬意的享受。杭州城市的车辆是比较多的,但是交通状况却很好,很难见到塞车现象。杭州的出租车司机来源较广,有当地人、周边地区人,也有许多外地人来此开车谋生的,但是素质却都很高,也很健谈,说起当地的话题,仿佛他们都是“新闻发言人”似的,很少有他们不知道的事,而且大都对杭州非常有感情,以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赞美着自己所处的这座城市;不过唯一让他们不满和感慨的是杭州高昂的房地产价格,平均两万多元/平米的价格让我们也感到不可思议。

出租车是杭州的一道“靓”景

奔驰在街道上的出租车

杭州的出租车队

居高不下的房价让全体杭州人“诟病” 

我们的培训中心位于杭州城的西部,对面是北高峰,后面是让杭州人引以为荣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人曾用“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给我们讲述杭州城区的方位特点,如今已有些记忆模糊了,但是对其中的“西毒”却印象深刻,这里的“毒”乃是“渡”的谐音,意为杭州的西部是休闲渡假的好地方。因为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清新宜人,有杭州最高的山峰北高峰,有知名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据说这个湿地公园是多年前实行“退耕还林”时期的杰作,如今短短的几年过去了,这里已经成为国内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从培训中心的房间眺望北高峰

我们居住地的后面就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的城市环境也让我印象深刻。杭州的市容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建筑美观、布局整齐、道路畅通、地面洁净、植被茂盛,处处体现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城市的绿化富有特色,许多道路完全覆盖在两旁高大茂盛的树木之下,在炎热的夏日中能够感到特别的清亮;路边的花草树木多种多样,别具一格,特别是北方不易长大的梓子花,在这里却成为道旁的绿化树木张得健壮高大,开出的硕大花朵散发着阵阵的清香;尤其让我们感叹的是杭州人的环保意识,在繁华的“杭州中国丝绸城”,沿街两边的商家店铺均为古韵浓郁的仿明清式建筑,青石街面掩映在苍郁的树木之下,仔细留意,许多树木竟然是“长”在沿街的仿古建筑之中——为保持整个商业街的整齐统一,又不因此而破坏损伤原有的树木,在建设商家店铺之时,有意使一些大树的躯干“包裹”在建筑的青瓦屋檐之中,使其穿檐而出,从而形成了店在树阴下,树在青屋中,达到了人与树木的完美和谐。

居民住宅就位于“绿地花园”之中

杭州中国丝绸城牌坊

遮天蔽日的商业街道

青石板铺就的丝绸街

树木与商脯的和谐包容

瞧这一对老外鸳鸯,身着中国服装,女的背着刚买的仿古香包,男的摇着中国折扇,兴奋地对着我的镜头“亮相”呢

杭州在历史上曾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并称为我国六大古都,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给我印象深刻。

我们培训中心的正面,是杭州城最高的山峰北高峰,海拔350余米,据说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次登临此峰。21日清晨5点,我与三位同伴相约起早登山,既为晨练,也为探求这座“名山”的神奇。

顺着马路对面的一条小巷前行,走出民宅区不远,水泥铺就的道路左侧有一座低矮的红色庙宇,这就是老东岳庙了。走进庙堂,只有一位老主持坐在一旁,庙内光线昏暗,燃着蜡烛和香火,两边的偏房更加昏暗,供奉着不知是那方神仙,有的屋内胡乱地堆放着杂物,更显得庙宇破败,香火不盛。转出角门进入十分狭窄的后院,却见正上方一座青黛色的巍然大殿,匾额上书“东岳宝殿”。原来在矮小昏暗的老庙身后已修建起了非常气派的新殿,只是尚未启用。

路边的老东岳庙

新建成的东岳宝殿

通往北高峰山下的水泥路

山脚下晨练者们的停车场

离开老东岳庙继续前行,逐渐进入山脚下,道路两旁的树木越发浓密茂盛,林中鸟鸣莺莺,路边溪水潺潺,让人顿感运离尘俗,清新安宁。转过一座小桥,却见前方路边树阴下停放着一排排的轿车,原来已经到了北高峰的山下,车主们每天都定时来此登山运动、享受天然“氧吧”。停车场的对面,就是杭州知名的法华寺了。

