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结婚预约登记:读书的种种智慧-业界动态-图书馆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8:05
读书的种种智慧
来源:新华书目报

    许地山有一篇《牛津的书虫》的文章,写道:“做书虫(要读书)须具五个条件:第一要身体健康;第二要家道丰裕;第三要事业清闲;第四要志趣淡薄;第五要宿慧超越。”除去身体健康这一条常人尚能具备外,其余皆不易。你比如说家道丰裕,有几个人生来就家道丰裕呢?“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世间最大的不公恐怕就是出身的不同了。有学人说,只有那些出身于书香门第且有着很好家承的人才能做成大学问,想想的确如此。再说事业清闲,世事纷纭,红尘滚滚,屁颠屁颠都来不及,何来清闲?至于志趣淡薄、宿慧超越,那就更非流俗如我辈者所能及了。如此说来,读书不可不谓是一种奢侈的追求。

    中国人历来重视读书,上至达官贵人的“光宗耀祖”,下至乡野村夫的“耕读传家”,就连富贵如皇帝者也会写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家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样的《劝学文》来。据说,中国古代的文人一生有四大夙愿:戴上一顶帽(乌纱)、坐上一座轿、刻上一部稿、娶上一房小。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刻上一部稿”。中国人往往将读书看成是生命的延续,一种使生命达到不朽的途径和手段。

    宋人沈牧之言:“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明人于谦也曾写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人读书是为了陶冶性情、提高自己,今人读书多是装点门面,并好为人师。鲁迅曾将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职业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痛苦、很可怜。至于朱光潜,那说得就更刻薄了,“世间许多读书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确如斯言,读书的首要意义当是修身宏道,历练自我。那种为应付考试、为评职称、为写论文而读书的人,是不能算真正的读书人的。

    历史愈前进,文明愈发展,书籍也就愈浩瀚,而读书也就变得愈不易。以前书籍少,人们对一本书反复读,以至于耳熟能详、终生铭记,结果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今书籍越来越多,但我们从书中能得到的东西反而却越来越少,这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书多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做学问的障碍、思想的桎梏。书读得越多,人越容易自卑,越容易迷失方向,越容易找不着自己。有两种人万不能读书太多,一种是天才,一种是蠢才。天才读书太多就会削弱创造力,蠢才读书越多越糊涂。书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也使一些人食而不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总急于想知道该怎样读书,而我以为,人们更应该知道该怎样不读书。读与不读全在一个“悟”字。有悟性的人通天彻地,进而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没悟性的人,即使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也只是为世间多贡献几个“堂吉诃德”“孔乙己”。

    会读书的人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把活书读死。读书,说到底是智慧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