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煎饼的做法大全:欧罗巴的神话——第三帝国国防军第503FHH重装坦克营(西线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21:24
夕阳下的王者

 

 

浴血诺曼底海滩

 

 

       1944年5月,第503重坦克营将所有剩下的装备转交给了在卡玛内兹、波多尔斯克(kamenez、podolsk)地区的第509独立重型装甲营之后,所有人员都回到了位于奥赫尔多夫的训练基地等待整编(除了第3连的部分官兵此时在波兰南部训练驾驶虎I坦克的匈牙利人)。

       为了使这支精锐部队能尽快回到战场,统帅部尽可能优先的给503重装营补充兵员和装备;仅仅两周之后,第一批坦克便通过铁路运抵了奥赫尔多夫。令全营将士喜出望外的是,营部和第1连装备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虎王坦克(使用保时捷型炮坦),第2连和第3连在不远的将来也将会换装此型坦克;而统帅部的慷慨也使该营成为所有独立重型装甲营中首支装备虎王坦克的部队。此外,营部直属的后勤供应连也正在组建中。

       随着西线战事打响,第三帝国已经陷入岌岌可危的两线作战中。作为营长,弗罗密〔Fromme〕上尉自知部队重返前线的时候已经不远了,在抓紧重建和新兵训练工作的同时,还努力让他的战士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放松的时间。

       7月初,在士兵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德军坦克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将军来到了503重装营的驻地,并和全营官兵畅谈了关于即将开始战斗的展望,他在临走时曾意味深长的嘱咐弗罗密营长:“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还无法将诺曼底滩头的敌人消灭干净的话,那么我想我们很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相信在场的每个人此刻都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

一代战神——德军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

       满载着古德里安将军的殷切期望,503重装营于7月3日乘专列驶抵法国前线,一路上为躲避盟军的空袭,火车在法国境内兜了个大圈才到最终的目的地,巴黎以西70公里的豪骞(Houjan)和德勒(Dreux)火车站,而之后的行程必须靠部队自己沿公路推进来完成。

       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的绝对制空权使得503重装营不可能在白天赶路,车辆隐蔽稍有不慎便会招来航空炸弹的好一阵“亲密接触”,夜行日息几乎成了当时德军部队对付盟军空中优势的惟一有效方法,每天晚上从23点到次日凌晨3点也成了当时503重装营士兵最为忙碌的时间。部队经过韦尔纳伊(Verneuil)——阿让唐(Argentan)——法莱斯,终于在7月6日抵进了统帅部制定的作战区域——卡昂城东一带。也正是在这一天,503重装营遭受了其在诺曼底前线的第一个人员和坦克的损失,编号323的虎式坦克在途经梅济东(Mezidon)附近的铁路桥时由于大桥突然崩塌而损毁,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德军中也早已屡见不鲜,应该说“老虎”肥重的身躯是造成这些悲剧的“罪魁祸首”。

【503营战斗报告:新得到33辆虎式坦克、12辆新式虎王坦克,奔赴西线,在途经梅济东附近的铁路桥时,由于坦克本身重量超过大桥的承载能力导致大桥崩塌,虎式坦克被除籍1辆,余44辆】

       7日,刚抵达前线的503重装营便接到了来自上级指挥部门——第86军的作战命令,立刻去支援正在前线作战的第16空军野战师。该师在不久前刚接过了已在卡昂地区苦战一个月的第21装甲师的防区,但之后几天盟军近乎疯狂的猛攻使得该师承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损失。不得已德军在8日又将还没能在后方歇上几天的第21装甲师派往了该地区,第16空军野战师剩余部队也奉命接受第21装甲师师部统一指挥。503重装营的到来无疑将大大增强德军在该地区的防御能力,他们将和有冯·高特博格上尉(Hauptmann Von Gotrberg)指挥的第22装甲团第1营(清一色装备四号坦克)一起成为第21装甲师防线上的中流砥柱。

四号坦克D型(短筒炮是它的最大特征)

四号坦克F2型

 

四号坦克H型

       在开始介绍503重装营的卡昂一役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在该地区战斗双方的战略态势。

       德军各部驻守在从奥恩到康坦丁半岛西海岸将近140公里的战线上。在奥恩(Orne)以东,英军自登陆以来已在那里构筑了一个约25平方公里的桥头堡。但由于双方都不时地上演一些漂亮的攻击和防御作战,所以,此刻在诺曼底很难找到一条固定的战线。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盟军登陆已近一月,却还始终未能向法国内陆达成以此决定性的突破,而盟军的自身防线也并非固若金汤,更多依仗的是其海空优势和来自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

