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车式平衡机:民主迷信与独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18:10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把贴上民主、人权、自由标语的举动,都信以为必然正确的行为,没有认真分办是否假自由、假民主;或者是不良自由,不良民主,不良人权。就如有些人盲目奉行不适当的仁义,不适当的慈悲,甚至为了假仁义,假慈悲而牺牲一样。在古代则有披上僧袍奸妇女 ,挂上道冠杀良民的事情。近代可以会出现“神的使者”奸孩孪童、仁慈的神竟然指示放毒气以拯救世人,集体轻生的事件发生。所以迷信于民主、人权、自由标语的人,结果被假的、不良的民主、自由、人权所害。
也因为迷信于被冠予专家名衔者或经验丰富者或某学历资格者的言论,有一些人,听见了秦始皇、毛泽东、共产党的名字,必然先列作残暴不仁、致富无方的类别领域。事实是如何?没有毛泽东的中国,会否四分五裂?他们可有认真研究?就以孟子那必然是对的名句:“尽信书不如无书”来说,孟子认为武王乃仁者之师,绝对不会有血流成河的情况。千百年来都被嘉许思维独到、眼光绰越。但我首先不认同杀人必定是残暴的,我认为要先弄清楚(1)杀人者的动机(2)被杀者的身份和行为(3)不杀又会有什么不良结果(4)错杀是否在无从或不容分辨的情况下进行等背景才能作结论。不要忘记死无对质,不知谁正谁误。更要明白有些人是受害于时势,例如两军对战,不是每名士兵都是该死罪人或杀人犯,是形势令他们不能不杀,不能不被杀。武王伐纣,仁者之师又如何必然不会血流成河?尽信孟子之书,也不如无书。
我举出以上之例子,可能令很多人不安不快,但我只想说出事实的可能性或另一面和表白我的观点与思维。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一条真理,但不就是说仁者之师不会被廹错杀无辜。而且我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是对是错同样存有怀疑,因为我们不知当时形势、所焚何书、儒者又倡议了什么
又有很多人,开口闭口都痛骂独裁专制,不接受他们意见的,必定是独裁不民主的坏领导、坏政府。我不知道那领导人好不好,但我知道这些反领导人仕根本不明白“独裁专制”的意义,迷信于独裁必然不好,那便是错之所在。故此我必须纠正,“独裁”本质上是一种决定形式,是中性的,并不存在好与不好。好与不好只是决定者的决定是否正确,所要执行的政策或工作的本质是否好坏的问题,而不是“独裁”这种形式。独裁者可以是秦始皇,何尝不可以是唐太宗。中小型企业有多少不是以企业拥有者的独断独行的经营模式来运作而得到成効
领导人在独裁之前是否开放接收他人或下属之意见,再英明分辨那些意见可以接受采用,此为之“开明领导”,但最后还是由领导独裁。但开明还不等于必然是好的,因为还要视领导人的品性和决定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才可以知道是好领导,还是坏领导。所以抱有仁爱之心,大公为先的政治家兼有开明态度,则应会是好的政治家,独裁也无妨。
反之只着眼个人家族私益,即使他是由多数人选举出来,又能够开放接受他人或下属的意见,他所采用的政策也未必真的有利于人民。近代亚洲区内,便有不少民选政治领导出了问题,甚至想分裂国家的叛国者自诩为民主斗士代表。可见民主的定义如何的模糊不清,甚至错解。我不知是谁人把Democracy译为民主,据我的陋见寡闻, “De”是“减 ”,是“非”的意思。“mocracy”是演变自 “一元化”或“君主制”。故此“非一元化”,“非君主制”何以变成 “自由、民主”则有点儿迂回,难兔混淆。
现代的人更以为少数服从多数便是民主,却不先分析行为本质的对错,却误以投票赞同额多少来衡量是非。那么一旦出现总额七人投票,其中三人投票赞成索贿无罪而且是合法行为,二人反对索贿无罪,余下二人却投弃权票。我们便得接受索贿无罪,因为已通过所谓的民主代表、民主程序、是民主诉求反映、是民主制度下的产物。我在此要说的是毒民主、毒法制的存在可能,而与不正确的独裁异典同功。多人投票、多人参与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标准,决定者的质素才是重点,不要沉迷于量而忽视质的重要性。检验政治者的真正质素唯有听其言,观其行。要在临处祸难、面对厚利,公私有所取舍之时才会表露他的内心真诚。
也有人说:为防独裁错误,故要投票制度以作制衡。殊不知能有一得,必有一失。共同决定不独裁,一则导致费时失事,议而不决,决又待行。二则倘若出错则谁都不负责,有祸集体免、有功个人领。香港搬迁机场所出现货运滞留事故的损失责任、签许电力公司的保障利润条款,促使随意扩大投资、浪费资源而达到侵蚀民财的过失责任,又有那个参予决定的人仕站出来以身谢罪?所以制衡无助决定本质的好坏,反之可能防碍良好正确的独裁。 罗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