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离婚sp豆瓣:历史百家争鸣 2011-11-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00:45
历史百家争鸣 2011-11-21 历史百家争鸣

苏东坡为何要把西湖比作西施?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8.html' ); 阅读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杭州西湖,原本别有名字,汉代有“武林水”“时圣湖”等,唐代有“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西湖”之名,始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每每使用“西湖”这个名字。白氏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西湖留别》、《杭州回舫》等多首作品,或直接在题目上用“西湖”二字,或在诗句中用“西湖”二字。没准,白居易就是“西湖”的命名者。宋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诗句出来之后... 全文↓

苏东坡为何要把西湖比作西施?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8.html' ); 阅读原文

来自:三品小衲  2011-11-21 17:16:05  |extendActions("0","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苏东坡为何要把西湖比作西施?", summary :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x0a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x0a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x0a 杭州西湖,原本别有名字,汉代有“武林水”“时圣湖”等,唐代有“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西湖”之名,始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每每使用“西湖”这个名字。白氏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西湖留别》、《杭州回舫》等多首作品,或直接在题目上用“西湖”二字,或在诗句中用“西湖”二字。没准,白居易就是“西湖”的命名者。宋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诗句出来之后...",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8.html"});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杭州西湖,原本别有名字,汉代有“武林水”“时圣湖”等,唐代有“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西湖”之名,始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每每使用“西湖”这个名字。白氏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西湖留别》、《杭州回舫》等多首作品,或直接在题目上用“西湖”二字,或在诗句中用“西湖”二字。没准,白居易就是“西湖”的命名者。宋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诗句出来之后,“西湖”(西子化身之湖)一名顿时变得美妙无比,从此无可移易。谁若是胆敢提议给它换个名字,我敢肯定,必将遭到全天下人的反对。

苏东坡用西施(西子)比西湖,可谓妙想天成。这个妙想,大家都能看得出,它来源于苏东坡的文学修养和语言造诣。“水光潋滟”、“山色空濛”对应“淡妆”、“浓抹”,天地景色对应美女妆容,诗歌传统中“比”的手法,语言修辞中“比喻”修辞格,都得到了恰当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杭州西湖山水景色之美丽,之丰富,之层次,之动感。

苏东坡能创造出这个妙喻,当然跟他的审美思想有很大关系。苏东坡既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林隐士,亦非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他是积极入世有血有肉的一介书生,他是充满生活情趣和热情的一个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拿美人比喻山水景物,也不是只此一回。“在他的眼里、心里,江山、佳茗、花果,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女性的化身,一切事物的美,都是女性美。”(拙作《诗意人间·苏轼:诗酒趁年华》)例子很多:“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次前韵答马忠玉》)可见,在他眼里,西湖不只是像西子,而就是西子。庐山一处开满鲜花的山谷,好比佳人,“亭下佳人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露香亭》)在苏东坡眼里,春风是美人,“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答李邦直》);佳茗是美人,“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水果是美人,他称赞荔枝“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枝》);花卉是美人,“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二);等等。

但是,苏东坡把西湖说成“西施之湖”,对“西”字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如同他移花接木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赤壁进行抒情写意。我认为,苏东坡之所以能这样阐释,跟白居易有相当的关系。主要理由是:苏东坡很欣赏白居易其人其诗。他的自号“东坡居士”,就是因为白居易在做忠州(今天重庆市忠县)刺史的时候,曾经在城东山坡上栽种树木,并且经常到那里散步赋诗——有《东坡种花》:“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步东坡》:“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别东坡花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新种成。”等等——苏轼景慕白居易其人其事,因此人到中年,被贬黄州凑巧又居住在城东山坡上,才取此雅号,并且一直使用。这个事情,宋人洪迈和周必大均言之凿凿,相信是合乎事实的。洪迈《容斋随笔》:“苏轼号东坡,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苏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这真是一桩有趣的事情:苏轼雅号“东坡居士”因白居易曾于忠州东坡栽树、漫步、赋诗而来,苏轼创造性阐释杭州西湖又因白居易在诗作中屡次出现的“西湖”字样。苏轼的“一东一西”或曰“东西”,皆可溯源至白居易。二人关系,即此一端,已然堪称佳话。谁说自古文人皆相轻?

extendActions("0","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苏东坡为何要把西湖比作西施?", summary :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x0a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x0a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x0a 杭州西湖,原本别有名字,汉代有“武林水”“时圣湖”等,唐代有“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西湖”之名,始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每每使用“西湖”这个名字。白氏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西湖留别》、《杭州回舫》等多首作品,或直接在题目上用“西湖”二字,或在诗句中用“西湖”二字。没准,白居易就是“西湖”的命名者。宋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诗句出来之后...",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8.html"});