       诺曼底的战局对于德军而言并不一定是毫无胜算,但显然在下一回合中首先发招的依然是实力明显占优的盟军,其连日来愈加猛烈的炮火准备便证明了英军下一步肯定会尽全力扩大奥恩桥头堡,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会在哪里选择突破口呢?卡昂?不太可能!因为即使英军在卡昂达成突破还是必须通过德军在奥恩的防线,奥恩桥头堡的南部或是东南部是英军最直接也最有可能选择的突破方向。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尽管与第21装甲师和第86军的作战部署背道而驰,B集团军群司令部还是于9日强行将作为战略预备队的503重装营和第22装甲团第1营投入到奥恩桥头堡东侧的主防线上,围绕着一个名叫埃米韦尔勒(Emieville)的小镇布置防御工事。第1连和来自第2装甲团兄弟部队驻扎在了小镇东南一带,第2连在其东北,第3连则部署在了离指挥部2.5公里远曼奈维尔的丛林地带。就在503重装营的西线之战即将打响之前,营长弗罗密上尉由于眼睛受伤而不得不离开部队返回巴黎的医院治疗,第3连连长舒尔弗(谢夫)上尉暂时接替了他的岗位。

       11日,不出意料,盟军果然将突破口选在此处。在一阵急促但却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进攻开始了。没多久,由英军坦克和加拿大步兵组成的先头部队已经突破了德军从库弗韦尔(Cuverville)至科洛姆贝尔斯(Colombelles)一带的防线并成功占领了位于科洛姆贝尔斯北部高地上一个极具价值的工厂,原先在那里驻守的第32伞兵团在盟军重压下不得不退往了库弗韦尔,卡昂的东大门已经被打开。填补缺口的任务交给了驻地离那最近的第3连将士,相信这支传奇连队的战绩册上又将增添光彩的一笔。

       在当时第3连代理连长冯·罗森的回忆中,他当天从营部接到的命令全文如下:“据侦察部队报告已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敌装甲部队抵进到吉布韦尔(Giberville)西北三公里处的地方,命令你部迅速展开反击消灭在突破口的敌军并重建在该地区的防线,之后等待进一步指示”。

       兵贵神速,在接到命令30分钟内,第3连便完成了集结出发,全速驶向吉布韦尔,当部队赶到那里时,已经有美军坦克在该地区出没,为了不让还在吉布韦尔北部的英军主力得到更多战斗准备时间,德军抢先发起进攻。第1排在左,第2排在右,第3排殿后,一个典型的倒品字形攻击阵势猛的扑向敌人,反应很快的英军坦克手迅速向虎式坦克射来了雨点般的炮弹,但可惜在那样的距离上它们不可能对“老虎”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我们从冯·罗森〔von Rosen)连长战后回忆中可以发现在这次战斗中充分体现了德军坦克兵极高的战斗素养,当他的连指挥坦克的无线电天线在交火时不慎被英军反坦克炮炸毁,全连缺乏统一有效指挥的情况下,每当一个排的虎式坦克作冲锋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排为其提供火力和侧翼掩护,在装备和战术上都处于下风的英军自然难以抵挡第3连的攻势,不得不施放烟雾弹试图撤离。可天公不作美,英军施放出来的浓浓烟雾被一阵阵大风吹散了,德军几乎每发出一枚88炮就报销掉了一辆英军的谢尔曼。

       战斗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德军坦克兵们引以自豪的虎式坦克统治了整个战场,除了横七竖八躺着的12辆谢尔曼之外(其中甚至还有些是装备17磅炮的萤火虫式坦克),还有4门6磅的反坦克炮;而冯·罗森连长的身先士卒也使得他的战车炮坦上留下了好几个深浅不同的弹坑,但幸好没有击穿的,被送回德国大修是肯定的了,冯·罗森也不得不更换了他的“坐骑”。为了更好了解英军新式坦克性能,刚从医院返回的弗罗密营长命令冯·罗森将2辆“伤势较轻”的萤火虫从前线运了回来,后方赶来的步兵部队也接替了503重装营担任吉布韦尔的防御重任。

       第3连在吉布韦尔的胜仗大大振奋了整个503重装营的士气,尽管每个士兵心里都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们坚信可以应付一切来自前线的威胁。不能说这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弗罗密营长和他的将士们此时似乎确实没有清醒意识到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怎样的异常残酷战争。

 

