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排名2017:佛学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多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17:58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2011-12-14 20:04:51) 转载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著「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百世佛父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佛到祗陀园去,路途中,遇一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佛陀,一边情不自禁地喊著:“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一边向佛陀跑过去想抱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拦住,不让他这么做,佛陀对众比丘说:“你们不要拦他,否则,他会立刻吐血而亡的。”比丘们让开了,这位老人就抢上去,紧抱住佛陀的脖子,像久别重逢的父亲终於见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急切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你、你?!。”亲热了良久,这位老人松开手,激动的心才渐渐地平静下来。这时,佛陀给他传了相应的法,这位老人马上获得预流果位。此时,得果的老人向佛陀祈求道:“我愿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请佛陀慈悲摄受。”世尊欣然答应并摄受了他,当下以“善来比丘”之方便言词为他授了近圆戒。出家後,他身披三衣、手持钵盂滤水器,成了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世尊为他传授了一些相应的教言,他自己也是勇猛精进,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在拜见您的成千上万个男人中,没有一个像这位老人一样如此对待您的,今老人之举是以何因缘?唯愿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亲。他往昔的习气现前,所以,才会有今天这些行为。”“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您的父亲,那为什么今生不作您的父亲呢?”世尊复言:“凡大菩萨好行布施,具足出离心,但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经常对我布施与生出离心造的违缘太多了。最後我发了一个愿:愿他以後不要再作我的父亲。另外,我今生的父亲净饭王曾发愿作佛的父亲,这两个因缘和合,所以,他今生没作我的父亲。”“那么请问世尊,净饭王往昔是如何发愿的呢?”世尊告曰:“早在九十一个大劫前,有如来、正等觉俱留逊佛出世。有一位大商主供养佛陀时,见佛身相十分庄严,就发了一个愿:愿将来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样的儿子。当时的商主就是今世的净饭王,以此愿力他今生作我的父亲。”“请问世尊,那位婆罗门老人以何因缘今生贫穷,人已年迈,才值遇佛陀出家?”世尊曰:“因为他生生世世对大菩萨行布施与生出离心造种种违缘,尤其是对我出家造种种违缘,故他今世贫穷,老年时才遇佛出家。”“世尊,他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於佛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世尊说:“这是他往昔的愿力。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临终时发愿:我一生中出家修持,虽然没得到什么境界,但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断尽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证阿罗汉果。” 

那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将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纠察师看到以后就责骂他道:'岂有此理!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这位吐痰的禅师又再咳嗽了一下,对纠察师说:'请您告诉我,虚空之中那里没有佛?我现在还要再吐痰,请问那里没有佛?’

  

这位吐痰者,他已经悟到'佛性遍满虚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您怪我把痰吐在佛身上,自以为对佛尊敬了,其实,这正表示你还不懂什么是佛,佛的法身是遍满虚空,充满法界的,所以这位禅师说:'请您告诉我,那里没有佛?’
  这么一问,您能回答得出吗?回答不出,就是尚未悟道。即使悟道,这样反诘一问,他的灵智,他的禅机,也就由此更加展开了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从心流出

(2011-12-15 18:47:03) 转载▼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岩头整天不是闲散,便是睡觉。雪峰总是坐禅,他责备岩头不该只管睡觉。岩头责备他不该每天只管坐禅。雪峰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这里还不够稳定,怎敢自欺欺人呢?’

岩头很是惊奇,两眼一直注视着雪峰。

雪峰道:'实在说,参禅以来,我一直心有未安啊!’

岩头禅师觉得机缘成熟,就慈悲的指导道:

'果真如此,你把所见的一一告诉我。对的我为你印证;不对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就把自己修行的经过说了一遍。岩头听了雪峰的话后,便喝道:

'你没有听说过吗?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便说:'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岩头禅师又再放低声音道:'假如你宣扬大教的话,一切言行,必须都要从自己胸中流出,要能顶天立地而行。’
  雪峰闻言,当即彻悟。

 

世间的知识,甚至科学,都是从外界现象上去了解的,而佛法,则是从内心本体上去证悟的。雪峰久久不悟,是因外境的森罗万象,在心中还有所执取,无法止息妄念,'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要能'从心流出,才是本性。’这就是不要在枝末上钻研,要从大体上立根!

要眼珠

(2011-12-15 18:37:34) 转载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道:

    '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回答道:'你说说看!’
  洞山不客气的说道:'我想要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很平静的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道:'我没有眼珠!’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要是你有眼珠,如何安置?’

洞山无言以对。

云岩禅师此时才非常严肃的说道:'我想你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口气道:'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终于忍不住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便对洞山禅师大喝一声道:'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讶异,仍非常诚恳的说道:'出去可以,只是我没有眼珠,看不清前途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说道:'这不早就给你了吗?还说什么看不到!’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洞山禅师向别人要眼珠,这是很怪异的事,就算高明如云岩禅师,起初也只能告诉他眼睛长在自己额头上,为什么向别人要呢?最后知道洞山要的不是'肉眼’,云岩禅师提示出'心眼’的妙道,洞山才有所契悟。

肉眼,是观看世间万象长短方圆青红赤白的,这种观看只是表面的、生灭的、现象的,而心眼才能观察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观察是普遍的,里外一如的,难怪洞山虽有肉眼,仍看不清前途的道路,此道路即自己的本来面目,即成佛作祖的目标,当云岩告诉他心眼的妙用,洞山就有省悟了。

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2011-12-14 20:27:58) 转载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野狐禅

(2011-12-14 20:22:48) 转载 

                           


    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嗣人。'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可见他对禅门的贡献。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某甲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古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某甲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
    百丈禅师听后,慈悲的说道:'请问!’
    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
    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者于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之下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禅师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只为了回答学僧说一句'不落因果’,为什么堕入五百世狐身?百丈禅师为其转说一句'不昧因果’为什么能脱去五百世狐身之苦?其间一字之差,实有天壤之别。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也无?’答曰:'不落因果。’此即指有修行的人不受因果报应,这种随便胡乱的指点,错矣!差矣!因为任何人都逃不出因果报应之外。百丈禅师的'不昧因果’,实乃至理名言,因为任何修行悟道的人,都要'不昧因果’。
    故无门禅师曾有颂云:'不落不昧,两采一赛;不昧不落,千错万错!’

同圆种智,草木成佛

(2011-12-14 20:10:24) 转载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的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不探讨根本,只寻枝末,怎能进入禅道?

禅,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不要去攀缘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