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钻石做成的内衣:高中课内经典故事在写作中的运用示例 龚志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5:31

高中课内经典故事在写作中的运用示例

课内素材(三):经典故事(片断、场景)

1、经典故事:

《边城》中渡口撑船老人与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相伴。掌水码头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爱上了翠翠,一个大度成全,外出闯滩,因意外而死;一个内心有愧,抛下翠翠出走他乡。故事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边城生活,以及爱情悲喜的真善美。

【写作应用】

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和谐”“亲情”“爱心”等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我们国家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正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边城》中体现的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使用这则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出发,灵活使用。

【写作示例】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这样的写了,也是这样的爱了,爱得执着,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后多年也终于悟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

    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也无疑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幻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从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国服装史》被没收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昂然的大山。

    在那湘(沅)江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了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

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运用提示】

习作者用朴素平实的笔触,阐释了沈从文先生性格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从而阐释了湘西的山水对先生性情的孕育、熏陶与同构。

在写沈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学如水这一内容时,文章点到了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点到了《边城》中涌动的最纯静的人性之水,从而表现了沈先生水一样的文思与水一样的情愫,以印证自己的感悟: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

2、经典片断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

“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写作应用】这一经典片断,可以作为“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精神(心灵)枷锁”“生命的尊严”等命题、话题或材料材料作文。

【写作示例】

战争,不可能让女人走开

作者 兰州一中 高一11班     李婧懿

 

     战争,在人们的概念中似乎就是男人的专利,男子汉们可以在这场较量中肆意发挥她们的作用和能量,尽情书写浩气可歌的悲壮故事和壮丽的凯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也多是那些战争中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那么,女人去了哪里?难道只能呆在家里做饭看孩子吗?既然总有文艺作品花大量的笔墨去刻画战争中的女性,也就是说明女人在战争中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女人照样可以扛枪开炮、奋勇杀敌,花木兰照样可以从军承受巨大的压力,经受生死的考验和男人一样作战,孙犁的作品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更是如此。

  《荷花淀》中,孙犁即把镜头对准了抗日根据地华北平原上的一群最普通的劳动妇女。这里有浩浩荡荡银白的芦苇地,而芦苇荡中成长的妇女同样具备了中国女性勤劳、朴素、善良、勇敢、坚韧的优秀品格。她们同样可以从旭日东升劳作到满地亮起月光,她们不辞辛劳地承担着几乎所有家务。但无论她们如何精明强干,如何果敢,她们毕竟还是最普通的女人。在面对丈夫要去大部队的问题上,她们犹豫了、矛盾了、担心了、忐忑了。战争总要有人牺牲,可丈夫究竟会怎样,去了意味着什么,家里的安危如何,在这一连串的疑问中,女人舍不得了、埋怨了、流泪了,但最终却理解了,还不忘叫丈夫再叮嘱几句,送点衣物。这时女人又回归到了女人,温柔的女人。

  在面对个人安危与民族大义的选择时,她们做出了第一步抉择。此时,她们似乎还是被战争排斥在外的“落后分子”。直到她们的小船遭遇敌人,一般人或许认为女人在最关键的时候往往恐惧、后退,可水生嫂她们的表现足以令中国女性骄傲和自豪。她们手脚不乱,没有惊声尖叫,她们镇定、从容、果断、无畏,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面对敌人,像男人一样英勇就义。她们真的无所不怕吗?我想不是,有谁会不怕死。在面对死亡时,人都会显出生存的本能。可她们是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性,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她们同样可以大义凛然。她们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战争,只能朝前走,不能回头。出乎意料的是在妇女们的引诱帮助下,敌人最终在芦苇荡里被全部歼灭了。这场战争,如果没有她们无意地协助,不会胜利的这么彻底。

  经过这番实践,女人们对战争由最初的畏惧、无知走向了了解和成熟。其实这也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女人自始至终没有被战争拒之门外。她们监守着大后方,为前方作战的男人们提供供给和掩护;自己所爱的人置生死于不顾,为国流血牺牲,她们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所以,女人终将走上战争的舞台。她们克服了女性的心理生理上的不足,尽着和男人同样的职责,保卫人民和祖国。她们的成熟不仅是扛起枪打敌人这么简单,她们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更是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地位。她们向世人宣布了一条真理:

  战争,不可能让女人走开!

【运用提示】

《荷花淀》写的是女人的故事,而水生嫂与水生夫妻话别这一经典片断,表现了女人与温柔而又坚韧。在本文中用作事例论据,充分论证了“战争不可能让女人走开”这一感悟点。

经典场景:

场景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写作应用】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场景可用于“诗意的栖居”“物与我”“人与自然”“生活”等话题。

【写作示例片断】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运用提示】

文章扣住“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论述了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仍然可以诗意地生活。

陶渊明辞官归隐,回归田园,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其乐融融。诗句所再现的场景,具象地显示了古人的诗意生活,也点示了文章的“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一中心观点。

 场景二:

“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自大轻敌;刘帮善于用人、狡诈多端;张良多谋善断、临变不惊;范增老谋深算;樊哙智勇双全……这一历史场景留给后人太多的感叹和思考。

【写作应用】

这则素材可以用于“个性”“英雄”“听取别人的意见”“认识自我”“强和弱”“战胜对手和提高自己”“历史与镜子”等有关的话题的写作中。历史是一个宝库,写作时要依据要求,巧妙地引用和变换角度,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深入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写作示例】

英雄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的最后一抹斜晖掠过的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剑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雅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余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黥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你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催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遗臭万年,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惆怅,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运用提示】

本文借项羽兵败垓下的历史典故和鸿门宴这一特别历史场景演绎话题,抒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意义。项羽兵败垓下的历史典故和鸿门宴这一特别历史场景,都成了项羽刚愎自用,自矜功伐的性格的写照。

场景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写作应用】

这一素材可用于“人文与自然”“生命的过程”“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学会欣赏”“享受生活”等议题。

【写作示例】

生如夏花

――读《兰亭集序》有感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他在和我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一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个“怕死”的人。因此,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美好的事物。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他“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十分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那么,如此短暂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吗?不是这样的。对他来说,虽然时间匆匆而逝,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却擦出极其夺目的光芒!珍惜时间,并不是珍惜时间本身,把时间当成宝贝一样,而是珍惜生命,怜惜如何度过时间。无所事事的人感觉时间是漫长的,他们似乎有了更长久的生命。但是,他们就像纸上的一条长长的线,单薄而苍白!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死亡。而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想起自己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时光。曾经坐在电脑旁边,几个小时不停地玩着游戏,还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曾经和同学们出外游玩,吃喝打闹,还以为年轻便是如此;曾经坐在桌子旁,对着书本一筹莫展,还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

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子,请不要用昨夜的梦拒绝她,我们应该用朗朗的读书声回报她灿烂的笑;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向你招手时,请不要轻易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她的怀抱,我们应该友好地和她握握手;当你想亲近大自然的时候,请不要带着喧闹同行,静静的一个人,大自然才会向你展示她的全部魅力……

“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美好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一条单薄而苍白的线已经成了过去,现在我们要用生命绘出一幅唯美的画卷――一朵灿烂的夏花!

【运用提示】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有死才有生,有生才有死。我们也许没有别人死得伟大,死得有意义。至少,我们要抓住有限的生命,奉献出无限的力量,给自己绘一幅唯美的画卷——一朵灿烂的夏花!这是作者的感悟,这一感悟,是由《兰亭集序》和王羲之生发出来的,是兰亭盛宴的场景给习作者以启迪。这一场景成了习作者写作思维的触发点与议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