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洗衣加盟连锁:学习“稻盛哲学” 企业为何需要经营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39:46

学习“稻盛哲学” 企业为何需要经营哲学?
 2010-06-18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王佳、朱耘 [投稿排行榜] 2010/06/19(08:07:17)

 我来说两句(1)

  编者按/2010年6月11、12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先生抱病出席了会议,并与现场的企业家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互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金碚,中外管理总编杨沛霆,皇明太阳能集团总裁黄鸣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千余名与会者及数十家媒体、上百名记者,亲身感受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睿智与诚恳,从中深切体会到其经典的经营哲学和为人之道。会议为促进中日企业家的交流及两国企业家对稻盛经营哲学的领悟和学习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企业为何需要经营哲学?

  企业为了员工的幸福,需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就要求有正确的哲学,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企业和员工共同的标准。我常常把记录了自己工作要诀的笔记本拿出来,添加在经营中产生的新体悟,这些工作和经营的理念以及具体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哲学。这种哲学,不仅要亲身实践,而且要认真给员工讲解。

  除了企业中的管理者,一般员工也要与公司一条心,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奋斗。为此,他们必须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学、思维方式,要大家共同拥有这种哲学。如果有人持有的观点是“将企业哲学强加于人,我很讨厌”,抱有这样的观点的话,在这个公司我们就无法共事。这一点必须明确,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里明确树立起来。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内部得以渗透。例如中国的三鹿集团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就是因为它忽视了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

  企业哲学要表明企业的目标。京瓷公司刚诞生的时候,在日本古都京都西侧中京区西京原町建了一座木结构的房屋,当时员工还不到一百人。面对他们,我总是说,要把京瓷这个公司办成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之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的第一。依此类推,京瓷要有野心成为全球第一的企业。

  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自古以来,治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欧美常见的方法,也就是用强大的权力来压制人、统治人,这种方法在东方被称之为霸道。另一种方法就是亚洲特别是以中国为主所提倡的德治方法,也就是用仁义来统治,这种德治的方法被称为王道。这个“德”字超越国界,普遍适用,万国共通,不能以德治人,企业经营就无法成功。

  企业经营是一定需要哲学的。我从不奢望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我的哲学,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这套经营思想,并证明了它是成功的。在我未来不再漫长的余生中,要做两件事,一件是把日航的事情办好,一件是继续把盛和塾的事情做好。

  (以上文字摘录自2010年6月12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稻盛和夫发言,有删减)

名家观点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用哲学管理 凝聚人心

  稻盛先生经营管理哲学涉及面很广,我很赞成他以德为本的观点。以德为本的管理是稻盛先生非常重要的管理哲学。怎么样才能把一个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呢?

  第一,管理者率先垂范,要用你模范的言行使得职工能够服你。我常说,你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否则你就没有号召力;第二,你要在一个人身上失去原则,那你在千百万员工身上就会失去说服力;第三,我们要想使企业做好,要把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结合。我们管理当然要有经验,比如说出了质量事故,你要能够正确判断,不能一旦出了质量事故就罚款、处罚工人;第四,作为企业的领导来说,对职工一定是采取关怀态度,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欧美企业的职工突然生病,到医院看病、急诊,留下住院。他出院以后,公司几个外国的管理者说你没有请假,要扣你的工资,要处罚你。这名职工不服,提到首先这是急诊。其次,当时在医院给你打过电话,但是没打通。所以这名职工就到法院告他,告的时候,法官当时调了这个职工打手机的记录,其中确实有给管理者打电话,但是没打通的情况。当时法官采取了一个做法,即法律上说的法官新政,就是法官自己判断,当时这个职工打这个电话绝对不是说天气,肯定是请假,因为他从医院打出来。尽管管理者没有接到,但是这个职工因为急诊住院,这种情况不应该对他进行处罚。这件事情出来以后,对企业职工的影响很大,很多职工认为企业管理者根本不关心职工,最后,这个人只好调走。

  相反,另外一个企业,职工病了,总经理拿着花到医院去看他,说你安心养病,你的医疗费报销会按规定给你处理,这样使职工感到很温暖,他出院以后加倍努力工作。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体现了不同的管理哲学。欧美企业的管理就是所谓霸道的管理,用权力来决定一切,你不遵守制度就严格处理。另外那个企业采取的是王道的做法,就是人、智、信、礼关怀的做法,这个在稻盛先生的书里都提到过。

  目前,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职工维权的想法也越来越多。我们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来提高职工的待遇,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待遇也是无本之木。但是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和职工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而是造就一个和谐的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很多矛盾能够妥善解决,不会发展到罢工,甚至跳楼这种地步。我想以德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

金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利他竞争力的成功实践

  最近,稻盛和夫的一些经营业绩和其著作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活法》讲了一个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经营者的理念是利他的,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所谓利他,就是不以私利来经营企业。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涉及到非常深刻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稻盛和夫认为要想经营好企业,必须以关爱之心、利他之心经营,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样的观点似乎与经济学原理是相悖的,所有经济学理论的前提是经济人完全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算计,趋利避害。

  从竞争力的角度讲,企业如果有竞争力,一定是全身心关注使其利润最大化,所以要把利己的动机达到极致,就能获得成功,就有竞争力。然而这样的理论在逻辑上并不完美。如果把企业的人作为经济人看待,组成企业的员工也该是经济人,假如每个员工都和企业一样认为是主观为自己,那么员工也会以少做工作、多拿工资为目标,这跟经济人理论是一致的,如果将其推到极致,这个企业将不会有竞争力。

  稻盛和夫提出经营要利他,在实际经营企业过程中,利己和利他间是什么关系呢?

