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购物丝袜电视购物:山东省第三十五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56:09

山东省第三十五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一、玉米品种(14个)

1.淄玉9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1号

育种者:淄博鲁中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z1578/H21。Lz1578为黄331/478//A13-2-5(法国玉米材料)连续自交选育,H21引自莱阳农学院。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8-19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2天,株高270厘米,穗位117厘米,倒伏率1.0%、倒折率0.7%,最重发病试点大小叶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发病均为5级、锈病为7级。果穗圆锥形,穗长17.3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3厘米,穗行数平均13.9行,穗粒数489粒,白轴,黄白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5.9%,千粒重329.5克,容重718.5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青枯病,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1.80%,粗脂肪含量4.20%,赖氨酸含量0.40%,粗淀粉含量70.3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589.0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2.8%;2005年亩产590.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两年20处试点18点增产2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24.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2.汶农玉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2号

育种者: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淄博鲁中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Z288/H21优系。LZ288为478/1325//178,再用478回交后连续自交选育;H21优系为H21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8-19片,幼苗叶鞘浅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2天,株高276厘米,穗位119厘米,倒伏率1.7%、倒折率4.9%,最重发病试点锈病发病为5级、青枯病为29.0%。果穗圆锥形,穗长17.2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6厘米,穗行数平均14.4行,穗粒数509粒,白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4.5%,千粒重315.6克,容重716.6克/升。2005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高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感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70%,粗脂肪含量4.90%,赖氨酸含量0.44%,粗淀粉含量68.58%。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亩产615.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45%,19处试点18点增产1点平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02.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6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重发区慎用。

3.枣2044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3号

育种者: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3054431/96122。3054431为鲁玉6号自交选育,96122为LX9801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9-21片,幼苗叶鞘紫红色,花丝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2天,株高254厘米,穗位96厘米,倒伏率1.9%、倒折率0.8%,最重发病试点大斑病发病为5级、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均为7级、青枯病为22.4%、锈病为9级。果穗长圆锥形,穗长16.4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2厘米,穗行数平均15.8行,穗粒数552.4粒,白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2.9%,千粒重312.9克,容重706.1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青枯病,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1.30%,粗脂肪含量3.70%,赖氨酸含量0.16%,粗淀粉含量70.3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参加3500株/亩组试验,亩产584.4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5.5%;2005年参加4500株/亩组试验,亩产604.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6%,两年22处试点18点增产4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15.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300-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青枯病和锈病重发区慎用。

4.谷育17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4号

育种者:阳谷县种苗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301/2302。301为美国杂交种78599与8112杂交后,连续自交选育;2302为美国玉米杂交种与丹340杂交后,连续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9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绿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0天,株高245厘米,穗位103厘米,倒伏率15.7%、倒折率3.8%,抗倒性较差,最重发病试点大小叶斑病发病均为5级、锈病为7级、青枯病为12.0%。果穗筒形,穗长15.5厘米,穗粗5.4厘米,秃顶0.6厘米,穗行数平均15.9行,穗粒数503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8.2%,千粒重321.3克,容重728.6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1.90%,粗脂肪含量3.90%,赖氨酸含量0.28%,粗淀粉含量73.1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607.8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7.0%;2005年亩产582.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两年20处试点18点增产2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00.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注意防止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5.泰玉1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5号

育种者: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泰039系/泰13系。泰039系为改良齐319自交选育,泰13系为3841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8-19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黄绿色,花药粉红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1天,株高261厘米,穗位109厘米,倒伏率3.9%、倒折率1.8%。果穗筒形,穗长18.0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5.2行,穗粒数517粒,红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4.8%,千粒重316.3克,容重718.2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小斑病,感大斑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青枯病,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70%,粗脂肪含量4.80%,赖氨酸含量0.23%,粗淀粉含量70.0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605.6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3.5%;2005年亩产570.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两年20处试点19点增产1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05.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9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800-4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青枯病重发区慎用。

6.天塔5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6号

育种者:郓城县种子公司从天津市种子公司引进。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HOO-108/825。HOO-108为(178/郑58)F1自交,再用郑58回交后连续自交选育;825为外引系625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4天,株高244厘米,穗位97厘米,倒伏率0.8%、倒折率2.9%,最重发病试点大小叶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均为5级、锈病为9级、青枯病为14.9%。果穗筒形,穗长15.8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6.0行,穗粒数518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5.0%,千粒重339.0克,容重707.5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小斑病,抗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60%,粗脂肪含量3.80%,赖氨酸含量0.35%,粗淀粉含量69.2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参加3500株/亩组试验,亩产612.6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2%;2005年参加4500株/亩组试验,亩产559.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0%,两年22处试点19点增产3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11.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800-43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7.天泰18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7号

