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诱发刑事犯罪:JBC4.6 金字塔:原始技术上的政治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3:13
下一篇>>作者:修木读史 提交日期:2011-5-27 0:16:00 | 分类:犹太人 | 访问量:2840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 第四章 古埃及
  
  4.6 金字塔:原始技术上的政治奇迹
  
  对一般读者来说,古埃及史可能是世界各地历史之中,最难读的一门,因为古埃及人自身没有留下任何系统的记载与描述。公元前三世纪的埃及祭司曼涅托(Manetho)写过三大卷的古埃及历史,可惜原书未能保存下来。他的记叙,当时曾在埃及人、犹太人、还有后来的基督徒之间,引起许多争论。我们现在只能从这些争论文献中引用曼涅托的段落与字句,构建起一个古埃及列王表,与现代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列王表相对比。
  
  古代两河地区也没有留下系统的历史,但是现代的考古却发现了许多泥石板文献,从中至少可以了解一部分当时所发生的政治事件,特别是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事件。古埃及的考古发现,大都来自古墓与古庙。古墓最多,有的属于一般百姓,有的属于国王、贵族与官员。后者的墓穴自然是文物最为丰富,其中有壁画,也有雕像。想研究古埃及的人,肯定要有比较强的看图说话能力。就像前边介绍过的纳迈尔调色板那样,这些图画都有一定的寓意,只是解说起来自由度很大。王公贵族的墓穴之中,或是神庙的墙壁与石柱之上,有时也刻有文字。还有各类石碑留下的碑文。但是,这些文字为的多半是歌功颂德,就像现代追悼会上的悼词,叙述片面,语焉不详,在逝者的亲属来说盖棺定论算是一种安慰,但是对后来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却是价值有限。出土的莎草纸,则多半是寺庙之中的记录与帐本,远比不得两河地区所发现的王宫、寺庙之中的图书与公文。至于说在靠近尼罗河的岸边,可能也埋藏着一些跟古埃及人日常生活有关的证据。可问题是,那里世世代代一直到如今都有人居住,就算证据没有受到破坏,考古研究者却也不可能把当地居民赶走,来进行系统的挖掘。
  
  所以,读古埃及历史,讲到人物、故事或是政治事件,总是有些模糊。比较确定的证据是墓穴,其大小,风格,陪葬物品都是明摆着的。从中探讨当时社会的情形,政治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免不了有猜测的成分。讲古埃及历史的书,读起来更像考古专著,一个个墓穴讲过去,配有许多照片与图画。二十世纪初,埃及史专家们喜欢说,没有哪个文化像古埃及这样,对死后的世界如此专注。近年来,这一说法已经受到质疑。古埃及人不见得就比别人更关注死后,只是我们现代人对他们的理解,基本都来自对古墓的研究而已。
  
  《圣经》创世纪里,亚当被赶出伊甸园时,上帝告诉他,人死后要归于尘土。这一说法在埃及却不成立。在尼罗河两岸生活的埃及人,坟地通常建在离河岸有一段距离,大水淹不到的沙漠地带。最早期的墓穴很简单,只是在沙地挖一个坑,遗体简单包一下,放进去掩埋。当地天气干燥,湿度低,沙地里没有什么微生物。遗体中的水分被沙土吸干之后,竟然不会腐烂,而是干化成木乃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可以在废弃的古坟场之内,挖出许多无名的木乃伊。有的木乃伊在地里埋了好几千年,枯萎的身躯却依然包在干化的皮肤之内,头发、指甲也都保存完好。在世界其它地方,人死后肉身化为泥土,最多只能留下一堆白骨。在风水得天独厚的埃及,却可以连毛发、皮肤都保存下来。
  
  古代的埃及人当然不知道微生物。但是木乃伊的存在,却让他们看到死后有一个永恒的世界。只要遗体还可以保存下来,那么灵魂就还有归宿,逝去的人也就还可以在死后的世界里享乐。类似于这样的想法,或许可以冲淡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却也为活着的人多添了一桩责任,逝者不单有一个魂灵,还有一具身体,生者自然要多花一些时间与精力去照顾逝者。为了逝者的幸福,首先要想办法让埋下的遗体得以保存下来。逝者的身体还在,理应有所需求,入土时不但要带一些日常用品,还要带上食物、酒、肉,平时的祭礼上还要加以补充。墓穴里埋下了物件,那就免不了会有盗墓贼。或是在野地中寻找食物的野兽,也有可能将遗体翻出来。于是又多了一项守墓的任务。我们在两河地区的神话《吉尔伽美什》中读到过,那里边所讲的道理是要过好今生今世。相形之下,在风水宝地的埃及人,的确是对死后的世界有着更多的关注。
  