  假设某一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为了利己,它的经营策略则必须是利他的。很多企业都会讲,消费者是上帝,要考虑客户的利益,本质是为了自己的东西能够卖得出去。因此,利己的动机会产生策略性利他行为。而这仅仅是有利他的行为,但没有利他的动机。

  进一步而言,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道德,即职业道德。每种职业道德实际上在本质上都具有利他性,且并不完全出于利己动机。比如医生看病不能想着怎样挣钱多就怎样看病,警察在追捕犯人时不会想着怎样挣钱多就怎样对待这一案子,公司里的员工也一样,越是重要的岗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就越重要,因此企业内拥有职业性利他。

  很多企业管理者常跟员工说,你们要把企业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一切都是为了企业,为了我们的团队,这就是集体利他。而利他行为发展到最高阶段就是社会性利他,即你不仅是在行为上是利他的,对你而言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价值。企业经营过程中从工具性利他到价值性利他,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竞争,以及社会的压力希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善待员工,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而另一方面就是舆论,社会传播越来越多,越来越走向信息化。此时,企业做什么、讲什么,通过媒体在社会上传播就形成强大的力量。大家都希望好的企业能够生存发展、坏的企业被淘汰,这种社会竞争状态的发展和压力也会使企业不断从工具性利他、策略性利他逐渐演变为集体性利他,甚至是社会性利他。

  稻盛先生说,利他行为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然而企业既然是利他的,就要有利他成本,如何能够竞争过完全不需要支付利他行为成本、完全出于利己动机的企业呢?

  这样的观点目前在经济学界、管理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尚无定论,而稻盛和夫先生的实践、成功是个很好的例证,证明了一个出于利他动机的企业,能够获得很强的竞争力,也能够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奉行的是奉献社会、奉献人类,最终成为五百强企业,无论在困难时期还是顺利时期,都能够保持企业强盛的竞争力,这表明利他行为转化成了真实的企业竞争力。

  又如稻盛和夫先生在组建日本第二电电公司时,提出的公司目标不是为了挣钱,特别不是为了个人挣钱,根本的目的是要降低国民负担通信费用。这一目标完全是利他的,用这样的利他动机来经营企业,依然成功了。我们看到稻盛和夫先生是用他的实践来证明利他的行为和动机是能够产生竞争力的,是能够把企业做强做大的。

  中国的企业经过了20年、30年的发展,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竞争极其惨烈。竞争过程中,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产生了一些大企业。然而,另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到了中国企业家面前:那种血拼式的竞争,为获利润不择手段的方式真能够使企业长盛不衰吗?企业经营时可以完全不顾社会利益、不顾环境吗?完全不顾员工利益,只要能够获得出资人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就能够经营得很好吗?我们看到这样的逻辑似乎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但实际上这样的经营逻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会显得越来越苍白。

  因此,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在探讨,怎样创造一个企业能够出于利他的动机,不仅把利他作为一种工具、策略,而是真心诚意地说经营企业是为了实现某种利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做贡献。这个过程中,我们竞争的机理就像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实践一样,会被证明是可以成功的。而这一理念的形成、这种管理逻辑在实践中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企业竞争力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商业文明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感悟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稻盛哲学能否解决日航难题?

  日本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日航的问题,很多方面就是日本社会本身的问题。拯救日航意味着拯救日本,日航的重生意味着日本的重生。从本质上讲,美国社会、中国社会的毛病,并不比日本少、比日本轻。而哲学超越行业、超越国界、超越时代,体现普遍性的规律,则是普遍性的真理。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或衰退,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这个问题不解决,现代文明乃至整个人类会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从这个意义上讲,稻盛哲学是救世的哲学。

  2010年2月1日在日航新会长就任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提问:稻盛会长平日倡导“敬天爱人”;在创建“第二电电”时,反复质疑自己是否“私心了无”;10多年前又入佛门。你的人生走到今天,又出人意料,接手重建日航,你认为意义何在?

  稻盛先生答道:今年1月30日我已满78岁高龄,我早已辞去京瓷和KDDI的董事职位,只在名义上挂了名誉会长、最高顾问的头衔。26年前,我创办稻盛财团、设立“京都奖”。同时又创办“盛和塾”,向日本的中小企业家传授经营经验。在稻盛财团从事慈善事业,与盛和塾塾生讲解人生和经营的道理,我感到非常快乐。我就想以这样的方式,抱着为社会、为世人尽力的信念,度过我不再漫长的余生。突然,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和日本政府向我提出要求:“现在日航处境极为艰难,希望利用你经营企业的经验重建日航。”因为我一贯认为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并实践至今。“那就助一臂之力吧”,我就这样答应了。这项公职或许超越了我的能力,但不管事业成败与否,我必定诚心诚意,全力以赴,鞠躬尽瘁。

  那么,靠稻盛的利他哲学真的能够拯救日航吗?1984年,日本政府进行通信改革,允许民营企业参与通信事业。但是,同明治维新100多年来垄断日本通信市场的国营企业NTT对抗风险巨大,日本的大企业全都按兵不动,没有一家敢于举手响应。通信事业的门外汉、名不见经传的陶瓷生产企业“京瓷”却挺身而出,公然挑战巨人NTT。舆论一阵骚动,认为那是“唐·吉诃德战风车,不自量力”。

  但稻盛和夫却充满自信。“在通信领域,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一无所有。如果我在这个领域内挥动令旗,取得成功,就能证明哲学的威力。仅仅依靠哲学,真的能够成就这么巨大的事业吗?设立DDI(第二电信电话),以自己的后半生进行挑战,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证明哲学这个唯一的武器的力量。”

  当时稻盛用“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八个字来表达他的哲学。

  依靠稻盛哲学这个唯一的武器,DDI很快取得了卓越的成功。后来又合并了丰田为大股东的两家通信公司,组成KDDI公司。KDDI飞跃发展,不久就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他是一个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13岁患肺结核时,他已体悟到人的心态与人的健康之间的关系。25岁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过程中,他已经感悟到工作和人生的哲学。1959年稻盛27岁创业时,当时28名员工中20名是初中毕业生。带领这支由极为普通的人组成的队伍,怎样做才能实现行业内世界第一的目标?稻盛深思熟虑的结论出人意外,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靠先进技术或先进的管理方法,而是靠经营者的品格、思想和“器量”,再进一步讲就是要靠经营者的哲学。哲学是科学技术之母,也是科学管理之母。

白立新 IBM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与善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稻盛哲学?如果只是让我们变成一个好人的话,好人未必有好报,做恶人反而发财更快。然而当你按照作人何为正确,按照天理良知行事的时候,你就在践行“天理即良知,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动,循天理而动,必得天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在《人为什么活着》一书中,稻盛先生讲,以我过去50年的经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做恶事的人短期之内会荣耀,但长期不会有成就。一个利他的人,短期之内也许不会获益,但长期一定会得天助。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灵魂,使其在谢幕之时比谢幕之初高尚一点点。这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六个修炼的法则,按此修炼,我们心灵上的灰尘就会被慢慢掸掉,佛光就会显露出来,智慧就会出现。