育种者:平邑县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C9/spc03。PC9为美国杂交种78599选系与瑞得选系杂交后选育,spc03为340与昌7-2杂交后,连续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绿色,花药黄绿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5天,株高263厘米,穗位114厘米,倒伏率5.0%、倒折率2.0%,最重发病试点大斑病发病为7级、小斑病为5级、黑粉病为10.0%。果穗筒形,穗长18.1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1.2厘米,穗行数平均17.3行,穗粒数630粒,红轴,黄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6.0%,千粒重316.3克,容重737.7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感青枯病,中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40%,粗脂肪含量3.50%,赖氨酸含量0.25%,粗淀粉含量73.3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617.0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6%;2005年亩产628.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1%,两年23处试点19点增产4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1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8.泰玉D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8号

育种者: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Ⅱ/泰15系。DⅡ为大田变异不育株/泰04系(选自U8112变异株)连续回交转育的不育系,泰15系为丹598、丹340、自选系89-3和89-6等组成的多代混合群体连续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2天,株高263厘米,穗位111厘米,倒伏率7.6%、倒折率4.8%,抗倒性一般,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5级。果穗筒形,穗长16.7厘米,穗粗5.3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5.6行,穗粒数569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5.1%,千粒重273.9克,容重728.1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青枯病,高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50%,粗脂肪含量3.60%,赖氨酸含量0.28%,粗淀粉含量71.1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611.2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7.6%;2005年亩产609.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减产0.1%,两年20处试点17点增产3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01.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9.鲁单602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09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x9223/Lx2394。Lx9223为鲁原92与(鲁原92/835)S3杂交后,多代自交选育;Lx2394为国外杂交种3394连续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1天,株高250厘米,穗位105厘米,倒伏率4.5%、倒折率1.7%,大、小叶斑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均为5级。果穗长筒形,穗长16.9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0.5厘米,穗行数平均14.8行,穗粒数482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2.8%,千粒重334.9克,容重730.8克/升。2004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青枯病,中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4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10%,粗脂肪含量4.40%,赖氨酸含量0.27%,粗淀粉含量70.00%。

产量表现:在全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585.9公斤,比对照掖单4号增产12.8%;2005年亩产546.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0.3%,两年20处试点14点增产6点减产。2006年生产试验亩产608.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大斑病和青枯病重发区慎用。

10.圣瑞1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0号

育种者:郑州圣瑞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SRY8/SRY16。SRY8为美国杂交种78599连续自交选育,SRY16为南斯拉夫杂交种连续自交选育。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2天,株高247厘米,穗位93厘米,倒伏率1.2%、倒折率1.2%。果穗筒形,穗长16.6厘米,穗行数平均14.5行,穗粒数495粒,红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4.5%,千粒重340.8克,容重740.2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小斑病和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5%,粗脂肪含量4.1%,赖氨酸含量0.27%,粗淀粉含量72.15%。

产量表现:在2006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引种试验中,平均亩产588.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10处试点9点增产1点减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1.西星白糯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1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BN196-4/BN859-1。BN196-4为(糯早4/196)F1自交后选糯,再以196回交选糯;BN859-1为(普通白859/中白糯2号)F1自交选糯,再以普通黄859回交选白糯。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红色,花药淡紫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4天,株高226厘米,穗位92厘米,倒伏率3.8%、倒折率0.3%。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18.9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1.4厘米,穗粒数494粒,商品果穗率86.6%,白轴,籽粒白色、糯质,果皮厚度中偏厚,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糯6号相当。2005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和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5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7.55%,粗脂肪含量4.62%,赖氨酸含量0.36%,淀粉含量46.69%,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16.29%。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鲜穗数3581个,穗数比对照鲁糯6号增加2.2%。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春播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株,夏播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株。授粉后25-30天采收鲜穗。为保证品种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在开花前后都应及时防治虫害,确保商品质量。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白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2.J糯三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2号

