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白领澘规则爽文:记忆的窍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6:56

记忆的窍门:      他上大学时是优等生;

    他工作时是优秀科技工作者;

    他45岁自学英语口语一年后成为翻译;

    他52岁自学电脑,二十几年写作与翻译了60余本书;

    他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法,能背出圆周率1000余位;

    他退休后是优秀退休于部;

    他就是《逆向法丛书》的作者钟道隆教授。

    他的成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掌握英语和电脑是信息化网络社会的要求,每一个现代人必须主动迎接时代挑战,努力学会英语和电脑。

    只要肯下功夫.什么时候学都不晚。’“学习方法于条万条,刻苦努力第一条”。他45岁和52岁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尚能学会英语和电脑,如果你只有15岁25岁35岁,只要努力,方法得当,一定可以取得比他更大的成绩!只有重视基本功才能事半功倍,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好的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普通人大脑的记忆潜力无穷,扎扎实实地学一些记忆方法,无穷的记忆潜力一定可以转化为极高的现实记忆力。为了把他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本社特编辑这套《逆向法丛书》愿《逆向法丛书》能为你走向成功助一臂之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第一版前言

    笔者55岁时到某学院从事教学领导工作,必须记住大量新的信息(人名、电话号码以及各种情况与数据),感到比较吃力,脑子里不时冒出“已经55岁了,老了,记忆力不行了”的消极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来一些介绍记忆方法的书,一边看,一边练习,记忆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不到一个月就记住了主要信息。这不但极大地提高了自信心,而月_使我对“记忆’夕这个古老课题发生了浓厚兴趣。我开始广泛阅读各种记忆书籍,总结实践经验。周围同事对此很感兴趣,经常要笔者讲解记忆各种信息的方法,讲解之后就是热烈的讨论和研究。本书就是在这个讲解、讨论和研究过程中逐步补充和修改而成的。由于笔者和周围同事都是普通人,故以《记忆的窍门一一普通人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为书名。

    “一个综合记忆数字串的实例”一节是每次讲解时最受听众欢迎的内容之一,因为所叙述的内容(单位的主要情况、人名、单位名称或电话号码等〕就在听众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能很快得到传播。令人遗憾的是,为了不涉及人员和单位的真实姓名,有些实例在书中出现时不得不略去或改用谐音(但能说明问题的部分仍是真实的)。如果经过改造的名字或电话号码仍与某些名字或电话号码相一致的话。那纯属巧合。

    为什么要着重指明本书是普通人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呢?因为不少人在看到或听到各种各样记忆力超群人的事迹以后,常常认为这些人天生记忆力就好,而自己则是“普通人”,不能和他们比。受这种悲观思想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三十来岁的人说“老了,记忆”衰退了,记不住了”一类的话。他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几年间学过许多课程,但就是没有学过如何提高记忆力这一课,而且正因为缺少这一课而吃尽苦头。笔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劝说那些缺乏自信心的普通人:“好的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普诵人脑子的记忆潜力无穷,扎扎实实地学一些记忆方法,无穷的记忆潜力一定可以转化为极高的现实记忆力”例如笔者看到报纸介绍一聋哑女孩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后感叹不已,认为真是了不起的神童。后来我用学到的记忆方法去背,很快也记住了圆周率1000余位,指导周围的中小学生,无一不在一二个小时以内背会了100位。

    本书不讨论快速记忆,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如何在短时间(几秒或几分钟)内记住大量信息,而是如何下功夫在一定的时间内(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月),把基本信息记住记牢的问题。

    笔者是从事电子工程技术的,缺乏记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书中差错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

    钟道隆199年5月于清华园
第1章记忆的作用1.1脑记忆与笔头记忆1.2脑记忆的作用第2章记忆和遗忘的一般特性2.1记忆过程的三个阶段2.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4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2.5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6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第3章增强记忆力的方法3.1要有信心3.1.1人脑巨大的记忆潜力3.1.2目标明确决心大3.2要有兴趣和好奇心3.3集中注意力3.4贵在开窍3.5学习书本知识3.6反复练习3.7归纳和总结3.8勤用脑有益健康3.9具体方法3.9.1联想记忆3.9.2干虑必有一得3.9.3与信息属性挂钩3.9.4辨异记忆3.9.5纠错记忆3.9.6抽象内容形象化3.9.7多个器官并用3.9.8编口诀3.9.9词头法3.10培养机械记忆能力3.11不盲目追求过目不忘第4章数据和电话号码的记忆4.1数据的特点和记忆难点4.2记忆数据的一般原则4.3形象记忆4.3.1数字的各种形象4.3.2数字的字母形象4.3.3数字代码4.3.4两位数的形象4.3.5多位数的形象4.3.6数字的人名形象4.3.7数字的地名形象4.3.8数字的时间形象4.3.9防止混淆4.4拟人化和拟物化4.4.1拟人化和拟物化的途径4.4.2拟人化和拟物化的应用4.5编码法4.5.1利用电报码4.5.2利用五笔字型4.5.3利用汉字的数字信息4.5.4利用四角号码4.6其他方法4.6.1数学法4.6.2加工法4.6.3小数点和破折号的记忆4.6.4添枝加叶4.6.5粗化和整数化4.6.6机械记忆4.7与数据的属性挂钩4.8不是多此一举4.9关键在于多练4.10一种方法练到底4.11电话号码的记忆4.11.1必要性4.11.2注意事项4.11.3记忆键盘位置4.11.4等差记忆4.11.5熟记程控电话的特种功能4.12实例4.12.1“粗化”后用挂钩法4.12.2从部分电话号码入手4.13其他第5章如何背圆周率5.1圆周率是好教材5.2圆周率前1100位5.3背前一百位5.3.1谐音法5.3.2倒背100位5.3.3教小学生背100位5.3.4独立记住下一个100位5.4背百位的顺序5.5背圆周率的作用5.6若干资料5.6.1圆周率的计算历史5.6.2纪录创造者一览表5.6.3最新计算纪录5.6.4各个数字出现的次数5.6.5有趣序列的位置5.6.6圆周率日5.6.7圆周率歌曲5.6.8背圆周率的世界纪录5.6.9我国的情况第6章如何记人6.1记人的重要性6.2如何记人6.2.1设想成熟人6.2.2静态特征6.2.3动态特征6.2.4利用其他特点6.3人名的特点6.4特定场合记人6.4.1单独会面6.4.2开会6.5记人名的方法6.5.1要用心6.5.2利用花名册和名片6.5.3通过询问获得信息6.5.4引经据典6.5.5利用谐音6.5.6从字形入手6.5.7合并相近的姓名6.5.8边用边记6.6分类记忆6.6.1性别6.6.2同名同姓6.6.3把多人姓名联系起来6.6.4人际关系6.6.5其他6.7如何介绍自己6.8忘记熟人名字怎么办6.8.1因TOT想不起名字时怎么办6.8.2忘记熟人名字怎么办第7章各学科内容的记忆7.1理工科内容的记忆7.1.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7.1.2抓住关键内容7.1.3基本公式会推导7.2记住基本地理和历史知识7.3地理内容的记忆7.3.1重视书面地理知识7.3.2记住我国行政区划7.3.3常看地图7.3.4应该记住的地理数据7.3.5结合重要事件扩展地理知识7.4历史知识的记忆7.4.1中国历朝顺序7.4.2历代纪元7.4.3以清朝为例7.4.4结合时事扩展历史知识7.5把文章的要点串成记忆链7.6如何背诵课文第8章英语单词的记忆8.1不同能力不同要求8.2工夫下在平时8.3又“听”又“说”效果好8.3.1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需要8.3.2又“听”又“说”效果好8.3.3语音要准确8.3.4大声朗读8.3.5注意细微的语音区别8.3.6不要用汉语注音8.3.7用录音机帮助记忆8.3.8注意特殊发音8.3.9注意不发音和重复的字母8.4在各种环境下记忆单词8.5构词法记忆8.5.1常用前缀8.5.2常用后缀8.5.3注意事项8.5.4从词根人手8.6联想记忆8.6.1把一个词拆成几个词8.6.2形象记忆8.6.3多词记忆8.6.4顺序记忆8.6.5组成句子8.6.6荒谬联想8.6.7用词头组词8.7辨异记忆8.7.1拼写辨异8.7.2ei和ie的辨异8.7.3ant和ent,ance和ence辨异8.7.4音辨异8.7.5意辨异8.7.6反复纠错强化记忆8.8整体记忆词组8.9随时随地记忆8.10举一反三8.10.1派生词8.10.2同义词与反义词8.10.3同类词8.11想不起单词怎么办第9章充分发挥“烂”笔头的作用9.1“烂”笔头的作用9.2记事本随身带9.3充分利用现代记忆工具
  1.“脑记忆”与“笔头记忆”