古人抗洪:赣州城为何千年不涝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5.html' ); 阅读原文

2010年夏季,暴雨连连,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浸。 而江西的赣州也连遭暴雨,却未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当洪峰到达赣州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 全文↓

古人抗洪:赣州城为何千年不涝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5.html' ); 阅读原文

来自:三品小衲  2011-11-21 17:14:50  |extendActions("1","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古人抗洪:赣州城为何千年不涝", summary : " 2010年夏季,暴雨连连,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浸。\x0a 而江西的赣州也连遭暴雨,却未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当洪峰到达赣州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5.html"});

2010年夏季,暴雨连连,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浸。

而江西的赣州也连遭暴雨,却未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当洪峰到达赣州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

是谁让赣州安然无恙?赣州城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古城为啥不淹水?

在问及“老城为啥不淹水”时,赣州的老人们都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关于“浮城”,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当时的朱元璋为了统一天下,派军师刘伯温领兵攻打赣州。刘伯温几经攻打都不成功,这时,有人告诉他,赣州城的西面是章江,东面是贡江,两江在城北汇合成为赣江。三江环绕着赣州城,这个城墙的轮廓线在地图上看就像一个乌龟。乌龟的脑袋在南门,乌龟的尾巴在八境台,就是外面的河滩地这块地方。刘伯温听了似乎有所领悟,于是,他用四颗铁钉钉住了乌龟的四只脚,结果,赣州被水淹没了。就这样,刘伯温打下了赣州城。

在赣州市博物馆文博专家万幼楠眼中,这些民间传说都不大靠谱。“不发生洪涝完全得益于一套现在看来都相当先进而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他说。

缘于一条宋代排水沟?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万幼楠分析说,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在万幼楠看来,水窗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还是得益于水塘?

万幼楠说,按照刘彝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刘彝曾差人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

“就像长江流域有鄱阳湖、太湖、巢湖,这些湖也都起了类似的作用。”万幼楠说,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然而,让古人想不到的是后人竟会填塘建房。

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在赣州,古城门里装上了密封性更好的防洪铁门,新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塘,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不过,一位市政工作人员也感叹,“幸好八境台公园的那口蓄水塘还在。”今年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才能直接从水塘里往江里抽水。“否则,根本来不及排水。”

宋代排水系统力保城市不涝

作为古代赣州的城市排水系统,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这样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两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江和贡江。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工程。

赣州博物馆的专家韩振飞介绍说,这个城市排水系统就是现在看来也还显得比较先进和科学。“福寿沟”是一个生态和环保的排水系统。韩振飞说,这个排水系统把整个市区的水塘都沟通了,而且利用水位的落差把经过处理的污水排入赣江的入口处,建成了消涨自然闭合的系统。江水涨时自然关闭,江水落时自然开启。

这个排水系统依然在为赣州古城服务。文物专家认为,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extendActions("1","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古人抗洪:赣州城为何千年不涝", summary : " 2010年夏季,暴雨连连,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浸。\x0a 而江西的赣州也连遭暴雨,却未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当洪峰到达赣州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5.html"});

康熙帝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3.html' ); 阅读原文

康熙皇帝生于l654年,去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l642年,去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l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同。牛顿对待... 全文↓

康熙帝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3.html' ); 阅读原文

来自:三品小衲  2011-11-21 17:13:38  |extendActions("2","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康熙帝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summary : "康熙皇帝生于l654年,去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l642年,去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l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同。牛顿对待...",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3.html"});

康熙皇帝生于l654年,去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l642年,去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l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同。牛顿对待新知识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一种对科学的追求,而康熙皇帝对待新知识是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

  康熙皇帝对于一些西洋知识的偏好,我们不能忽视这么一个小概率事件,那就是汤若望的进言。汤若望,德国传教士。出生于德国科隆一贵族家庭,取汉名为汤若望,是活跃于我明清之际的西方著名传教士。还在大明王朝的l630年进京,继任已故教士邓玉函之职,协助徐光启共同编成《崇祯历书》,曾获崇祯皇帝特赐“钦褒天学”匾额一块。1644年,中国江山易主,满清入主北京,八旗兵圈地占房,驱赶城中居民。汤若望据守在北京宣武门内天主堂(俗称南堂)。他上书清帝,恳请仍居原寓,照旧虔修,理由是未竣历书版片、天象仪器、书籍和教堂礼器等,不能在三日内悉数搬迁,且损坏后难于修复。汤若望遇到了开明的清摄政王多尔衮,第二天便得到旨谕:恩准西士汤若望等安居天主堂。后清于顺治二年(1645)颁行新历——《时宪历》,并任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五品官),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中国天文台台长兼国家气象总局局长。汤若望深得顺治皇帝福临赏识,尊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意为“尚父”。顺治病危时,议立嗣君。顺治帝因皇子太小,想立皇弟为君。皇太后的意思是立皇三子,今天看来就是相当于还拽着父母衣襟要巧克力吃的适龄少年儿童,8岁的玄烨。当时汤若望秉持科学精神向顺治进言,玄烨出过天花,现身体已康健如常,可终生免疫,宜立玄烨为君。这恐怕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外国人干涉中国大政,而且干涉的那个好啊还真值得我们庆幸!依据康熙帝与孝庄皇太后的亲密关系,我们有理由猜测康熙帝知道汤若望的进言,爱屋及乌,开启了他对近代西洋知识的好感之情。1669年,康熙帝在剪除鳌拜势力亲政后,和孝庄皇太后携朝中大臣,亲临汤若望墓地,按照中国礼俗悼祭他,之前称他“鞠躬尽瘁”,“恤死报勤”。

