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衰》读后感:读李固之死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9:35:26

 


     东汉自“光武中兴”一代以后,历明帝,至章帝,即趋衰暗之气。其后十帝之朝政,始终操纵于外戚之手,间有党患频仍不断,使得忠贞刚直之臣,始终没遇上一个奋发有为的好皇帝,平生之志不得施,天下之济无以展,即使偶有所为,亦无善终,或不免于难。历仕三帝,建言献策有创见,官至太尉的李固,终得“暴尸城北四衢”,为梁氏所害,王夫之感叹说:“悲夫!大权移于女谒、宦坚、佥人,则主虽明、臣虽直,相摧相激以贻宗社生民之祸,不可谓无君,抑不可谓无臣,而终不可谓有臣也。此今古败亡之所以不救也!”
  
  
  
   李固之死,死于政见不合于其时。顺帝崩,冲帝殇,质帝弑,李固两欲立清河王蒜而不克,终与蒜而俱毙也!李固被害,外推梁冀之跋扈,内因帝后之不彰,皆系家天下之牺牲品,看似为人所谋,实乃自取!所以有论曰:“故君子之爱身也,甚于爱天下;忘身以忧天下,则祸未发于天下而先伏于吾之所忧也。一失其身,虽有扶危定倾之雅志,不得自救其陷溺;未有身自溺而能拯人之溺者也。孔子行乎季孙而鲁几治,非孔子固弗敢也。”(引自王夫之《读通鉴论》,下同。)
  
  
  
   然而,同为封建士大夫的范晔却以传之千古而不易的“舍身存仁、杀身存义”论大予褒赞李固之死:
   一个被称颂扬为仁人的人,他的抱负修养非常弘大!说话做事难道仅仅是为自己求取名声求取安全吗?他们为的是确立取舍标准,端正天下风气,使天下人愿意为保全真理而生,愿意为坚守正义而死啊。只看重义难免要轻视生命;只看重生命,难免会违背义。专看外物,难免损伤智慧;专看重自己,难免损伤仁爱感情。如果把正义看得比生命重要,舍弃生命,就是可取的办法了;若把生命看得比正义重要,保全生命就是可取的办法。皇帝凶残昏暗,就失了君道,臣下诚实坚定,就尽了臣的忠贞之节了。臣下坚守贞之节,就是杀身存仁;高开了这个原则,就是求生以害仁。顺帝桓帝时期,君位继承出现了三次中断,太后执掌最高权力,贼臣虎视眈眈。李固依据宰相之位掌握大权,奋力维护正义,坚定不可动摇,难道他不知道坚守忠贞之节会惹祸吗?他是以退守丧失职守这职耻啊!看他论事所发的正大言论和他给梁冀的信(题引之句即为李固引《传》语给梁冀的话),虽然时机不巧主张受到抵制,他仍然恋恋不舍不愿意罢手,真是纯洁到极点,心里只有国家啊!
  
  
  
   在范氏的心目中,只要忠君、爱国、为天下,即使死了也无可憾!这与临刑之际,李固写给胡广、赵戒的信中所表露的意思一样:
  
  
  
   “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录自《资治通鉴》)-----忠于职守,留名存义,夫复何言!夫复何言啊!!
  
  
   一个人要去死,总是要权衡得失。一个人死了,总是引来因果相问。一个死后,总是存以公论其价,是以引为训,以资鉴,此为读死人传略之意义:观生而知其死,知时而察事,守势而用世也!
  
   一人之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结论。
  
  
  
   也许,你会说,李之死,文人愚之及,为什么不学张良游于赤松子呢?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韩,为韩报雠。”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岂尝逆亿信之必夷、越之必醢,而厪以全身哉!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忮。
  
  
   又则:孔鲋藏书,陈余危之。鲋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为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呜呼!能为无用之学,以广其心而游于乱世,非圣人之徒而能若是乎?
  
  
    诗曰:“握粟出卜,自何能穀。”谷者,在我而已,何用卜为?屈其道而与天下靡,利在而害亦伏;以其道而与天下亢,身危而道亦不竞。君子之道,储天下之用,而不求用于天下。知者知之,不知者以为无用而已矣。故曰“其愚不可及也”。秉道以自安,慎交以远物,存黄、农、虞、夏于盗贼禽兽之中,奚不可穀,而安用卜为!庄周惩乱世而欲为散木,言无用矣,而无以储天下之大用。握粟忧深而逃羿彀,其有细人之情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易简以消天下之险阻,非圣人之徒,其孰与归?
  
  
  
   也许,你会说,李固,太固直了,为何不曲径通幽,以待周旋而暗合呢?所谓“进言者极其辞,而必有所避就,非但以远嫌而杜小人之口实也,道存焉矣”岂不知:“夫欲有所为,而无可信之人,必危;有可信之人,而固不敢信,必败。”
  
  
  
   也许,你会说,唯有根除此等愚民而食人之文化,剔尽人治之权谋,倡民主,兴法治,不以欺人之道德存惑于心,不以迷人之妄念乱于行止,庶可免李之一死哩!-----呵呵,这是多么好的理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