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新北江小学遗书:文献记录片《唐之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12:23
我们的祖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唐之韵」以精彩的画面、精确生动的解说,将唐代有代表性的117位诗人及代表作一一介绍给了读者。那声情并茂的朗诵,独具慧眼的阐释,惟妙惟肖的描绘和奇闻轶事的挖掘,定能使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唐之韵》分集简介:
第一集:千古唐诗
一说起唐代,我们就会立即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第二集 独振新风
初唐四杰,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立志扫荡南朝诗坛积秽,剿除因陈相袭的宫廷文学,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模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第三集 边塞诗人(上)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是古代诗坛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峰。
第四集 边塞诗人(下)
边塞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岑参的诗和高适的诗有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细致,更多地看到战士的艰苦,诗的色彩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笔调来凸显异域风光和将士的报国豪情。
第五集 吴中四士
唐诗经过近百年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大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称雄一时的诗人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花园。
第六集 山水诗人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这是山水诗人营造出的一种化境。情和景是水乳交融中写出来的,从一个例子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是一代诗仙的故里,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
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于是他毫无顾虑地卧在这里,是醉了还是疲倦了?
第九集 千秋诗圣(上)
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第十集 千秋诗圣(下)
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再怎么穷困潦倒也为百姓的疾苦呼吁,「穷年忧黎之,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的手段。
第十一集 大历诗人
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爆「安史之乱」,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失落感,无可奈何地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第十二集 韩孟诗派
韩愈既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他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所谓「以文为诗」。
第十三集 江州司马(上)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第十四集 江州司马(下)
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第十五集 新题乐府
新乐府运动是九世纪初元稹和白居易发起的。不过,在这一运动正式兴起之前,年长几岁的张籍和王建,就已经在写这种类型的诗了。
第十六集 别调独弹
中唐后期,除以韩愈为首的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外,还有两个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的诗人,这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到九世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对唐王朝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进行政治改革,已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识,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
第十七集 一代诗豪
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简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深厚,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特别经得起咀嚼。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选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
第十八集 风流才子
杜牧最擅长七言绝句。他的绝句不仅在晚唐,就在整个唐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家。杜牧自负有出将入相的才能,还朝这方面做过努力,这就使他进行创作构思时,能视点高,视野大,从而使它的绝句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第十九集 朦胧诗人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的七律则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而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叫人难于把捉。他这种律诗意象华美,属对精工,缠绵婉转,意味深长,叫人感到不容易读懂而又总觉得像是读出来了一点什么新意。
第二十集 唐末余音
从这经过补修的大雁塔,从这已经改头换面的沉香亭,已经唤不回往昔的繁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只有诗能经得起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从这里辐射出来的唐诗,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