寺前新立一影壁,上刻《重建法华寺记》。从文中可知,因晋代高僧在此“望山诵法华经十有二载,遂感普贤菩萨现法相凌其空”,朝廷闻知后“赦建法华寺以表之”,后经历代修缮扩建,文革期间曾被拆毁。重建后“赵朴初大师题寺名碑扁”。法华寺的规模说不上很大,但是却很气派庄严,沿山势向高处依次排开,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是其主要的建筑,两厢配殿与僧舍等均为双层楼宇,由曲廊环绕相连,很有特色。

法华寺前的《重建法华寺记》影壁

法华寺山门

法华寺钟楼与鼓楼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出法华寺大门左转,就是攀登北高峰的婉转山路。山路以青石铺就,青石上生有程度不同的苔藓。登山之路比较艰苦,虽然太阳尚没露脸,青石路也掩映在茂密的草木之中,但是我们却感到特别的闷热,才走不远衣衫就湿透了,没有了以往登山时的轻灵敏捷,气喘嘘嘘,汗水涟涟、脚步沉沉,就是当时真实的感受。我们四人相互鼓励着,将近山顶,终于感觉到了一丝凉爽。

法华寺后的登山青石山路

登山石阶曲折婉转

北高峰顶的浙江电视台发射塔

毛泽东诗碑亭及碑文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鹰。”

站在山颠远眺杭州城

远眺烟雨迷蒙的西湖全景

站在山顶,极目远望,但见杭州城和秀美的西湖景区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之中,江湖云树尽收眼底,使人胸怀舒畅,心旷神怡。山上有浙江电视台发射塔,有“毛泽东诗碑亭”,我们又意外地见到了此行的第三座庙宇——灵顺寺。

“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

灵顺寺门券

这是一座东晋时期的古刹,相传为印度高僧所建,距今已1600余年,北宋时供奉“五显财神”,又称“财神庙”。因其处于杭州的最高峰,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时常登临。宋徽宗赐寺额“灵顺”;清康熙帝留有“华光庙”墨宝;乾隆帝赐“财神真君”并赋诗一首;唐宋以来文豪才子诸如苏东坡、邓林、徐文长等均留有诗作于寺中,徐文长的“天下第一财神庙”墨迹至今刻匾存于寺内。建国后毛泽东主席三上北高峰并题诗一首,如今刻碑立于山颠;朱德委员长1961年也曾登山赋诗一首。

灵顺寺在弘扬佛教文化的同时,还将华夏民俗文化溶入其中,寺院内供奉的华光财神、文武财神、密宗五姓财神将人们所期盼的“福禄寿喜”、“健康、平安”等良好意愿包容、结合,形成了特色独具的“灵顺文化”,虽然寺院对外开放、开光仅仅两三年,却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信徒游客前来拜谒,香火日盛。

我们原来的计划是登上北高峰后,原路返回吃早饭。可是在山上我们居然望见了另一面山下的灵隐寺,巍峨在苍翠的山谷中,距离是那么的近。我们临时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前往游览今天登山之行的第四座庙宇。

从山顶俯瞰座落在山谷中的灵隐寺

灵隐寺门外是一处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溪流对面就是著名的飞来峰。此峰又名灵鹫峰,高209米,传印度高僧慧理到此,看到此山怪石嶙峋,风景绝异,惊异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飞来峰由此得名。飞来峰石窟在我国南方是颇有盛名的,现存的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呼猿洞等均为石灰岩溶洞,洞的内外岩壁上分布着从五代时期到元代的石刻造像三百余尊,弥陀、观音、十八罗汉等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龙泓洞又称观音洞、通天洞,透过岩顶的石隙可以见到微弱的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了,洞口的左下方有“玄奘东归”和“白马驮经”两组石雕,讲的就是唐僧取经的故事,这是宋代的遗存,刻划细腻,形象生动。在离龙泓洞口不远处有一座石塔,名曰理公塔,就是灵隐寺的开山始祖慧理的骨灰埋葬处。

余以为,灵隐寺今日之盛名,既在于其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也在于其恢弘壮丽的殿堂楼阁,还在于其周围秀美幽雅的山林风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吾辈自是难以通晓,但是寺内华严殿下方墙壁上的“静观众妙”四字,却给我印象深深。当今繁华世界,物欲横流,几人能够做到“静观”?何人能够参悟“众妙”?既然难“静”,“妙”自何来?千百年来寺内历代高僧的参悟修行,对其自然是会有精妙的理解了。今日吾等到此一游,有心者不妨从各自不同的层次、角度来领悟一番,也许会有别样的收获呢。

