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培训讲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47:56


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
一.简答题
1.消防工作的性质是什么?
答: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经常性,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2.消防工作的任务有哪些?
答:其主要任务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消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民安全的需要,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3.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科学地表述了消防工作中,“防”和“消”的关系,揭示了消防工作的基本规律,这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火灾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全面地正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
4.简述消防工作的原则?
答:消防工作的原则是贯穿于消防工作过程中基本准则和内在精神,是国家消防立法和各消防工作责任主体,在具体的消防工作管理中都应当遵循的准则,消防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①.社会化原则②.责任性原则③.群众参与原则④.综合治理原则⑤.法制性原则。
二.判断题
1.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偶然性,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 )
2.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 )
3.火灾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扑救火灾。(  ×  )
4.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有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  )
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  )
6.凡是有人工作、生活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  )
7.只要人们有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所有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  )
第二章  燃烧与火灾基本知识
一.简答题
1.简述燃烧的含义?
答: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
2.简述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答:对于无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燃烧才能够发生。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对有焰燃烧,还必须增加一个必要条件,即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
3.简述着火、自然、闪燃、爆炸、粉尘爆炸、轰燃的涵义?
答:着火的涵义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自然的含义是: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靠自身发热和受热并蓄热使温度不断上升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然.
闪燃的涵义:闪燃是一种瞬间燃烧现象。在一定温度下,液体或固体物质表面上产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点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火光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爆炸的涵义: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粉尘爆炸的涵义:凡颗粒极其微小,遇点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粉尘。
轰然的涵义:轰然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
4.何谓物质的着火点、自然点和闪点?
答:物质的着火点:可燃物质开始发生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或燃点,以“℃”表示。
物质的自然点:引起可燃物质自然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然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燃烧。自然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然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然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物质的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
5.何谓爆炸极限?
答: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也叫燃烧极限或火焰传播极限。
6.简述固体、气体、液体物质的燃烧过程?
答:
7.简述燃烧产物的涵义及分类?
答:
8.简述烟气的涵义及危害性?
答: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9.简述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答: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危害。
⑴.按火灾中燃烧物的特性分类
火灾按物质燃烧特性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种。
⑵.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10.简述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涵义及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答:热传导的涵义: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
热总是从温度较高部位,导向温度较低部位。温度差愈大,导热方向的距离愈近,传导的热量就愈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这种传热性能。其中固体物质是最强的热导体,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其中金属材料为热的优良导体,但非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大小差距很大。导热系数是材料导热导热能力大小的标志。导热系数愈小,导热的性能愈差,导热系数愈大,传导的热量愈多。不同物质的导热系数各不相同。
传热物体的厚度愈小,截面积愈大,传导的热量愈多,如通过较厚的墙壁传导的热量小于通过较薄的墙壁的热量;通过截面积较大的物体传导的热量大于通过截面积较小物体传导的热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物质燃烧时间越长,传导的热量越多。有些隔热材料虽然材料导热性能差,但经过长时间的热传导,也能引起与其接触的可燃物着火。
热辐射的涵义: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实践证明: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热源温度愈高,辐射强度越大,当辐射热达到可燃物质自然点时,便会立即引起着火。
热对流的涵义: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实践证明: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风能加速气体对流。风愈大,不仅对流愈快,而且能使房屋表面出现正负压力,在建(构)物周围形成旋风地带;风向改变,会改变气体对流方向。
11.简述防火的基本方法?
答:为了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防火的基本方法,归纳起来有四种: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着火源和阻止火灾蔓延。
12.简述灭火的基本方法?
答:在灭火技术理论指导下,扑灭火灾可采用冷却、窒息和隔离、化学抑制等方法。
13.火灾按损失严重程度分哪几类?
答: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二.判断题
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俗称“着火”。(    )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    )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
8.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
9.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火灾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种。(    )
10.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
11.B类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油脂以及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    )
12.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
13.D类火灾是指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
14.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15.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16.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17.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18.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19.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
20.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
21.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
22.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
23.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
24.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是燃烧停止。(    )
25.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是燃烧停止。(    )
26.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时区火源后自行熄灭。(    )
27.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    )
28.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
29.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30.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
31.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
(    )
32.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33.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34.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
35.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一定能够发生。(    )
36.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    )
37.灭火的基本原理只有冷却、窒息和化学抑制。(    )
38.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39.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    )
40.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    )
41.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叫热传导。(    )
42.由于液体变成蒸汽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称物理爆炸。(    )
43.任何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都会发生爆炸。
(    )
44.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
(    )
45.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
4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
47.燃烧产物是指燃烧后剩余的物质。(    )
三.选择题(四选一)
1.燃烧是可燃物与(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2.根据燃烧的定义,(   )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                      (B)发光
(C)发烟                      (D)爆炸
3.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养。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
(A)14%                       (B)21%
(C)78%                       (D)87%
4.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5.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B)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越严重
(C)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D)能产生有毒气体
6.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   )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有焰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7.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   )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直接燃烧                    (B)动力燃烧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8.烟气的危害有多种,(   )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                      (B)减光性
(C)扩散性                      (D)恐怖性
9.按燃烧物的特性份,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10.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液体、油脂以及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11.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12.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13.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14.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15.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16.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17.热的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主要还有三个途径。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交换                       (D)热对流
18.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他们的强弱顺序为
(   )。
(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C)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D)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19.关于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热传播
20.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21.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22.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23.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容器、设备。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24.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25.利用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的原理,用直流水喷射火物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26.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27.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28.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29.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   )。
(A)热能源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30.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   )。
(A)热能源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剂
31.下列物质中,(   )燃烧所引起的火灾属A类火灾。
(A)纸张                    (B)钾
(C)汽油                    (D)煤气
32.下列物质中,(   )燃烧所引起的火灾属B类火灾。
(A)木材                    (B)沥青
(C)钠                      (D)乙烷
33.下列物质中,(   )燃烧所引起的火灾属C类火灾。
(A)木材                    (B)沥青
(C)汽油                    (D)乙烷
34.下列物质中,(   )燃烧所引起的火灾属B类火灾。
(A)木材                    (B)钾
(C)汽油                    (D)煤气
35.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36. 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    )分类的。
(A)燃点                   (B)自然点
(C)闪点                   (D)凝固点
37.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   )。
(A)燃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炸
38.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水分较高时就会(   )。
(A)闪燃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39.阴燃是(   )燃烧的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所有物体
40.粉尘爆炸属于(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
41.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的灭火原理是(   )。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42.(   )可能因吸附放热发生自然。
(A)锯末                   (B)活性炭
(C)金属硫化物              (D)硝化棉
43.木材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44. 沥青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45.焦炭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46.在一定环境下,稻草、树叶等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
(A)分解放热                (B)氧化放热
(C)聚合放热                (D)发酵放热
47.(   )可能发生阴燃。
(A)塑料                    (B)煤
(C)橡胶                    (D)蜡烛
48.热辐射是以(   )形式传递热量的。
(A)光波                    (B)电磁波
(C)介质流动                (D)物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