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律师需要什么条件: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5:13:02

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据说是胡适所说的话,已经有人考证并不确实。不过对于很多没有受过历史专业训练的人来说,历史极容易被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管出于有心还是无意。因为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广博,资料庞杂,如果不是接受过系统性的训练,很容易被只言片语的资料所误导,得出片面乃至错误的结论。
  
  从很多网络论坛上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比如对明清两朝的比较,比如不少帖子里的汉族民族主义情绪。要知道,在中国的所有民族里,汉族最没有资格谈论民族主义,因为基于种族纯粹性的汉族根本就不存在,所有汉族人都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在于文化而不在于血统。
  
  其实很多问题,在学界里属于常识性问题,但因为各种众所周知或者不周知的原因,学界的成果很少普及到大众层面。我离开专业也有五六年了,学术研究已经力所不逮,好在当初还比较系统地接受过专业训练,大概还能讲讲历史学的基础内容。不敢说给别人扫盲,但至少能让大家了解一下,在教科书之外,真正学界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我们就从历史分期问题开始吧。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从中学历史教科书到大学历史教科书,都告诉学生人类社会按照五个发展阶段演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分期方法,被归结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实际上,人类社会五阶段论并非马克思的理论,它的提出者是斯大林。由于中苏的密切关系,建国后的教科书基本拷贝了前苏联的体例,五阶段论也被应用到中国历史分期当中。
  但马克思晚年的时候已经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按照原始-奴隶-封建的道路演进,
  有些社会阶段,只是欧洲特有的现象。而东方社会显示出极大的不同,马克思将其称之为“亚细亚生产方式”。
  
  为什么奴隶社会在中国难以存在
  
  如果对中国和欧洲历史都有基本了解,你会发现奴隶社会在中国很难存在。对于奴隶社会的定义,是有大量生产性奴隶的存在。在典型的奴隶社会古希腊,奴隶普遍存在于手工作坊之中,这些奴隶戴着手镣脚镣,从事陶器等手工制品的生产。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中,很难存在大量的生产性奴隶。因为农耕与制陶等手工品生产不同,农耕使用的耒耜等工具,随时可以转变成战斗武器(对照耒耜等农具和早期兵器的样式,可以明显看出来后者是由前者演变而来)。因此,除非有人数众多的军队在一旁监工,否则必然面临奴隶群起暴动的局面。这样一来,使用奴隶耕种就变成了一项成本极高的活动,在现实中难以操作。
  
  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现有的考古发现,多是生活性奴隶,所谓“家奴”是也。这类“奴隶”一直到近代都还存在。大规模的生产性奴隶遗迹,在目前的考古发掘中还没有。这跟古希腊、古罗马很不一样。
  
  此封建非彼封建
  
  封建社会,是另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在汉语中,封建一词的本意是“封藩建卫”,指的是夏商周三朝,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形成诸侯;诸侯又将封国内的土地继续分封,以此类推,形成天子、诸侯、卿或大夫、士的一套等级制度。如果你看看1949年以前的历史学著作,封建社会指的都是夏商周三朝。
  
  从形式上看,夏商周三朝的封藩建卫,与欧洲的封建社会倒是非常相似,后者也是领主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附庸。区别在于中国的封建是以血缘为纽带,欧洲的封建是建立在契约之上。
  
  在建国之后的教科书中,因为生搬硬套五阶段论,把原本最像西方封建社会的夏商周划成奴隶社会,把秦至清划为封建社会。结果封建社会一词成了最糊涂的一个词汇。所以,在谈中国历史的时候,还是慎言“封建”二字。
  
  小说里的资本主义萌芽
  
  除了封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
  
  关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最重要证据,其实只有中学历史课本中所举的一条,也就是冯梦龙在小说中讲的一则江南机户的故事。后人多以此认为当时江南纺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资雇佣关系。
  
  但是对于明末是否真的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学界是争论颇多的。因为正反两方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基本一致的判断是,不管明末的经济现象是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西方入侵带来的冲击,它不可能自行发展成现代资本主义的样子。因为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马克思·韦伯那本大名鼎鼎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所以,论坛上很多人说满清入关打断了中国向资本主义的演进,实在是谬之千里。
  
  既然基于西方历史经验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并不能符合中国历史的真实情况,那么中国历史怎么样来划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