1688年11月18日,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六,就是牛顿发表其巨著的前一年,英国发生革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康熙帝在紫禁城亲切接见来自法国的“国王数学家”洪若翰、张诚、白晋、刘应等五位耶稣会传教士,他们是以法王路易十四的数学家身份、经过三年长途跋涉抵达北京的。五年后即1693年,康熙帝身患多年的尼疾,洪若翰、刘应用西药奎宁(金鸡纳霜)治好他的病。康熙大悦,将原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府邸及附近一块地方赐给他们,以建立天主堂用,这又大大刺激了康熙帝对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洋知识的兴趣。后据白晋描写:“康熙皇帝精通了几何学原理,取得了很大进步,以至于一看到某个定律的几何图形,就能立即想到这个定律及其证明。”“有时他亲自用几何方法测量距离、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宽度”。他简直可以和他的洋老师们比肩而坐探讨问题,而康熙帝更感兴趣的则是法国人带来的天文望远镜,他把它们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可以说是爱不释手。法国科学家巴斯加于1642年发明的手摇计算机,康熙皇帝令传教士为他仿制成功,以便于计算。

1713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组织成立“蒙养斋算学馆”,馆址设在畅春园,它被誉为中国的“皇家科学院”。在此之前的1662年英国伦敦皇家学会、l666年的法国巴黎皇家科学院相继成立。英王、法王、康熙帝,同属封建时代的帝王,但是中国的皇家科学院随着康熙的逝去而烟消云散,英、法两国的则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不过蒙养斋并非只拿经费不结果的衙门,它融汇当时西方科学成就,编撰成了包含有天文数学乐理等内容的、中国科技史上高水平的总结性巨著《律历渊源》。

但是令当时在华西方学者也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l715年,就是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任何与天文历法有关的内容,也不允许主考官和考生涉及这些内容,这些近代科技的前哨人马成为皇帝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把玩把玩而已。三年后的l718年,在康熙帝主持下,传教士和大清学者型官员们不辞辛劳完成了一幅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它采用当时先进的经纬网、梯形投影法制成的地图,令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赞叹道:“它不仅是亚洲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直到1934年,它一直是我国编绘各类地图的主要蓝本。当年法王路易十四在看到他的《法国地图》后,不无幽默地说:“先生们,你们把我的王国砍掉了三分之一。”而我们的《皇舆全览图》之后被深锁紫禁城,对于西方的新知识,康熙帝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起学术”的基本原则,大清对科学的探求也就瞬间即逝。

法国科学史家詹嘉琳认为,中、法两个最高级别的科学机构,“一个是为了取得新发现,一个是为了整合旧知识”,可谓一语中的。康熙帝还大规模地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明史》等共计60余种,2万余卷图书,为保存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这也成为盛世功劳簿上的一笔。而对于康熙皇帝,前国民党大老邵力子于l944年这样评价道:“对于西洋传来的学问,他似乎只想利用,只知欣赏,而从不注意造就人才,更不注意改变风气;梁任公曾批评康熙帝,‘就算他不是有心窒息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据我看,这‘窒息民智’的罪名,康熙帝是无法逃避的。”处在相同起点上的大清不仅不再阔步前进,反而令人作呕地转身举起了钳制思想的屠刀。

  1684年11月,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前往剑桥大学拜会牛顿教授,将使世界震惊的那一年,康熙首次南巡北返,路经山东曲阜,亲自拜祭孔庙,并行“三跪九叩礼”。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就是牛顿发表其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当年,康熙皇帝为在山东邹县的孟子庙亲笔题词:“孟子庙碑”,开始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extendActions("2","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康熙帝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summary : "康熙皇帝生于l654年,去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l642年,去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l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同。牛顿对待...",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3.html"});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倒霉的驸马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0.html' ); 阅读原文