  六个修炼第一是精进,“当你全力以赴的时候,神就会出现。”这是稻盛哲学最震撼我的第一句话。

  第二是持戒。我们应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本能虽然是神灵所赐,亦需节制。上天赐给你这个能力,不是让你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希望你利用这份才能回报社会,就像回报当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出现时的原点,正大光明地盈利,回报社会。

  第三是布施。利他是宇宙的基本准则,自利则生,利他则久。上天有好生之德,但凡你努力,都会有立起来的时候,可是要取得长期的成就,有赖于基于利他的准则。从来没有一个人、一个企业会完全秉持利己原则而获得长久,因为违反天道必遭天谴。

  同仁堂创立于康熙八年,秉承的原则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今天做的事情也许没有人看见,可是上天了解得清清楚楚。做中药时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每当读此我都很感动。

  第四是忍辱,我们在人生中遭遇各种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人生就是波澜万丈,拼命忍住苦难,不被苦难压垮,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苦难,就能将苦难化为幸福和功德。

  第五,禅定。人不是一定会战胜天道,而是人进入禅定状态的时候,可以依天理而行,只有镇定才能洞悉问题背后的本质,发现表象之后的真相。唯有让自己镇定、淡定下来,才能看到世界的本质。

  第六是智慧,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或许你也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实现一次顿悟。当你依照释迦牟尼一系列的修炼过程修炼,你的智慧就会得以展现。

  事实上,我们的良知与圣人的良天,与天理是同一码事情,每人的智慧原本是一样的,可是我们不断用私心杂念把它掩盖的时候,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得到。稻盛哲学不是语录,不是念念就完的书,他是用来修炼的,唯有修炼才可以不断展露内心的智慧。

杨壮 北大国际MBA院长

经营哲学的践行并非一日之功

  西点军校认为一个领导必须要做到Leader of Character(领导品质)。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法则:西点士官生不能撒谎,不能欺骗,不能偷窃,更不允许其他人这样做。西点对人的素质培养和品格培养是两面的,核心是要出来一个领军人物。稻盛先生自己创办了两家企业,京瓷和KDDI,都是世界500强,超过了丰田、本田、松下和索尼等很多日本企业,原因是他用他的理念管理,用他的品格和品质去经营,他的理念很简单,一个人、一个领军人物,成功模式是智商1到100,乘上努力1到100,乘上思维模式和品质,是负100到正100。如果前两者很高,后面一个是负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只能失败。

  经营哲学的践行并非一日之功,也不可用短时间内是否取得良好经济回报去衡量。有些企业家太浮躁,你去注意企业家的报告和稻盛和夫的点评,很有意思,企业家激情澎湃,稻盛先生却提醒他破除傲慢。在经营哲学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企业经营需要哲学和教育,但更需要哲学。稻盛和夫先生所提倡的“敬天爱人”、“利他主义”、“以心为本”等哲学思想给商学院的学生在精神灵魂层面提供了巨大的精神食粮。王佳

  稻盛和夫名言:

  以利他利公之心生活

  劳动的喜悦是世上最大的喜悦

  磨砺心智的“六个精进”(多付出、戒骄戒躁、自省、感恩、积善德、乐观)

  支配人生的两股神秘力量(命运、因果报应)

案例一

宋永成 京瓷化学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

阿米巴经营使企业扭亏为盈

  2003年2月京瓷化学无锡公司由合资变为京瓷的独资企业,3月我被派到这里做总经理。京瓷化学从1995年到2003年,历经4任总经理,一直赤字,累计亏损达800万人民币。我原来在京瓷化学日本川崎工厂搞绝缘树脂技术,没搞过经营,突然被派到中国,感觉无从下手,公司也没有经营方面的培训。上任前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公司问题很多,如一盘散沙,干部员工间不信任,制度上有很多缺陷,做不出让客户放心的产品。这令我很头疼,常常睡不着觉。后来我就把企业当成家来经营,我是家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这个家首先面临着负债,要脱贫,不要给社会增加负担,能让自己养活自己,我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转换意识,统一方向,每天晨会我都说前一天的问题,帮助大家持续改善。在我看来,团队如果方向统一了,再加上不懈努力,可以迸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其次是实行阿米巴经营(将企业化分为独立核算的若干个小集体),避免不良现象发生。

  作为制造企业,要想提高制造利润,必须达到预定的销售额,降低费用,员工们的工作都体现在阿米巴核算数字上,让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现在我们公司有五个阿米巴单位,化工产品工序很少,而且都是由一组人来完成的。一种产品分成一个阿米巴,我们有三个产品,制造部按产品分成三个阿米巴,还有销售阿米巴、本社阿米巴,包括财务、总务、人事、采购等,公司每个月利润计划我可以直接问阿米巴责任者,他们加起来就是公司的利润,不用去要财务部进行成本核算。

  再次,生产稳定的让客户放心的产品。

  刚赴任的时候,仓库中生产出不良品折成现金有50多万人民币,那年我们刚刚开始做绿色环保绝缘灌封树脂,因为没有添加卤素树脂阻燃剂,而改用无机粉阻燃,沉降性很差。于是我带着技术部、品保部每天都在实验室里一起工作,先解决产品稳定性,再降低成本,终于取得了成功。一开始每月卖70吨,以后每个月都在增长,那一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破纪录的喜悦当中。

  上任8年来,公司只有第一年的1个月份由于特殊情况出现了财务赤字,其余全是盈利,我想这种势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稻盛和夫点评:

  我24岁时进入一家非常破烂的公司,没有资金,我有四五十个部下,我买来了棒球、棒球套、球棒等,在休息的时候将部下拆成两个队进行比赛,有些员工从来没玩过棒球,我就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技术。通过体育项目让大家出一身汗,来统一大家的想法和认识,这种方法非常好。

  宋永成是非常优秀的领导,能够凝聚员工,拥有强烈的正义感,对于公司内部错误的规则或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加以改善,无论遇到怎样的阻力和抵触,都能够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加以解决和处理。