    根据记忆信息载体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脑记忆”与‘“笔头记忆”两大类口信息记忆载体是人脑的称为“脑记忆”,信息记忆载体不是人脑的称为“笔头记忆”。为了叙述方便起见,书中的“笔头”泛指一切非人脑的记录信息工具。它既可以是传统的纸和笔,也可以是声、光、电、磁等等记录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已经进人了电脑时代.大量信息的记录、存储和加工处理等都可由电脑高速完成,把人们从令人烦恼的、日复一日的、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价值和更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电脑不但取代了部分人脑的功能,而且在信息加工处理的快速性、准确性和不知疲劳的连续工作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人脑的能力。但这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意味着人脑记忆的重要性减低r:_正如书中内容所表明的,作者主张“人脑”和“电脑”相结合,也即主张好记性加“烂”笔头;诚然,出现电脑以后,有些原先需要用脑子记忆的内容可以由电脑去完成,从而减轻了人脑的记忆负担。但随之而来的又增加了不少新的记忆内容,例如为了能使用目前风行全世界的全球电脑网INTERNET中包罗万象的信息,除了要记住大量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了解并记住大量使用规则与通信对象的网络地址,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便能阅读屏幕上出现的大量在线英语说明。所以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需要用脑子记忆的信息总?量不一定比老一代人少。再说,电脑的功能再强。也总有无能为力的场合,例如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碰到的大量还没有来得及输人电脑的信息时,只有依靠人脑记忆了。

    从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角度看,“脑记忆”与“笔头记忆”之间的关系有点像计算机的内存和外存的关系。“脑记忆’,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笔头记忆”相当于外存。只有把外存的信息调到计算机的内存里去以后才能进行处理,“笔头记忆”的信息只有转换为“脑记忆”信息后才有可能被脑子所利用。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既可以放在内存里,也可以转移到外存里去;经过人脑加工以后得出的概念一类的东西,既可以“脑记忆”的方式保存在脑子里,也可以转移到外部“笔头记忆”载体上。

    本书所讨论的记忆,除了特殊指明的以外,都是指“脑记忆”。
 2、.脑记忆的作用

    记忆(脑记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类在有文字之前,一代一代完全依靠记忆积累实戮经验,依靠记忆传播经验,可以说没有记忆,人类社会就不能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等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丧失了记忆的人是植物人,不能通过记忆获取新知识的人相当于机器人。

    记忆的必要性可以用学习和应用英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是不是在认识了英语字母以后.只要带一本词典与语法书就可级看英语资料呢?显然是不行的。有了生词去查词典也许还能查得着,但是词典里一个词的释义很多,如何根据上下文选取合适的释义就要依靠脑子已经记忆住的英语知识了。有了不懂的句子需要查文法书,如果脑子里不记住基本的语法知识,可能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查呢!

    记忆对于个人工作和学习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l)有了记忆才能进行学习,才能进行连贯的思索,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论是通过听觉进行学习还是通过视觉进行学习,都要以“脑记忆”为基础。一个边听边忘或边看边忘的人是不能进行学习的。

    人们经常讲感性认识重复多次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概念,提出有创造性的见解。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脑刘于已经记住了的各种信息的加}.,即对于各种信息进行连贯起来的思索,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的思索。只有在这个基础仁,才能产生一般人所谓的‘灵感”或“思想的闪光”。很明显,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准确记住所要加下的素材,否则“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就没有对象。尽管人们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也绝对不能想象一个凡事都要查书本资料的人能提出什么像样的概念和创见来。

    只有把工作(或生活、或学习、或科研?“,二)所需的各种情况(素材、数据、概念等)和各种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成为需要用的时候能信手拈来的“活地图”和“活字典”,才能很快抓住问题和解决间题,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种情况在技术工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哪些是假象`I哪些是真象?应该用什么理论来分析?怎样解决?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口只有把理论知识理解得透彻并牢牢记在脑子里的人才能比较快、比较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切只能按照已有的知识办事、不能获取新信息和知识的人与机器人差不多,只有能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用这些新信息进行思维的人才是正常的人。

    (2)有了记忆,才能办事,才能提高办事效率。现代人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环境里,生活、工作和学习等都在动态中进行口每天碰到的事情,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往发生过的事情的简单重复。因此不管事先准备得如何周密,都会有预见不到的情况出现,需要及时地、灵活地加以处理。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靠各种事先准备好的“笔头记忆”材料(例如各种硬拷贝和软拷贝),而需要依靠脑子记住随时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动态加工,形成各种想法。例如参加一次会议,会议的主持人按照准备好的材料做报告,进行中如果出现了预料以外的情况(例如听众提出了需要即席回答的问题),报告人必须能很快地判定情况(例如记住提出的问题要点),并开动脑筋,利用脑子中已有的各种信息,分析出现的情况,形成处置意见(例如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答案)。在这种情况下,现查资料再形成答案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只能依靠已经记在脑子里的各种信息。

    记忆好的人,能很快把要办的事情办成,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能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心情舒畅,越干越想干。而记忆力差的人,办事丢二落四的人,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会因为健忘而屡屡碰钉子,心情必然懊丧,对所办的事情就会感到厌倦,很多能办成的事情也可能办不成。

    (3)良好的记忆能增强办事的效果。就以人们经常遇到的做报告和向外来人员介绍一个单位的情况为例来说吧。虽然记住了的内容不一定能理解,但是理解了的内容最好能牢牢地记住,以便应用时能‘’招之即来”。一个不能准确地熟记自己讲话内容的人,讲话时必然只能照本宣读别人准备的材料,断断续续,不能一气呵成,讲不出材料的精神实质。听的人不但感到空洞乏味,而且也不容易得到要领。只有讲话人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要讲的内容记住了,才有可能用自己熟悉和惯用的语言,而不是用别人的语言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听的人才可能得到完整的概念。只有把要讲的内容牢牢地记住了,才能在讲的过程中随机应变.,不管听的人怎么提问题,怎么打岔,都能把话题拉回来,把该讲的话讲完,才能适合听众的口味,听众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重点讲哪个问题。如果只能照稿宣读,看一句说一句,听众得到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不太容易得到要领,也引不起兴趣。记不住自己讲话内容的人,只要听众一提问题,或一打岔,就可能忘记已经讲到哪儿了。有的事需要当场即时确定(例如工程建设现场勘察时当场决定事项等〕,往往来不及或无法查书面资料。如果各种情况和素材都清楚地记在脑子里,就能做出最佳选择。如果各种情况和素材若明若暗。就可能做出不好甚至是错误的选择,发现后再去纠正时可能己经造成了一些损失,有的甚至已经来不及纠正。
 (4)记忆自己经常接触的人的名字很重要,如果一见面就能说出对方的名字,对方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一下子就把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对为一如果是自己的下级,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否则别人与你说r半天话,你倒过来还得问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单位T.作,或张冠李戴随便应付几句等等,都是很令人扫兴的。

    这种情况在短期与陌生人接触时更为明显,正因为接触的时间只有几小时或者几天,如果你能记住对方的名字(起码要记住姓),对方就会感到你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是一个看得起对方的人,办事的效果就会比较好口与此相反,如果认为接触只有几天,记不记无所谓,因而只能“这位同志”“那个人”的去称谓别人,就会显得很不礼貌,使对方感到你是一个办事不认真的人,是一个看不起对方的人,办事的效果就不一定好。