  古埃及社会,从原始的守猎,到种植农业的开始,到一统国家的建立,也反映在墓穴的规模与设计之上。最早期的墓穴,只是一个坑而已。而后,坑内会放入储物陶器,放一些食物,日常用品。再其后,农业发展,社会分化,下层百姓的墓穴变化不大,头领、贵族的墓穴却变得越来越讲究,陪葬的物品也逐渐增多。到王朝建立之后,开始出现相当规模的坟墓,长方形的建筑像一条板凳,所以又称为“板凳墓穴”(mastaba)。地下部分挖有许多墓室,除了摆放遗体之外,有的放物品,有的放食物,有的放酒水,还有的放的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肉排。地上部分则是模仿逝者生前的住所,客厅,睡房,妻妾用的闺房,厕所等等,像是为逝者提供一个跟生前一样的生活环境。如果是王陵,“板凳”旁边在特别建一座葬祭殿,由专职祭司负责为逝者补充食物,奉献祭礼。王陵周边还有陪葬者的墓穴,陪葬者包括仆人,妻妾,官员,祭司。从建筑结构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安葬时间与国王相同。至于说他们是自杀还是他杀,则无从知晓。整个建筑群的外围,要再加一道围墙,以防止野兽或盗墓贼来打扰逝者的安宁。
  
  其后,王陵的规模不断增大。到旧王国期间的第四朝代,公元前2600年前后,王陵的建筑越建越大,展现出一种新风格。一方面野蛮的陪葬习俗已经被摒弃,连随葬的物品都大为减少。另一方面,原本板凳形的王陵变成了宏伟的金字塔。其四方形的底部,边长最长达到230米。由四个倾斜的三角形侧面,围成一个四方锥体,最高的高度近150米。在十九世纪末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这些挺立了四千多年的王陵,一直是世界最高建筑。直到今天,一说起古埃及,大家最先想到的也是这些宏伟的金字塔。
  
  ==========
  


 
 
  图二十四:在公元前2630-1640年间,古埃及一共修建了35座大型金字塔,以及50座小金字塔。图中显示坐落在吉萨的三座最大的金字塔,建在第四王朝期间(公元前2500年间)。大金字塔的前面还有三座小金字塔,埋的是国王的家人(王后或王太后)。吉萨是当时的都城孟菲斯的郊区,离现代埃及的首都开罗不远。
  
  ==========
  
  与金字塔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是pyramid,来自希腊语单词pyramis,原本是一种小糕点的名称。因为其形状也是四方锥形,所以被借用来命名古埃及那些庞大的王陵。到后来古埃及文化被人遗忘,西方人已经不知道金字塔的作用。于是还有人把小糕点的名称当作证据,猜想这些建筑是储存粮食的大仓库[1]。中文译名“金字塔”,倒是清楚地表明其宽底尖顶的形状。类似的方锥形建筑,在其它地方也有发现,比如说美洲的玛雅人在距今三千年前也建过大型的金字塔。前面提到过[2],两河地区也有金字形神塔。二者都是宗教建筑,规模却比不上埃及的金字塔,高度只能达到几十米。从建筑技术上来说,采用金字形倒是不难理解。在结构上,金字形的高塔比直起直落的建筑更为稳固。以当时原始的技术条件,金字塔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给高空作业的建筑者们留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所以这些古代建筑,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金字形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在尺寸上比别人大出许多,却是因为有它特殊的条件。以两河地区来说,那里有泥巴有水,建筑基本上用的是晒干的泥砖。虽说平日里雨水很少,但是偶尔来一次降雨,雨水渗入建筑内部,里边的泥砖会膨胀,外墙就开始出现裂缝。修补城墙、神庙是当地人经常要做的工作。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家都知道,就是要把泥砖烧成砖。可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带,本来就缺乏树木,不可能大量烧砖。所以在两河地区,只能在建筑的重要部位用少量的砖,其它大部分地方都只能用泥砖将就[3]。埃及也存在缺少树木的问题,但是尼罗河边却多出一项自然资源,在河岸的不远处可以找到各类岩石,包括石灰岩、大理石、花冈石等等,使古埃及人成为石头专家。他们大规模采石,打磨各类石板、石块,将其广泛用于大型建筑。一座大型金字塔的修建,其石块的用量数以百万计,大部分石块的重量都在两吨左右,最重的达到五十吨。按照1798年随拿破仑出征埃及的一位法国数学家的计算,单单是吉萨的三个大金字塔所用的石块就可以建一道三米高的围墙,将整个法国围起来[4]。埃及人可以成为古代最为杰出的建筑师,首要条件是他们可以弄得到各类石块,因此成为杰出的石匠。而以石块为材料,也使得他们的建筑真正做到了永垂千古,尽管早已无人照看,却依然耸立在沙漠边缘。不像我们老祖宗使用砖瓦、木料所建成的宫殿、寺庙,若是没有后人不断地修缮,不出几百年就没了踪影。
  