  在引进了阿米巴经营制度后,不断钻研、创新,对产品,自己也能够加以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在京瓷的相关机构中能够有这么优秀的总经理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觉得宋永成可能会成为京瓷总社的社长。

  我最感动的是宋永成能够做到自我牺牲,从日本派到中国,把家当运到中国费用很昂贵,由于公司负债过高,他自己承担了这笔费用。当时公司给他的工资并没有那么高,即便如此能够做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经费削减公司成本,包括能够指出员工购买机票时的不正当行为,这都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所以对于员工而言有非常大的说服力,虽然会遇到阻力和抵触,但是以这种正义感、公平公正的态度开展工作,一定会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赖。

记者手记:稻盛哲学在中国

  “有中国的朋友问我为何自己拎包,为什么他们会对这样的小事感到惊奇?”面对围着自己的一群盛和塾的日本企业家塾生, 稻盛先生谈起这件事。

  这次中国之行,细心的人发现,稻盛和夫与几名部下、翻译在一起时,这位78岁的老人,始终自己拎着一只黑色的手提包,而且看上去分量不轻。“在中国,部下代为拎包那很自然。您为什么要自己拎包?”有人问。“这是自己几十年的习惯,虽然部下们出于好意,常常抢着为自己拎包,但自己也有两只手,自己拎得动的包自己拎,那是理所当然的,自己的手提包让部下拎,自己两手空着,于心不忍。”

  “以德为本”,这是中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对稻盛和夫理论的评价。

  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中国的企业家、学者经常引用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在中国,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受到很多企业家的推崇。他提出的经营十二原点,人生六项精进,阿米巴经营理念等,经常被中国企业家学习交流。重庆盛和塾发起人周圣军认为,物质的富足使企业家普遍感到迷惘,而稻盛的经营哲学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了当时日本的经济条件和他的经营实践,把高深的理论落了地,同时他靠这种哲学创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也证明了这种哲学的正确性。

  “作为企业家,我们带领大家赚到钱,但大家是不是真的幸福,未来是不是有希望呢?很多企业家跟我们一样在思考,在这个时候稻盛哲学突然走入中国,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恰当的时机。”瑞齐宁国际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侯杰提出了企业的迷茫,“这种迷惘不仅是企业往哪里走的迷惘,还有人生目标的迷茫。”

  一位来自无锡的外贸企业经理很实在,“学习稻盛的利他、诚实这些原则,至少能少几个黄光裕被送入监狱,也少一些富士康跳楼的悲剧发生。”

  而在稻盛现场为众多中小企业的点评中,北大国际MBA院长杨壮发现,有的企业家在现场激情澎湃,但稻盛先生却不时提醒他们破除傲慢。“许多企业家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理解应用还停留在一知半解、各取所需的基础上。”北京达拉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丹提出自己的担忧。“我们不但缺少特别优秀的企业家,更缺少系统地将这些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加以整理、学习和传播的组织,“我们有没有张瑞敏哲学研究班、柳传志班,我们的企业家与日本同行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在探讨理念,人家已经在研究哲学了。”

  对此,稻盛和夫对中国企业家给出建议。“中国的企业家们,你们也置身于波澜万丈的经营的道场之中。不要逃避苦难,成功后不要傲慢,从正面接受考验,不懈努力。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各位的心志,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人生中忍受各种考验,塑造一颗正直的、理智的心,对于企业经营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锤炼出一颗能够承受和战胜任何考验的纯洁而坚韧的心。而这颗心可以原封不动地运用于企业经营。经营固然需要各种战略和战术,但酝酿和运用它们的是经营者的心。”

  在经营哲学这条路上,中国的企业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稻盛和夫发言实录: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编者按/近日,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 International Co., Ltd.,简称“日航”)新任董事长兼CEO、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抱病出席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并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为题目进行了发言。稻盛和夫指出,有以下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在企业经营时,经营哲学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个理由,所谓哲学首先应该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是必须遵守的事项。

  第二个理由,这种哲学还要表明企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第三个理由,由于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品格。

  以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发言:

  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我叫稻盛。有这么多朋友来参加稻盛和夫北京经营哲学报告会,请允许我表示诚挚的谢意。有日本盛和塾的塾生参加,还有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组织的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参加本次研讨会。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听我讲话,所以我想就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经营哲学的必要性谈谈我的看法。题目就叫做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

  在座的日本塾生中,有许多人参加过盛和塾夏威夷的开塾仪式,听过我类似的讲话,但这个话题在企业经营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此倾听也有助于加深理解。

  我在27岁的时候,在几位朋友的援助下,创立了京瓷公司。京瓷创业时的产品是电视机显象管所使用的绝缘零部件,这是用我在此前工作过的松峰工业一家制造电子绝缘产品的企业所开发的陶瓷材料制造的产品。当时我很年轻,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在松峰工业我负责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的一系列工作。就是说,不仅仅是研究新材料,而且从使用这种材料开发产品到制订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设备,从日常的生产过程,到与客户打交道的营业活动,有关这个产品几乎全部的工作都由我来承担。

  但是就公司经营而言,我没有任何经验和知识。因此,在京瓷公司成立之初,三百万日元资本金的筹措,为购置设备等,从银行借贷一千万日元等等工作,这是创建公司的准备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我一无所知。同时从创业后的第一个月开始,虽然只有28名员工,但为了向他们支付工资、奖金,资金的周转应该如何运作,我也摸不着头脑。同时产品唯一的客户是松下电子工业,我忙于去交货,忙于收取货款,努力工作。但作为经营者,到底应该怎样经营企业,从一开始我就对此烦恼不已。应该如何经营企业?从想法到方法,我每天都在认真加以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孕育出我的经营哲学的雏形。

  其实时时从根本上思考事物应有的状态,这种思考的习惯从松峰工业时期已经具备了,松峰工业连续亏损,到发工资的时候,工资付不出,常常拖延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奖金更不用谈了。企业与工会总是纷争不断,公司内红旗招展,一年到头罢工不停。

  我想离开这个公司,但却不能如意,公司分配给我的工作是开发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这项研究。公司待遇低,缺乏像样的研究设备,条件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该抱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投入工作呢?这个问题我每天都在思考,烦恼不已。从这时起,为了做好工作,必须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必须抱有这样的心态。每当我有所感悟时,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研究实验用的笔记本上。当我开始经营京瓷公司的时候,我常常把记录了我工作要诀的笔记本拿出来,在添加上经营中新的体悟,将这些工作和经营中的要点重新加以整理。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哲学。

