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本002和001:《内经》的药膳食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1:17

《内经》的药膳食疗方法

《内经》的药膳食疗方法

  在药膳食疗中,如何保护脾胃,发挥脾胃的吸收、运化与输转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即五味的作用需要依靠脾胃仓廪的运化来实现。膳食作用的发挥还需要其他脏腑的扶助,如心、肝等,《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说明心通过开窍于舌,而辅助脾胃摄食,以准确分辨和感受食物的气味,而如果脾胃功能不正常,则通过开窍于口,而不能拥有正常的食欲。《灵枢·小针解》:“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浊气在中则可以表现出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由于饮食是内伤病因,因此,药膳食疗方法的掌握关键在度,适宜为用,过则为害。《素问·调经纶》也说:“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反复强调了认识饮食病因的重要性。
  调和饮食法
  《内经》尤重视五味的调和,《素问·宣明五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五味有先入和喜入的脏腑,分别对气血筋骨肉有不同作用,因此,相关疾病必须对五味有所禁忌。
  《灵枢·五味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愠)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同样指出五味偏食会导致癃、渴、烦心、呕吐、胸闷等病变。《内经》认为既可以通过膳食调养辅助疾病治疗、康复与预防,同时也可以通过节饮食来治疗或预防疾病,如《素问·病能论》:“有病怒狂者,……夺其食即已。”就是通过限制饮食治疗疾病(狂证)的记载。
  此外,调和饮食法的重点在调养脾胃,《灵枢·九针论》:“淡入胃”,先养了胃,启了脾,药膳食疗才有可能施行。《灵枢·师传》还指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强调饮食的寒温也应调适,不要进食过于热或过于寒冷的食物,这样才不至于生病。
  五味治病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軟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五味可以通过其发散、涌泄、渗泄等作用趋势,达到收、散、缓、急、燥、润、软、坚等作用,根据病情(证候性质)的不同,选用相应气味的药食,就是五味治病的基础。
  五味治病还应考虑五味与五脏的通应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本篇强调五味可增五脏气,但气增太过也会致病。
  《灵枢·五味》:“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昧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昧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明确指出食物五味入五脏,以及调和五味以生津液、营卫的生理过程。
  在《灵枢·五味》篇中还对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按五味作了分类:“五谷:秔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在此基础上,该篇提出饮食物的五宜、五禁及五味与脏腑相生相克的作用关系。
  《灵枢·五味》“五宜: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秔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提出通常情况下五脏病的饮食五味需要与禁忌,以及通过五脏相关可以进食的食物五味。
  在用五味治病时,首先应辨清疾病所在、性质如何等,这样才能正确选择药食五味。《灵枢·五味》篇提出可以根据患者的面色来选择相应五味食物,“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辨别疾病的方法很多,《灵枢·五色》:“其随而下至胝为淫,有润如膏状,为暴食不洁。”是从面色诊判断饮食疾病。《灵枢·五音五味》:“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也是从面色、眉、须、发等来判断气血的多少、盛衰。
  在疾病康复方面,《灵枢·九针论》提出五裁,即要求患者要自我把握,勿使五味太过而不利于疾病痊愈。《灵枢·九针论》:“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