    对于偶然碰到的人通过各种方法记住了名字,以后再次碰到时能叫出来,对方一定会倍感亲切,大大地增强办事效果。

    (5)可以免除办事丢三落四和处于尴尬的处境?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由于不注意记忆,办起事来丢三落四,本来能办成的事错过了机会,或者事后花更多的代价才能办成。由于不注意记忆,有时还使自己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例如开会作报告或在会上发言,一上来就声明要讲三点,可是在讲完第一和第二点以后,一时间再也想不起来第三点是什么了,于是只得说,“就讲到这儿吧”,或者又重复讲起已经讲过的内容。为了办事不丢三落四和不处于尴尬的境地,就要注意锻炼记忆力。牢牢地记住要办的事或要讲的内容。屺忆不好有时会六生对别人很不礼貌的行为。例如约定时间去某地与某人会面,但因为遗忘而不能如期前往,让别人空等了很长时间;约定时问请别人来办公室或家中会面,自己却忘记了,出去干别的事,使别人扑一个空等等,都会使别人觉得你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

    记忆不好有时还会闹出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一类的笑话来。
    在讨论记忆和遗忘的一般特性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脑子记忆的机理。记忆信息的机理是什么了记住的信息到底存储在脑子的什么部位?记忆信息的载体是什么?等等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各国的科学家从分子和细胞的水平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在记忆信息的存储形式方面提出了“痕迹论”和“信息论”。“痕迹论”认为记忆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神经的暂时联系,这种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信息论”是研究消息的信息量、信道容量和信息编码的理论。把这种理论应用于人脑记忆的研究,则把人看作一个信息接受器、加工器和提取器。记忆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和存储的过程,并以信息编码与否来解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记在脑子里,但没有经过编码处理的信息呈现为短时记忆,经过编码处理的则呈现为长时记忆。如同通信系统中的情况一样,没有经过编码处理的信息容易受干扰和丢失。短时记忆虽然也记在脑子里,但容易忘记,长时记忆经过编码处理,有比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脑子中保留比较长的时间。

    关于记住的信息存储在脑子什么部位的问题,有“定位说”和“非定位说”两种。“定位说”认为不同种类的记忆信息存储在脑子的不同部位。“非定位说”认为记忆信息在大脑中没有特定的位置,而与大脑的各个部位都有关。近年来受“激光全息照相术”的启发,有的人把“非定位说”引申为“全息说”,认为记忆信息存储在每一个脑细胞里。

    关于记忆信息的载体是什么的问题,有的认为记忆与细胞之间的突触有联系;有的认为记忆的信息存储在核糖核酸分子(RNA)里.并把它称为“记忆分子”;也有的认为“记忆分子”是蛋白质或其他化学物质,而不是RNA。各种学说对于记忆信息载体的看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记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在现有对记忆信息载体的认识基础上,国外已经有人在动物身上进行记忆转移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尽管有以上各种学说,但是离彻底搞清人脑的记忆机制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正因为这样,人脑的记忆机制被认为是20世纪十大科学之谜中的一个,有待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们去探索,去研究。本书采用“黑匣子’,方法,只讨论脑子记忆的外部特性,不涉及脑子的内部作用过程。也就是说,只从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能体验到的规律出发,讨论记忆和遗忘的一些特点和增强记忆的方法,不讨论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增强记忆。
 1、记忆过程的三个阶段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整个记忆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识记”,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把外部的信息输人到脑子里;第二阶段称为“保持”,就是把输入到脑子里的信息加以记忆保存;第三阶段称为“再现”,就是在需要用这些信息的时候能回忆起来。用大家熟知的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打个比方,“识记”阶段就相当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保持”阶段就相当于把信息存储在存储器中,“再现”阶段相当于从存储器里调用所需的信息。

    再现阶段又可以分为“遗忘”、“再认”和“再现”三种情况。

    所谓’‘遗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内容慢慢地淡薄了。最后一直淡薄到无论怎么暗示都想不起来的程度。遗忘的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从以上曲线和数据可以看出。遗忘最快的时期是在识记之后一小时之内。由此可知,为了防止遗忘,必须尽早复习。

    研究还表明,识记材料的性质、内容等都会影响遗忘的速度。一般说来,对于动作、技能等记忆的遗忘速度比较慢,一年以后只遗忘百分之一十九,而且稍加练习即可恢复。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二种。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取某些信息后在神经系统里的相应部位保留下来的。电影就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这种瞬时记忆特性,把本来是分离的、静止的画面呈现在脑了里,成为连续的动作:这种记忆往往是自己愈识不到的。在脑子里存储的时间只有一秒钟左右。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那些在脑子里存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要给一个不经常联系的人打电话,从电活簿中查到电话号码,电话打通了,但还没有等到电话打完就把电话号码忘掉了。又如报务员抄报,一边听着“嘀、嘀、达、达’,的莫尔斯电码,一边在脑子里翻译成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并抄写在上的这个过程中。听、译、写三者不是同步进行,而是有一定的时间迟延,在听译下一组电码的时候,手写的是上一组电码。等全部电文抄下来了,电文的内容也就全部忘记了。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短时记忆常常和一定的操作活动相联系,操作结束了,准确的记忆内容也就消失了,所以这种记忆又称为操作记忆。

    边记边忘的短时记忆不但是正常现象,而且是一件好事,否则一个报务员一天工作下来,脑子里要装进去多少电码。正因为这点,有的心理学家才认为人脑优越于电脑。

    (3)长时记忆。同一内容经过反复记忆,就可以延长记忆的时间,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

    本书只讨论长时记忆:有的长时记忆内容是经常便用的,有的只是偶尔使用。对于经常使用的内容的记忆,要熟到能“再现”的程度,能脱口而出,而且要一说一写就对。不经常使用的内容,只要用的时候能想起来就行了,想多长时间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3.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如果被记忆的内容没有意义(例如一个单位的人员花名册、电话号码等),只能靠机械的背诵来记忆的称为机械记忆,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死记硬背。如果被记忆的内容有一定含义(例如物理定理等),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的称为意义记忆。在意义记忆过程中,记忆者的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因此记忆的效果特别好。有人进行过研究,发现它的效果比机械记忆高出8到20倍。

    最能说明意义记忆特点的例子是一般人下完棋以后,记不住下每一步棋的过程,而训练有素的棋手都能复述出参加过的重要比赛的双方棋谱。因为一般人下棋,大都是看一步走一步,没有更多的思索,讲不出更多的道理,所以下完也就忘记了。而训练有素的棋手下的每一步棋都是估计到下了以后对方可能的反应和自己的对策,经过深思熟虑,有一定道理。如果对方的反应出乎所料,就要分析对方的意图是什么和如何对付。正是因为下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所以用不着去机械地记忆,自然而然地深深地印记在脑子里。

    这里所说的“意义”是广义的。既可以是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被记信息和己经记在脑子中的信息之间的联系等。

    被记忆材料是不是有意义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关键就看记忆者的主观能动性了。例如一个本来意义很明显的材料,如果记忆者不用心去体会,而只知道一味地死记硬背,其记忆过程就必然是机械记忆。相反,一个本来没有什么意义或意义不明显的材料,如果记忆者用心去体会。去寻找其潜在意义的话,也有可能把似乎应该是二个机械记忆的过程变成意义记忆。

    4.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的对象,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四类。形象记忆所保持的是对象的具体形象,如人物的面貌、自然景色、室内的布置等。逻辑记忆所要保持的不是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关系,如对定理公式等的记忆。情绪记忆是人对于发生过的情绪、情感体验等的记忆。运动记忆所要保持的是人操作过的动作,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5.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

    人们的记忆能力还有类型上的不同,例如有的人对看过的材料容易记住,这叫视觉类型;有的人习惯十听,对于听过的材料记得比较牢,这叫听觉类型。

    在实际生活中,各类记忆是互相联系的,对一个事物的记忆往往有多种记忆形式参加。一般说来,人的记忆类型是后天可塑的,“用进废退”。长期练习和使用某种记忆类型,该种记忆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一、树立提高记忆力的信心