“萤火虫”由M4“谢尔曼”底盘改装,主炮为英制17镑(76.2mm)炮1门

       1944年7月中旬德军在诺曼底前线的态势还是不错的,盟军在那里连吃了三次败仗,盟军试图通过Odon的企图被德军的装甲部队粉碎,加拿大和英国人也没到达卡昂城南,而美军尝试突破圣洛尔的企图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应该承认西线德军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英军统帅部为改变战场上相对僵持的态势,获得更大的登陆场,集中了其大部分装甲力量,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突破德军在诺曼底一线的防御,以便能顺利杀入利于坦克部队机动的法莱斯平原地带;能否顺利冲出奥恩桥头堡显然是此战的关键,英军统帅部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在该地区和德军火拼来消耗其装甲预备队,对于后备资源强大的盟军而言如果这一目的达成了和拿到了通往巴黎的钥匙没什么两样。为此,他们还把这次被高层寄予厚望的行动代号称为“古德伍德”。

 

庞大的盟军重型轰炸机群在战斗机护航下将7800吨炸弹投在了德军阵地上

【历史背景导读:“古德伍德”——1944年7月18日,英统帅部为了在卡昂地区一个小镇附近开辟突破口,给于其陆军二战历史上最猛烈的空中支援,先后出动重型轰炸机数千架次,对德军的防线狂轰滥炸。05:45~06:30时,1056架皇家空军的重轰炸机攻击卡昂至 科洛姆贝尔斯(Colombelles)、圣纳维尔〔Sannerville〕至埃米韦尔勒(Emieville:503营1连所在地〕、卡基内〔Cagney〕附近;07:00~07:30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529架轰炸机攻击库弗韦尔(Cuverville )附近、圣纳维尔西侧、曼奈维尔〔Mannerville:503营3连所在地)西侧、迪莫维尔〔Demouville〕南侧、特罗阿恩(Troarn) 附近;08:00~08:30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482架轰炸机攻击格兰迪维尔〔Grentheville〕西南至 Bourguebus 以及 Bras 西侧。】

1944年7月18日清晨,诺曼底曼奈维尔地区横七竖八的巨型战车、慌乱奔走的人群,简直不能让人相信这就是名震天下的德意志国防军第503重坦克营的官兵们。空袭警报早已发出,坦克兵们正拼命的挖掘躲避壕,几小时后他们都已藏身在重型坦克之下的土坑里。随着天空中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越来越近,盟军飞机终于抵达了,但不是上级事先预告的“台风”攻击机,而是2077架包括重型轰炸机的超大机群!

英美盟军用猛烈的空袭宣告了进攻的开始,从早上5点3刻起,短短40分钟内就有7000多吨炸弹落在了德军的防线上(1945年2月著名德累斯顿大轰炸,盟军也只不过出动了1084架轰炸机,总共投下了3425吨炸药,仅及这一天的半数。);英军在卡昂血战之中吃够了德军虎式坦克的苦头,决心在皇家空军和美国陆航队的协助下一举粉碎德军这支有生力量;因而,503重装营的集结区域——曼奈维尔(Maneville)及埃米韦尔勒(Emieville)则受到了他们特别的“关照”,德军部队的装备车辆和人员都遭受了严重损失。

尤其是第3连,他遭到了美英双方重轰炸机的“双重优待”:编号“311”虎式坦克的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弹坑,坦克的引擎罩竟然被气浪压迫地向内凹了进去!还有2辆虎式坦克的炮塔被炸的成一堆碎片,更有1辆“313”号居然被炸了个底朝天,炮塔几乎埋进了地下,那可是整整58吨的铁家伙啊!沙赫〔Sach〕军士长和他的另外两个成员居然幸存了下来,但被困在了313号坦克中。由此,盟军地毯式的轰炸破坏力之大可见一斑。此外,还有许多坦克严重受损,特别是行动装置,造成根本不能开动;其中,有些坦克被气浪横向推出去一米多远!还有的麻烦就是:所有的坦克都埋在了土中,必须凭借人力进行挖掘才能把它们弄出来;而坦克的周围遍布弹坑,就算挖出来在粉末状的地面上也根本动不了。连里的维修分队则直接中弹,一点车辆的痕迹也没剩下,只留下一个大弹坑。

       冯·罗森少尉在轰炸之后提交给冯·卢克少校的报告中作的陈述也足以说明刚才一切:“7月18日早晨的空袭是下官在战争中从未有过的恐怖一幕!当然,我们事先得到通知并按程序趴在坦克下方的躲避壕里,但是这根本没用,将近60吨重的坦克被炸到了9米外的弹坑里!虎式坦克象扑克牌一样在空中飞舞旋转,人员伤亡惨重。我这里有两名军人因战争恐惧症而自杀。在14辆虎式坦克中,只有1辆能够作战。”

     “全部的坦克都被泥土灰尘覆盖,因此需要调整清理火炮,引擎冷却系统全部失灵,无法开动。但是经过队员们拼死抢修,在中午刚过时已经有几辆坦克进入备战状态。于是,我派遣这些坦克迅速向西部的英军装甲部队侧翼发起攻击!”