驸马爷,常被认为是受上天眷恋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并非个个都是美满幸福的。 在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始设置这种官,起初多让皇室或外戚及王宫大臣的子弟担任。到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 全文↓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倒霉的驸马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20.html' ); 阅读原文

来自:三品小衲  2011-11-21 17:12:58  |extendActions("3","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倒霉的驸马", summary : " 驸马爷,常被认为是受上天眷恋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并非个个都是美满幸福的。\x0a 在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始设置这种官,起初多让皇室或外戚及王宫大臣的子弟担任。到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0.html"});

驸马爷,常被认为是受上天眷恋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并非个个都是美满幸福的。

在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始设置这种官,起初多让皇室或外戚及王宫大臣的子弟担任。到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其后,杜预与司马懿(晋宣帝)的女儿堂山公主结婚,也拜为驸马都尉,魏晋之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驸马已不是官职,仅是称号而已。

“驸”指的是马,三匹马拉一辆车,左右两边的马称为“驸”。“驸马”则是掌管皇帝之“驸”的人,汉武帝时开始有“驸马都尉”这种官职,掌管皇帝舆车之“驸”。

《后汉书》载:“皇女红夫,十五年封馆陶公主,适驸马都尉韩光。”即东汉馆陶公主找的女婿恰巧是个驸马都尉,从此以后逐渐把“ 驸马”作为皇帝女婿的专称。另一说法是晋武帝司马炎为了自身安全,掌管皇帝车驾的人只有皇帝女儿(公主)的丈夫才能担任。这一规矩被后世皇帝一直沿袭下来,天长日久“附马”便成了皇帝女婿的代名词。后来,凡作了皇帝女婿的人,无论是否擅长训马,都被拜作“驸马都尉”。

皇帝的女婿当然不好当,驸马尽管身份高贵,但公主却是皇帝的女儿,这样一来,驸马不可以三妻四妾,不可以要求老婆三从四德。《明史·志第三十一·礼九》载:“驸马黎明于府门外月台四拜,云至三月后,则上堂、上门、上影壁,行礼如前。始视膳于公主前,公主饮食于上,驸马侍立于旁。”完全是奴才相。有些驸马比较幸运,公主还算安分守能相安无事;但有些就比较倒霉了。

《宋书·本纪第七·前废帝》载:“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这位宋山阴公主嫌只有驸马一个老公服侍太少,要让皇帝哥哥又给找了二三十个“面首”。

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宜城公主的附马裴巽,在外面宠幸了一个女人,叫公主知道了。于是,公主把这个女人抓来,剥掉她身上一块皮;又剥掉裴巽额头一块皮,然后,把剥下来的两块皮,互换位置贴之。贴完后,再叫裴巽到前厅办理公务,底下的臣僚们,看见附马这个样子,都忍俊不止。后来,公主也觉得不雅观,于是,又从那个妇女的额头剥下一块皮,贴到裴巽的额头上,把裴巽额头上原先贴的那块转贴到那个妇女的额头上。那个妇女羞愧难当,自缢身亡。从那以后,凡是认识裴巽的妇女,一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

刘三嘏曾考取进士,一篇《一矢毙双鹿赋》辞彩华丽,辽圣宗极其赞赏,并将与皇妃白氏所生的第四女许配给他。刘驸马突然从辽国逃到北宋避难,史书上对此次叛逃原因只写五字:“与公主不谐”。可当时北宋对辽国年年纳贡唯恐有所得罪,怎敢收留他?等辽国使节拿着国书一到北宋即乖乖把此人交与对方。刘驸马重踏故土除了他的双脚,还有他的首级。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的驸马冉兴让身为明神宗的驸马,有一天,他的妻室寿阳公主没有告诉管家婆(公主的奶娘)梁盈女,便自行与他相聚,享受天伦之乐。岂料梁盈女恼怒职权被侵犯,居然把冉兴让从公主房中拖出来,赶了出去。公主好言相劝,也被她以粗言秽语辱骂了一番。寿阳公主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一早就进了宫,想把这件事情告诉母亲郑贵妃,岂料梁盈女恶人先告状,已经在郑贵妃面前说了公主许多坏话。故此郑贵妃拒绝见女儿,自然也就听不到女儿的申述。冉兴让受辱之后,写好奏章准备参奏管家婆,谁知梁盈女的相好太监早已料到这一着,纠集了几十个大小太监在内延等候,他们一见驸马走来,便把他团团围住,劈头盖脸就打,直打得驸马爷衣帽破碎,伤痕累累,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回家后,冉兴让打算再写奏章,圣旨却来到了。皇帝严厉地责备他一番,下令收回蟒袍玉带,还把他送进国学反省了几个月,不准他再提此事。