灵隐寺前清澈的溪流

溪流对面就是著名的飞来峰

山岩石壁上的石刻造像随处可见

一线天石刻造像

龙泓洞口

龙泓洞外的石刻造像,下方为唐僧取经故事石刻

理公塔

墙壁上有“静观众妙”四字

灵隐寺游览门券

因为心情愉悦,下山的路就显得顺利快捷多了,很快我们就进入了灵隐寺景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始建于东晋时期,是禅家的十大名刹之一。当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讲法,见此地山峰奇秀而创建该寺,历经1600余年时光变迁,盛况经久不衰,五代十国时僧众曾多达3000余人。

灵隐寺位于西湖以西武林山的环抱中,背靠北高峰,前临飞来峰,四周林深竹密,泉涌溪清。全寺规模宏大,前面是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系清朝康熙的手笔。大门两侧有楹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颇具风趣。天王殿的背面正对大雄宝殿,上有“威镇三洲”匾额,两旁也有一诙谐楹联:“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大雄宝殿高达 33.6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单屋重檐三叠古代建筑,殿内的如来佛像由24块香樟木雕成。殿前有楹联曰:“合三百六十古精庐此云祖山应得殊胜利益安乐;积无量千万诸善根故名佛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殿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塔,为北宋时期的遗迹。

通向灵隐寺的下行山路

下山路上的和尚

与灵隐寺毗邻的永福寺门庭冷落

灵隐寺最前方与飞来峰相对的天王殿

“云林禅寺”匾额为康熙帝亲笔

门侧楹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正对大雄宝殿的天王殿背面有“威镇三洲”匾额

楹联: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大雄宝殿”匾额为1987年沙孟海题写

楹联:合三百六十古精庐此云祖山应得殊胜利益安乐

积无量千万诸善根故名佛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殿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塔,为北宋时期的遗迹

药师殿,匾额由赵朴初题写

墙壁上两幅精美的石雕

巨幅石刻如来讲法图

华严殿匾额为乔石所题

善男信女虔诚礼拜

道济禅师殿:供奉着传说中抑恶扶弱的神奇和尚济公
 

胡雪岩故居入口

到杭州,西湖是必须要去的。22日上午有半天空闲时间,听说我是第一次到杭州,想到西湖一游,同行的两位朋友虽然到过西湖多次了,但是仍然非常“义气”地要陪同我共游西湖。

早餐后天气晴朗,我们搭乘出租车向西湖进发。谁知车行不久,天空竟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我们在车上商量,临时决定先到胡雪岩故居参观,以躲避不期而至的恼人“梅雨”。因为我们时常听当地人向我们介绍胡雪岩故居,说这处近年来新修缮开发的人文景观值得一游。司机是刚到杭州一年的黑龙江“移民”,虽然知道故居的大体方位,但是却找不到准确的位置,一路打听,把我们送到了杭州东南角元宝街附近的街面上,此时雨也越来越大了。我们下车后经人指点,穿过一个狭窄幽深的胡同,踏着雨中湿滑的青石板路,来到了隐藏在深墙内的名人故居门前。

胡雪岩(1823-1885)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幼时家境贫寒,13岁入杭州同泰钱庄当伙计,38岁自办阜康钱庄。他有着独特的经商之道,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清光绪元年(1875年)胡雪岩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被慈禧太后论功赏胡黄马褂、晋一品红顶戴、封布政使衔,从而有了“红顶商人”的雅号,开始了他亦官亦商的传奇人生。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1878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资金最高达白银三千万两以上,田地万亩,富甲一时。

高大宽敞、华贵气派的轿厅

进入故居,首先就是轿厅,门阔五开间,如此高大空敞,如此华贵气派,让任何一个进入宅门的人都先矮了一截。轿厅整体梁架结构全用古银杏木制成,比皇宫用材还要讲究,皇帝没能享用的东西他都敢享用。门楣上高悬金字大匾:“经商有道”,“承天恩赐”,“奉扬仁风”,“乐助好施”,大门立柱书有“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的楹联。想当年,那些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的大小官吏,穿梭不断地来此拜会富甲江南的“胡财神”、朝野闻名的“红顶商人”,门前是何等的热闹,宅第是何等的威风啊,连浙江巡抚也要在大门外下轿呢。

