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书笔记100字:人物刻画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4:16
中学生人物刻画手法指导 作者:智海波  来源:智海波 博客 时间:2009年4月7日 
  •   专家博客:
  •   曹兴戈:让基础教育回归到“健康的教育”
  •   时寅敦:语文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   胡涛海:高中生“实话作文”风波的思考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2010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 2010各学段暑假阅读专题
  •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 2010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
  • 外貌描写
    策略点拨
    画人像,眼睛是关键。其他轮廓具备,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就活了。
    大凡写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叙述方法来介绍他的面相和性格;而是写他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使人读完后能够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貌。《红楼梦》中的人物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描写的,甚至可以从人物的说话中想象出他的风采,辨出是男或是女……闻其声,如见其人,写人物能写到这样境界,才算技巧之上乘。
    实例展示
    1、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好的脸色,新鲜得使人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点评:世上之假大空者,莫过于政治家的讲话,用它来比喻女人空荡荡的眼睛,反衬唐小姐活泼可爱、温柔多情的眼神,比正面描写形象深刻得多,且顺手抽了说大话的空口政治家一鞭,可谓技高一筹。
    2、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
    点评:这是《儒林外史》中一段传神的人物描写。作者没有写人物五官端正与否,只说眼边之红,乃乐于帮闲凑趣而经常性的熬夜、酗酒的结果;锅铁似的脸,则标志他尚处于官场的外围,需要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严寒;“几根黄胡子”,暗示了年龄;而那歪戴的“瓦楞帽”、油篓般“青布衣服”,形象化了他的地位及其为人之龌龊与粗鄙;再加“一根赶驴的鞭子”——这根平凡的赶驴鞭,不是一般乡民所能拿的,又非有身份的人所愿拿,因此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此人的身份。
    3、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它是一块墨玉,纹理很鲜明,中心是一点,最幽深的一点。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的正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垂下的修长柔美的丝丝柳絮。
    点评:这段肖像描写选自1991年高考满分作文。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眼睛,同时辅以细节描写点示人物眼睛独特的魅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
    策略点拨
    动作描写的几种技法
    (1) 综合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2)特写法。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3)对比法。将特定场景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作对比,会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9)特征法。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实例展示:
    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湿润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如果这只手,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点评:折揉红梅的动作与心理融合着写,借景写人,以小喻大,既表现出觉慧对窒息生命的旧社会的愤恨,也微露出未经生活风暴洗礼的觉慧的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倚在圆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着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望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复活》)
    点评:法官们“一忽儿”中所表现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形成了对比,读者从中读出了沙皇统治下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虚伪、专制。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又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了摇头,那只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气了。
    点评:临死前只因两茎灯草而举着手指头不肯咽气,只这一个举动,就把严监生的吝啬本性刻画到骨子里去了。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也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父亲,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点评:刻画人物不一定处处求全求多,有时候,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比累赘的描绘更有说服力。此段文字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骇人动作已将守财奴的本性暴露毕尽。
    心理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1、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描写心理。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2、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又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3、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的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实例展示:
    这个思想像暴风雨夜晚的闪电一样,在他脑海里闪了一下,他还来不及抓住它、思索它,但这一闪却在刹那间照亮了他的眼睛,使他看到面前的广阔世界和自己的身影。顿时,他浑身的血液像大海里波涛一样沸腾起来,原来准备好的那一套“开场白”,不知被冲到何处去了。
    点评:这段文字描绘一个工人初登讲台上课时,紧张而又激动的心理状态,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

    她的脸觉得木僵,仿佛有什么痛楚似的,她的嘴巴确实在发酸,正是因为她方才怕那哥儿俩看破她的秘密,硬装着笑容装得时候太久的缘故。她疲乏地坐了下去,将一条腿盘了起来,只觉得心凄楚得发胀,胀得几乎把胸膛也裂破了,同时还在那里断断续续到跳着。她的手是冰冷的,有一种大祸临头的预感压迫着她。她脸上显出苦痛和惶惑,仿佛是一个纵容惯了的孩子,平时有求必得,而今破题儿第一遭尝到不如意的滋味似的。
    点评:细致描绘各种感受,表现人物遭受巨大变故时痛苦、惶惑、绝望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复杂矛盾心理。

    他更孤单了,寂静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也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万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叫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
    点评: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人物的痛苦和无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噎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用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去了。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假若我一时竟别有大故,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息了。”
    点评:直白式的心理描写将人物的思想表露无遗,将儿女之情置于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除贾宝玉之外再无第二人。
    侧面描写
    策略点拨
    侧面描写亦即衬托法。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有: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3、以物衬物。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而远逝,往来翕忽?”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实例展示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点评: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没有从正面描绘,而是从她生活的环境、所用的器物、所梳的发式及所着的衣服落墨。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惊人美貌。这段描写极富生活气息,渲染出活活泼泼的喜剧气氛。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点评:作者要表现的是梅雨潭水令人惊诧的“绿”,这种抽象的事物难以用直接描写来表现。作者就通过对大家所熟知的其它色彩的描写,烘托出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读后使人觉得汪汪一碧的梅雨潭就在眼前。这段文字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跟作者所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是分不开的。

    那位后面发笑的同学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鲁迅《藤野先生》)
    点评:通过留级生的述评侧面突出藤野先生这个特定人物的生活和性格特征,从而表现他治学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