育种者:济宁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32128/32140。32128为掖单23自交分离的糯玉米单株经多代自交选育,32140为津鲜一号/农大108连续多代自交选育的紫糯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株型松散,全株叶片数19片,幼苗叶鞘浅紫色,花丝浅红色,花药浅紫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5天,株高236厘米,穗位99厘米,倒伏率6.5%、倒折率0.3%,弯孢菌叶斑病和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均为5级。果穗长筒形,商品鲜穗穗长21.4厘米,穗粗4.7厘米,秃顶2.2厘米,穗粒数455粒,商品果穗率85.6%,白轴,籽粒多为紫红,少量白色、黑色,均为糯质,果皮厚度中等,风味品质稍好于对照鲁糯6号。2005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青枯病,感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5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7.25%,粗脂肪含量3.98%,赖氨酸含量0.31%,淀粉含量43.12%,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9.16%。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鲜穗数3507个,穗数比对照鲁糯6号增加0.3%。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授粉后22-27天采收鲜穗。为保证品种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在开花前后都应及时防治虫害,确保商品质量。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花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3.莱农糯7823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3号

育种者:莱阳农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白糯478/白糯T123。白糯478和白糯T123分别为以478和T123为轮回亲本,以优质农家品种为非轮回亲本转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22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4天,株高235厘米,穗位98厘米,倒伏率1.8%、倒折率0.3%,最重发病试点大、小叶斑病发病均为5级、粗缩病为19.6%。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22.0厘米,穗粗4.3厘米,秃顶1.4厘米,穗粒数506粒,商品果穗率86.4%,白轴,籽粒白色、糯质,果皮厚度中偏薄,风味品质好于对照鲁糯6号。2005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小斑病,抗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感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5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8.23%,粗脂肪含量4.5%,赖氨酸含量0.42%,淀粉含量48.35%,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14.58%。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鲜穗数3453个,穗数比对照鲁糯6号减少1.2%。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授粉后25-30天采收鲜穗。为保证品种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在开花前后都应及时防治虫害,确保商品质量。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白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粗缩病重发区慎用。

14.东单60

育种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A801/丹598。A801为丹9042/(丹9046/墨黄9)连续自交选育,丹598为外引系。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胶东春播生育期122天,株高278厘米,穗位137厘米,倒伏率0、倒折率0.6%。果穗纺锤形,穗长17.6厘米,穗粗5.5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平均18.1行,穗粒数636粒,红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83.9%,千粒重320.7克,容重706.8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大小叶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和瘤黑粉病,感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6%,粗脂肪含量3.8%,赖氨酸含量0.26%,粗淀粉含量72.66%。

产量表现:在2006年胶东春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582.6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6.0%,6处试点5点增产1点减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2005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字[2005]019号”,适宜区域为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北、鲁西北地区作为麦田套种品种推广利用。2006年又通过了胶东春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同意扩区种植。除原确定的推广区域外,还可在胶东地区作为春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二、棉花品种(10个)

1.鲁棉研29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4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鲁735与抗虫的168系(选自GK12)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前期生长势中等,中后期长势较好,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3天,株高104厘米,株型塔形,茎秆茸毛较多。第一果枝节位6.9个,果枝数12.9个,单株结铃19.2个,铃重6.0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7%,籽指10.8克,霜前花率94.4%,僵瓣花率4.8%。2003、2004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7mm,比强度30.4cN/tex,马克隆值4.7,整齐度85.7%,纺纱均匀性指数149.1。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39.8公斤、226.6公斤、94.3公斤、89.4公斤,分别比对照DP33B增产14.0%、18.9%、23.2%和26.1%。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0.5公斤、262.3公斤、109.7公斤和102.4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4.3%、6.0%、8.4%和10.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2.银瑞36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5号

育种者:德州市银瑞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从SGK321中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中期生长势较好,后期长势一般,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3厘米,株型塔形,茎秆硬,茸毛稀少。第一果枝节位6.6个,果枝数13.4个,单株结铃18.6个,铃重6.2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1%,籽指11.2克,霜前花率97.0%,僵瓣花率4.9%。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9m,比强度30.5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4.6。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8.0公斤、250.1公斤、98.5公斤和95.7公斤,分别比对照DP33B增产12.8%、18.6%、20.8%和24.1%;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9.7公斤、261.8公斤、105.1公斤和102.3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11.7%、14.8%、19.8%和23.1%。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96.0公斤、267.2公斤、119.5公斤和108.2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10.1%、8.0%、18.1%和16.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3.鑫秋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6号

