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长头发女人:意的虚空与真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4:06

(一)拳道中枢中有一文, 称为养生桩歌诀, 其中也将意的练习分开成为空与实际两部分. 谈实作的部分是肢体的操作, 这一点, 要做得到, 相信是不困难的. 我们试观如下:
养生桩歌
1. 养生桩, 极容易, 深追求, 头万绪, 站桩时, 莫发急, 应找个适宜的场地, 利用大树的呼吸和紫外线的杀菌力, 再凝神静气地去站立
2. 身体要直, 两足分开与肩齐, 双膝微微弯曲, 臂下坐, 头上提, 周身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
3. 内空洞, 外清虚, 两手要慢慢地轻松抬起, 高不过眉, 低不过脐, 臂半圆, 腋半虚.
4. 左手不往鼻右来, 右手不往鼻左去, 往怀抱, 不粘身, 向外推, 不越尺, 双手变化在这范围里.
5. 不计姿势之好坏, 更不重姿势之繁简, 与先后秩序, 须体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 守平庸,, 莫好奇, 非常就是极平易.

古人传艺都喜欢作一些歌诀, 方便学者记忆, 也不失为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般而言, 口诀的传授, 都由老师解释, 避免偏差. 问题是当一些理论传过第二代以后, 口诀便成为猜迷游戏. 将心比心, 拥有真知灼见的大师们, 要将绝艺流传于世之心热切, 细心解说亦犹恐不及, 何必为自己留一手. 所以芗斋祖师的学生中高手如云. 然而文章易懂, 巧艺难传, 口教心授, 不易得也.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 难怪有一些学艺不精的人, 会怪责有老师留一手的恶习. 韩星垣师公当年教学时, 采用的是传统长者式教学法, 要学生先经苦练之后, 再授拳经. 所以他的入室学生大都拥有一部手抄本的「意拳正轨」, 和一部「拳道中枢」, 教学生们各自研究. 今天却有人埋怨他当年说得太少.

夏虫不可语冰, 有了感觉, 才能理解拳经之真义, 才知道为何会如此演译描写, 不懂就是不懂, 即使背诵如流, 仍是不懂.

(二)上篇各点所谈, 都是站桩的基本形态, 站桩其实很容易, 但要从站桩练成功夫却十分困难. 一般人都不会察觉, 人体的四肢都有重量的, 普通的成年人, 双手的重量最少也有5公斤或以上, 站桩时将双手提高, 抱于胸前超过五分钟的话, 手的重量便会渐渐成为负荷, 肩膀上有如插了一根钉子, 令人难受已极. 曾见不少劳动惯的同好, 自以为能力举千斤, 能从容过关, 殊不知一次之后便谈桩色变. 此调永不重弹. 然而拳经里明明写着「得力、长力且舒适」, 这又怎么可能呢? 要达成如此目的, 就必需通过意的训练了.

观意拳之所以立名, 便可知「意」在功法内涵上的重要. 现代一般练拳者都有一种错觉, 就是每天站桩时间愈久, 便愈有功夫; 我每天站三个小时, 一定比你站一个半小时的强. 要是意拳是靠死站出来的话, 每天在警岗上站上十个小时的公安人员, 不都是武林高手了?! 意拳的教学最难的是理解. 恒心也是次要的, “纯功数拾年, 终为门外汉者, 比比皆是”, 就是因为对意的理解不足所致. 眼见前辈们练了卅年以上而不过已矣, 其实也叫人难过. 这份心机若放在其它事上, 可能已是他一大成就了.

他们的问题在那里呢? 就是意之空, 空到极处, 但意之实, 同样也实在无比. 我们再试看以下的说明:养生歌:
6. 站桩运动真稀奇, 不用脑, 不费力, 并不消磨好时光, 行站坐卧都可练.
7. 世人多不知, 这里边蕴藏着精金美玉和无限神思, 钻研起来生天趣, 有谁能体会到这自娱, 能支配虚空宇宙力.
8. 站桩的愉快难比喻, 飘飘荡荡随他去, 精力充沛神不疲, 注意顶心如线击, 慧眼默察细胞系, 遍体轻松力如泥.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是谓站忘.
9. 虚灵独存, 犹扬相依, 海阔天空涤万虑, 哪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 只要你有恒心去站, 自有你想不到的舒适和甜蜜, 这就是古人不传的秘密.