  我自己投身于工作,埋头于经营,在实践中反复思考究竟该怎么做,工作和经营才能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当中,终于领悟了有关工作和经营的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方法模式,归纳起来就是哲学。这种哲学我不仅亲身实践,而且认真给员工讲解。但是将这种经营的哲学灌输给员工,让整个团队共同拥有的时候,往往会遭遇到抵制。有的人说,拥有什么思维方式,哲学,难道这不是个人的自由吗?但是企业这样一个集团,为了员工的幸福,需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目标,需要不断发展成长,这就要求有正确的哲学,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共同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来统一全体员工的方向,特别是领导众多员工的公司干部,必须充分理解公司的思维方式,从内心与公司的哲学产生共鸣。

  你的哲学同我不一致,我无法接受,如果有这样的干部,公司的力量就无法凝聚起来。当然不光是干部,一般员工也要与公司一条心,一起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奋斗。为此他们必须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学、思维方式,大家共同拥有这种哲学。但是虽然这样强调,但是一直有人会有抵触情绪。尽管如此,首先大家必须理解一个道理,企业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高的目标、远大的目标,大家在工作中,必须配合协调。不管个人的好恶,全体人员都需要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需要理解,并赞同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是做好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

  将企业哲学强加于人,我很讨厌。对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应该明确的告诉他,你抱有这样的观点,在这个公司我们就无法共事,你既然讨厌我们用这种哲学经营企业,那么你就辞职吧,去找一家适合你想法的公司。不理解、不赞同公司的哲学,表面上又装出理解赞同的样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去与你的思想哲学一致的企业,我认为这一点必须明确。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那么,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理由,可以说明在企业经营时,经营哲学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个理由,所谓哲学首先应该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是必须遵守的事项。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里明确确立起来。但事实上,公司的这种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并不明确的企业比比皆是。就是这个原因,无论古今东西,各式各样的企业丑闻不断发生。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大企业甚至因为这类丑闻而遭到无情的淘汰。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在日本因食品造假的公司等都消失了。在美国大型企业安南公司、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都因财务作假而崩溃。在中国大型的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因为对三聚氰氨事件负有责任,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这些事在日本也有所报道。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企业忽视了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企业舞弊丑闻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在企业内部得以渗透。

  在多数企业里,首先没有经营者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问题。而我思考的所谓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同时这也是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原则,要正直,不能骗人、撒谎等等。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例如为了获利,这种程度的违规没有关系吧?将公司内部的规范规则稍微扭曲一下、变通一下,就会行通了。于是稍进一步的违规也没有问题吧,把规范规则又抛到一边,这样的企业或者产品肯定会发生问题。如果将问题公开,企业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已对的态度。而由于内部的告发,问题暴露时,企业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等等,结果舆论谴责企业说谎骗人掩盖真相,事态愈加复杂,最后导致企业崩溃。

  这就是出生于一流大学,跻身于一流企业领导人岗位的经营干部所做出的事情。与这些企业经营者们讲,要正直、不能骗人、不能撒谎,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们会一笑了之。然而这么简单幼稚的道理,他们却不能实行,这就是导致企业崩溃的根本原因。这么单纯的哲学企业的干部们却没有将它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换句话说,没有将一句哲学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当做自己日常生活的准则,当做经营判断的标准。我认为正因为缺乏这种朴实哲学的人成为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招致了今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的丑闻频发。而且结果造成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混乱。

  所幸的是因为我缺乏经营的经验和知识,有关企业经营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仅仅从作为人何为正确这句话衍生出来,并用它来说服员工。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事情,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虽然是极为简朴的判断标准,正因为遵循由此得出的结论去做,京瓷从创建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经营之道从未偏离正确的方向。之后京瓷进军海外,这样的判断标准更成为了全世界普遍适用的哲学。

  第二个理由,所谓哲学用来表明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标,也就是要将这个企业办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同时这种哲学还要表明为了实现自己希望的理想的企业目的,需要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此这种哲学在企业经营中是必不可少的。京瓷公司刚诞生的时候,在日本古都京都西侧中京区西京原町建了一座木结构的房屋,当时员工还不到一百。面对他们,我反复强调,要把京瓷这个公司办成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成为西京原町第一企业之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的第一。接着就是要成为京都第一。实现了京都第一之后,就是要成为日本第一。成为日本第一之后,当然就要成为全球第一的企业。这在当时宛如一个梦想,但这既是给员工的一个梦想,也是为了鼓励作为经营者的我自己。

  但是说实话,在说出这种梦想的一瞬间,我自己心中也存有疑虑。当时西京原町已经有了非常有名的京都机械工具公司,当时汽车产业蓬勃兴起,这个企业从早到晚满负荷工作。要超过它,成为西京原町第一,实在太难了。说到中京区第一,马上就会想到日本第一的岛京制作所,当时它已经是制造氯化设备日本第一的公司,还出过诺贝尔奖的获奖者。要想超过岛京制作所,我自己也认为那是白日做梦。更何况是日本第一。我们仅看同行,就有日本艾子公司和日本特殊陶业公司,京瓷公司要瞄准日本第一,未免太过荒唐。

  然而即便如此,我却依然向员工描述日本第一,不,世界第一。为了成为世界第一的公司,员工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从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都要加以指明。也就是说,必须在企业内确立指明方向的哲学。实际从京瓷是一家中小企业开始,我就希望把京瓷作为全球陶瓷第一的企业,为了实现这样的远大目标,必须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朝着这个方向全体员工共同奋斗。