  在技术上来说,古埃及石匠的水平还相当原始[5],连铁器都没有,用的是铜制工具。好在石灰岩不太硬,用铜凿可以在上边打洞,洞中插入木制或是铜制的楔子,再往下敲打,就可以将大块岩石裂解。后来的考古发掘之中,找到过不少这样的铜凿。处理花岗石则得用另一种方法,因为花岗石硬,铜制的工具硬度不够,不管用。好在还有比花岗石更硬的玄武岩,用柚子大小的玄武岩在花岗石上敲打,打下的石块磨平表面,还是可以制成所需的形状,只是要更费工夫。石料做好后,需要运到建筑工地。尼罗河本身是一条上好的水上运输通道,从河边到工地则多半还要专门挖一条运河。装船、卸船自然要另花一番力气。当时在两河地区的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轮子,但是古埃及人很少却使用带轮子的推车。他们利用的是沙地特有的条件,将石块放在类似于雪橇的沙橇上,拖到河边装船,卸船之后再用同样的办法拖去工地。金字塔往上修,石块也得往上运送。在没有起重机的古代,如何将大石块送上一百多米的塔顶,也是让后人感到好奇的问题。现在一般的看法是金字塔本身就有一个斜坡的基本形状,施工时绕着金字塔四边,还会修建临时的斜坡用来运送重物,在完工之后才拆掉。笨重的大石板,运送起来不只需要力气,更需要技巧,不能借用牲畜帮忙,靠的都是建筑者的手拉肩扛。
  
  用原始的技术,架起宏大的建筑,二者之间的反差正好说明了一个事实:在距今五千年的古代,埃及就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政治组织。完成金字塔的建造,不单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还要将他们组织起来,协调采石、运输、修建等各个环节,并为他们提供住宿,食物。如果说金字塔是奇迹,它显示的是当人们组织起来,尽全力去做一样工作的时候,所能够表现出来的超凡的集体创造力。
  
  我们的老祖宗,也曾完成过一项宏大的工程,组织大量人力修建万里长城。当然,从时间上来说,长城要比金字塔晚了两千多年。从功用上来说,长城并没有真正达到它的目的,无法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早期王朝的古埃及人,由于地缘的关系,倒是不用为外族入侵操心,也因此可以花上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修建金字塔。从功用上来说,它同样也有失败的一面。普通百姓,随便在沙地中挖一个坑,遗体埋在沙土之中,身体中的水分被干燥的沙土吸收,很容易形成木乃伊,得以保存下来。王公、贵族的墓穴做得讲究,要么垫着石块,要么垫着木板。金字塔内部,通常都有一个用石块特别制作的墓穴。可是这些材料的吸水性远不如干燥的沙土,王公贵族们的遗体埋在精心制作的墓穴之内,反而很容易腐烂。为解决这一问题,古埃及人从那时起就开始研究如何干化尸体。通常的做法是用布条,在某种矿物溶液中浸泡之后,用来裹尸,吸走水分。后来又发展到要开膛破肚,把内脏拿出来,放到另一个坛子里,而后才进行裹尸。由此发展出一套费时费力的办法,专为王公贵族们去世后享用[6]。在金字塔来说,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盗墓。所谓树大招风,在盗墓者眼里,金字塔的宏伟正好说明内中必定埋有许多宝藏。不管墓穴设计得多么精巧隐蔽,却总是抵不过在其后漫长岁月之中,受宝藏吸引的有心人不懈的努力。现存的所有金字塔的内部,早在古代就全都被人洗劫一空,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文物,甚至都没有留下一具木乃伊。唯一有些参考价值的,是墓穴内墙上用圣书体刻下的《金字塔经文》,可能是帮助死去的国王升天的符咒。也因此,到古罗马时期,忘却了古埃及历史的人们,都无法肯定金字塔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现代的考古学者,反倒是在金字塔旁边,相形之下非常矮小的附属葬祭殿的遗址下,挖到过一些石雕与文物,帮助我们鉴定古墓的主人。
  
  =====================
  
  注释
  
  [1] 参见Nicolas Grimal, “A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translated by Ian Shaw, p. 6 (Blackwell, 1992)
  
  [2] 参见3.2节及图十一。
  
  [3] 参见Robert Chadwick, “First Civilization. Ancient Mesopotamia and Ancient Egypt”, 2nd ed., p.57 (Equinox, 2005)
  
  [4] 参见Charles Freeman, “Egypt, Greece and Rome”, 2nd ed., p.4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5] 参见Robert Chadwick, 同上,p.151-154.
  
  [6] 参见Robert Chadwick, 同上,p.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