穿过轿厅,就置身于一个奢侈华丽的大迷宫中:故居内明廊暗弄回旋,庭院天井深邃,亭台楼阁错落,朱扉紫牖与雕门镂窗让人目不暇接,假山叠石与小桥流水使人心旷神怡;百狮楼、融冬院、怡夏院、延碧堂、载福堂、和乐堂、清雅堂无处不奇,砖雕、木雕、石雕、灰塑无品不精。延碧堂俗称红木厅,门窗梁柱廊壁全由珍贵的鸡翅木构成。一楼是会客厅,二楼是胡雪岩卧室。据说他那张八宝床极尽奢侈,胜过皇帝的龙榻。

回旋蜿蜒的明廊暗弄

深邃幽静的庭院天井

朱扉紫牖与雕门镂窗

清雅堂

建筑材料采用花梨木、中国榉、紫檀等,金属构件采用黄铜。

二楼为胡雪岩子女生活起居之所,一楼为胡雪岩宴请宾客之处。

融冬院 黄铜门环

下房

胡雪岩故居内共有下房两座,此下房楼上楼下共有六间,每间均为胡雪岩姨太太贴身佣人居住的地方。胡雪岩共有12位姨太太,每个房间都配有和姨太太联系的欧式德律风通话设备,这些用铜管通话的设施还备有铃铛,在中国的当时十分少见,保留至今更是绝无仅有。

和乐堂

建筑用材极其讲究,全部采用高档材料。柱子采用南洋杉,部分窗上的隔窗采用紫檀,门框窗框采用花梨木、酸枝木、黄杨木等。金属构件为黄铜。二楼为胡雪岩小妾居住之所,一楼为待客、休闲、棋琴书画之处。

影怜院

廊柱间屋檐下精致绝伦的木雕

“延德修贤”院门牌楼

影墙上精美的砖雕

院墙上的“窗雕”

回廊墙壁上悬挂的木雕

墙上的木雕隔窗

冷香院

绘锦堂

洗秋堂
 

花园名曰“芝园”,堪称豪宅中的山水华章。碑廊,石栏,曲桥,碧池,水中亭,影怜院,御风楼,步步为景,处处显胜。那怪石嶙峋巧夺天工的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洞口镌碧绿的“悬碧”二字,弯腰进去,岩壁高高低低嵌31块石碑,均为原物。当年胡雪岩为造这假山竟花了10万银两,从京城亲王府请来治假山石的顶尖高手,专程到灵隐飞来峰住了7天,才有了这假山的造型,意在西湖山水的浓缩,化天下景为家中景。

豪宅中的花园——芝园,精美的程度用语言难以表述,我只能用手中的相机从不同的方位进行一次“巡拍”,虽然是大雨倾盆,许多游客仍然不肯离开,身处雨中的的园林之中,如同在一幅精美的图画中一般,更有别样的丰韵。

据介绍,胡雪岩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是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才竣工,耗白银五十余万两。整个豪宅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 5800平方米,既富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洋建筑的风格,美轮美奂。无论是楼阁建筑还是室内家具陈设,均以最上等的银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国榉木等名贵材料建造,同时随处装饰着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等,用料之考究,构思之巧妙,气势之恢宏,装饰之奢华,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堪称清末中国江南之第一豪宅。在我历年来所探访过的古今名人名居中,其奢华程度无与伦比,即使放眼全国,恐怕再也无出其右者了。

参观故居,从头至尾心中充满着惊异与感叹;游罢故居,自认为确实不虚此行也。


 

参观胡雪岩故居时大雨倾盆,我们在出口处买了3把“天堂伞”做雨具。可是当我们撑伞走出故居时,雨居然跟着停了,刚买的雨伞倒成了多余的“累赘”。听说西湖离此很近,我们就徒步前行,边走边欣赏着雨后杭州城区的风景。可是走了20多分钟,仍然没有看到西湖的“影子”,有些焦急,就拦下一辆出租车,很快就到了西湖边。

西湖因其位于杭州城西部而得名。北宋文豪苏东坡曾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因此西湖又称“西子湖”。西湖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湖面被白居易和苏轼主持修建的白堤、苏堤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五部分,湖区最著名的有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等“西湖十景”。