【503营战斗报告:在英军“古德伍德”行动开始前的大规模针对性轰炸中,被炸毁除籍3辆,但无法开动的虎式坦克数量相当多,必须承认英军的空袭给503重装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余41辆】

 

代理营长舒尔弗(谢夫)上尉在营部虎式指挥坦克上

       在德军经历一个黑色清晨的同时,上靠2077架轰炸机投下7800吨炸弹讨来的开路彩头,下有720门中型和重型火炮发射25万发炮弹提供的炮火掩护,英军的地面攻势也在早上8点打响了;担任在奥恩桥头堡主攻的是英军第八集团军(第11装甲师、第7装甲师和警卫装甲师)三个装甲师共877辆坦克,英军第一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二集团军也分别出任左右两翼侧应。由于面前德军第16空军野战师的几个营在地毯式轰炸中近似全军覆没,因此,处在英军先锋的第11装甲师第29装甲旅和第159步兵旅如入无人之境地通过了德军第一道防线,该部在半小时之后进抵卡昂——特罗阿恩(Caen-Troarn)的铁路线;503重装营与英军装甲部队的直接对话已经不可避免。        

        第503营营部躲藏在一个古老村庄中的一幢塔楼里捱过了轰炸〔英军很爱护文物吗?〕,没有人员损失;但营部的装备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且始终无法联系上友邻的第22装甲团或者第21装甲师。

       503重装营的第3连仍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连队,弗罗密营长与早上9点徒步走到营指挥部汇报损失的冯·罗森连长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便马上命令他集中所有还能使用的坦克从曼奈维尔南面出动,向勒普雷厄尤勒(Le Prieure)方向摸索前进,阻止盟军在曼奈维尔及卡基内(Cagny)形成突破。而在此时,由于一早的空袭,营部居然还未能与其它两个连队取得联系。

       到了10点,尽管整个连队可以称得上是满目疮痍,但冯·罗森还是带着勉强凑齐的6辆虎式坦克出发了。刚出发没多久,就有两辆坦克的引擎起火了,乘员们灭火后不得不停下来在路边修理,再驾驶着它们缓慢移动,勉强去追赶部队。其实,这些坦克应该去的地方是维修站,但无论如何它们总算从曼奈维尔的“弹坑之海”中爬了出来,挣扎着挪向指定位置。就是仅凭着剩下的这4辆坦克,冯·罗森还是于11点左右在半途击退了一支来自英国皇家第5警卫装甲旅的装甲部队〔1个连左右〕发起的进攻,这也是该部自地毯式轰炸以来第一次与敌地面部队接触。当时,第3连最主要的问题是所有坦克的火炮瞄准系统都在空袭中受损,又没有时间进行校准;而且,树篱和灌木妨碍了火炮射击,影响了火力发挥;所以,造成了要消耗比平常多3倍的炮弹才能命中目标。另外,坦克还没修好的引擎在移动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连在勒普雷厄尤勒的人都能听见。不久以后,营部的指挥坦克出现了,整个营部都来到了这个地区,代理营长舒尔弗上尉的座车是“老虎”300号。

       由于此处场形不利于身躯庞大的虎式坦克隐蔽,而英军主力部队的脚步也离这里越来越近,甚至已经可以听到从勒普雷厄尤勒传来的隆隆坦克行进声,冯·罗森马上下令部队转移寻找较佳的作战位置。于是,该连在一片小树丛的掩护下向卡基内西南移动了一小段路后,又由西面向勒普雷厄尤勒前进。突然两声爆炸声传来,一声紧接着另一声。一发从周围树丛中射来的炮弹便击穿了舒昂洛克(Schonrock)军士的虎式坦克正面装甲,而同样的事情又马上发生在穆勒〔Mueller〕军士的第2辆“老虎”上。不久之后,与营指挥所在一起的300号“老虎”主炮防盾中弹,那很可能是一发跳弹,几乎没有穿透力。

