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日向所有作品番号:稻盛和夫的信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04:52

稻盛和夫的信念
来源:浙江中森缝纫机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3日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

“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既是稻盛和夫的处世之道,也是经营之道。“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稻盛是在年轻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明白这个道理的。他的叔父得了肺结核,他总是捂着鼻子走过叔父的房间,而他的父亲和哥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看护他叔父的责任。而结果是,他父亲和哥哥安然无羔,他却被传染上了肺结核。病中他看了一本书,书中一句话让他极其震撼:“我们内心有一块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他深切地意识到,“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实”,“心相”就是现实,病态的“心相”必定产生病痛缠身的现实。“这正是众生凡人的悲惨之处,心相仍难改变,在那以后继续着坎坷曲折的人生。”

稻盛认为,经营的成功除思维方式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热情和能力。这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等式: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热情”,就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渴望。人人都有愿望,但每个人愿望的品质是大不相同的。普通人的愿望是一种随起随灭的心理反应,而稻盛所说的愿望,是一种“誓愿”,一种得不到决不会停止的渴望。“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似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愿望。”因为“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

创业开始,就面对着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而且常常是后

者多于前者。当愿望不够强烈或逐渐消退时,各种不可能性纷至沓来地呈现在眼前。相反,当愿望足够强烈时,你看到的就只是可能性,对种种阻碍和不可能性视若无睹。稻盛用日本谚语“情人相会,千里成一里”来说明这个道理。期待相会的情人总是能“看得见”相会时的情景,而正是在这种情景的牵引下,把种种不可能性置之度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降伏纷起的困难,直到将可能变为现实。

创业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其中最大、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愿望的消减。稻盛和夫一生两次创业两次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别人可能万念俱灰的困苦中让愿望的热度降低,反而愈挫愈奋。这种热情不是凭几句励志名言就能保持的。稻盛自小随家庭信奉佛教,佛教关于“精进”的论述对他影响很深。“精进”是一种“心法”,昭示的是一种独特的“投资回报”理念。“精进”本质上不是在尘世的进步,而是“灵魂的质量”的提升(“当人离开尘世时,灵魂比来到世上时上升了一个台阶”)。而提升的不二法门,就是让身心置于困苦中粹炼,稻盛把痛苦和磨难称作“去污粉”,其功效就是洗去灵魂上的污浊。即使你的努力在现实上没有回报,你的灵魂也在苦役般的努力悄然中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回报。他把这种回报看不见或不明显的艰苦努力称为“田间的精进”,意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不是以马上得到的回报而是以长期回报作为投入的动机。

稻盛所说的“热情”,不是一种随现实的挫折而降低的热情,而是一种宗教式的、随挫折而上升的热情。这种誓愿和热情,与儒家所讲的“诚”和“诚意”是相通的。如果说“思维方式”和&ldq

uo;热情”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讲的“正心”和“诚意”,那么他所讲的“能力”也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多次感觉到‘伟大之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可以说我就是接触它的睿智并受其引导,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开发和改进产品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们拉开巨大的差距。”在他看来,要想提高能力,必须通过与产品的密切接触来实现,“清理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调整、修改”。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人没有亲近产品,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的私语”。稻盛以具有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的话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由日本企业创造的精益制造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产品的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倾听。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见神灵的声音。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决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所说的修身路径。稻盛和夫以他的活法亲身体验了这种路径。

者多于前者。当愿望不够强烈或逐渐消退时,各种不可能性纷至沓来地呈现在眼前。相反,当愿望足够强烈时,你看到的就只是可能性,对种种阻碍和不可能性视若无睹。稻盛用日本谚语“情人相会,千里成一里”来说明这个道理。期待相会的情人总是能“看得见”相会时的情景,而正是在这种情景的牵引下,把种种不可能性置之度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降伏纷起的困难,直到将可能变为现实。

创业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其中最大、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愿望的消减。稻盛和夫一生两次创业两次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别人可能万念俱灰的困苦中让愿望的热度降低,反而愈挫愈奋。这种热情不是凭几句励志名言就能保持的。稻盛自小随家庭信奉佛教,佛教关于“精进”的论述对他影响很深。“精进”是一种“心法”,昭示的是一种独特的“投资回报”理念。“精进”本质上不是在尘世的进步,而是“灵魂的质量”的提升(“当人离开尘世时,灵魂比来到世上时上升了一个台阶”)。而提升的不二法门,就是让身心置于困苦中粹炼,稻盛把痛苦和磨难称作“去污粉”,其功效就是洗去灵魂上的污浊。即使你的努力在现实上没有回报,你的灵魂也在苦役般的努力悄然中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回报。他把这种回报看不见或不明显的艰苦努力称为“田间的精进”,意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不是以马上得到的回报而是以长期回报作为投入的动机。

稻盛所说的“热情”,不是一种随现实的挫折而降低的热情,而是一种宗教式的、随挫折而上升的热情。这种誓愿和热情,与儒家所讲的“诚”和“诚意”是相通的。如果说“思维方式”和热情”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讲的“正心”和“诚意”,那么他所讲的“能力”也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多次感觉到‘伟大之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可以说我就是接触它的睿智并受其引导,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开发和改进产品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们拉开巨大的差距。”在他看来,要想提高能力,必须通过与产品的密切接触来实现,“清理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调整、修改”。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人没有亲近产品,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的私语”。稻盛以具有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的话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由日本企业创造的精益制造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产品的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倾听。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见神灵的声音。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决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所说的修身路径。稻盛和夫以他的活法亲身体验了这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