    大量的记忆实践表明,树立提高记忆力的信心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很重要的。没有信心的人,即使只有三四十岁。也会感叹自己“年纪大,记忆力衰退,记不住了”,从而对所要记忆的内容失去兴趣。有信心的人,即使已经年逾五六十岁,在心理上也不会感到“记忆力衰退和记不住”.因而对于所要记忆的内容兴致很浓。为了解决增强记忆力的信心问题,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些与记忆有关的人脑知识。

    1.人脑有无穷的记忆潜力重量不到1.5千克的人脑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它比任何一种人间已经有的机器都要复杂得多,它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所在。大脑皮层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物质载体,它的厚度约为2毫米,面积约为1.5平方米。传统的神经解剖学认为人脑人约有工40亿个神经细胞,但新的研究表明,大脑约有10000亿个神经细胞,其中至少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参与智力活动,互相间有连接关系。表明脑子的潜在记忆能力是很大很大的。就以140亿个计算吧,假定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和i两种记忆状态的话,那么整个人脑的记忆容量将是2的1.4}亿次幂。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字,如果以每一秒钟写一位数字计算,写完这个数需要90年。可见人脑的记忆容量是很大很大的。何况人脑这些细胞之间还建立了很复杂的相互联系.有的学者认为每一个脑细胞中都存储有全部信息。近年来,模拟大脑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神经元网络的研究进展很快。神经元网络的先进程度和能力是用神经元网络之间的存储连接数和每一秒钟完成的连接数来衡量的。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做出存储连接数为10的7次方.每一秒钟完成的连接数为10的9次方的神经单元,已能模拟虫类和水蛙的智力水平,也许不久的将来可望能模拟苍蝇〔存储连接数为10的8次方,每一秒钟完成的连接数为10的9次方)、蟑螂(存储连接数为10的9次方,一秒钟完成的连接数为10的11次方、蜜蜂(存储连接数为10的}.次方,每一秒钟完成的连接数为10的n次方)一类动物的神经工作机制。人脑的每一个细胞都与其他细胞建立联系,即可以建立1000亿乘1000亿个联系,每一秒钟完成的连接数为10的16次方。所有这些天文数字,都显示了人脑的巨大潜力。这些脑细胞连续不断地加工信息并送往其他脑细胞,它们的结构、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非常复杂和独特,远不是现有的人工智能所能模拟的。此外,人的脑子还能识别类型和关系、存储和利用知识、计划,而且还能从经验学习,能理解观察到的东西……,所有这些都不是计算机神经网络所能模拟的,更不用说人脑所具有的“情感”了
  由于近代研究手段的进步,在过去10年内对于脑子的研究成果比过去几千年还要多:但是脑子的许多功能问题仍然是不解之谜。例如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一位叫梅茨的小男孩。三岁以前很正常,快四岁时患一种奇怪的脑炎症,每隔三分钟发作一次,不得不进行左半脑的切除手术,切去了一半的大脑皮层,此后他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各方面的表现都很正常。按照传统的见解,左脑是分工管音乐、诗歌和数学的,他的左半脑已经完全切除了,似乎他在音乐和数学方面的能力应该比较差。但是实际上他在这两个方面都很正常,他喜欢上钢琴课,数学成绩优良。所有这一切,左右半脑分工的传统见解都无法解释。看来左右半脑之间存在着某种我们所不了解的信息传输方式。人的脑子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后天的刺激〔学习)可以改变脑子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使某一部分脑细胞得到充分的发展。

    正因为这样,不少科学家认为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迄今为止宇宙中已知物体中最复杂的,它本身就好像是一个小宇宙,可以不断地开发,永无止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倘若你一生好学,那么你脑一子一生中储藏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的50倍。”也就是说,人的脑子里可以容纳5亿多本书的知识。

    2、关键在于开窍

    人的脑子有这么大的潜力,就一个人的有生之年而言,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如何呢?各种材料上讲的数值不完全一样,有的认为用了十分之必,有的认为只用了几十分之几。不论采用哪一个数据,都说明人脑的潜力是开发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力。

    人们往往用一个人儿时“智商”的高低来描述其先天的智力水平,这种学说近来也受到了质疑。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塞西对赛马场上的赌徒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儿童时期“智商”虽在80以下,却能根据马匹、骑手、气候、场地等要素,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获胜的马匹,他们的抽象推理能力使儿时“智商”高达130的人望尘莫及。又如家庭主妇的文化程度和儿童时期的“智商’不一定高,但在采购日常生活必需品时的心算能力却远比文化程度高的儿女要强得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专门的兴趣和爱好、丰富的实践经验等后天因素,对于智力发展有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儿时“智商”不高的人后来锻炼成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见,人脑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无比复杂,能存储信息的潜在能力是很大很大的,而我们目前所认识和开发的仅仅是它极小一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有生之年来说,人脑的记忆力是开发不尽、用之不完的,能记住多得难以想象的信息。一个智力发育正常的人,只要努力,都能极大地增强记忆力,过分强调先天的因素是不对的。例如美国第50届西屋电气公司科学奖前10名获奖者中,华人学生有4名,占40%,而华人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0.4%,高出了100倍。什么原因呢?是华人天生就比别的人种聪明吗?不是,主要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华裔学生每周在家做功课的时数是l1.t小时,而白人是8小时,黑人仅6小时。

    我们可以把人脑先天记忆的潜力和表现出来的现实力比喻为电脑的硬件与软件。假定有两台电脑,一台为586,另一台为486,众所周知,586电脑的硬件环境要比486强得多。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装入各种软件,它的现实能力和智能水平可能还不如一个二次开发搞得很深的486。例如把这台586电脑放在财务部门,专门管理工资发放,装入的软件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它的功能潜力很大,但是表现出来的现实.力却是很低级和很有限的。而另一台486机则进行了充分的开发,装人了各种先进和复杂的软件,例如装入了词典软件,因而能校对英语单词拼写是否正确,并能在发现拼写有误时提出许多正确拼写建议供使用者挑选,其准确程度和英语水平绝不亚于水平很高的专业英语工作者。在这样两台电脑面前,就其现实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智能水平而言,人们一定都会认为那台二次开发进行得很充分的486比二次开发很有限的586要强得多。对于不了解电脑档次与这两台电脑的二次开发过程的人来说,可能还会认为486电脑的档次比586还要高呢!

    人脑的记忆潜力与表现出来的现实记忆力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我们大多数智力正常的晋通人来说,是不是可以认为人脑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档次”基本上也是相同的。可是由于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各个人表现出来的现实记忆力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退一步说,即使有的人自认为自己脑子的先天条件(即所谓“天赋”或“天资,’)不如别人,但是只要肯努力,不断地通过学习往脑子里装各种知识(即软件),说不定会赶上或超过那些被自己认为先天条件比自己强的人。
 把记忆潜力转化为现实力的关键就是开窍。没有开窍的人脑就相当于高山湖里的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是受到四周丛山峻岭的阻隔,这些能量释放不出来:所以具有的只是潜能,而不是现实能。如果能在周围的山上“开窍’‘,打洞引水,就可以把潜在的水能转化为现实的电能。人脑的开发过程就很像这种情况。人脑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但是被各种各样的“高山“(各种偏见、自卑感、条件论等等)阻挡着,发挥不出来,表现出来的只是极为平平的记忆力水平,往往既不被自己所认识,也不会被别人所承认。但是一旦在这些无形的“高山”开凿了孔,“开了窍”,就一定会表现出不平凡的记忆力水平,前后判若两人、不但会使别人感到难以理解,有时连自己也会感到惊奇,原来自己的潜力有这么大!