       由于不能确定炮弹袭来的方向,冯·罗森下令后撤200米以重新寻找隐蔽位置。由于两辆坦克都是前部正面中弹,所以炮弹应该来自相距1200米远的卡基内村,但当时该村应该还在德军手中!意识到大事不妙的冯·罗森马上释放烟幕弹并向曼奈维尔撤离,幸好此时英国人也没有棒打落水狗,幸免于难的冯·罗森终于得以灰溜溜地撤回曼奈维尔。

【直到1966年,研究者才发现根本不是什么英军炮击的那两辆虎式坦克,当时在卡基内村中有一个德国空军的88毫米高炮分队正在执行反坦克任务,很明显是这群分不清德军和英军坦克的家伙向自己人开了火!】

       在R·雷诺斯撰写的《钢铁地狱》一书中,记载了冯·罗森的老虎部队在下午向英军装甲部队发起反击的详情,并对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职业化的作战素质表示了高度的赞许。在近3个小时的盟军大轰炸中,503重坦克营和同一战区的第22装甲团第2营在凌晨5点45分~6点30分时遭受了巨大打击,一度陷入完全毁灭的状态。也就是说,冯·罗森的几辆坦克用了三个多小时才爬出弹坑于10点开始出击,而且,在11点左右途中第一次击退了英军的先头部队。可是,我们不禁要问,盟军的地面进攻是8点中发起的,英军先锋在此后半小时便进抵卡昂——特罗阿恩(Caen-Troarn)的铁路线,他们为什么没有对几乎就在眼前处于而且濒死状态的德军装甲部队发出最后的致命一击呢?那么,在这段时间中,英国装甲部队在干什么?德国人又是怎样渡过这场危机的呢?英军装甲部队又是怎样在抢得先机的情况下反而出了大洋相的呢?偶然,一系列的偶然促成了这场奇怪的“古德伍德大作战”。好,就让我们来看看英国陆军的这场表演吧。

       这里,我们不得不再说一下另一支德军装甲部队——第21装甲师第200突击炮营!当时,503重坦克营和第22装甲团第2营与贝克指挥的第200突击炮营暂时失去了联系。第200突击炮营编有5个突击炮连,他们将部队分为3个战斗群:其中2个群各有2个连,另1个群则只有1个连,他们分散配属在第125装甲掷弹团的第1、2营内。

       第125装甲掷弹团2营和第22装甲团第2营几乎处在同一地域,因此也在大空袭中遭受了一定损失,配属在该营的第200突击炮营的1个连也被整个炸飞,从第21装甲师的序列中消失了。 剩余的4个连中,编在第125装甲掷弹团第1营的2个连驻守在未遭空袭的基维维尔以南地区,幸免于难;而最后2个连在更南端的格兰迪维尔地区待机,同样没有损失。其实,他们所在地区在战前就划为美军轰炸重点了。英军战后对这次空袭的评价是“除了B-26和波士顿中型轰炸机制.造的傻事以外基本满意”。这个“傻事”是指本应在第二次地毯轰炸中攻击久瓦维尔至迪莫维尔以南地域的美国陆军第九航空队B-26和波士顿中型轰炸机,他们炸错了目标,而且堵塞了英军装甲部队的前进道路。当时,该队轰炸地区上空迷雾重重,因此将炸彈错投在目标以南的梅希内尔-—福雷门德地区的麦田里。于是,德军第200突击炮营4个连的宝贵突击炮们就此躲过了应该落到头上的礼物。

 

诺曼底战场上的德军三号突击炮,这是装有四二型榴弹炮的地地道道的火力支援型 

       当时,在英军“走廊”东西两侧的德军部队〔503营等〕已经在英国皇家空军重轰炸机的密集轰炸下完全崩溃,英军还呼叫了军直属和师直属炮兵部队的援护射击,更令德军雪上加霜。可以这么说:除了友军误射外,这时的英军装甲部队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了!担任这一地段主攻的是英军第11装甲师第29装甲旅,先锋部队为第3装甲团穆尔率领的A连-—他们最先到达战区分界线-—卡昂——特罗阿恩(Caen-Troarn)铁路。

       穆尔在战后撰写的回忆录《德军战车的饲料》中写道:“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英国人,似乎谨慎是他们一切失败的源泉所在。A连在到达铁路后没有立即越界攻击对另一侧处于濒死状态的德军给予致命一击,而是停车下来观察地形写报告!就因为2辆“谢尔曼”坦克的履带减震橡胶块被铁路陆基的砂石磨掉了!〔这什么作战态度?〕此后,穆尔和手下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轮式车辆无法横越铁路。于是,为了轮式车辆的通行问题而停止了所有履带战斗车辆的行进,接着向团部打报告要求派装甲工兵部队破坏铁路‘以便轮式车辆和坦克一起顺利前进’。在等待回复的这段时间,英国人悠闲地摆上茶具,喝起了好茶。”

