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徽设计:儒家的经典和道德(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8:43
关于[儒家的经典和道德(二)]的字幕:
  • 今文经和古文经从内容上来讲,书本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不同,研究方法、研究的角度不同,今文经是讲儒家孔子的微言大义,
  • 古文经研究的角度不同,它是讲训诂学,其实讲都有优点,但是都有不足,两者结合起来那才是儒家的经典,真正地达到一个至高完美的地位,
  • 为什么说两者都有优点,又各有缺点呢?仔细想一想,今文经——微言大义今文经是主张微言大义,就给当时的治理国家的人包括天子在内,臣子在内,以及一些有志之士的人在内,想把国家治好,就根据当时的情况,
  • 结合当时的历史现实来解释这个经典,多少就有点主观性吧,反正我要解决现实的问题嘛,我就强调什么嘛,我就极力地宣传什么嘛,当然,多少有些主观性,今文经的缺点:主观性今文经的优点:解决现实问题主观性是它的缺点吧,但是,解决现实问题,
  • 这不能不说是优点,现实问题不解决怎么行呢?国家不能统一,国家不能和平,家庭也很乱。从古文经来讲它讲训诂,古文经的优点:实事求是它也有它的优点,它的优点就是实事求是,
  • 有根据,不是随口乱说,从古文经互相的比较起来都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在里面,这个是重视历史了,你不能随着你的主观意识,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就随便乱说,那不行,你必须根据典章制度,
  • 根据它的不断的时代变化,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紧紧地把握住历史,认识我们祖宗所留下来好的经验、好的教训,同时,它的缺点在哪儿呢?古文经的优点:实事求是古文经的缺点:脱离现实缺点就是对于现实就放松了,都钻到古书里面去了,
  • 就是从经典讨论经典嘛,这样一来的话,对于眼前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急待要通俗化的问题,你不通俗化老百姓接受不了,只有老百姓接受了影响力才能扩大,儒家的经典才成为大家普遍所遵守的一个规章制度,
  • 才能真正使人内心的悦服,心悦诚服,所以说它各有优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发展,这是以后的事,
  • 我们讲今文经和古文经它的不同。我们刚才讲从历史的阶段上来发展成为经独尊地位以后,今文经古文经不管是今文经也好,古文经也好,这都是儒家的经典吧,两者结合就更能表现儒家的经典吧,这个阶段当然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那时候佛教已经是在中国发展了,道教也有很大的势力了,当时南北朝的时候,由于政治的混乱、战争的频繁、
  • 贫富的悬殊等等社会原因,等等社会现象,有许多人,一些知识分子吧,对当时的社会有愤激之情,或者有爱恨之心,感觉到世事衰退。
  • 所以许多人都接受了老庄的哲学,中国的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常常把儒家经典和老子、庄子的学说融合起来,玄学在当时称为“玄学”,“玄妙”的“玄”,那个讲起来就含有一种哲学思想在里面了,
  • 所谓哲学思想,天命、性命,所谓性就是人性、命、命运,就是人性或人的命是不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还是一回事?天命是天之命,天的命运,
  • 天是最高无上,至尊,天地生万物,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是不是万物的主宰?和人命有没有什么不同?就讨论这些问题,很玄妙问题,这就具有哲学的意味在里面了,具有很多思辨,思辨就是说人怎么样去思维,
  • 具体点说人怎样用理性不完全是凭感情,从我听见的、看见的社会动乱、贫富不均等等等等,从我感性上的接触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而是从思辨的方面、从内心的层次方面
  • 多少就带有很多玄妙的道理在里面,基本上进入到哲学阶段,这是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到了宋代,到宋代的时候,基本上很多地方哲学化就更强了,
  • 天命、天理、讲天理、讲良心、讲天命、讲人命,天的尊严、人的尊严就从哲学上结合着古代的经典,儒家的发展和过去不一样了,或者微言大义或者训诂之学,那不同了。哲学意义含得深,治理国家都提高到
  • 很高很高的水平了,基本上都是哲学化了,最大贡献的就是朱熹,当然不只朱熹一个人,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人,朱熹这个人那是很大的贡献,他曾经注解过“四书”,所谓四书就是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他注解,注解以后,到明清的时候,把朱子的“四书”作为一个标准,加上过去传下来的《诗经》、《书经》、《易经》、《礼记》,传下来的这些书
  • 做为考试的时候判理考卷一个标准,用我们现在的考生来打比喻的话就等于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似的,因为你不这样的话看分数怎么看呢?评定成绩优劣怎么评定呢?必须有个标准答案,
  • 这当然从某一方面讲,这是说明一个进步,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也有缺点,这就把考生固定在标准本上了,考生要考,那我只要读标准本,我不必一定去读古书,不必去钻研古书,我就把标准本一读熟,
  • 那我考试的话就容易得高分,所以到明清时候,这个发展从教育上面来讲的话,就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定式了,八股文所以出现了八股文,老八股出现以后又表现出它的僵化了,把一种思想僵化、固定化起来了,
  • 从文化的发展来讲,这是不利的,这是不好的。所以到近代,所谓近代就是19世纪初了,出现了一些大学者,像章太炎、像胡适之、像梁启超,
  • 还有冯友兰这些人,他们研究儒学,尤其把西方的一些科学的方法,把西方的一些科学的知识,像达尔文的进化论,西方的哲学家的有些观点,用来研究中国的这些儒家的经典,
