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有几个古玩市场:《专业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0:39
现在,我们讨论中国教育的问题,都已经堕落到讨论能不能上学的问题,或是教育公器能不能少赚钱的问题。

 至于教育本身的问题,我们都还没有真正开始讨论。

 简单的说,教育的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良心的问题。而跟教育的本身无关。学都不能上了,还讨论该学些什么,该教什么,有何意义?

 我们的可悲那是一定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讨论大国崛起,简直是不知羞耻。

 让我们从小到大,从贫到富,都要自掏腰包的各种学校,教会给我们真正有用的东西又有多少呢?

 当我们削尖脑袋挤入大学,当我们从大学蜂拥而出走向社会的时候。当我们两眼一抹黑地连工作都找不到。或者找到工作,却发现自己象一个废人一样,好像过去的一切都需要重新来过的时候,我相信,肠子都悔青的人一定不少。

 如今的教育就是如此,我们花了青春和时间,等待一种宣判的来临。

 当我们走出社会,来到工作场所的第一件不适应的事情是:我们不知道,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该如何活下去。

 我们聪明得可以做微积分,但却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我们要花多久,才能明白该如何活?

 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学了那么一点可怜巴巴的东西。我们还骄傲,我们还如临大敌,我们还苦口婆心,要死要活的。

 现在的教育就是一口井,我们就是那些井底之蛙。只有某一天,我们从井里跳出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大,生活气象万千。

 

(二)

 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资源。但现在的学校,并不提供有长远价值的教育方式。

 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发现除了貌似完整的知识外,我们收获的东西并不多。

 我们的确知道了很多知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分门别类,好像无所不知。而又一无所知:我们讨论细节,但不研究来源,也不关心各个知识是如何发现,如何整合。

 我们做的出奥数题,但我们在现实中却不知该如何简单选择。我们的知识,或许就只是一种修饰。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主宰了学习的话语,控制或引导思维的秩序。
 
 没有反对的声音,没有讨论,也没有发现。学习,意味着顺从,按规矩办,然后,比谁更熟练。

 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课本和老师接管了我们的思维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依赖。道路都是设计好了的,我们只要闭着眼睛,跟着走,不越雷池半步。

 我们是睁眼瞎,那是一定的。

 我们没有预见能力,那是一定的。

 一个放弃了观察,放弃了怀疑,放弃了思考的人,会怎样?

 我们只会认为自己命不好。


 
(三)

 我们不但是瞎子,还是哑巴。

 就算英语过了四级。我们的中文说的还是结结巴巴的。有好多想法,都只好烂在肚子里。

 有人说,是英语强势,把中文害了。

 其实,谁能害谁呢?有本事,中文把英文害了不成?

 我们的课堂上,其实并没有多少教人如何说话的课吧?

 看看我们如何学习语文的方式,就知道我们的语言教育有多么的糟糕:我们记忆好词好句,划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老师们的标准答案都在统一的教参上写着。

 唯独,不鼓励思考!

 一个没有思考的人,他要如何学会说话?鹦鹉学舌,那是一定的。

 一个不允许说出自己想法的环境,一个担心自己说错出丑的环境。说不出话,那是一定的。

 一个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任何语言对他来说,都是强势的。


(四)
 还好,终于有了觉悟的一天。迟到的一天。
 
 工作久了,才知道,对一个人真正有用的东西,其实不需要很多。

 如果你自己善于观察,你就一定会发现问题;

 如果你自己善于学习,你就一定会自己搞定很多问题,不需要等待一个老师来给出答案;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失败和成功对你来说,就不是命;

 如果你了解得现实越多,自我的觉醒越多,你构思未来,未雨绸缪的能力就越强。

 哪里有什么命中注定的年代!

 如果教育不能使人成为自己,不能使人圆满,那么教育就毫无价值和意义。

 

(五)

  这就是我推荐《专业主义》的理由之一。这是一本讨论个人在21世纪生存需要具备哪些通才素质的杰作。
  
   他没有说到该学习哪些知识,而是说该拥有哪些能力。
  
   他告诉大家: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通才是如何炼成的!
  
   他告诉大家:该如何避开传统教育的陷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他告诉大家:预言是怎样自我实现的。
  
   正所谓:强者自助,圣者渡人。

 第一次知道大前研一,是在看《世界是平的》。书中提到了他:提出“无国界经济”的第一人,唯一被世界认可的来自亚洲的战略家。

 我觉得,大前是个让人尊敬的可爱老头:他有一种能力让人迅速地鸟瞰全局。他理性而又充满激情,胸怀远大而又脚踏实地。有一颗永不妥协,永远向上的年轻的心。
 
 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也正是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时代所缺乏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