     “趁这段休息时间!B连连长比尔·库罗斯更换了战斗队形,将装备75毫米炮的‘谢尔曼’坦克以36米的间距一字排开,而‘萤火虫’则以梯形编队紧跟其后。每个连配有4辆‘萤火虫’,德军很清楚它的威力,所以总是优先向它集中射击,-这样的阵型可以让老式‘谢尔曼’先挡些炮弹。”

       穆尔没有提到他们A连的队形,但是据信他也将密集编队改为这种展开队形了。就在英军止步不前改换编队的这段时间(用穆尔的话来说是“休息时间”),第200突击炮营早已在铁路南侧布下天罗地网;而最重要的是,英军喝茶的同时,西侧第503营的官兵正在通炮管、换履带、擦风扇。珍贵的时机就这样被浪费了,不久英军就会为这种不负责任的举动洒下鲜血。

       等到B连调整完队形,英军第29装甲旅才命令手下3个装甲团按预定计划发起“古德伍德大作战”第二步:陆地进攻。第3装甲团越过通向梅希内尔-福雷门德的南北铁路路基进逼右翼的布拉和维瓦弗利地区;第2装甲团则突击左翼的索利埃尔和福尔地区。剩下的第23轻骑兵团跟随在第2装甲团后面,它的目标是布克维斯地区。

       我们再看看穆尔在回忆录中的叙述:“我们再次前进,这时毫无敌军反击的迹象。不久,我的1名排长乔尼·兰克顿报告说他击毁了1辆突然现身的四号坦克。就在这时,几枚炮弹向我们射来,腾起一阵烟雾;但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炮击从哪个方向而来。烟雾散去,我们更加紧张了,一边观察梅希内尔-福雷门德废墟的左侧,一边通过。突然,最前面的1辆‘谢尔曼’坦克冒出了火焰和浓烟,但是,我们还是没法判断敌军的位置!德军火箭弹雨点般地向我军砸来,落在先头坦克的后面,N13公路一片混乱。”

      “终于看到了,我们全部的车长都注意到环绕下一个村庄的两个苹果园,那是格兰迪维尔地区!我军炮手们拼命把炮塔摇向敌军,可是敌弹居然从两个方向同时飞来!我军又有3辆‘谢尔曼’坦克被烈焰吞噬。我的战士们推开舱门在草地上翻滚着试图扑灭身上的火苗,火焰跟随着他们的滚动而在草地上延展,拉出了无数的火线!然后,我军右侧也出现了不少黑色烟柱,那是第2装甲团的方向。我听得出来,那个声音是88毫米炮!”在格兰迪维尔痛击穆尔装甲连的是贝克麾下训练有素的第200突击炮营,而向第2装甲团发起反击的,正是冯·罗森的503重坦克营第3连;英军的前进被全面阻滞了。

       冯·罗森这次可以算得上失败的行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盟军中弥漫着的“虎式恐惧症”使得占绝对优势的英军半天不敢出击;他们将其不能按照时间表夺取卡基内村的原因,归咎于其进攻左翼遭到了“不应该在地毯式轰炸后还奇迹般生存下来的”6辆第503重装甲营“老虎”的痛击。直到当天傍晚,英国人才毫无抵抗地占领了卡基内。

       已经打得精疲力竭的503营第3连到当天晚上共有14人阵亡,居然只剩下一辆坦克还能继续开动,而且这还是一辆炮管受损无法开火的,其他还有一些还能勉强蠕动,但是也同样不能开火。在得到营部的撤退许可、以及回收战场上战损坦克的命令之后,全连动用一切力量拖走了所有有望修复的坦克,那两辆在“弹坑之海”曼奈维尔中炮塔稀烂的坦克也被拖了出来,还从底朝天的313号坦克中救出了沙赫军士长和他的两名乘员。次日凌晨,第3连退到了鲁皮尔雷(Rupiere)修整。看来这支传奇部队在接下来的诺曼底只能充当看客的份了。

【503营战斗报告:最先对英军展开反击的第3连有2辆被英军的火炮击穿侧装甲而毁,余39辆】

      

