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星化学试剂:李可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25:10

      山西李可老中医,是我尊敬的导师。他的医术高明自然不在话下,而更高的、让我此生都需仰望和学习的,还是他的医德。他对待病人,是抱疽为痛、生命高于一切普渡众生的慈悲心;对待学生倾囊相授,穷一生本领,毫无保留;对待同行,不吝赞叹,更多次亲笔写信为病人荐医。

刘力红老师曾说,我们很多人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每一个个体医师都能有这样的胸襟,中医兴矣。

三月,东莞塘厦,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我从北京赶到塘厦,错过了李老上午关于中医思路和方法的第一场发言。长清师哥说,来了300多人,有医生、医学院学生、像我这样的中医爱好者,还有不少李老的病人和追随者。

我问:他们是怎么获取会议信息的呢?答曰:我们就在伤寒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每个人都是自费参与的。那一刻,我顿生感恩之心。

 

       

走道上看到李老和师母。两位老人依然精神奕奕风采飞扬。由于李老年岁渐高,师母每次出行都要陪伴在旁,以便照顾。我跟师母说,现在师傅最重要的是保重身体以及把病案整理成书啊,晚上不能让他太晚睡。师母无奈回答:白天根本没时间,病人一来或者家属一来请,他站起来就走,根本不知他什么时候回,只有晚上12点以后才清净能坐下来写点,哪能早睡啊。抱怨归抱怨,师母也跟李老一样菩萨心,李老住到病人家给人熬药,带着师母去给病人做饭的事迹都被我们记在心里。李老行医50多年,家里的生活秩序基本是围绕着他的事业来转,也就是围绕着病人转,现在连同李老的4名子女,都要陪着父亲和病人满世界的跑。

李老和中医的完美相遇“让世间万物完美相遇”,这是我在百度的时候曾经提出的口号。搜索引擎实现的不仅仅是帮你找到信息,而在于让匹配的信息与人、信息与信息完美相遇。而在现实社会里,事业,尤其是急待复兴的事业,与人之间的相遇匹配,我认为冥冥中,是神的旨意。

     中医与李老的相遇源于一场冤案。十几岁就当战地记者的李老,被错判成右派关起来,狱友给他一本中医书,于是老先生开始与中医结缘。后来发现他被冤枉但又无法马上释放,于是折中的办法就是对他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就是中医书。

出狱后,他开始尝试给人看病。在农村,通常病情不到最危机最无法逆转的时候,是不会请医生的。于是,这就又给老先生提出高要求:不仅要有效,还要快,否则生命稍纵即逝。

李老苦读经典《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并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新的医案。有时一天,他需要治疗的病人多达上百人,这已经是一个医生的极限。李老说,治疗的时候他一心只想到怎么救人,怎么用药,从来不考虑他自己。

李老的伤寒派,采用的中药重要一味是附子,附子扶阳效果极好,但是也被认为毒性很大,据说15克就能毒死一头牛。李老动辄100、200克附子,这都是需要极大承担的勇气和相当的行医信心的。

李老对自己及第二、第三代弟子的要求都是:凡用附子者,必先亲尝。我听过很多人质疑李老的附子用量过大,李老说,这是一次病人弄错药方增大了剂量的误打误撞之后,使他开始领悟“医圣不传之秘在剂量”。他通过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发现,从李时珍开始,剂量只到《伤寒论》的十分之一。方子对,量不对,吃下去也白吃。因此从那时起,李老的方子严格遵循了经典,但是用量是根据自己亲自尝药和临床的经验。而在20年后的1981年,通过出土的东汉度量衡,也证实了李老的假设。遵循经典但不盲从,这是一个科学家治学的严谨精神,师傅用这个精神一辈子救人无数,并以身作则,使其在弟子辈身上得以延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有考验都是为了让这个人有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品德。

上医治国,德行在先。

李老曾经跟我讲,立功先立德。德行是讲道义讲仁义,如果没有好的德行,不要说行医救人,做人都会有问题。

听刘力红老师讲过李老的一件事,据说当年李老小住广西给人看病,闲暇时也帮刘老师处理读者来信。某天看完信突然嚎啕大哭,刘老师深感诧异以为老先生有什么事了,一问之下,李老说是因为一封信,信中的中医学生太有才华了,李老是被他的才华和对中医的热爱所感动。我只记得,听完之后,眼泪从我的指缝中不由自主流了出来。

还有次,李老来北京,当我忙完工作赶到酒店的时候,他已经被人接走了,按照他指示给我的路线,我居然来到一个沐足房里,闹哄哄的一屋子人,师傅在给人看病。我有点急了,怎么能这么不严肃,不仅是对中医,还是对一个老人的不尊重。结果李老看见我来,高高兴兴的打了招呼,然后继续看病,完全没有任何不快。只有真正拥有仁者慈悲心的人,才会有如此广阔的胸襟。

      佛说众生平等。所有的分别心都是自造的。病人对于李老而言,只有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没有贫富之分。经常能听到李老赞叹他人不吝言辞。本次研讨会,同样德高望重的朱良春大师,以90多岁的高龄,专门赶来支持并发言。他们是站在华山之巅把酒论道的大师。对于弟子,李老也是随时随地的鼓励赞美,在各种场合,人前人后,都能听到他说,了不起,谁谁比我厉害了,谁谁又超越我了。

 

这些真诚而朴实的话是甘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大宇宙,小世界

我最近重新看了《全像宇宙投影》,这是一本关于认知宇宙中物质与意识存在及探求宇宙运行规律的书,非常有意思。

“我们的出现的目的很简单但却无尽意,这是澳洲原著民说的,我们只不过是在学习如何在无限中生存。”

在《皇帝内经素问》里,皇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里讲的“真人”,就是认识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能够保全精神真气的人。

     大至天地、小至自身,都是一阴一阳的统一,没有阴阳就没有物质的存在。天地日升日落,四季交替,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千万年来,人自身的小宇宙遵循大宇宙的运行规则而存在,越是能接近这个规则――我们称之为真理,人越是能自在。

如果,你只是站在门口看屋里,你永远看到的只是一扇门的世界,甚至你走进屋里,你依然只是看到你想看到的世界。不管你看清与否,世界就是这样存在的。中医注重的是整体的世界观而非局部,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一切疾病都是人自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失衡的表现。

我们怎么才能够海纳百川,也许最重要的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一部经典《伤寒论》,李老读了50年,用了50年,并在经典四逆汤的基础上,创立了破格救心汤。李老一直以来四处查找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资料,并在去年编辑出版了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学》。李老在70多岁以后,方子还在不停的变化,是他在沿袭经典的基础上不断修整自己的结果。

宇宙的全貌是什么?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穷一生的本领去领悟也只能悟到冰山一角。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根本是我们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伟大的文化。李可老中医用他的医术、医德和医道印证着我们伟大的文化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