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栓的接头怎么安装:中国油画的“归与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8:19

  ■ 红衣少女 魏景山 作   ■ 冬之旅·纽约中央公园 夏葆元 作   ■ 回归 陈燮君 作   ■ 混沌世界系列——交叉组合  查国钧 作   ■ 今夜难以入眠 陈逸鸣 作   ■ 水乡情趣 邱瑞敏 作   ■ 小兰 方世聪 作   ■ 自然之韵 徐茂平 作

  ◆ 上海博物馆馆长 陈燮君

  中国油画的“归与思”

  [编者按]

  “归与思”这个题目似乎尤为符合岁末年初的主题,迈入一片新天地,总会感到微微的彷徨和无措,需要短暂地回归到过去,思索那些所得和失去。关于国画,关于水彩,关于雕塑,一连三期的品味和总结意犹未尽,让我们掀开最浓墨重彩的一页:油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主办的首次艺术作品展——“归·思”艺术展于2008年元月在上海佘山月湖雕塑公园美术馆隆重开幕,其中的油画作品恰为我们的回味提供了探索的素材来品味。

  深沉思索+大胆探索

  他们流淌着东方血液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艺术情结维系着上一世纪之初的早期“海归”历史。30年来一批批艺术家胸怀大志,远离故乡,奔赴欧美和世界各国,又因祖国蓬勃推进的文化建设和云蒸霞蔚的文化事业的感召而陆续“海归”,学成报国。艺术家们有深沉的“归之思”:当年移步他国,是为了增强文化底蕴,充实艺术基础,今天学成回归,依然是为了弘扬中华文明,促进艺术发展。

  艺术家们曾直面中国艺术历经新生、发展、跌宕、扭曲和反思的岁月,其间有艺术新生的愉悦、现实主义的自觉、回归现实的“乡土情”的思索、提倡用诚实的态度去刻画严峻人生的探索和东西互融、以西养东的艺术践行……然而,这些艺术家的油画、包括中国画和雕塑作品中始终带有明显的东方神韵和中国情结,其美学思想和艺术智慧依然属于东方。东方的艺术家,或者“来自东方的艺术家”,“西学为我所用”,在血液中流淌的,毕竟是东方的文化和中国的艺术情愫。    

  博采众长+辛勤创作 

  思维涌动着中外互动    

  “归与思”履痕当然不会止于国门之外的游踪,而会顺延到回归祖国的旅途、异域考察的启示、西行东归的思绪和学成归来后的艺术之路的伸展。回归之后,艺术家们不仅忙碌于架上架下,创作于刀前泥后,捧出艺术成果,而且从地域空间意义上的“往东,往西”的寻思,升华为“本土”与“西方”、东方与西方这两种文明现场、艺术史发展和文化语境的深层思考。艺术家们把全球视野理解为东西文化的互动,把博采众长定格为艺术方法论的借鉴,把时代采风深化为艺术风格的养育,把归后之思落地为艺术践行的激励。    

  艺术情结+文化脉络

  作品展现着成熟立志

  东走西行的经历让他们的思想锋芒和思维力度更有力量,他们的艺术境界和美学高度因为有了东走西行而更显升华,他们的文化追求和生命演绎因为有了东走西行而更为坚韧,他们的艺术轨迹和精品力作因为有了东走西行而更见灿烂。他们已把离之归攀升为人生的成熟、生命的激励、文化的回归和艺术哲学的“转身”,他们把归之思化为艺术轨迹的力挺、文化思维的丰富、艺术创造的锐气和艺术作品的深沉……于是,“归与思”凸显了文明含量,“归与思”衍化为文脉传承,“归与思”加深了艺术情结,“归与思”形成了文化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