育种者: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中棉9418与GK-12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一般,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2天,株高110厘米,株型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4个,果枝数12.9个,单株结铃16.9个,铃重6.4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5%,籽指11.3克,霜前花率93.5%,僵瓣花率6.5%。2003、2004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1mm,比强度29.0cN/tex,马克隆值4.5,整齐度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3.6。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3公斤、213.0公斤、92.0公斤、86.8公斤,分别比对照DP33B增产8.1%、11.8%、20.2%和22.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3.5公斤、252.2公斤、109.7公斤和100.8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1.7%、1.9%、8.4%和8.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4.鲁棉研28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7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鲁棉14/石远321)F1与5186、豫棉19、中12、中19、秦远142、鲁8784等混合花粉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一般,前期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较好,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3天,株高103厘米,株型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6个,果枝数14.1个,单株结铃16.5个,铃重6.1克,铃圆形,表面较光滑。霜前衣分41.0%,籽指9.8克,霜前花率93.4%,僵瓣花率3.6%。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7mm,比强度28.5cN/tex,马克隆值4.5,整齐度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2.8。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3公斤、216.9公斤、95.9公斤和88.8公斤,分别比对照DP33B增产8.7%、8.6%、23.0%和24.4%;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6公斤、241.6公斤、103.4公斤和98.4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5.5%、6.0%、17.9%和18.4%。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5.6公斤、263.5公斤、118.0公斤和108.9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6.2%、6.5%、16.6%和1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株左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5.嘉星一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8号

育种者:嘉祥县嘉星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鲁棉4号与SGK32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较大,苗期叶色淡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2天,株高106厘米,株型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6个,果枝数13.5个,单株结铃19.6个,铃重5.8克,铃长圆形,苞叶较大。霜前衣分39.1%,籽指10.5克,霜前花率91.9%,僵瓣花率3.2%。2003、2004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9mm,比强度29.8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45.3。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49.3公斤、229.0公斤、85.7公斤、80.1公斤,分别比对照DP33B增产8.6%、14%、11.8%和12.9%。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2.2公斤、263.5公斤、112.8公斤和105.3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4.9%、6.5%、11.5%和13.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2500-3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6.NC20B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19号

育种者:美国岱字棉国际技术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DP20与DP33B杂交后系统选育。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株型塔形,茎秆多绒毛、柔韧,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生产(引种)试验结果:生育期125天,株高91厘米,第一果枝节位7.0个,果枝数14.6个,单株结铃23.8个,铃重6.0克,铃卵圆形,铃壳薄,吐絮畅。霜前衣分39.2%,籽指10.9克,霜前花率97.1%,僵瓣花率10.1%。2006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1mm,比强度28.4cN/tex,马克隆值5.1,整齐度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39.5。抗病虫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6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生产(引种)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92.9公斤、283.9公斤、115.5公斤和111.9公斤,分别比对照DP99B增产8.9%、14.7%、14.1%和20.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7.鑫秋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0号

育种者: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S-2/PS-1。PS-2为中棉所41号选系,PS-1为豫棉2067选系。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期和中期长势较好,后期长势一般,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浓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5厘米,株型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8个,果枝数14.4个,单株结铃20.9个,铃重6.1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0.8%,籽指10.4克,霜前花率95.7%,僵瓣花率5.8%。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2mm,比强度30.1cN/tex,马克隆值4.3,整齐度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49.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7公斤、219.5公斤、95.0公斤和89.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5.3%、5.7%、8.8%和9.3%;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4.4公斤、257.4公斤、107.1公斤和104.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3.8%、5.5%、4.8%和6.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04.0公斤、287.2公斤、124.9公斤和118.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0.2%、0.2%、增产3.2%和1.1%。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高肥力棉田,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技术。适宜密度为每亩2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8.鲁棉研30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1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鲁8626系/鲁35系。鲁35系为GK-12选系。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色绿,叶片中等偏大。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0天,株高110厘米,株型塔形,开花结铃集中,第一果枝节位7.2个,果枝数13.3个,单株结铃18.4个,铃重6.4克,铃长圆形,霜前衣分40.1%,籽指11.6克,霜前花率93.2%,僵瓣花率6.5%。2003、2004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1.1mm,比强度31.9cN/tex,马克隆值4.7,整齐度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52.5。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46.5公斤、227.5斤、97.7公斤和90.53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12.6%、10.9%、12.4%和10.8%。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12.0公斤、286.8公斤、126.0公斤和115.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4%、减产0.4%、增产4.1%和减产0.9%。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高肥力棉田,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技术。适宜密度为每亩2000-2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9.瑞杂81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2号

