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音波拉皮一次费用:IPCC说了什么?(十六)气候变化的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25:17

其实说来说去,目前的气候变化,或者说全球变暖,不过是一百年的时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不到1摄氏度。对于每天白天黑夜十几摄氏度的温差来讲,对于多数 地区冬季夏季的平均温度二三十度的变化而讲,1摄氏度似乎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数字,普通人实际上是不会从个人对温度的感觉中察觉到这个平均温度的变化的。 那么,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究竟已经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变化是好是坏?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继续升高,有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呢?哪些人类可以轻松适应,哪些人类很难适应甚至不能适应呢?IPCC第二工作组就是专门整理这方面问题的,最终给出的报告题目是:影响、适应和脆弱性。

先说说看到的变化。不打算详细展开,只简单罗列一下。

积雪消融,冻土层暖化的导致的变化是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这里面最可靠的变化包括冰川湖泊面积在增大,数量在增加;多年冻土区的土地出现不稳定,山区出现 崩岩;极地地区的生态有一些变化;由冰川、积雪提供水源的河流里面,径流量和早春最大溢流都有流量增加趋势;许多地区的湖泊和河流变暖,虽然温度幅度不 高,但是已经足够对热力结构和水质产生影响。物种方面的变化证据也是比较多的,比如春季提前的信息被广泛观察到,包括树木出叶的时间提前,鸟类迁徙的时间 发生变化,产卵的时间发生变化;在动植物的分布方面,也观察到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推移;从卫星对地貌的观察上,发现很多地区的春季返青时间提前。水生生物 的变化也不小,包括高纬度海洋里面的藻类、浮游生物、鱼类的地理分布迁移发生变化,高纬度和高山湖泊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河流的鱼类地理分布也有变 化,同时观察到了迁徙提前的现象。不过呢,虽然已经观察到海水酸化,海水酸化导致的直接影响问题,在AR4成文的时候,并没有这方面的可靠研究。

罗列的这一些,基本上都与全球变暖这个信号有关。AR4总结了75项研究的2.9万个观测资料,认为其中89%与人们了解的变暖导致的变化相一致。不过因 为研究水平的限制,还很难把这些具体的信号清晰地归因到人类的影响上面。不过可以比较可靠得出结论的是,因为这些观察到的信号与模拟到的信号所体现的一致 性,可以认为过去30年的人为变暖,的确已经在自然界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可以辨别的影响。

和人类生活直接有关的影响有哪些呢?对北半球的影响还是有一些很明显的信号的。比如对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早春作物的播种季节有了较明显变化,森林火灾和病 虫害也有了明显变化,这些会影响到这些地区农林业的管理;热浪频繁已经被认定与人为变暖有关,而热浪导致的损害甚至死亡也就算是一个重要影响;一些地区传 染病的传播媒介有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花粉过敏也有变化;对于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大的地方,比如在北极地区的狩猎、旅行,低海拔的山地地区的山地运动 等,也已经看到了影响。因为冰川融化明显加快,那么所导致的山洪暴发的风险就加大了;非洲环境脆弱的萨赫勒地区,偏暖偏干的气候缩短了作物的生长期,已经 对农作物产生有害影响;非洲南部的干旱也观察到延长;海平面上升的危害就更好理解了,已经造成了海岸地带的湿地和红树林的损失,海岸洪水的危害也在加剧。

这里面可以看出来,这些变化中,大多数都是负面的影响,并且一些影响已经越来越严重。不过,似乎目前人类还可以应对。那么,气温继续升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景呢?气温继续升高,全球降雨的分布就会有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陆地冰雪资源消融加剧,进而就会影响到淡水资源的分布。预计到21世纪中叶,高纬度和部分热带潮湿 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增加10-40%;而在中纬度以及热带干燥地区这些水资源已经紧张的地区,淡水资源会进一步减少,预计河流径流量和可 用水量会减少10-30%。也就是说淡水资源的分布会更加失衡,涝的地方更涝,旱的地方更旱。即使在降水量减少的地区,强降水事件也会增加,这样就增加了 洪涝灾害的风险;干旱地区可能会增加。陆地冰雪的淡水储存会逐渐减少,那么以来冰雪提供淡水资源的人口的可用水量就会受到影响,可能受影响的,包括世界六 分之一的人口。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定程度内有利于陆地植物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是有限的,估计在21世纪,陆地植物对碳的净吸收能力就可能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减 弱,甚至逆转,而丧失固定碳的作用。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摄氏度,所评估的20-30%的动植物物种的灭绝风险就会增大,同时生态系统 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海洋酸化预估最终会对海洋内的壳体生物,比如珊瑚,以及寄生的物种造成影响,或者说,海洋进一步酸化会导致珊瑚大量死亡。

对生态的影响直接的后果就是人类相关的农林业会有很大变化。在中高纬度地区,如果气温升高1-3摄氏度,农作物的生产能力会得到提高,但是一旦升温幅度超 出这个范围,农作物的产量反而会下降;在低纬度地区,特别是有季节性干燥的地区,热带地区,气温升高后干旱和洪涝会频繁发生,所以气温小幅度的升高也会导 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加剧这些地区饥荒的危险;全球范围内,1-3度的气温升高会提高粮食生产的潜力,但是进一步升高,粮食产量有可能降低。林业也会在适度 的变暖情况下受益。气温的变化会导致鱼类物种和产量的变化,预计气温升高会是一个不利影响。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可能是最直接的。气温继续上升,海岸带的灾害会加剧,对海岸地带生活的人口会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影响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多,特别是人口密度 很高的几个大三角洲地区,以及小岛屿。因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较多,而发展中国家对灾难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影响可能更大。

整体来讲,气候变化的结果有利有弊,但是气候变化越剧烈,人们越难适应,那么净影响也就更加趋向负面。特别是经济与气候联系紧密的地区往往是贫穷的地区, 这些地方人口对气候的依赖性往往更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往往更差,这些就会加剧危害的后果。对适应能力较低的人群,健康也会有直接的影响,体现到饥荒等 导致的营养不良,各种灾害加剧导致的疾病、死亡等等;虽然预计因为寒冷造成的死亡会减少,但是整体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负面影响更加严重。

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去适应变暖所造成的影响,从单纯的技术行为来预防减缓灾难的损害,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管理、政策等降低可能的影响和危害。但是也 不能单纯依靠适应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全部影响,适应的代价是很大的,很多危害也是不能够完全适应的。所以必须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降低气候变化的脆 弱性,通过减缓气候变化来避免、减轻或者延迟负面影响,采取适应和减缓的一揽子措施降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AR4认为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存在 协同的,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也更加有弹性。这些,都需要国际社会协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