    3。用脑有益身心健康

    有人担心记的东西太多会用坏脑子,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从我们身边的实例可以看出,只有那些钻进个人问题牛角尖而不能自拔的人才会用坏脑子,而正常用脑子对于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提醒人们要注意体育锻炼。然而人体的听有机体都是受大脑挖制的,机体的衰老首先从大脑开始,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所谓“脑运动”,就是人们常说的肯动脑筋,善于动脑筋,开展积极的思维。动脑筋可以增加脑部的血流量,这样不但可以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过程,而且还有利于保持健全的思维能力。有人做过统计,肯动脑筋、善于动脑筋、开展积极思维的人的记忆力比不肯动脑筋、不善于动脑筋的人要强儿倍乃至几十倍。日本科学家曾对200名20到80岁的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经常用脑的人60岁时的思考能力仍像30岁时那样敏捷,不会出现反应迟钝现象,而那些三四十岁就不肯动脑筋的人,脑细胞的老化程度加快。

    美国老年协会曾做过有趣的实验,证明肯动脑筋和善动脑筋还有利于身体健康。他们从不同的养老院中任意挑出平均年龄为81岁的人,分成三组,第一组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第二组进行“松弛”训练,尽可能放松身心,第三组不进行任何训练。三年后,第一组中无一人死亡,第二组中有1.5%的人去世,第三组中去世者占3?。不少年事很高的脑力劳动者不仅思路敏捷,而且健康长寿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有人对]l世纪以来欧美的数百位伟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最长寿的是科学家,平均寿命为80岁;其中牛顿86岁,爱迪生85岁,爱因斯坦77岁。由此可见,多从事脑力劳动能长寿。经常进行脑力劳动的老人,其大脑萎缩程度比同龄人要小。
  二、提高记忆力的一般方法

    1.学习书本知识

    与学习任何知识一样,学习几千年来前人总结的有关记忆的书本知识非常重要口这个间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纵的人类发展过程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好几千年了,而一个人一生只能学习和工作几十年,几十年与几千年相比,是很有限的;从横的看,当今全世界人口有近50亿,而单个的个人就是一个。一个50亿相比,更是很有限的了。所以必须重视学习书本知识,学习人类几千年、全世界几十亿人的经验。学习了有关书本上有关记忆的各种方法以后,就会开窍,就会人门,就会使自己脑子变得聪明起来,记忆力就会增强。不能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去总结,否则花了很大的力气,总结出来的东西还不一定如书本上的来得系统和理论化。例如记忆事物顺序时广泛采用的“挂钩法”,就是几千年前古罗马人发明的,不注意学习书本知识的现代人也不一定会用,一旦见到别人会用,还可能觉得新奇得很。这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道理吧!不少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可是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记忆方法,记忆潜力没有转化为现实的记忆力、不但学习期间因记忆力差”而感到难以招架,而且可能终身受累。

    有关记忆方面的书很多,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阅读一些,一定会很有启发。只要按照各种记忆书籍介绍的方法,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照着去学,去练习,记忆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如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要他们背记几百位圆周率,就认为根本不可能。但是在学习了本书介绍的记忆方法之后,不到一小时就能背出一百位圆周率。

    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留心学习周围群众创造出来的各种记忆方法和记忆窍门

    1,在平常谈话或研究工作时如果发现别人对于一些数据很熟。就要向他们请教,看看他们是怎样把这些数据记忆在脑子里的。结论:记忆方法和窍门=记忆力

    2,勤学苦练没有一种不经过努力就能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要想增强记忆力,就必须勤学苦练,多记多背。如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一样,经常不断地动脑筋和记忆背诵一些东西有利于提高和保持脑子的记忆力。脑子是越用越好用,越用越灵的。

    对于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内容要经常复习,要善于利用坐车、等车、饭前、饭后、就寝前等零碎时间不断重复,使之熟到能“脱口而出”的程度。

    对于某一种记忆方法掌握程度可以分为“会”、“熟”,“‘化”三个层次。看了书籍上介绍的记忆方法以后,了解了它的要领,算是“会”;此后不断练习,就可以进步到能因地制宜应用的“熟练”程度;随后再不断应用,就能到达“信手拈来”的“化”的程度,并能把各种记忆方法综合在一起。
只有对所记的内容熟到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以后,才有可能明察秋毫,才能注意到细节,才能找到特殊的记忆窍门。

    为了锻炼记忆力,可以经常背记自己感兴趣的语文和外语,也可以背记一些看起来似乎枯燥无味的数字串,例如圆周率一类的东西。经常背记就能增加背记的能力,形成一种习惯,进而会对背记发生浓厚的兴趣。碰到一些新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办法记住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习各种记忆方法的关键在于多练习,并在练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听别人讲或看别人写的书,似乎头头是道,似乎自己也明白r,但不一定会用。要真正会用,必须要练习,而且是不断的练习,不要以懂得一点皮毛为满足。在学习各种记忆方法时,对于同样的一个记忆内容、就要反复地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拢记忆的窍门(实际使用时只要用一种方法记住就行了,不一定用各种记忆方一法去记,弄得不好还可能记混了)。通过这样练习,才能体会某二种方法的实质。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应用更加不容易。

    3.目标明确决心大

    正常人记忆力的潜力很大,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压力去调动记忆者的主观能动性,潜在的记忆力就不可能发挥出来。在记忆某一内容之前就认为自己记忆力差.记不住,因而降低了目标的人,一下子把潜在的记忆力封住了。根本谈不上发挥。与此相反,在记忆某一内容之前,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有明确的月标,又能对自己施加一定压力的人,都能达到目标。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一定要记住的决心以后,精神才会振奋起来,脑细胞的活动才会积极起来,才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于所要记忆的对象。如果在开始记忆某一内容时就自卑地认为“记忆力差,记不住”的话,不但脑细胞的活动会受到抑制.记忆力会变得迟钝,而且必然在记忆的时候心不在焉,虽然看着或听着所要记忆的内容,但心里却想着别的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记得住呢?有的人虽然还不到心不在焉的程度,但是记忆时漫无目的,记到哪儿算哪儿,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效果也是不好的。

    给自己规定完成某一项记忆任务的时限是自我施加压力的一种好方法。有了时限,精神就会振奋起来,记忆效果必然好。
司机和乘客认路能力的差异也能说明压力对于记忆的作用。为什么所有的司机都有很强的认路能力,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只要跑一趟就能记住路‘而一般坐车的乘客却不行,有的甚至跑了好几趟也记不住。难道挑选司机时进行过记路能力的考核吗?或者所有的司机生来就具有很强的记路能力吗?不是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责任在身,不记住不行,因而注意力集中。而乘车的人则无所谓,记住更好,记不住也没有关系,因而心不在焉,记忆力比司机好也不一定能记住。其次是司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记路的方法,例如记拐弯点的标志等。

    据报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兵空降德国前突击训练说德语的效果特别好,究其原因也是在于有压力,因为不会说德语的人空降后一下子就会被德国人识破,就要被俘,所以临战前训练时都很用心,结果所有的人都学会了。

    结论:信心和决心=记忆力

    压力=记忆力。

    4,要有兴趣和好奇心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漫不经心,一件事情即使重复好几遍也不一定能记住。相反,如果有兴趣,有好奇心,可能一次就记住了

    任何人都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人,学习英语时单词记不住,似乎记忆力比较差,可是在别的方面却又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例如有的人对运动感兴趣,看电视实况转播时,只要听一遍解说员的介绍或者看一遍字幕,他们就能准确地记住运动员的名字。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看着运动员身上的号码就能说出相应的名字,而这些人的名字读起来很像英语单词。由此可见,他们的脑子并不笨。记忆力并不差,对外语的反应也不迟钝,只不过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罢了。有的人恐怕不光是没有好奇心和兴趣的问题,他们甚至厌恶和恐惧英语学习,一听到或看到英语就头痛.那就更谈不上兴趣和记忆了。

    有的人只有三四十岁,就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差”,心理学家认为:一些中年人的所谓“记忆力差”,与其说是由于生理上的衰退,不如说是失去兴趣和好奇心所致。有关研究表明,人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脑神经细胞均可生长发育,即使步入老年阶段也不例外。只要不断地供给大脑以新的信息,人的脑神经细胞仍可以不断地发育。

    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就不会把记忆看成是枯操无味的一种负担了。而会感到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和业余消遣,别有一番乐趣。而且越记越想记。对于记忆方法和各种窍门也会越来越敏感。