  因此在我的哲学中树立远大目标,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逼于绝境,极其认真的生活,这类表达克己严肃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句子随处可见。我自己从年轻时开始,就强烈意识到必须确立远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目标,必须具备在哲学中所提倡的那种严格的生活态度,并努力实践至今。曾经有如下这样一段话,日本有一家大型企业,叫华歌尔公司,总部设在京都,创业者仲本信一先生健在的时候,常召集日本企业家朋友喝酒聚会。仲本先生年龄比我大一轮,和我是同样的属相,他很爱护我。同时京都还有一家公司,是做纺织品行业的,这家公司的第二代社长也常来聚会。这位社长毕业于精英辈出的东京大学,后来在有财阀背景的住友银行工作,后来子承父业,当上第二代社长,大概比我小两三岁。他喜欢喝酒,经常喝的酩酊大醉。和他一起喝酒讨论的时候,因为我持有哲学里的那些思维方式,所以即使在喝酒的时候,也不免会谈及一些认真严肃的话题。这时候这位第二代社长就说,不,稻盛君,我才不那么想。他主张人生就应该过得轻松快乐,因为他头脑聪明,又是名门之后,从没有吃过苦,才有那样的想法吧。我们争论的时候,正好适逢经济不景气,仲本社长正在担心今后的经济形势,我说正因为经济环境严酷,在企业经营中更需要认真慎重的态度。这时这位第二代社长就说,不,我不这么认为。然后开始了争论。

  这时候仲本社长突然厉声喝道“你闭嘴”,因为事情太突然了,我大吃一惊。性格开朗,喜欢和大家一起干杯的仲本先生板起面孔大声喝斥,当事人不免大吃一惊。接着仲本先生又说到:“你说什么呢,你以为你可以和稻盛君相提并论吗?你与稻盛君无法类比,你还要比什么呢?稻盛君赤手空拳创办了企业,把京瓷办成了如此优秀的企业,我也创办了华歌尔,也算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即便是我,也要对稻盛君刮目相看,而你呢?不过是子承父业,企业经营那么差劲,你有辩论的资格吗?有什么样的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经营,这毫无疑义。针对稻盛君的哲学,你有坚持自己哲学的资格吗?也就是说,轻松愉快享受人生,随意地经营企业,而经营业绩竟可以超过认真辛苦拼命努力的京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的意见或许还值得一提。但是你浅薄的哲学只获得了很差的业绩,而你却要与取得高业绩的经营以及经营哲学唱反调,这有什么意义呢?”

  当时聚在一起的京都经营者朋友大概有十多个人,被仲本先生斥责的当事人,以及当时在场的其他经营者或许大多数人当时并不明白仲本先生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但当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仲本先生想要表达的意思。那是说,本来各个企业彼此瞄准了目标就不同,却要比较完成目标、达成目标的哲学和方法,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就像要攀登什么样的山峰,比如像远足一样爬附近的小山,当然不需要任何训练,轻装爬山就行了。但是如果要攀登险峻的高山,那么就需要严格的训练,需要有充足的装备。更何况如果想要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需要具备高度的攀登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需要长期露营必备的充足的食品和装备,需要做好周密的准备。也就是说,拿郊游爬小山与攀登珠穆朗玛峰相比较,这样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要攀登什么样的山峰,这用来比喻企业经营非常贴切。京瓷是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始,就立志成为世界第一的精密陶瓷企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方法模式,这种思考归纳成为哲学,这种哲学就是适合于京瓷攀登高山时所需要的装备和准备。要攀登什么样的山峰?你想创办什么样的公司?由于目标的不同,规范公司所需要的哲学思想也不同。一旦确立了远大的目标,那么很自然的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正因为如此,在我的哲学里,就罗列了许多克己的严肃的条目。所以每当京瓷员工们去参加同学聚会时,从朋友那里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在那么严格的公司里面,你还干得不错”。这是因为京瓷瞄准的是世界第一的远大目标。

  但是认真想一想,从京瓷还是一家中小零散型企业的时候,我就不断对自己说,要成为世界第一,并付出了努力,到了今天京瓷果然成长成为世界第一的陶瓷企业。这样的结果证明了我的哲学,也就是我所强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是正确的。如果说我的哲学与我们想要攀登的世界第一的高山不相适应,京瓷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哲学是已经被事实证明的正确的经营哲学,所以希望中国的经营者们今后能够坚定信念,认真学习这种哲学。

  第三个理由,由于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一种优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备人格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品格。企业经营需要非常优秀的哲学,这是因为这种哲学可以赋予企业优秀的品格。人要具备优秀的人格,企业要具备优秀的品格,要做到这点就要明白做人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而哲学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它就是用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准进行对照,从中归纳出正确的为人之道。这种正确的为人之道在普遍的伦理观之上,所以这种哲学超越国界,在全球性经营中也能有效发挥作用。京瓷现在在全世界有很多生产的网点和销售网点,员工大部分是外国人,作为全球化企业,在全球开展我们的事业。在语言、民族、历史、文化完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开展事业,从事企业经营的时候,如何治人这个问题特别重要。自古以来,治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欧美常见的方法,也就是用强大的权力来压制人、统治人。这种方法在东方被称之为霸权主义或者被称为霸道。另一种方法就是亚洲,特别是以中国为主所提倡的德治方法,也就是用仁义来统治的方法,这种德治的方法被称为王道。以权力来压制人,还是以仁义治人,就是以德治人,这种霸道和王道的统治方法,自古以来就争执不休。

  翻开中国四千年历史,这一点看得尤为清楚。以霸道的经营者,以武力迫使人服从,但是被人取了首级,因武力而没落,然后群侯割据。霸道统治的时代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霸权主义走到了尽头。乱世之后,人们渴望王道出现,以仁义治国的当政者登上历史舞台。以王道治国的当政者,人格圆满,但因为性格懦弱最后被夺权,导致灭亡,几经反复,中国走过了四千年。从中可以看出如何治人,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当政者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课题。

  创业后第九年,当时京瓷还是一家中小型的企业,在日本企业中也算是最早进军美国市场的。在现在的硅谷斯坦福大学附近成立事务所,在美国开展营业活动。当时正好是硅谷的黎明时期,当时事务所的周围还是一些樱桃园,当时周围种了很多樱桃,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来开展营业的。雇佣了当地的一位日裔员工,面孔和日本完全一样,但是思维方式完全是美国人的一套,除了懂得一点日语之外,在各个方面都同我们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在圣地亚哥市场聘用了一位美国厂长,也总是意见对立,格格不入。因为有了上述的经验,我认识到在海外经营企业,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治人的问题。当时只要现场一发生问题,我立刻飞往美国,穿上与生产工人一样的工作服,到车间巡视。看到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就会要这样做,要那样干,直接批评知道他们。比如看到当地的女工在进行装配的时候,手忙脚乱。我会走到她身旁,你看这样装如何,教给她作业方式。这时候身穿西装的当地经理就会过来,说稻盛社长,您这样做让我们很难堪。你只要到办公室听我们汇报就可以了。你穿着工作服到工厂,和女工们一起,做和她们一样的工作,在美国这样的习惯。从日本来的社长这样做,会被人小看,怎么水准这么低。我并不介意别人怎么想,此后我还是同在日本一样,深入现场,与现场的员工们一起拼命工作。