1944年7月在诺曼底战场的503营波尔舍(保时捷)型虎王“114号”,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德国装甲兵“第一尖子”,世界装甲战历史上的“无冕之王”——库特·肯斯佩尔的座车,炮塔舱口站立的可能就是他。

【许多战史学家坚信库特·肯斯佩尔的战绩应该超过195辆敌军坦克,比米竭尔·魏特曼、奥托·卡利欧斯、恩斯特·巴克曼等大名鼎鼎的装甲英雄们战绩更高,但其相对来说几乎默默无闻。他也是唯一在战争日志上留下名字的德军装甲部队非军官成员,曾经四次被提名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始终没有得到这一应得的荣誉。除了鲁贝和冯·罗森在战后合著的《503营战史》中提到肯斯佩尔以外,很少有资料记载他的事迹。】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一早饱受盟军空袭的其他两个连:第1连没有死亡者,但有坦克损失,并遭受了美军P51-D战机的不断袭扰,却也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修理时间。与它们的邻居——第22装甲团第1营一样,该连周围遍布弹坑,坦克必须从土里挖出来,对于只能依靠手工作业的他们来说,挖掘近70吨重的虎王坦克的工作量极大。直到当天中午12点,第1连才好不容易将其宝贝的虎王坦克修理完毕,到了2点便接到来自第22装甲团的命令,随同该团第1营一起沿特罗阿恩至卡昂的公路向迪莫维尔(Demouville)发起攻击。

       由于缺乏资料,无法知道共有多少辆虎王投入这次的战斗;但可以确定,来自第22装甲团第1营的四号坦克数为8辆,共有4辆坦克冲进了迪莫维尔村。很显然,用这样的疲惫之师,去攻击实力强大的英军无疑等于那鸡蛋砸石头。编号111的虎王,被从萤火虫的17磅坦克炮射出的炮弹,击穿了侧装甲;101号虎王指挥坦克,也被英军反坦克炮击毁,连部高级指挥官舒罗德少尉(Leutnant Schroder)以及沙乌兹〔Schulze〕下士也在战斗中阵亡。不仅如此,有趣的是:连长奥姆勒尔中尉(Oberleutnant Oemler)的100号虎王,居然陷入了英军弹坑无法动弹,不得不放弃。伴随1连作战的四号坦克,同样厄运连连,在战斗中也损失近一半。在英军重压之下,相信第1连除了撤退找不出第二条路。(根据1975年8月15日第22装甲团第1营指挥官冯·高特博格「von Gottberg」少校的回忆〕

       第2连这边情况却不像前两个连那样糟糕,看来在地毯式轰炸中受损较轻。该部的虎式坦克配合第6伞兵师的残余部队及来自第346步兵师的一个反坦克歼击营,在第16伞兵师师长西瓦维斯〔Sievers〕少将统一指挥下,向特罗阿恩西北一带,发起了一次反击,成功地遏制了英军在这个方向进攻的势头。

       与航空轰炸和敌军坦克苦斗了一天的503重装营,终于在当天黄昏时候接到了来自第21装甲师的撤退命令,营部与第1、第2连在曼奈维尔集结之后,又沿卡基内——韦蒙特(Cagny-Vimont)公路向南撤至了弗雷诺维尔(frenouville)地区,以防止敌军向西南方向的进一步攻击。尽管没能阻止卡基内落入敌军手中,但503重装营却在这里成功地击退了英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当然该营也付出了一辆虎王坦克的代价(编号122)。