我们下出租车的位置在钱王祠附近。沿着湖滨前行,不远处就是游船码头,45元的船票包含湖心亭和三潭印月的景点费用。游船是暖色调的木舫,每船大约可乘坐30多人。坐在游船上观赏西湖景色,别有一番风韵。急雨初停,空气清新舒爽,湖滨淡雾朦胧,仿佛浣纱少女扬起的一袭薄纱,轻轻地笼罩在西湖之上,沿岸杨柳依依,远处山色蒙蒙,不时出现的一叶轻舟荡漾在平静的湖面上,成为西湖景色中不可或缺的风采。感受着雨后西湖的风采,耳边却不由地萦绕着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句,并因此诱发了自己的“诗情”,两首五言绝句酝发于心中:“湖畔新雨后,清凉解署忧,垂柳丝绦青,人在画中游。”“柳静丝愈青,水动波不惊,雾纱欲遮羞,湖色更抒情。”

《雨后题西湖之一》

柳静丝愈青,水动波不惊,雾纱欲遮羞,湖色更抒情。

《雨后题西湖之二》

湖畔新雨后,清凉解署忧,垂柳丝绦青,人在画中游。

我们乘坐的木舫式游船

西湖游船票

我们乘坐的96号木舫船舱

游船驶离了功德坊码头

雨后西湖湖滨景色

远眺薄雾中的湖心亭岛

游船把我们首先送上了湖心亭。湖心亭、三潭印月和院公墩是在外湖上鼎足而立的三个小岛,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州”,阮公墩曰“方丈”。

湖心亭是湖中三岛中最早营建的,明初称湖心寺,后被毁。明万历年间又进行重建,改名“太虚一点”,因亭居于外西湖中央小岛上,故又称湖心亭。亭为岛名,岛为亭名。清康熙帝曾亲临岛上题亭额“静观万类”,题楼额“夭然图画”,又写下一副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后迭经变故,亭阁颓圮,又几成荒岛。现在的湖心亭为建国后重修的。

湖心亭岛面积不大,岛上树木苍翠,游人如织,刚才的一场急雨仿佛激发了大家的游兴,赏花的、拍照的、购物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愉悦。岛上的建筑以造型各异的亭榭为主,掩映在茂树繁花之间,很有特色,亭榭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历代帝王与文人雅士题写的“迎山送水”、“湖山一览”、“静观万类”、“天然图画”、“水摇檻碧”、“湖心亭”、“蓬莱宫”等匾额,两旁配以描景抒情的名家楹联,使游客仿佛置身于文学与书法的“大观园”。

岛上繁花处处,游人如织

湖心亭岛上的亭榭建筑各具特色,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湖心亭岛牌坊

匾额:“水送山迎”

楹联:“隔市怒潮吞旭日,逸亭绿水拱青山”

“湖山一览”

清康熙帝题“静观万类”匾额

楹联:“一片清光浮水面, 十分明月到湖心” ——陈子豪题

匾额:“水摇檻碧”

楹联:“疑是玉人临镜坐,恍从银汉泛搓来”

清康熙帝题“天然图画”匾额

楹联:“亭立西湖,宛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苏公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离开湖心亭,游船又把我们送到了著名的三潭印月岛。三潭印月又称小瀛州,形似“岛屿”,实际上为明朝万历年间用疏浚西湖的湖泥筑成的环形堤埂的内湖,水面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岛”上有先贤祠、闲放台、我心相印亭、花鸟亭、木香廊、迎翠轩等庭园建筑。内湖堤径相连,曲桥相接,堤埂上杨柳依依,内湖里荷花满池,湖水中红鲤翻腾,亭榭楼阁在碧波、绿柳、奇花、翠竹中掩映,岛虽不大,却有步移景换之感,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佳境。小瀛州的南端水面上有三个亭亭玉立的石塔,塔高两米,造型优美,塔内中空,有五个圆洞。月夜泛舟,可见“月光映潭,影分为三”,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三潭印月因湖中的三个石塔而得名(远处是雾中朦胧的雷峰塔)

造型优美的石塔

岛上介绍三潭印月的铜牌

我心相印亭前游人如织

秀气静谧的岛中湖

内湖上曲桥相连

内湖中莲花盛开,红鲤穿梭

“三潭印月”碑

湖畔幽雅的亭阁是游客用餐的好去处

食客满堂:游程中在此歇息用餐很是惬意

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致

岛上在花阴树下小息的游客

岛上的游船码头

薄雾中的岛内景色,令人处处充盈着作诗的冲动
游罢三潭印月,须选择不同的码头乘游船从西湖周边不同方向上岸。岛上有湖滨、中山、岳坟、花港等四个方向的游船码头供我们选择。我们决定从岳坟登岸,游览闻名的苏堤。