在网上的留言中, 可以发现很多人都在为意拳发烧, 而且急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成绩和心得. 在在线贴出大大小小的照片, 有的站桩有的对打. 也写出洋洋洒洒一大堆文字. 他们的缕述如何, 以下是一段十分典型, 也可以看到一般人如何理解「意」和「意念」:

 执着地追求,刻苦地练习。没有“执着”哪来的功夫?…
 另外,我想敬告各位:意是手段,不是目的。若以为得意,就什么都有了,那是痴人说梦!千万千万不要错误地领会“但求神意足, 不求形骸似”这句话!…
现在很多意拳爱好者,孜孜不倦,习练多年,“自以为得意者”,实则连门槛都没迈进去,更谈何登堂入室,所学日增?!原因之一就是把意拳练成“意念拳”。…
意拳讲究用意,有八个字:意念诱导、精神假借。…
 意念诱导主要是体察自身,精神假借指的是假借外物。实际练习时,这两种手段是交错运用的。但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须做到意境真切。意念诱导、精神假借、意境真切,笼统地讲,就是意。如此说来,意岂不就是意念?…

“总之尽抽象, 精神需确实”,其实这句话一点都不深奥。

我想敬告各位:意是手段,不是目的。若以为得意,就什么都有了,那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 意才是目的, 不是手段, 若以意为手段的话就将意拳变为气功一类功法, 要有所谓大成, 就真是痴人说梦了. 因为说者都以为意就是意念, 这是个根本上的错误, 若不纠正就永远无法进入意拳之门来.

素来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 以上的论调在拳圈中其实屡见不鲜, 他们看来都十分有理. 我们可以比较它与拳经的分别在那里:

意拳讲究用意,有八个字:意念诱导、精神假借。

意拳讲究的当然是「意」了, 但「意念导引, 精神假借」就很容易被人误解. 意的本身对早期练习者, 实是可遇而不可求, 更是不可能操控的, 只能通过集中和放松而得. “导引”只是气功练习的法门, 站桩是绝不应用上的, 因为导引就是意识操控, 企图获得某种成果, 已是「执着」的开端. 「站桩运动真稀奇, 不用脑, 不费力」. 努力操控的结果, 就是用脑和费力的表现.

此外, 假借的目的很多, 第一是帮助清洗杂念, 做到精神集中的效果; 第二是通过假借的作用, 将『意』引出来. 做到「站桩的愉快难比喻, 飘飘荡荡随他去, 精力充沛神不疲」, 当意来到的时候, 这些感觉便会自然出现, 告诉学员它已经到来. 对早期学员而言, 就又像爱情一样, 可遇而不可求, 可望而不可即, 所以才会有「望尽天涯路」之叹. 然而当它出现的次数渐多, 学员对它的感觉便会愈来愈真实, 最后成为生活一部分. 因此意只可以从「假借」而得, 而非导引而成. 「意」与「意念」之间, 有着极微妙的关系, 这种关系一旦搅错了, 便是毫厘千里之别. 意就像佛家所说的「物」, 在感觉上物是实在不虚的, 意念则是由人意识中构想出来的假设, 这种假设却是虚而不实的, 在意拳的训练中, 意是终极的结果, 意念却是用来假借抱球时的工具而已.

(三)习练多年,“自以为得意者”,实则连门槛都没迈进去,更谈何登堂入室,所学日增?!原因之一就是把意拳练成“意念拳”。

单就“自以为得意者”这话而论, 便可知道论者对意的认识十分贫乏, 原因之一是他把意拳练成“意念拳”更明显地曝露了这个缺点. 意拳之为拳, 必以意为重心, 练拳脱离了意, 便不可能成拳. 「得意」的唯一标准, 只有「得力、长力且舒适」, 三者缺一, 即不是得意, 是写得十分明白的. 若有其中缺一而自以为得意者, 就「不得意」了.