清朝驸马必须对父母尽孝道,所以驸马不与妻子同住,驸马要见妻子,须先由公主“宣召”,所以不便时时求见。公主要见丈夫,也得找个什么理由才宣召,然后由下人奔走传达,还要赏赐花钱。麻烦的是,一些管家婆,常常从中作梗,致使驸马和公主如牛郎织女,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名为夫妇,却难得有机会共枕床席。

extendActions("3","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倒霉的驸马", summary : " 驸马爷,常被认为是受上天眷恋的幸运儿。然而,他们并非个个都是美满幸福的。\x0a 在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始设置这种官,起初多让皇室或外戚及王宫大臣的子弟担任。到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20.html"});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地为何成谜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17.html' ); 阅读原文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干脆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失魂落魄差点马上跟了去。这个宸妃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 全文↓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地为何成谜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17.html' ); 阅读原文

来自:三品小衲  2011-11-21 17:12:05  |extendActions("4","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地为何成谜", summary : "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干脆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失魂落魄差点马上跟了去。这个宸妃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17.html"});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干脆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失魂落魄差点马上跟了去。这个宸妃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哪里不应该是个谜。可偏偏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她的墓葬到底在哪。有说法海兰珠葬在昭陵的妃园寝,按《清史稿》的描述宸妃墓又应该在沈阳城北的蒲河附近,而参考《清关雎宫墓地考》一文宸妃也可能是葬在沈阳城北的老鹳堡子,到底哪个是真的?这位命途多舛的妃子是何时魂归九天的?她死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清代的官方史料对宸妃墓始终讳莫如深,到底为什么呢?

玉人西去多情皇帝肝肠寸断

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本名海兰珠。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庄妃的姐姐。她相貌娇美、成熟端庄,皇太极对她非常宠爱。崇德元年,皇太极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把她居住的宫殿称为“关雎宫”,象征两人的爱情。

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军队正在松山战场上和明军打得火热。坐镇帐幕中的皇太极突然收到急报,宸妃病重!如五雷轰顶,皇太极登时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战事,他虎目蕴泪,战场的惨烈没能击倒他,可这个噩耗却让他瞬间鬓角染霜。不顾众将的苦谏,皇太极毅然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他快马加鞭、连饭都顾不得吃,行进至盛京城外时,皇太极的心中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恍惚间看见伊人巧笑倩兮却在缓缓离去!他胸口剧痛,一夹马腹,朝皇宫疾奔而去。路上遇到索尼等人,他们告诉皇太极说宸妃已逝,皇太极悲痛不已,却不敢相信。近了!皇宫到了!近了!关雎宫到了!晚了,33岁风华正茂的她确实已经芳魂杳杳了……

皇太极悲痛欲绝,悔恨、埋怨、悲伤……诸般情绪涌上他心头,像刀子般在他心上一道道刻下划痕,他抱着宸妃冷去的身体,眼中红丝遍布,神情呆滞,哀伤欲绝,不睡觉也不吃饭。可是,再怎么呼唤,宸妃也不会再回来了!这关雎宫此后再看不到她凝着淡淡哀愁的眼眸了!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犯了迷糊,他不说一句话,什么知觉也没有了,仿佛灵魂也随着宸妃一起走了。到了酉时才醒过来。他告诉群臣说:“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 ”此后,他虽然恢复了神智,但依旧哀痛不已。

宸妃丧期谁私自宴乐别想好

根据《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皇太极给宸妃亲手写的祭文是这样的:“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同殁)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

群臣奏请皇太极去打猎散心。皇太极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一行人到蒲河打猎,经过宸妃的坟墓,皇太极触景伤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场。在宸妃国丧期间,有两个不守规矩的人,一个是郡王阿达礼,一个是辅国公紥哈纳,他俩竟然找来乐队嘻嘻哈哈,皇太极一怒之下,剥夺了他俩的爵位。

这俩人也忒不识相,在宸妃丧期间,连皇太极自己都停止了宴乐。崇德七年,松山锦州大战清军告捷,明朝率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当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此二人赐宴庆贺,但他这个东道主却没有参加,解释是:“朕今日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据史料记载,在宸妃丧期间,被查出私自宴乐的有数十人之多,还有的人因此受到没收家产、罚银、鞭笞、贯耳鼻等处罚。

自从宸妃去后,皇太极日渐消瘦,茶饭不思。两年后,皇太极也追随宸妃而去。

宸妃谥号是清代妃子中绝无仅有的

“(冬十月),己巳,追封宸妃为元妃,谥敏惠恭和。 ”

这谥号大有文章。啥叫“元妃”?按照清朝典制,指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位正妃。而宸妃却并不是皇太极娶的第一位正妃,在她之前,有钮祜录氏(后被追封为元妃)、乌拉那拉氏(追封为继妃)、孝端文皇后等,封海兰珠为元妃,足以见皇太极对她的深厚感情。至于“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在清代妃子的谥号中那是绝无仅有的,一般没有这么多字。