苏堤在西湖的西侧,自北而南纵贯全湖,全长 2800米。当年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两度出仕杭州,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利用湖泥筑成此堤,堤上自南而北建有“映波”、“锁谰”、“望山”、“压堤”、“东埔”、“跨虹”六座石桥,堤桥之下湖水潺潺,内外相连,成为西湖赏景之胜地,苏堤春晓更成为“西湖十景”之首。

我们乘坐的游船自湖内向北而行,从船上就可眺望观赏大半个苏堤的景色,虽然湖上存有薄薄的细雾,但是仍然可见苏堤之上的树木苍翠,柳丝依依,堤上六桥相连,别具风韵;以苏堤为背景,湖面上一条条小舟荡漾在平静而深邃的水中,呈现出一幅现实的山水图画。

很快船靠码头,弃船上岸。我们登岸之处在苏堤的北端,离岳庙不远。岸边矗立着国画大师黄宾虹的铜像,大师手执画笔,举首眺望着西湖,仿佛被湖上的绝妙景色所深深吸引,正在构思着一幅绝世的佳作,铜像惟妙惟肖,真实地展现了这位德艺双馨的大师的丰采。继续前行,岸边有一宽敞的仿古亭,上书“风雨亭”三字,这是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先驱、鉴湖女侠秋瑾而以其就义前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命名的。原来此处原为秋瑾的祠堂,1959年时被拆除,后来建此亭以纪念之。亭中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此歇息,亭外湖中则是一大片青翠厚实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地点缀在翠绿之间,使人不禁诵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著名诗句。

我们决定每人租一辆自行车在苏堤上骑行一个来回,以领略堤上的万种风情。租一辆自行车只需十元钱,车况也相当不错。登上自行车前行,湖面上的微风扑面而来,瞬时间感觉非常的舒坦,仿佛雨后的闷热与不快都随风而去,虽然身上仍是汗水不断,却从心底里向外感到爽快惬意。雨后的苏堤如同刚刚沐浴而出的少女,处处都显得清新靓丽,妩媚可人。路面洁净笔直,路旁草绿花鲜,堤边柳丝随风飘逸,轻拂着静静的水面;透过低垂摇曳的柳丝,可见湖中大小游船荡漾,在宽阔的湖面上徐徐而行;远处薄雾笼罩的山峰、建筑隐约可见,著名的雷峰塔在湖色与轻雾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神秘诱人。可以说,在雨后的苏堤上自由自在地骑行,随处都是优美的图画,随处都有由衷的感叹,随处都产生赋诗的冲动,随处都使人留恋忘返,使人能够撇开一切尘世烦恼、忘却所有无谓忧愁,从而达到心灵净化、生活唯美之境界。

想当年,马可波罗一生游历了世界上无数的美丽繁华之都。当他到了杭州,曾十分惊异地赞叹这里是“全世界最美丽华贵的城市”。深信也!人们都说,这座城市的繁荣和美丽主要得之于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伟大诗人先后主持疏浚治理西湖,更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富有诗意的一笔。在游历了杭州的几个美丽景观后,虽然有些走马观花,也难免挂一漏万,但是西湖美景、杭州秀色,却会长久地印记在我的脑海,印记在我的心底。

杭州,我会再来的!

(杭州印象记完)

远眺苏堤

西湖苏堤前穿梭游曳的小舟

从游船上遥望苏堤上的拱桥别有风韵

苏堤北端风雨亭前的满塘荷叶

我国近代杰出的国画大师黄宾虹上世纪五十年代卒于杭州

此为立于西湖之畔的黄宾虹大师铜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风雨亭原系纪念辛亥革命先驱、鉴湖女侠秋瑾的祠堂所在

1959年祠堂被拆除,后于其处建亭以志纪念

此亭乃以秋瑾临刑前的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句而得名

笔直而洁净的苏堤路面

花上10元钱租辆自行车在苏堤上骑行是一件非常舒心惬意的享受

在骑行中的自行车上拍摄的苏堤景色

苏堤上的电动游览车成为许多游客的代步工具

从望山桥上眺望雷峰塔

在苏堤上看拱桥路面

压堤桥

东浦桥

玉带晴虹:此桥为清雍正年间所建,于金沙堤上构石梁,设三洞,状如带环,故名玉带桥。桥上建亭,晴波倒影,俨然长虹亘空。“玉带晴虹”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曲院风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