    看到听到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由此可见:对于智力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对所要记忆的东西有多商的兴趣和怀有多大的好奇心,就会表现出多强的记忆力。

    结论:兴趣和好奇心=记忆力。

    5、集中注意力

    人们经常说盲人和残疾人比较聪明,记忆力好。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失明或伤残了以后,看不见了或活动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分心的事少,因而能集中注意力于听觉和对听到内容的加工整理方而,记忆力必然比正常的人要强。

    不集中注意力,再聪明的人也不一定能记住很多内容,漫不经心是记不住东西的。很多人“记忆力差”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没有用心去记。例如每天上下楼梯,不知道走了几百遍,儿千遍,但如果不用心,就不一定知道一共有多少级,如果用心计数,只要走一遍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级。由此可见注意力集中与否对记忆的重要性。

    集中注意力,就要把记忆某一项内容作为一件事情来办,例如到了一个新单位记人名,碰到人就要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学历情况、工作经历和亲属情况等,并且尽量记住。

    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要积极思维,对于记忆的内容要多想想有什么特点和记忆线索,以便在脑子中留下探刻的印象。

    对于智力发育正常的人来说,能集中多大的注意力于所要记忆的东西,就会表现出有多大的记忆力;对于某一个同题的研究有多深人,在别人看来就有多聪明。这种情况很像光线通过平面镜、凹透镜和凸透镜后对镜子后面纸产生的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对待记忆问题,既不是很分心,也不是特别的专心,记住多少算多少,完全处于自发状态,就好像是平行光线通过平面镜。把纸放在平面镜后面,即使是阳光十分充足,花费再长的时间,顶多是把镜子后面的纸晒热为止,但绝不可能烧起来,即不会起质的变化。有的人对待记忆非常专心,能集中注意力于所要记忆的事物,研究其特征和记忆的要领。这样的人就相当于凸透镜,能聚焦,能把多束光线的能量聚合于一点,使镜子后面的纸烧起来,即发生质的区别。如果在记忆时三心二意,则相当1——是凹透镜,使进来的光线向更大的范围散开,镜子后面感觉不到有什么热量、更谈不上什么质的变化了。进来的平行光线意味着什么了意味着时间,意味着自己头脑里的各种知识,意味着众人的智慧等等。通过透镜,把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去背记某一项内容;通过透镜,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知识都用来研究某一项内容的记忆规律和记忆窍门;通过透镜。把众人在记忆方面的智慧集中起来,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结论:注意力=记忆力。
 6,联想记忆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最基本规律,就是把新的信息和已知的信息进行联想。由信息论的原理可知,互相有联想的事件之间有相关性,知道了其中的一个就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个。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记忆上就是联想,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经记住了的内容联想起来。能不能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联想的事物之间建立起某种联想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平均10个左右的其他事物直接相联想,经过4-5次’‘中介”以后,该事物即可与10万个左右的其他事物相联系。所以任何两个互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若干个“中介”以后都是可以联想在一起的。

    由联想形成的记忆称为“联想记忆”,把各种事情联想在一起的思路称为“记忆链”。只要能想起这个“记忆链”中一个环节的内容,就可以“顺藤摸瓜”,回想起其他环节的内容。一般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办一件事,但忘记了,怎么也想不起来,突然在某种情况下“触景生情”(听到了或看到了与这件事有联想的信息),就会清楚地回忆起来了,这就是“‘联想记忆”。

    形成联想记忆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自然联想,一是荒谬联想;

    (1) 自然联想。所谓自然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在时间、空间、条件、因果、特征(本质特征或表面特征)诸方面自然存在的、客观存在的联想。

    事物在时间上互相联想是指在时间上同时或先后依次发生。例如: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事物在空间上互相联想是指在同地点或相邻的地点发生。例如:想到西汉定都长安(西安)时,就会想起另同是定都西安的唐朝和在西安附近咸阳建都的秦朝。

    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联想是经常混合在一起的。例如两位分别多年的老同学相聚畅谈当年在校的情况时,其他同学的名字和音容笑貌以及各种有趣的事情都会一齐浮现在脑海里。

    在条件上互相联想:例如一想到第三世界。就可以把中国和非洲的任何一个国家联想起来。

    许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利于记忆,例如一看到足球实况转播就会想到卫星和发射火箭等。

    特征上互相联想是指不同事物在本质特征或表面特征上或相似、或相同、或相斥、或互相矛盾。
(2) 荒谬联想。荒谬联想就是非自然的、不是客观存在的联想。例如把铅笔荒谬地认为是撑杆跳高用的撑杆、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能做高难动作的杂技演员、一步登上月球等等。进行荒谬联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夸张;把需要记忆的东西进行夸张,或缩小,或放大,或增多,或减少,或加粗,或变细等等。?

    一一谬化:想象得越荒谬、越离奇、越可笑,印象就越探,记得就越牢;

    一一尽量使想象出来的东西有节奏地动起来、因为有节奏的、动着的东西在脑子留下的记忆比静止的或没有节奏的东西深刻。

    (3) 记忆链。把两个以上的事情用联想记忆的方法串起来形成的记忆思路称为“记忆链”。例如,中学语文里收入鲁迅写的文章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社戏》等篇,不太容易记住,但是编成下面的记忆链,就很容易记住;《狂人日记》写的是《孔乙己》,他做了《一件小事》,回到《故乡》,看了一场《社戏》。

    又如,上街办如下几件事:

    买乒乓球、钢笔、袜子、收音机、肥皂、电子表、给父母拍电报……

    可以设想以下记忆链:设想自己是,一个爱好打乒乓球的人,要去买“乒乓球”准备组织一场比赛一商店里缺货,店主拿出“钢笔”让自已往缺货本上登记一“钢笔”漏水,一滴墨水滴在自己新买的一双名牌“袜子”上,,正在发愁怎么把墨水洗掉时,“收音机”传来了某工厂正在有奖推销一种能洗掉墨水的特制翎巴皂”,奖品为“电子表”。该工厂正好位于父母亲所在的城市~立即“给父母拍电报”、请他们速购一块?……。

    设计“记忆链”时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良好记忆力的基础。想象得越生动,记忆越容易,越牢固。

    联想面的广度与一个人的阅历和知识面有关系,但是只要开动脑筋,即使是沿着某一个很狭窄的题材范围进行联想,也有可能得到丰富多彩的结果,正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样,“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而且这“一得”很可能使很多“智者”感叹不已。不要被“阅历浅、知识面狭窄,联想不了”一类的消极思想压住自己的想象力。留心处处皆窍门,任何一个智力正常人脑子里现有的知识足以进行海阔天空的想象和发挥。何如漫画家方成在看到一张照片里三个儿子和其妻子时说:“2227,儿、儿、儿、妻,我家的电话号码。”多么风趣和巧妙!
 (4) 记忆挂钩。用“记忆链”或“‘记忆环”的方法,能顺着“链”,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地回忆出每一个事物,但是并不注意记住事物的序号。如果要求记忆的事物有一定的顺序要求,就应该采用“挂钩法”。

    所谓“挂钩法”就是把1、2、3、4、5等等数字“拟事化”为某些记忆深刻的事物.作为“挂钩”,然后再把需要记住顺序的事物逐个对号人座,挂在“挂钩”上,回忆时只要一想起是什么事物,立即能想起挂在第几号“挂钩。

    在第四章有关数字串“拟人化”和“拟事化”一节中介绍了很多与数字相像的事物。为了不混淆和能很快地回想起来,可以采用下列最直观和最形似的“事物”;

    1像棍棒、铅笔

    2像小鸭子、木工折叠尺

    3像耳朵、花生壳

    4像尖刀、帆船

    5像秤钩、镰刀

    6像勺、铁铣

    7像锄头

    8像眼镜、带壳花生

    9像锤子

    10像花生米、眼镜片

    下面是一个应用实例。需要记忆的有序事物和“挂钩”的对应关系如下:

    序号事物对应的挂钩

    1轮胎棍棒

    2水龙头小鸭子

    3桥墩 耳朵

    4帆船饭勺

    5雨伞秤钩

    6铁铣水泥

    7锄头木板

    8眼镜名片

    9锤子苹果

    10日记本花生米

    怎样把需要记忆的事物往“挂钩”上挂呢?可以采用前面介绍过的“联想记忆”。当然有的联想可能是合乎逻辑的,有的则可能是荒谬的,例如:

    1两个人用一根“棍棒”抬着一个“轮胎”或一个人用一根“棍棒”挑着一对“轮胎”

    2打开“水龙头”放?水到一个盆里供“小鸭子”游泳

    3把“耳朵”贴在铁路桥的“桥墩”上,听听有没有火车开过来

    4用一个巨大的’‘饭勺”做“帆船”的桅杆

    5用“雨伞”的弯把代替“秤钩”

    6用“铁铣”装“水泥”

    7用“锄头”挖地基,准备盖一个“木板”房

    8戴着“眼镜”看“名片”

    9用“锤子”把“苹果”砸成“苹果泥”。

    10嘴里一边吃着“花生米”,一边往“日记本”上写日记。

    把这样的对应关系在脑子里重复几遍以后,应用时能很快说出某一件事物的序号。
如果需要记忆顺序的内容多于10个,可以采用“异地”挂钩法,即所用的带有序号的‘“挂钩”名称不变,但是把它们设置在不同的地方。假定需要20个挂钩。可以把前10个挂钩设置在国内,后10个挂钩设置在国外。由于一般人的口头语都说“国内外”,也即都是先国内后国外,因此不会混淆。如果需要的挂钩超过20个,则可以把第1到第10个设置在国内,第11到第20个设置在亚洲(比方说在日本),第21到第30个设置在非洲(比方说在埃及),第1到第40个设置在拉丁美洲(比方说在巴拿马),第41到第50个设置在欧洲(比方说在英国),第51到第60个设置在北美洲(比方说在美国),如此等等。这个顺序符合人们的口头语“亚、非、拉、欧、美”的顺序,所以也不会混淆。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已经有了像电脑这样神奇的“烂”笔头.需要记忆的事情再多,互相之间再没有联想,只要把它们用“烂”笔头记载下来就行了,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去学习“记忆链”等一类方法呢?是的,正如“充分发挥“烂笔头的作用”一章所要讨论的,作者是主张记事本随身带的,即使只有一件要办的事,也要清清楚楚地写在记事本上。这样,记忆力再差的人也能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既然这样,还有必要学习“记忆链”等一类方法吗?有必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像体育锻炼时练长跑,而实际办事时却乘现代化交通工具。通过练长跑,增强了体质,才能精神饱满地进行工作和学习;通过练长跑,具备了长距离行走的能力,必要时(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地方,或者现代化交通工具有了故障不能运转等)才能到达目的地。练习“记忆链”一类记忆方法,有利于人脑智力的开发和锻炼,其作用会在别的脑力活动中表现出来,在不能用“烂笔头”的时候(身边没有“烂”笔头和虽有但来不及记载等),也能把需要记忆的事情记住。

    有的人对应用联想记忆法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知识面窄,生活阅历少。没有足够的联想余地。其实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的联想余地都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掌握了联想的方法与开动了脑筋。例如笔者辅导过一些学前儿童背记圆周率,他们创造出了一些以儿童生活与语言为基础的顺口溜。很快记住了500位

    7.与被记忆信息属性挂钩

    对于记忆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即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有的记忆方法能解决“记得快”和“记得牢”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记得准”的问题。例如记忆电话号码811599,采用谐音法,其谐音即为:“不要要我舅舅”,很上口,因而很快可以记住,而且记得很牢,能一个号码不错地重复出来。如果在记住“不要要我舅舅”这句谐音语的同时不与被记忆信息的属性挂上钩的话,过不了多长时间,虽然脑子里有个很上口的“不要要我舅舅811599的电话号码,但是却可能想不起来这个号码是谁的。很显然,这样的记忆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所以在解决“记得快”和“记得牢”的同时,还要解决‘’记得准”的问题,与被记信息的属性挂钩进行记忆是解决“记得准”问题的最好方法。

    这里所说的被记信息的属性,是广义的。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互相联想的,只要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海阔天空,异想天开地去想的话,几乎都有可能与被记信息的属性挂上钩,只不过有的合乎逻辑,有的不太合乎逻辑罢厂。读者在看完本书有关圆周率一节以后一定会坚信这一点。与被记信息的属性挂钩的方法详见第四章“数字串的记忆”一节:例如,在记忆“不要要我舅舅(811599)”的同时努力寻找该电话号码的主人与自己舅舅的异同点,从而在脑子里烙上一个“是要某某人,不要要找舅舅”的思维过程,就记得准了。
8、.辨异记忆

    联想记忆能记住和回忆起信息的大概情况,但不一定能准确的记住和回忆起信息的每一个细节,而有的细节往往是某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关键所在。要记得准,就要把容易混淆的事物细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找出每个事物的特殊点,从这些特殊点人手去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就是辨异记忆。例如自己的“己”,已经的“己”和干支次序表中的“巳”,三个字不太容易区分。仔细观察辨异以后,可以用不封口为‘己”,半封口为“已”,全封口为“巳”来记忆。

    又如:戊(Wu)戌(Xu)戎(Rong),从形状上看,没有一横是“戊”,短横不出框是“戌”,出框是“戎”,也可以从历史上有名的“戊戌政变”去记忆。

    英语单词中拼写相同但读音和意义不同的单词很多,拼写大体相同的单词就更多了,学习时稍不注意就会混淆.,采用辨异记忆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差错进行记忆是辨异记忆的一个形式,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总免不了有记错的时候,把错误的信息和正确的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会在脑子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例如把英语单词satellite记成了satelite。少了一个L,发现以后就应该,一边读〔或写)正确的拼写,一边在嘴里念着(或在脑子里默读)“不是一个L,是两个L”。如此连续不断重复纠正十几次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每当碰到这个词时,“两个L”这个形象立即会浮现在脑海里,再也不会只写一个L了。

    记忆英语单词的语音也是一样,发现读音有差错时要大声地朗读正确的读音十几遍,并且每读一次正确的音就否定一次原先错误的读音,以便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一读就对。

    9.抽象内容形象化

    人脑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而形象化的内容很有利于记忆。利用谐音法记忆数字时也要尽量使之形象化,例如用“谐音法”把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10位编成顺口溜,一个小时内就可以记住。(详见第五章)

    10多个官能并用

    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脑子里,形成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等不同的记忆类型,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识记各种事物过程中,要多个官能并用,不可偏废。

    人们在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时,常常会觉得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这就是视觉记忆的作用结果。就拿学习英语来说吧,不出声地默读几遍课文以后,对于每一个英语单词,总会在脑子里留下一些视觉记忆:这个词大体上在课文的哪个部位,在词汇表的前部、中部还是后部,后面的汉字解释有几个等等,如果反复地边听录音边看书或边默写录音内容,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每当听到英语声音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行行英语文章,阅读文章时,耳边就会回响起相应的声音,这就是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联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动作和技能的反复练习,可以形成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比较牢固,遗忘得比较慢,有的甚至终生不忘。例如小的时候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即使几年十几年不游不骑也不会忘记,只是熟练程度上有些区别而已。
 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不同人的各种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某一种记忆能力可能比较发达和敏感,另一种可能不太发达和敏感。任何一种记忆能力都是越用越发达,越用越敏感。例如中学生做平面几何题,刚开始学的时候,必须边看题边在纸上绘出图,眼睛盯住图翻米覆去地画呀画,才能把题解开,离开图就寸步难行。也就是说,此时对于图形的识记能力很弱。通过不断地练习,由不习惯到习惯,由想象不出来到能想象出来,慢慢地在脑子里就有“图”了,可以做盲题了。

    视觉器官是用来识别物理形象的,能识别三维空间,能识别前后左右。人脑对于形象的识别和记忆功能很强,甚至可以说,“一眼看透”和“过目不忘”。我们充分利用人脑的这种恃性,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按有利子视觉记忆的顺序排列起来,可以大大地提高记忆效果。下面以记忆100位圆周率来说明这一点。