育种者:德州市银瑞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087/884。087为SGK321选系,884为中棉所17号选系。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期、中期长势好,后期长势一般,叶片较大,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3厘米,株型松散,第一果枝节位6.7个,果枝数13.9个,单株结铃20.3个,铃重6.5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4%,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5.2%,僵瓣花率5.0%。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2m,比强度31.2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7.7。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5公斤、245.1公斤、100.6公斤和94.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17.4%、18.0%、15.2%和16.1%;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4公斤、252.6公斤、103.2公斤和100.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3%、3.5%、1.0%和2.2%。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00.6公斤、282.8公斤、119.9公斤和113.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1.4%、1.8%、0.9%和3.3%。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高肥力棉田,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技术。适宜密度为每亩2500-3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10.鲁棉研3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3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R43系/P2133。P2133为GK52选系。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8天,株高109厘米,株型塔形,茎秆粗、坚硬,茸毛中稀,第一果枝节位7.0个,果枝数13.9个,单株结铃18.1个,铃重6.4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8.0%,籽指11.7克,霜前花率95.7%,僵瓣花率6.2%;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1.8mm,比强度33.2cN/tex,马克隆值4.0,整齐度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52.8,品质优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1.3公斤、218.8公斤、88.4公斤和83.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4.2%、5.4%、1.2%和2.4%;2005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2.3公斤、234.8公斤、91.5公斤和88.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4.8%、3.8%、10.5%和9.7%。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00.8公斤、274.8公斤、117.9公斤和107.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减产1.3%、4.5%、2.5%和7.7%。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高肥力棉田,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技术。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定单生产利用。

三、水稻品种(1个)

1.圣稻14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4号

育种者: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武优34与T022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48天,比对照香粳9407早熟2天。亩有效穗24.9万,株高85.8厘米,穗长14.1厘米,穗实粒数95.2粒,结实率92.0%,千粒重25.6克。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品质分析:稻谷出糙率84.7%,精米率76.3%,整精米率75.0%,垩白粒率2.0%,垩白度0.2%,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78mm,米质符合一等食用粳稻标准。2005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稻瘟病,苗期中抗白叶枯病、成株期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水稻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亩产554.2公斤,比对照香粳9407增产14.7%;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508.0公斤,比对照香粳9407增产1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基本苗55000-60000株,亩栽16000-18000穴。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适宜在山东沿黄稻区、临沂库灌稻区作为中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四、大豆品种(5个)

1.中黄40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5号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晋豆6号与豫豆12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4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78厘米,有效分枝1.7个,主茎14.9节,单株粒数93.1粒,圆叶、白花、灰毛、落叶、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百粒重18.1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4年、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37.4%,脂肪20.95%。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亩产193.3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2.4%;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173.9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4000-15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北、鲁西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2.菏豆15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6号

育种者: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郑100与菏95-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8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11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83厘米,有效分枝2.1个,主茎16.5节,单株粒数75.6粒,圆叶、紫花、灰毛、落叶、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百粒重21.1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4年、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39.95%、脂肪17.9%。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191.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1.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174.1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5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西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3.菏豆1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7号

育种者: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菏84-5与豆交6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6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9天。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98厘米,有效分枝1.8个,主茎18.3节,单株粒数87.6粒,圆叶、白花、灰毛、落叶、不裂荚,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百粒重16.7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4年、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35.7%,脂肪21.2%。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183.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7.8%;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179.8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2000-15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西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4.山宁1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8号

育种者: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益农高新农技事务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豆交74号与豆交69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1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4天。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103厘米,有效分枝3.6个,主茎19.4节,单株粒数89.3粒,长叶、白花、灰毛,落叶,不裂荚,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百粒种18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4年、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37.3%,脂肪21.4%。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181.1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5.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173.1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3.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3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北、鲁西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5.北农10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29号

育种者:北京农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科选93经150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选育。

特征特性:属早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98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1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64厘米,有效分枝1.9个,主茎13.2节,单株粒数81.4粒,圆叶、紫花、棕毛,落叶,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百粒重18.3克,抗花叶病毒病。2004年、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34.7%,脂肪21.4%。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177.9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4.0%;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189.1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4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北、鲁西北、鲁中、鲁东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五、花生(5个)