  有一次看到一位工作极为马虎的美国的年长的员工,他表现出一位厌恶工作的表情,他将陶瓷原料洒了一地,这让我逮了一个正着,我严厉斥责。干活怎么能这样?另外将贵重的原料洒了一地,怎么能这样?我对他勃然大怒。这位员工也火冒三丈,顶撞说这样的公司能干下去吗?他抛下这句话愤然离去。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员工是经历日本冲绳战役的勇士。经常使用东洋鬼子这种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对日本员工经常出言不逊,像你这样日本鬼子有什么资格指责我。在冲绳战役中获胜,然后占领了日本,后来凯旋回到祖国,这么一位身经百战的勇士,却受到日本社长的严厉喝斥,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他而言,这样的场面难以忍受,他表达的态度或许可以理解。即使这样,我也毅然决然指出他的不是,你的作业态度作为一名员工完全不合格,我绝不改变初衷,决不妥协示弱。

  对美国员工进行了如此严厉的斥责。但是美国是一个可以自由购买枪支的国家,如果因对员工严加斥责会遭到记恨,说不定会遭到暗算。所以许多在美国工作的日本人,因惧怕风险,很快会向美国人做出妥协。在美国经营企业的日本经营者,对于美国员工总是避免用严厉的言词说话。在这样的风气当中,我却毫不含糊,始终采取坚决的态度。因为我是这样考虑的,员工工作态度恶劣,就必须严肃向他指出,让他改进,这不是霸权主义,不是以权力让当地员工屈服,以便随意驱使他们。因为我是社长,我可以随时解雇你,可以用权力进行统治,但采用这种方法只要我一转身,员工就可以阳奉阴违,事情肯定做不好。回顾历史就知道,在统治异民族时,常常会采用暴力压制,迫使他们受害,但是有力量压制时,他们表面顺从,一旦压制力量松懈时,他们会立刻谋反,这虽然可悲,却是人世间的常态。

  我意识到最重要的是在海外当地法人企业工作的员工们,对我、对日本常驻人员是否信任、是否尊敬,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注意到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既不受到信任,又不受到尊敬,这样的人在异国他乡,治人、管人,当然不可能成功。同时缺乏对企业领导人的信任和尊敬,员工们对企业也就无忠诚可言,要做到不管领导人是否在场,都能一如既往拼命工作,当然也就不可能了。

  那么怎样做才能做到让对方信任和尊敬呢?那就是优秀的人格。因为人格高尚的人让对方能够做出这样的评价,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尊敬最好的方法。要想赢得外国人的尊敬,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就是具备做人的德性。这个“德”字超越国界,普遍适用,万国共通,不能以德治人,在海外企业的运行就无法成功。要求跨国经营的21世纪,企业究竟能不能发展?海外的当地法人从领导人到基层的员工,对公司本部是否抱有信任和尊敬之念这是关键,这一点决定了成败。对公司是否抱有信任和尊敬之念,关键看这个公司是不是具有优秀的品格,优秀的品格能够超越人种、语言、历史、文化的障碍,能够打动世界不同国家人们的心。优秀的品格中充满着美好的德性,有高层次的哲学所支撑的具备优秀品格的企业,他们的员工都值得我们信任和尊敬,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要让海外员工由衷说出这样的话,因此能够赋予企业优秀品格,赋予员工优秀人格的高层次的哲学就非常必要。这是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的第三个理由。

  上面谈的三个理由包含在我的哲学之中。盛和塾杂志每一期都在解读这种哲学,我的讲话以塾长讲话为题刊载,盛和塾杂志已经发行了99期,今后将依次将它们翻译成中文。大家阅读盛和塾杂志就能理解刚才讲的三个要素形成了我的哲学,同时大家在各自的公司里构建企业哲学史,可以用作参考。在企业里提倡这种哲学,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哲学,这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实践这种哲学。下面这句歌词说明了将所学付诸实践的重要性,“圣贤之道听了唱了却不做毫无价值”,这首歌是我小时候在鹿儿岛学到的。当时的鹿儿岛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相中教育,这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在那里对萨摩巨人即精力充沛的男孩传授剑道、柔道,并教授中国古代的典籍,像阳明学之类。其中还教日新功,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萨摩武将到日新宫,为教育弟子所做的歌。

  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如果不亲身实践,就毫无疑义。哲学也是一样,无论学了多少,因为是过于简单的道理,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认真实践的人是不多的。同时实际上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做人道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问我自己是否已经完全实行了正确的为人之道,答案是并没有完全实行。圣人、君子以及开悟的人他们能够实践真理而不觉得痛苦,但我们凡人,无论学了多少好的道理,完全实行总是难上加难。这点自古以来,大家都承认,因此刚才的日新功义理博歌,一开头就唱那一句,现在还在继续强调这一条。尽管人有只说不做的习性,为什么还要反复强调必须在企业里提倡这种哲学,必须与员工共同拥有这种哲学呢?这是因为将哲学融入自己的血肉,付诸实践,虽然极为困难,但是理解作为人就应该这样去生活,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为此而拼命努力的人,与不做这样的思考、漫不经心生活的人,人生结果会迥然不同。也就是说,对于哲学不是能够领会或者不能领会的问题,而是随时反思反省,不断努力去领悟、去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同宗教,不管是佛教、基督教,还是道教所倡导的戒律是一样的。神佛有种种戒律,要求僧人和信徒遵守戒律,然而即使是宗教界的权威人士,能够完全遵守神佛戒律的人恐怕也没有吧。既然是凡人,想要遵守的事项就往往遵守不了,但即使如此,还是要认真考虑努力遵守,随时随地翻阅经典和圣经,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肯这样做的人和不这样做的人其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完全不同。必须天天反省,天天反省自己,拼命努力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这样就可以一点一点磨炼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我认为这一条对实践企业的哲学而言,是最为重要的。