宸妃曾葬地载门外

宸妃于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病故于关雎宫,有史料记载,说她死后第二天,她的棺木由盛京皇宫东侧门出宫,被送到了城北地载门外五里的地方,安奉于临时搭建的芦殿之内。出殡的时候,皇太极亲自率领诸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的各级官员送葬,还有各个固伦公主、和硕福晋、和硕公主、多罗格格等,千余人的送葬队浩浩荡荡,哀声遍天,一直到了墓地所在。在宸妃死后三天,举行了火化仪式。

此后宸妃的骨灰罐在芦殿暂时安放了两年之久,等到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举行仪式正式埋入了地宫。而此时的皇太极已经疾病缠身、命不久长了。他没能亲眼见到爱妃被葬入地宫,只能派大臣代替自己前往。半年之后,皇太极驾鹤西去。

据记载,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宸妃墓祭祀频繁,每月进行月祭,每年清明和岁末都举行大祭,朝鲜国王还专门派太监送来香烛礼物致祭。皇太极每次路过地载门外五里宸妃安息之地,都要痛哭失声、下马伫立,久久不能自己。

一位妃子,能够得到皇帝的真心爱恋,能以26岁年纪嫁给皇帝却不失宠爱,能在死后得到皇帝的眼泪和深深怀念,在清代历史上恐怕只有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之妃董鄂妃能够媲美了。

清官方史料为何有意隐晦宸妃墓所在?

太宗于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在清宁宫与世长辞。昭陵也因此开始修建,为了安葬众妃子,不久,在昭陵陵寝西边修建了妃子园寝。

而宸妃究竟有没有归葬妃园寝官书上根本没有记载。但清史专家李凤民认为,此事“颇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其一,若宸妃墓依然在地载门外原地未动,那么按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称为“园寝”,肯定要按照园寝制度增建一系列建筑,然而,史书上根本没有查到地载门外五里有宸妃园寝,这表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载门外了。

其二,按照明清陵寝制度,凡是比皇帝先死的妃子,一般不单独修建妃子园寝或者后陵。宸妃也应该一样,这样才能解释宸妃墓从地载门外五里消失的原因。

其三,《清实录》《大清会典》等明确记载,宸妃葬在昭陵贵妃园寝。昭陵贵妃园寝全称是“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康熙十年玄烨冬巡祭祖,首次祭祀宸妃园寝,乾隆八年九月癸卯,派遣官员到“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并公主园寝”祭祀,这就表明,宸妃不仅是葬在妃园寝中,更是妃园寝的首位人物,这与她的地位也相符。

其四,从嘉庆朝起,《清实录》对妃园寝的称呼发生了重要改变,也就是不再叫“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而是改叫“懿靖大贵妃、康淑妃园寝”。道光年间的《清实录》也延续这一称呼,这是对宸妃有意进行隐晦,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但是按照传统,这位懿靖大贵妃似乎确实要比宸妃更有资格一点,因为宸妃虽然受到皇太极的宠爱,但是她的儿子早夭,而懿靖大贵妃的儿子叫博穆博果尔,被封为“襄亲王”。因为这种有意隐晦,导致官书中对宸妃墓地的记载变得无从可考。

那么,为何要故意隐晦宸妃呢?这很有可能是后代皇帝不想宣扬这种被过于专宠的后妃,具体原因恐怕只能坐着时光机倒流回去问嘉庆了。

宸妃墓在不在老鹳堡子?

铁玉钦的论文《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是这样说的:“据史料记载, 在元妃薨逝后, 皇太极多次出猎叶赫地方和蒲河,回来的时候, 都要到元妃墓上恸哭 、奠茶酒, 其出行路线都是出地载门小北门, 斜而向东北行,沿今天的榆林堡、大洼而至蒲河, 或再向东北经莲花池、二井、后腰堡而达叶赫地方。这条路线上, 必然要经过元妃墓地之所在–老鸹堡子一带, 从地理位置上看, 是合情合理的。综合我们的调查可以认定今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环卫所, 即是宸妃墓地, 当无疑问。 ”

不过清史专家李凤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从前的老鸹堡子也就是今日的老鹳堡子并不是宸妃墓地,而是二等子明安墓地。

明安,也是和孝庄、宸妃一个姓,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蒙古科尔沁部酋长之一,他归顺了努尔哈赤,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