  • 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而且在这个时候,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鸦片战争以后接着就是甲午战争等等等等,中国的民族处在一个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这些新的学者们
  • 也在研究儒家经典的时候,既注意历史的经验、历史的记载,对于现实也很重视,也就是说既看重过去,也抓紧现实,而增强了人民对未来的信心、未来的走向有很大的贡献,这个时候,
  • 所以说儒学的发展和过去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儒学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称新儒学,新儒学的兴起这是近代的时候了。所以我们看儒学的发展,不同的阶段它不同的发展、变化,正是因为这样的话,
  • 所以中国民族的文化,因为汉族在人口中占多数,在文化当中和其他少数民族讲,它也是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所以说能够容纳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成一个整体了,特别是新儒学出现以后,儒家文化能够容纳西方的许多科学的知识,
  • 这样一来的话,既看重过去,也注意现实,也向往未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远不会枯竭、永远是向前看。
  • 殷代有一个盘叫殷盘,这是一种祭器,殷盘上刻的有铭文,这个铭文有三句话,很好,一直到今天我们也觉得也是很有用处,很值得我们记住这三句话,
  • 永远是鼓励我们前进的很好的一个提醒,这三句话是这样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你今天新了,明天还要新,后天还要新,不断的新,不断的前进,
  • 不断的永远往前进,没有止境,文化它不会枯竭的,永远向前,这三句话可以说概括了中国的儒家精神,很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个原因,
  • 带有这种永不枯竭的精神来鼓励我们、指导我们。儒家的经典,《尚书》,就是古代的书,记载文武典章制度,夏代、商代、周代典章制度的一部书,
  • 《尚书》有今文经,有古文经,我们刚才也讲过,什么叫今文经、古文经,这里我们就不重复,因为今文经和古文经为了互相地争夺独尊的地位,有斗争有矛盾,所以,《尚书》有许多是假的,
  • 所谓假就是到处抄录,根据不完全的记载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称假的。但是这个假的《尚书》,《伪古文尚书》我们就称为《伪古文尚书》,“伪”就是“虚伪”的“伪”,《伪古文尚书》很长一个时期大家都没发现不知道是假的,
  • 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才有人发现,阎若璩、惠栋他们就费了很大力证明这部书是假的,《伪古文尚书》这是假造的,是一个叫梅赜的人,假的,虽然是假的,但是从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有价值,因为它记录了当时许多经典,
  • 许多不完整(的经典),而且还记录了当时他造假,为什么在当时把一些今文经、古文经搜集来搞这么一部假书献给天子呢?献给朝廷呢?这就说明他有他自己的目的,我们讲过历史的研究,
  • 假材料不能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研究历史这是要讲材料真实可靠的,假材料就没有用?但是,你必须知道它是假,知道它哪些是假,如果知道了,它总有部分是真吧?那还是有用处的,
  • 即使它这部书全是假,没有一点真,但是你如果知道它的的确确全是假,他为什么造这部书?他造假的心不假,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他造假的心不假,那我们就知道了,我们用现代的例子举个例,有许多虚假广告,
  • 他夸大他自己的产品什么作用,什么作用,什么病都能治,他为什么造假?他为了他的利益,为了钱,尽管我们不相信,但是,我们从他的全部的假宣传我们就看出来,他的目的是为了赚钱,
  • 这个是对我们研究中国的文化这种思维的方法是很有帮助的,考虑问题从各方面、各个角度来考虑,这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我们刚才讲了《书经》,《尚书》,现在我们讲《诗经》,《诗经》这是中国一部
  • 在儒家经典里面很重要的书,一直到今天来讲在文学上、在历史上,在许多方面都是取之不尽的珍宝源泉,这部书是很有价值的,从内容上来讲
  • 有关于男女恋爱的真情的诗句,有反对当时剥削者对于人民大众压榨、剥夺,给人民的痛苦,把这些剥削者比作老鼠吃大米,讽刺他们、挖苦他们,
  • 也对中国历史上许多的典礼、制度给予歌颂,或者是经验教训都包含在里头,它不完全是对文学上是一部有价值的书,甚而对整个的治理国家、风土人情这个方面都很有价值。我们这个《诗经》基本上简略地就谈到这里。
  • 《书经》、《诗经》,再来就是《礼记》,《仪礼》,这是我们讲古代的,不是汉代以后出的那个《礼记》,孔子时候是很重视礼的,礼就是古代的文武典章制度,政治上的文武典章制度,礼,规定每一个人他所占有的位置,
  • 取得一个什么样的人格,一个国家,你是天子,是诸侯,是霸主,你所应该占的位置,你所取得的人格,“格”就是你的位置,要明确你的位置,明确你的位置就是明确你的责任,明确你应尽的义务,你自己要求你自己,
  • 然后去要求别人,这是《礼》。《乐经》过去古代还有一部书叫《乐经》,“音乐”的“乐”,失传了,所以原来是六义,它不称经,后来才称经,
  • 过去称六书,所以只有五经了,《乐经》失传了。四书,诗、书、礼,乐失传,我们讲《春秋》,《春秋》是孔子所写的,孔子写《春秋》的时候他是以记事体,他这个记事体在文字上它是非常严格的,
  • 历史上儒家后来把《春秋》比喻是什么?“一字于褒贬。”一个字褒扬你,那就等于把你抬到很高很高的地位,如果一个字批评你,那就等于把刀、斧架在你的脖子上,
  • 那你就是在人世上你就很难见人。所以,“一字于褒贬”,某一个字都包含有褒和贬这个意思在里,所以后代儒家对孔子的《春秋》那是看得很严,我们这里不去举例了,
  • 这些例子举起来那是很玄妙的,这是《诗》、《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