1.山花7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0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海花1号/A596)F1经168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选育。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抗倒伏性一般,主茎高39厘米,侧枝长43.4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20.6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236.3克,百仁重97.6克,公斤果数627个,公斤仁数1258个,出米率73.4%。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强,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4.6%,肪肪50.3%,水分5.2%,油酸45.3%,亚油酸32.7%,O/L比值1.47。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329.5公斤、籽仁237.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5%和12.0%;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29.8公斤、籽仁241.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1.7%和12.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8000-10000穴,每穴播两粒。注意化控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2.花育25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1号

育种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鲁花14号与花选1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抗倒伏性一般,主茎高46.5厘米,侧枝长49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20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239克,百仁重98克,公斤果数571个,公斤仁数1234个,出米率73.5%。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较强,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5.2%,脂肪48.6%,水分6%,油酸41.8%,亚油酸38.2%,O/L比值1.09。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319.8公斤、籽仁232.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3%和9.4%;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27.6公斤,籽仁240.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0.9%和12.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2000穴,每穴播两粒。注意化控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3.临花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2号

育种者: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种子总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花32与白沙505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较抗倒伏,主茎高38.5厘米,侧枝长44.2厘米,总分枝10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20.5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235.5克,百仁重94.1克,公斤果数555个,公斤仁数1211个,出米率73.7%。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中等,耐涝性一般,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4.9%,脂肪51.3%,水分5.6%,油酸43.7%,亚油酸36.33%,O/L比值1.2。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319.4公斤、籽仁232.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7.2%和9.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23.7公斤、籽仁238.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9.6%和11.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8000-10000穴,每穴播两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4.山花8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3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白沙1016/NC6)F1经168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选育。

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5天,株型紧凑,疏枝型,连续开花,抗倒伏性较强,主茎高42.7厘米,侧枝长46.5厘米,总分枝7条;单株结果15个,单株生产力17克,荚果蚕茧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178克,百仁重73克,公斤果数904个,公斤仁数1718个,出米率73.7%。种子休眠性中等,抗旱性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8.5%,脂肪47.9%,水分5.7%,油酸44%,亚油酸37%,O/L比值1.18。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289.9公斤、籽仁210.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4.1%和13.7%;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280.6公斤、籽仁207.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2.2%和12.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0000-11000穴,每穴播两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5.花育2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4号

育种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为R1(8124-19-1/兰娜自交选育)与ICG1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32天,株型紧凑,疏枝型,抗倒伏性强,主茎高52.5厘米,侧枝长57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18克,荚果兰娜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淡黄色,百果重151克,百仁重62克,公斤果数905个,公斤仁数1910个,出米率73%。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较强,耐涝性中等,中抗叶斑病。2004年取样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蛋白质23.5%,脂肪51.8%,水分5.6%,油酸51.2%,亚油酸30.4%,O/L比值1.68。

产量表现:在2004-2005年全省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荚果297.9公斤、籽仁216.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7.3和16.6%;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荚果303.5公斤、籽仁227.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增产21.4%和23.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播两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直播或麦田套种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六、大白菜(5个)

1.胶研夏锦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5号

育种者:青岛胶研种苗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双亲石95-2-3-5和夏94-5-9-6-1均为自交不亲和系,分别由小石特和日本夏阳经多代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长期56天,株高35厘米,外叶半直立,开展度50×45厘米,叶色绿,白帮,叶面有光泽,叶脉稀。叶球近倒锥形,球叶叠抱,球顶圆,球高28厘米,横径25厘米,单球重1.2公斤左右。净菜率57.2%,软叶率56.1%,不结球率4.1%。品尝风味品质较好。耐热性较强。霜霉病病株率47.6%、病情指数24.4%,病毒病病株率5.0%、病情指数4.0,软腐病病株率11.3%。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80%,维生素C含量37.4mg/100g鲜重,蛋白质含量1.41%,干物质5.1%,可溶性总糖1.14%。2005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病毒病(TuMV)和霜霉病。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全省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净菜2274.4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4.9%;在2005-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净菜2859.3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13.4%。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6月下旬播种,宜高垅栽培,行距50-55厘米,株距40厘米,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3300株。注意防治病虫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半岛除外)适宜地区作为夏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2.莱白5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6号

