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兼职老师招聘信息:经络穴位之大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21:14

经络穴位之大杼  

(2009-10-03 21:08:25) 转载标签:

保健

大杼

足太阳

百劳

阳之会

健康

分类: 经络穴位

    [别名]背俞,本神,百旁,百劳。
  [穴义]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

    [释名]杼,指梭(织布工具)。脊椎两侧有横突隆出,形如织梭,古称“杼骨”。穴近第一胸椎,故名。又居背俞之首,故别名大腧。《灵枢·背腧》:“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马莳注:“大腧者,大杼也。”
  [出处] 《灵枢·刺节真邪》。
  [类别] 骨会。《针灸大成》:“袁氏曰:肩能负重,以骨会大杼也。”
  交会穴:足太阳、手太阳之会;《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之脉之会。《外台秘要》作:足太阳、手少阳之会。《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足太阳、少阳之会。《针灸聚英》作:督脉别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循经考穴编》作:督脉别络,手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名解]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
  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
  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
  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
  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
  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特异性】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功用】 祛风、清热、平气逆、舒筋骨。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3.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背肌痉挛,膝关节骨质增生;
  4. 其它:咽炎,感冒,骨结核。
  古代记述:头痛、寒热、颈项痛不可以俯仰,腰背痛,肩背痛、喉痹、咳嗽、胸满、气喘、疟疾、瘛疭、伤风汗不出、身热、膝痛不可屈伸、腹痛、腰脊急强、癫疾、胸中烦急、腠理不密易感风寒、骨髓冷痛、骨蒸潮热。
  近人报道:支气管炎、感冒、发热、胸膜炎、肺炎、癫疕、背肌风湿痛、椎神经综合症、骨结核、中暑、颈椎病压痛点。
  [方例]
  胸中郁郁:大杼、心俞。
  风痹痿厥:大杼、曲泉。
  骨髓冷痛:大杼、绝骨、复溜、申脉、厉兑、肾俞。
  湿温:大杼、间使、列缺、合谷、中脘、三阴交。
  肌肉风湿症(背肌):大杼、身柱、肩中俞、肩外俞、肺俞、心俞、膈俞。
  感冒:大杼、风池、风门、肺俞。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