  还有一点,在企业里实践哲学,希望员工共有这种哲学的时候,倡导哲学的经营者姿态十分重要。例如在企业里举办哲学学习会,有时会遭到年轻员工们的抵制,因为经营者提倡大家去学哲学,而充满理想的年轻员工理解这种哲学后就会拿这种哲学来同提倡哲学的经营者进行对照。如果经营者行为不当,年轻员工察觉后,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刚才前面已经提到,表达高层次思维方式的哲学,能完全实践的人并不存在。所以给员工讲解哲学之前,应该先表达如下的意思。

  我建议大家学哲学,好像我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似的,其实这种哲学我自己还没有实行。我虽然是公司的领导人,但至今在哲学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很好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是尚未入门的小学生,但从今以后我要与大家共同努力,终生实践这种哲学。并不是说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实践,就不能在大家面前提倡哲学。作为社长,我至少要提出应该这么去做。因为我希望通过学习哲学,年轻人能成长,公司能发展。如果大家认为我违反哲学,那么希望大家超越我,拥有更出色的思维方式,来带领公司向前进,这样做不仅能使公司发展壮大,而且能使大家人生幸福。高尚哲学让员工学习理解时,要采取谦虚的态度。讲些豪言壮语,好像自己全都理解了,全都实践了,这种态度在年轻员工们看来,不过是留下了笑柄。能够全部实行哲学的人,并不多见。自己也不例外。但努力让哲学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姿态很重要。希望企业经营者们理解这一点,与员工们共同钻研哲学,共同实践哲学。

  沿着这个思路,最后我想谈一谈有关经营者、有关领导人资质的话题。

  2002年4月,我与位于华盛顿的CSIS前任理事长,也是一个智囊人物,戴维特阿布夏先生创办了阿布夏稻盛领导力培训机构。因为我们抱有危机感,我们认为不管什么集团,集团领导人决定组织的盛衰,领导人资质对组织具有巨大的影响,缺乏优秀资质的领袖人物,才是今天这个世界混乱的原因。我有机会在阿布夏稻盛领导力研究会发表演讲,在华盛顿政界、财界的名流面前,我讲了下面一段话。那个时候我说:

  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小至于公益性的志愿者团体,大至一个国家,在这样的组织里一定有领导这个组织的中心人物、核心人物,也就是被称作领袖的人物。反观历史可以看到,人们的命运为集团领袖所左右,好的领袖可以使集团发展壮大,坏的领袖把集团带向悲剧的深渊。有关领导人的资质,这里中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就是说具有厚重性格,并经常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是作为领导人最重要的资质。同时他又说,聪明才辩是第三等才智,也就是说聪明能干、巧言辞令,不过是第三等资质。不论是东洋、西洋,当今世界具备第三等才智的人被选拔为领导人,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当然这种人会干事,作为员工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是否具备充当集团领导人的优秀人格呢?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认为现在的世界上许多社会之所以荒废,根本原因就是很多集团的领导人只具备第三等资质,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把他所说的具备第一等资质的人,就是具备高尚资格的人选为领导,这一点极为重要。但是人的人格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永远不变的。人格会随时间变迁而变化,先天的人格或许因人而已,有的人生来人格就好,有的人不是,即使具备优秀人格的人,终其一生,要始终保持你优秀的人格,确实极为困难,这是因为人的人格受环境影响,时时刻刻都可能像好的方向或向坏的方向变化。比如原来很勤奋,又很谦虚的人,一朝权力在手,就变得傲慢起来,变得面目全非。最后玷污了自己的晚节,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另一种人前半生与社会作对,但是历经风浪之后,以某事为契机,幡然悔悟,晚年变成具有优秀人格的人,这也是存在的。既然是变化的,那么选拔领导人的基准,那就不能以这一时点上他的人格如何作为判断,所以我们选择领导人的时候,必须同样考虑怎样提升人格,怎样才能维持高尚的人格。

  现在不论哪个国家,许多著名企业和他们的经营者因为丑闻而倒闭或陷入困境,这类企业都是那些有卓越才能的经营者通过非凡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但是因为这些经营者他们的人格没有提升,所以一旦功成名就之后,不知不觉中,就放松了努力,不再拼命工作,只想自己一个人独享经营成果,甚至不惜违规违法。所以最重要的是领导人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努力维持自己高尚的人格。有人认为这话未免迂腐,但是我相信这是防患于未然,避免领导人堕落变质,避免企业由盛转衰的根本方法。

  华盛顿的政界、企业界的要人对我的观点表示认同。阿布夏先生以乔治华盛顿先生为例发表讲话。他说,美利坚合众国获得独立,取得飞跃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因为具备伟大人格的乔治华盛顿成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许多国家原来都是欧洲诸国的殖民地,他们获得独立后,因为独裁政治和内战而陷入混乱。在长期持续的混乱之中,只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一直在繁荣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阿布夏先生说,只有美国自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一直在繁荣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具备伟大人格的乔治华盛顿当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而且当时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授予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乔治华盛顿极大的权力。如果将巨大的权力授予人格不成熟的人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因为乔治华盛顿具备优秀的人格,所以合众国国会排除反对意见,为了让他顺利贯彻自己的政策,授予总统巨大的权力,这一条写进了美国的宪法。

  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在企业里经营者被授予极大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应该是为了保护员工,为员工创造幸福。而不可以用来压制员工,不可以用来满足经营者个人的欲望。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不久,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也成立了,我希望研究中心的成员们首先在自己的企业内确定正确的哲学,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哲学,作为经营者自己要率先垂范带头实践这种哲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如果这样做,企业就一定能发展,而且能够长期持续繁荣昌盛。

  今天我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为题讲了在企业经营中哲学的必要性,讲了哲学的内容是什么,又讲怎样去实践这种哲学,怎样在企业里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哲学。我衷心希望正确的哲学在各位的企业里生生不息。企业不断成长,就能不断给员工带来幸福,就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别给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希望在中国的企业里也能实现这样的王道经营,这样对中国的繁荣可以做出贡献,希望在座的各位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得更加出色,每一位都成为非常出色的管理人员。每个人的努力都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希望在座各位把自己企业经营更加出色。如果我今天的讲演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将感到非常荣幸,谢谢大家的倾听。

  相关新闻: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拯救日航“沉重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