育种者: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双亲A-91-8和93-41-3均为自交不亲和系,分别由日本夏阳和北京新三号经多代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秋白菜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长期62天,株高40厘米,外叶较直立,开展度约60×60厘米,外叶深绿色,叶面较平,无刺毛,叶柄较平,白绿色。球叶叠抱,叶球半高桩筒形,球高27厘米,横径16厘米,外球叶浅绿色,内球叶淡黄色,单球重1.8公斤左右。净菜率61.4%,软叶率48.7%,不结球率3.0%。品尝风味品质较好。霜霉病病株率56.5%、病情指数19.1,病毒病病株率2.8%、病情指数1.0,软腐病病株率7.3%,夹皮烂病株率0。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3%,蛋白质含量1.16%,干物质4.4%。维生素C含量18.2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9%。200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病毒病(TuMV),中抗霜霉病。

产量表现:在2004年全省秋白菜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净菜4201.2公斤,比对照鲁白14号增产7.2%;在2005年全省秋白菜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净菜4339.8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3.9%;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净菜4751.4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减产4.3%。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300株。注意防治病毒病。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鲁北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3.豫新5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7号

育种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双亲Y66-9、Y195-93均为自交不亲和系,分别为秦白二号和抗热白45经游离小孢子培养得到的双单倍体纯系。

特征特性:属秋白菜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长期64天,株高36厘米,外叶较披张,开展度57厘米×57厘米,外叶绿色,呈倒阔卵形,刺毛少,叶柄白色,外叶数7片。叶球矮桩形,球叶叠抱,白色,一叶盖顶,顶较平,球高25厘米,横径16.9厘米,单球重1.9公斤左右。净菜率73.4%,软叶率57.5%,不结球率2.3%。品尝风味品质较好。霜霉病病株率62.2%、病情指数11.3,病毒病病株率0.4%、病情指数0.2,软腐病病株率2.4%,夹皮烂病株率0。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4%,维生素C含量15.1mg/100g鲜重,蛋白质0.97%,干物质3.7%,可溶性总糖1.34%。200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高抗病毒病(TuMV),中抗霜霉病。

产量表现:在全国秋白菜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山东试点亩产净菜4439.7公斤,比对照鲁白14号增产6.9%;2005年山东试点亩产净菜4833.1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8.5%。在2006年山东省秋白菜早熟组生产试验中,亩产净菜4836.2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减产2.6%。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播种,高垄或高畦直播,株行距为50厘米×50厘米,适宜密度为每亩265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4.西白1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8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双亲97-2和QF02-6均为自交不亲和系,母本97-2为广东黄心经卫星搭载返回后多代自交选育,父本QF02-6为从秦白2号/福山中选育。

特征特性:属秋白菜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长期67天,株高43厘米,外叶半直立,开展度68厘米×60厘米,外叶淡绿色,少刺毛,叶柄白色。叶球炮弹形,球叶合抱,球高37厘米,横径18厘米,单球重2.1公斤。净菜率65.6%,软叶率45.1%。品尝风味品质较好。霜霉病病株率53.2%、病情指数17.4,病毒病病株率1.1%、病情指数0.4,软腐病病株率4.1%,夹皮烂病株率3.2%。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4%,维生素C含量16.3mg/100g鲜重,蛋白质0.98%,干物质3.7%,可溶性总糖1.17%。200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病毒病(TuMV),感霜霉病。

产量表现:在全省秋白菜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2004年亩产净菜4798.4公斤,比对照鲁白14号增产22.4%;2005年亩产净菜5159.0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27.5%。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净菜4751.4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1.1%。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起垄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300株。注意防治霜霉病。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5.西白6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39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母本99-30-2-3-1-2-3为h89-3/京90-1多代自交选育,父本F70h为鲁白8号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秋白菜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长期66天,株高40厘米,外叶半直立,开展度68厘米×60厘米,外叶淡绿色,少刺毛,叶柄白色。叶球倒卵圆形,球叶叠抱,白绿色,球高34厘米,横径20厘米,单球重约2.3公斤。净菜率66.0%,软叶率49.4%。品尝风味品质好。霜霉病病株率64.8%、病情指数17.2,病毒病病株率3.7%、病情指数1.9,软腐病病株率6.4%,夹皮烂病株率0。2006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3%,维生素C含量12.8mg/100g鲜重,蛋白质1.0%,干物质3.4%,可溶性总糖0.81%。200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高抗病毒病(TuMV),中抗霜霉病。

产量表现:在2005-2006年全省秋白菜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中,亩产净菜5259.2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3.3%;在2006年生产试验中,亩产净菜6016.9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21.2%。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起垄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品种推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