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zhanglu12 jd.com:论文创作2:怎样选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35:04

    ──与青年教师谈写作之二

      马明

    课题既定,接着就是如何选材的问题

    写作的选材是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怎样选材,首先要学会怎样积累素材。

    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中有大量素材可以积累,但稍纵即逝,必须记下来。我的习惯是记在教学笔记上──课前书写的笔记,每页只占2/3,1/3空白留作课后追记。追记不多,但含义极大,是劳动的经验结晶,写作时随手拈来,有亲切感。

    《压缩变换与双轴旋转》一文中我是这样开头的。

    最近有机会阅读本刊1981年第11期彭君的《压缩变换与应用》一文,竟构起我十七年前的一段回忆──

    学完椭圆一节后,

    学生:“把圆压一下,不就是椭圆了吗?”

    教师:“你是否认为,在圆的基础上,在引进‘压’这个概念,就可以研究椭圆?”

    学生:“是的,这样的研究方法可能直观些。”

    教师:“但是,你准备怎样‘压’呢?”

    学生用手比划一下:“就这样压。”

    教师陷入沉思之中──这不就是“压缩变换”这个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萌芽吗? 不久,另一个学生又把它用于双曲线,并写出研究结果。

    此事一直在我心头萦回若干年,现就记忆所及,并加点缀,披露于此, 以了夙愿。

    尽管十年动乱前的笔记全丧失了,但由于这种课后笔录在头脑中的印象极深,要用时记忆犹新,倍加亲切。

    除上述“追记”外,阅读笔记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一环。

    有了素材,还要选材,选材是为了说明一个观点,解释一个问题,或者概括一个现象,但选材要典型。

    例如,为了说明复习资料对学生的压力,我曾选择一次家访的材料:

       1979年我到一个高二学生家去, 家长高兴地对我讲:“各地的数    学资料都买到了。”我一看,有十多本,尺把厚,还问我“够不够?”我    看孩子的表情──愁眉苦脸,泪水汪汪。我就认真的帮他挑出一本,其余    的建议他用绳子捆起来。谁知,这个简单的动作竟引起了孩子的极大反映    ──孩子笑了,象是“解放了”,后来他的高考成绩很好,现已出国留学。

    当这项资料在报纸上公布后,有些家长来信反映,“用绳子捆起来”这太好了,要求我也能为他的孩子“挑书一本,把其余的捆起来”。这说明,这项资料很典型,有说服力,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各科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作出积极影响,而在实践中由于教育思想不端正,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已受到压抑,为了说明这一现状,我曾选择下面的典型材料:

        有这么一个“尖子班”,该班学生在“为校争光”的教育下获得了各种特殊照顾,甚至衣袜也要由差班学生来洗(这是差生“为校争光”的机会)。教室门口贴上一副对联:“谁是英雄好汉,谁是懦夫懒汉,两个月内见高低(上联);谁将名列前茅,谁将名落孙山,六十天内看分哓(下联)。”横批是“背水一战”,学生在这种不应有的紧张气氛下,身心是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的,

    读完这段选材,谁不为这个班学生的身心健康担忧呢?

    在《善问》这篇文章中,为了说明问题的提法是一项艺术,我选择以下两问为例: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斤这样的鸡蛋约有(  )个”──是让一位小学生填写的,尽管他已经熟悉重量的换算公式,还是填错了(先填50两,后改为50钱,最后束手无策)

    “224是几位数?──用对数计算。”学生对此不太关心,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内传给另两人,此两人在一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另两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起先,谁都认为是办不到的事,通过认真计算,发现确能传遍。

    复数开方是高中代数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它一般不感兴趣,教学中我曾设问,“由于负数开平方,出现了虚数i,如果让虚数i或-i再开平方,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数呢?──例如j,k?”一石击起千层浪,全班学生坐立不安,嘁嘁喳喳,很想立即知道结果。

    “叙述正多边形的定义”──这样设问不好,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而且并不真懂,改为如下形式试试看:

    (1)如果内接与圆的多边形是等边的,则它是正多边形;

    (2)如果内接与圆的多边形是等角的,则它是正多边形;

    (3)如果外切与圆的多边形是等边的,则它是正多边形;

    (4)如果外切与圆的多边形是等边的,则它是正多边形。

    上述各判断正确吗?如果将“多边形”换为“五边形”呢?

    立体几何中的棱柱定义很噜嗦:“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见现行立几教材)根据棱柱的定义,课本又证明“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是性质。

    与其要求学生背诵上述定义和侧面性质,不如与学生商讨下列问题:能否将棱柱的定义(打开课本)简述为“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做棱柱?”这样定义不仅简明,而且“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性质也勿须证明了。

    你能同意这样去改写教材吗?

    又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全班同学认识上产生极大冲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定义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