李凤民说:“明安之墓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以《陪都纪略》最详细,这本书记载,二等子明安之墓在城北四里老鹳堡子,这些记载和《清关雎宫宸妃墓地考》中对宸妃墓的考证有下面三点相似之处,一是地址相同,均是老鹳堡子(老鸹堡子),二是坟主姓氏都相同,都是博尔济吉特氏,三是看坟人相同,都是吴家人。四是碑的数目相同,都是一甬。所以,所谓宸妃墓不过是二等子明安墓的张冠李戴。 ”

extendActions("4","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皇太极宠妃海兰珠葬地为何成谜", summary : "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干脆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失魂落魄差点马上跟了去。这个宸妃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17.html"});

中国现当代史上还有14个“共产党”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15.html' ); 阅读原文

我们都知道,1921年7 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殊不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其实还出现过另外十四个“共产党”组织... 全文↓

中国现当代史上还有14个“共产党”  readOriginalLink( 'http://www.hxory.net/1315.html' ); 阅读原文

来自:三品小衲  2011-11-21 17:09:34  |extendActions("5","20111","390000000213219508521173576000","",{title : "中国现当代史上还有14个“共产党”", summary : "我们都知道,1921年7 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殊不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其实还出现过另外十四个“共产党”组织...",orgUrl : "http://www.hxory.net/1315.html"});

我们都知道,1921年7 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殊不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其实还出现过另外十四个“共产党”组织。

中国社会党

1911 年11 月5 日,民国著名政治人物江亢虎以社会主义研究会发起人名义召集特别会议,成立了“中国社会党”上海本部。因其标榜社会主义,史学家一般亦将其归入“共产党”大类进行研究。该组织曾以“不妨害国家存立范围内主张纯粹社会主义”为宗旨,制订党纲8 条:(1)赞成共和;(2)融化种界;(3)改良法律,尊重个人;(4)破除世袭遗产制度;(5)组织公共机关,普及平民教育;(6)振兴直接生利之事业,奖励劳动家;(7)专征地税,罢免一切税;(8)限制军备,并力军务以外之贲争。该党曾于中华大地广设支部490余处,党员一度多达52.3 万人,然七七事变后该组织却依附日军,发表拥护汪精卫宣言,领导人江亢虎更是出任伪职,最终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中国无政府共产党

1914 年5 月,著名的无政府主义大家刘师复于上海创建“主张灭除资本制度……不用政府统治”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会”,并组建了“中国无政府共产党”。五四运动后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曾得到广泛传播,一度于中国各地成立社团三十多个,出版刊物七十多种。然其毕竟脱离历史潮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无政府主义社团及所出刊物和书籍日见减少,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也因其反苏、反共和社会改良主义面目的彻底暴露而急剧下降。1932 年,无政府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流派在中国已彻底破产”。

支那共产党

“支那共产党”由真理社等无政府主义团体组成,领导人为张墨池(民权),大约成立于1920年2 月至3 月初。该组织在宣言中赋予自己的一大使命就是要在10 年内建设众多的含有报社、公园、大学、中学、小学、工场等的新村,且标榜建设起来的“新村是平民的,是民治的。新村里的事,如整理村务、村民会议、消费组合、协力组合、生产组合、图书馆公园差不多十之八九,都是平民自治范围以内的事情”。然而由于脱离实际,其陆续进行的“新村主义”实验相继失败,“支那共产党”失去了现实支撑,亦日趋消亡。

重庆共产党

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是由一些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教师建立的。起初他们只是成立了一个研究会,聚集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后来随着影响的扩大,丝厂和毛加工作坊的工人也强烈要求加入这个组织,遂于1920 年3 月12 日在重庆正式成立了“共产党”。据历史文献记载,该党曾经发展了大约100 位党员。

中国共产党(东方共产党)

1920 年5 月,担任五四运动中极具影响力的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职务的姚作宾前往海参崴,请求俄共(布))远东局援助中国革命。稍后,姚作宾由海参崴回国,随即于6 月份同黄介民等人在北京把“大同党”改组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次年6 月共产国际“三大”在莫斯科召开,姚作宾等人的“中国共产党”也取得了共产国际的承认,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会议的资格和表决权。然而当时中国有三个“共产党”皆应邀出席共产国际“三大”,鉴于此,共产国际在认真研究俞秀松的《中共代表俞秀松为姚作宾问题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声明书》基础上,最后作出决定,收回了姚作宾的代表证。其后不久,鉴于中共成立,为求得自身发展,他们一度把自己的“中国共产党”改组为“东方共产党”,但仍未能避免没落的命运。

中华共产党

1920 年6 月25 日,旅俄华工联合会改建“俄国共产党华员局”,与其相应,“旅俄中国共产党”亦由其组织“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建而成。然而“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毕竟影响较大,7 月19日至8 月7 日,共产国际“二大”召开,该组织还曾选派代表刘绍周以“中国工人党中央局”名义参加大会。稍后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潮流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作用大大降低,发展也趋于停滞,其“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还曾一度改称“中华共产党”,然而却已回天乏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昙花一现。