    如果把圆周率书写成如下所示的没有间隔的长长的数据串: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010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这样的数据串,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杂乱无章,在背记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背到了第几位,所以背上几次也就失去了记忆的兴趣和信心,即使一时勉强死记住了十几位几十位,能书写或背诵出来,但是不是正确,往往也没有确切的把握。

    如果把它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使之能分出前后左右来,就会有很多利于记忆的线索。例如每五位为一组,每组之间留一个空格,每四组一行的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先后有序,能分左右的有某种规律的数据了,记忆时能很准确地记住某一组数是第几组,它的上下左右是什么。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可能找出各种有利于记忆的“规律”,才有可能倒背和斜背如流。

    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

    (1)这样做充分发挥视觉官能的作用。把数据写成行列式或矩阵的形式以后,目光所及,上下左右几十位数尽收眼底,获取的信息量不是一长串前后左右分不清的一堆数列所能比拟的。

    (2)前后左右分明以后,才有可能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有助于记忆的暗示因素。如某一行某一列开始或结尾的数字是什么,相邻数有什么规律,等等。抓住了这些信息,就能把它们的位里固定下来。

    (3)把原来很长的数据串分割成短数据串,利于各个歼灭。可能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后面好记的数字串,再去记前面难记的
11,归纳和总结

    归纳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寻找记忆对象规律的过程。规律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找到r规律,就把干扰记忆的“垃圾”都去掉了。从而减少需要记忆的数量。人们在记忆的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休会:在刚开始接触某一需要记忆的内容时,觉得需要记忆的信息量很大,一旦把本质抓住以后,似乎很简单,就是那么几条。

    用心寻找记忆对象的规律非常有助于记忆。因为在用心寻找记忆对象的规律过程中不断地与记忆对象接触,这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的复习过程,不知不觉地加深了记忆。一旦找到的规律,就是找到了各种记忆对象之间的联想,便于举一反三,利于记忆。

    也许有的人认为花这么多时间去寻找规律,还不如直接去记忆的效果好。其实不然。

    要想找出规律.就要对被记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进行归纳和总结。把那些看起来是无序的记忆对象加工改造成有序的,把无理的加工改造成有理的,把无节奏的加工改造成有节奏的,把无形象的加丁改造成有形象的。经过整理的信息就好像是成串的葡萄,需要的时候一提就是一大串,而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就好像是一盆一粒一粒的葡萄珠,互相之间没有有机的联想,需要用的时候只能一粒粒地提取,不但速度缓慢,而且必然丢三落四。

    能不能找出规律的关键在于“多思”,俗话说“多思出智慧”,对于任何一个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寻的内容,只要用心去私多思”,就一定能找到有助于记忆的规律。古今中外此类例子很多,例如门德列也夫找到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王永民在分析成千上万汉字笔划的基础上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等。

    人脑记忆事物的方式与电脑不同。在电脑里,各种信息是孤立地存储着的,而在人脑中,记住的各种信息以独特的方式互相联想着,例如往往在记住某一重要信息的同时,有意或无意中也记住了与重要信息同时发生的一些不重要的信息(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信息)。又如谁在场、说了一句什?么话和当时当地的一些背景细节等等。而且人们事后回忆重要信息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也往往可能是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信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总结归纳和找规律的能力会得到提高,会成为内行,能从外行很难找到记忆规律的信息中很快找到很有道理的记忆规律和记忆窍门。总结和归纳时最好能动笔写,而不要只用脑子想。因为只有写在纸上,才会澄清一些似是而非或互相矛盾的东西。有不少东西,光在脑了里想,似乎觉得头头是道,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但是一写在纸上,就能发现不严密和不确切之处。写出来以后.要尽量向周围的人讲解并展开讨论。井解有助于检查归纳出来的东西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能令别人信服。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别人讲解某一内容,似乎听懂了,但自己却不能把“听懂”的内容复述出来。所以能不能使别人听懂自己的讲解是衡量讲解者是否懂得透彻的一个标志;而不同意见的交流非常有助于澄清模糊认识,形成明确的概念。

    结论:总结和归纳=记忆力。
12.应用口诀和顺口溜

    有些记忆内容,经过归纳总结,可以浓缩和优化为押韵上口的口诀,很容易记忆和背诵,而且经久不忘。例如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距离约为1500里,概括为“里七(700里)外八(800里)’’以后就很容易记住。

    编写口诀或顺口溜时常用“词头法”。例如英语中常常把需要记忆的多个词的前面,两个字母连在一起组成一个便于记忆的字符串。例如,一条新闻有六个要素:即what,who,when,where,why和how等,不是很好记,但是把它们归纳为5W1H以后,就很有助于记忆。

    又如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个大湖的名字是murorr(休伦湖)、Ontario(安大略湖)tMichigan(密执安湖)Erie(伊利湖)、Superior(苏比利尔湖),记忆时取它们的第一个字母,即为‘’HOMES(几幢房子)”这个单词,可以想象成在发现新大陆之前,五个大湖的周围很荒凉。只有几幢房子(HOMES)

    在记忆汉语的信息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第一个字(或其中的一个字、或其谐音)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或很上口押韵的顺口溜,以便于记忆。

    例如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不是很容易记住,但是如果背记以下“二十四节气歌”,就比较容易记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13培养机械记忆能力

    记忆一些新的信息时能找出规律更好,找不出也不一定非找不可:从记忆的整个过程看,在开始的时候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尤其是运用联想记忆法)记住了,慢慢地记熟了,最后似乎把记忆的方法忘记了,好像是机械记忆一样。例如小学生记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刚开始时会想起老师的解释“乘法是加法的快速运算,九个九加在一起是八十一。所以九九八十一”。后来背熟了,能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而不再去想它是怎么来的,乘法慢慢地脱离加法了。应该说,这种脱离是思维上的一次优化和飞跃,免除了每次思维都要从原点开始的繁琐过程。

    培养机械记忆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背记圆周率。它是一个无理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数,前后数字串之间没有相似之处,除了用心寻找并人为地赋予一些记忆线索外,不得不依靠机械记忆。因为无限不循环,想背记多少位有多少位,能不断地吸引你去背记。

    不要小看机械记忆的威力,据报载,1991年在伦教举行第一次世界记忆大赛上夺魁的34岁的英国人奥布奈恩用机械记忆和图像记忆的方法,只用了2分29秒便记住了一副扑克牌的顺序。他自己认为他的这种记忆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他说:“我的记性并不好,至今汽车钥匙找不到的事仍时有发生,只不过我在强记扑克牌顺序方面努力锻炼罢了。”
14.不盲目追求快速记忆与过目不忘

    各种宣传媒介和记忆书籍里介绍过一些快速记忆的方法和过目不忘的实例:例如有的人走过饭店门口,扫上一眼窗户上贴着的菜单就能记住所有的菜谱名字;能背记一本词典的第几页上第几个词是什么;能立即回答出一首乐曲里有没有某个音符等等。要想做到快速记忆和过目不忘。就要才思敏捷。《三国演义》一书中所说的杨修过马观碑成诵和曹植的七步成诗算是才思敏捷的最好例子,一般人不经过专门训练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从普通人实用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去追求快速记忆和过目不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记忆速度并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只要记忆所花去的时间不是长得惊人,为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所能接受的话,都是可以的。例如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单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可以在几分钟、十几分钟或几小时之内把上百个的名字记住,不注意记忆方法的普通人可能要用好几个月才能记住。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如果注意记忆的方法,能在一两个星期内记住的话,恐伯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快速记忆和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是刻苦学习和实践的必然结果。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只要你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一个注意学习和总结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你的记忆力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到那时,在那些不刻苦学习和实践的人心目中,说不定你就是一个有快速记忆能力和过目不忘的人呢!也就是说,如果记忆某一件事物,才思敏捷的人能在7步之内记住而自己做不到的话,不要气馁,可以在70步内试试:如果70步内也记不住,就在700步内试试;700步内记不住就在7000步内试试;如果说7000步内记住了,就在这个水平上反复锻炼,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达到700步的水平,再锻炼就能达到70步和7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