在这标准之下, 得意根本不可能有自以为是的现象. 纯讲「意念」是「空意」, 空意没有实质, 更没有威力. 若说意念就是意, 是把意的含义给滥用了.「站桩的愉快难比喻, 飘飘荡荡随他去, 精力充沛神不疲, 注意顶心如线击, 慧眼默察细胞系, 遍体轻松力如泥.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是谓站忘.」是得意而忘形之象. 感觉既轻松又愉快, 练拳就是享受, 所以才不觉浪费时光.

得意的人一定可以随意掌控力量, 练得一身气力的人并不一定得意, 只能说得力而已, 练拳之后, 往往是身心疲倦的. 在力量发挥上. 得意与得力之间差距更大, 得力的人是不能完成点力发挥(控点)的. 也不能做到圆劲抽提. 真的得意人无需亦不会将意挂在口边, 佛曰: 「不可说」是也. 拳意的重点正正是学者所说「意」. 但他们心中的意, 却只是意念而已, 是没有实质的「空意」.

意念诱导主要是体察自身,精神假借指的是假借外物。实际练习时,这两种手段是交错运用的。但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须做到意境真切。意念诱导、精神假借、意境真切,笼统地讲,就是意。如此说来,意岂不就是意念?…
总之尽抽象, 精神需确实,其实这句话一点都不深奥。

这种推论十分合理, 而他所说的正是完全的「意念」. 可惜意不是意念, 也非由推理得到的, 若果可以通过思考便能得到, 意拳就是意念拳了. 终王师祖之世, 由他首肯能说成为通家而得赐名的, 也不过二十余人, 每人在他身边都超过十年时间. 但每一位都是不平凡的大师, 由此可知得意之难, 是难比上天的. 总之尽抽象, 精神需确实, 其实真的不深奥, 是人把它变得深奥而已.

以上一段有两个很严重的问题:
1. 是「体察自身」, 也是作者所说的诱导, 意思是通过思想去检查身体各部分, 使合乎标准. 问题是当一个人正在站桩(尤其是初学者), 连什么是放松都不知道, 如何知道调整合度? 最后只能自以为是而已. 一般人自以为放松之时, 并非真松, 是懈而已. 不提意的抱桩, 最后只是用力, 对拳艺进展, 一无俾益, 此其一.
人在站桩时, 若不断地”检查”身体是否有出错, 精神无没法集中之余, 也犯上极严重的执着问题, 正是「执着己身一无是处」. 不单无助于整劲合成, 反使身体向局部发展, 愈要放松反而愈僵硬. 自然不能有舒适、愉快的情绪. 这种坚持是捱力, 也不能算是提意. 此二也. 再看歌诀如何描写提意的感觉:
「虚灵独存, 犹扬相依, 海阔天空涤万虑, 哪管他, 日月星球在转移. 只要你有恒心去站, 自有你想不到的舒适和甜蜜, 这就是古人不传的秘密.」
2.「精神假借指的是假借外物」, 时下最流行的意拳假借是抱树, 或许这树便是所借的外物吧. 若果真的假设自己抱着大树来摇, 如何会有不用力之理?

事实上, 假借并不是假借外物, 外物是无从假借的, 借出来的只有感觉, 感觉所抱的不是虚空, 却如一个实体. 这种感觉可称之意感, 才是真正得意, 唯有这种感觉出现, 意才有充实之感, 也令精神感到确实. 「总之尽抽象, 精神需确实」的条件才会完全地满足. 是假借的真实作用.

若一面将意假借到「外物」之上, 另一面又要兼顾「检察」身体各部, 精神岂非忙碌不堪吗? 怎么可以集中得起来? 书云: 「静而后能定, 定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得.」心如不能静, 精神不能集中, 意的潜力便发挥不出来.

「离形去知, 是谓站忘」对一个未经训练的学员, 实无异于天方夜谈. 连站忘是什么感觉都能不知, 如何揣摩意为何物. 站忘也不等同于佛家的坐忘, 终是动静有别的. 简言之, 意就是感觉. 所谓的感觉, 就是从假借集中所得来的飘荡、轻松, 愉快和实在的感觉. 「意感」的出现一定要通过老师指引才能得到启发, 口教心授不易得也, 何况是函授课程. 岂非误人子弟吗? 文章易懂, 巧艺难求. 却有人说三月可以为师, 三年横行天下, 岂非大言不惭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