今日派共产党

1921 年7 月,湖北江陵人胡鄂公曾与同乡熊德山等联络湖北青年,于北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次年2 月16 日,他们又组织成立“共产主义同志会”,创办了《今日》杂志,“今日派共产党”即由此得名。后来,胡鄂公在李大钊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他组织的“今日派共产党”亦顺应历史潮流集体加入其中。

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 年6 月18 日,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三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18 人,于巴黎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年底,陈独秀于共产国际“四大”期间在莫斯科写信给赵世炎,建议“中国少年共产党”改称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指示其尽快与国内青年团中央联系,解决归属问题。随后,赵世炎、周恩来等便于1923 年2 月17 日在巴黎西郊区比扬古镇警察分局内举行“少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将“中国少年共产党”改组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青年共产党(YC 团)

1924 年1 月12 日,吴玉章、杨闇公等二十余人于成都杨闇公寓所秘密成立了“中国青年共产党”(亦称YC 团)。次年,思想进步的吴玉章、杨闇公先后加入中共,鉴于YC 团已无必要继续存在,吴玉章决定将其解散,并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章程要求,个别争取其成员加入中共。随后,在吴玉章劝导下,北京YC 团成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YC 团自行解体。而成都YC 团负责人傅双无起初坚持解散成都YC 团的条件是集体转入中国共产党,并接办成都党务,为中共中央所拒绝。后傅双无投入蒋介石怀抱,还是成都YC 团成员郭祖劼、吕寒潭等挺身起草宣言,解散了成都YC 团。

中国革命共产党

1932 年10 月15 日,时任中国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总书记的陈独秀因曾任“左派反对派”中央常委秘书的谢少珊的出卖而被捕入狱,其麾下的“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一时间群龙无首。1937 年8 月23 日陈独秀获释出狱,已对自己先前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的他公开宣布“我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隶属于任何党派”,以此撇清了与“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关系。

失去了陈独秀这面旗帜,中国托派一时间呈现树倒猢狲散的局面。鉴于此,1948 年9 月,以彭述之为首的托洛茨基多数派分子宣布改组,另立“中国革命共产党”,并选举产生了以彭述之为书记的中央机构。不久彭述之等人即逃至香港,该党政治局亦随之迁往香港,此后便日趋消亡。

台湾共产党

2008 年7 月20 日,台湾的王老养在台南新化镇成立了“台湾共产党”,该党走“社会主义路线”,党章明定:“奉行孙中山遗教,期达民主、自由、均富之大同理想‘国境’。”“台湾共产党”是台湾第141 个政党,也是一个社会主义+ 三民主义+ 大同主义的组织。

王老养曾表示,其“共产党”决定走“社会主义路线”,主张“国家福利”与“社会互助”,解决台湾的社会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党影响有限,党员并不多。

中华民国共产党

2009 年4 月,台湾的第147 个政党,即“中华民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首任总书记由陈水扁堂弟陈天福担任。

“中华民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追随及奉行和实践与宏扬世界历史伟人国父孙文中山先生的博爱和救国救民的精神,与均富的民生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为宗旨。”陈天福曾表示,台湾已经不适合现有的制度,需要进行经济思想的革命,而“中华民国共产党”就是一个革命政党和准执政党,宗旨就是要让大家都有饭吃。然而囿于条件所限,其成员及影响力皆不甚如其意。

台湾民主共产党

鉴于“中华民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和运作并不顺利,陈天福索性在2009 年9 月26 日与该党脱离关系,并于该年10 月1 日成立“台湾民主共产党”。“民共”在宣言中强调,“民共”不欢迎破坏台湾民主、两岸和平、经济发展的人,也不欢迎欺世灭祖、说自己不是中华民族的人。

陈天福表示,“台湾民主共产党”将走具有台湾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希望用民主来把台湾和共产党做连结,并且用民主方式促成两岸和平统一。他强调:“民共”是经济、文化、思想革命的政党,是准备执政的政党,将带领台湾人民寻求一个适合台湾人价值的生存方式,突破两岸现状与困境,创新建立具有台湾特色的民主、自由、法治、福利、人道、创新主义。

中国共产联盟

“中国共产联盟”2009 年8 月28 日在台湾当局“内政部”登记立案,从而成为台湾第152 个政党。该组织主席施锋阳表示,台湾和大陆本来就同属一个中国,打从有人类以来,本来就是共存、共产的生活,只是因为人的分裂而造成族群分裂,如果抛开族群,大家都是一家人;“中国共产联盟”既不偏蓝、也不偏绿,在台湾内部强调的是民生和公益,在两岸关系方面,核心价值则是要抓住和平、和谐以及推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