       战争理所当然不会完全是一边倒的,看看这位英军的英雄吧:一位名叫戈尔曼的英军皇家爱尔兰警卫团第二装甲营中尉用笔记录下了这场屠杀“虎王”的战斗:“7月18日下午,我们乘坐的(短炮管)‘谢尔曼’与大部队一起来到了一个名叫弗雷诺维尔的小镇;来自当地游击队的情报表明,在该镇周围大约有两至三队德军装甲部队活动,每队有4到5辆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相信德国佬在我们到来之前肯定已经把自己藏的严严实实了。冷不丁他们会从哪里冒出来给上我们一炮,接着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前我们进攻老吃这种亏。真不明白!明知道有德国人的埋伏,其他坦克怎么还敢冒冒失失地往镇里冲,无奈之下,我只能单车‘静悄悄’从旁边一条不引人注意的小道摸索进去。好家伙!一排老虎就在我面前!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目标不是侧对着,就是背对着我的谢尔曼,乖乖受死吧!没等我高兴上几秒钟,驾驶员就报告左侧200米处发现德国人坦克!吓出一身冷汗的我,马上命令炮手左转并开火,慌乱中第一炮居然给打飞了;急中生智开的第二炮,终于在那辆老虎的车体下方炸出个大洞来。‘长官,火炮被堵住了!’正当我为确保摧毁该目标想让炮手再度开炮时,耳边传来炮手令人吃惊的回答,这是我当坦克兵以来从没遇到过的事情,束手无策之下也只能两眼紧盯着那辆德国坦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的炮口居然还能缓缓朝我这边转来;惊恐犹豫之际,我想起了长官曾告诫我们:如果战场上不知所措的话那就向前冲。我怀着赌一把的心情,让驾驶员开足马力往前冲,希望能赶在这辆老虎(后来才知道是虎王)向我们开炮之前,绕到它后方。真没想到这时候那辆该死的德国坦克也朝我们这个方向开来,砰的一声巨响,让人感觉大地都在颤抖,两辆坦克居然撞到了一块儿,谁都无法动弹。我和其他的乘员,只得从车后的舱门撤离,跳入一旁很大的一个弹坑中躲上了好一阵子。可能是忙于和我们主力部队交战没顾得上来找,我们成功地躲开了德国人的视线,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阵地上,但能干掉一辆德国人的虎式坦克还是着实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了。” 鉴于这个英勇行为,戈尔曼中尉荣获军事十字勋章〔Military Cross〕,他的驾驶员巴龙〔Baron〕一等兵获得了军事奖章〔Military Medal〕。

皮特兰德〔David Pentland〕的油画《准备撞击!》

【503营战斗报告:在第1连对英军展开的反击中,被敌击毁3辆虎王,陷入泥地放弃1辆,另外,第3连还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天自毁、放弃虎式坦克3辆,余32辆】

      “古德伍德大作战”的策划者对这场战斗寄予厚望,称它为“赛马场的一日”,可惜他们又赌输了。德军的防御纵深远比英国人估计的要强得多,轰炸机群不可能连树林也一起炸光,隐藏在树林中的德军反坦克炮就成了漏网之鱼;而英国人缓慢的前进速度和在铁路边的贻误战机则将全歼503重坦克营的机会白白葬送了,同时第200突击炮营由于美军误炸而幸存也是英军万万没有想到的。轻敌、傲慢、短视、怯懦,英军装甲部队的种种恶习和协调上的漏洞在此役中暴露无遗,原本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歼灭战竟变成了德军的射击表演。看来,面对历经东部战线生死搏斗的德军精锐部队,英国人要学的还很多。

       虽然在18日一天,503重装营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该营和其他一些德军部队的顽强作战,还是成功地打乱了蒙哥马利为“古德伍德”行动制定的时间表;而已经拼光了老本的第3连也于20日向第2连转交了其最后一辆可以使用的虎式坦克之后,奉统帅部电令撤回德国训练基地休整,并且准备在8月初接收新式的虎王坦克。在营部主力这边,部队于19日撤至特罗阿恩,并在该村西郊又数次击退英军先头部队的进攻。在20日面对整个英军第11装甲师的倾力一击,503重装营两个连将士会同来自第22装甲团的四号坦克部队,还是顽强地守住了在特罗阿恩的阵地。对于英军而言,尽管战前炮火准备是如此的充分,但三个主攻装甲师800多辆坦克在三天之内,居然只向前推进了12公里;未能达成任何纵深方向上的突破,还一共损失了437辆坦克,这不折不扣称得上是一场败仗;这样的羞辱,在以打仗胜率高而著称的蒙哥马利元帅一生中,恐怕也很少见。德国士兵的顽强和己方惨重损失,使他不得不在22日下令取消“古德伍德”行动,应该说,能迫使蒙帅出此下策,503重装营功不可没。

  正当德军在卡昂南部的局势得到暂时稳定的时候,斯特罗(Stlo)前线的局势,却变得愈加严峻起来。在盟军的重压之下,斯特罗左右两翼的门户已经洞开;为填补这个漏洞,德军从卡昂地区抽调了大量的装甲部队过来,有“前线消防队”之称的503重装营自然也在其列。

       从7月23日到25日的三天时间里,上级将营内所有可以使用的装甲部队,全都投入到了奥恩峡谷一带。尽管不清楚当时全营共派去了多少辆坦克,但可以肯定的是,营内所有的附属部队和后勤维修人员仍滞留在了特罗阿恩。到了30日,德军用装甲部队,在斯特罗南部撑起的一条临时防线,终于被实力强大的英军第8集团军击穿。当天,由503重装营和第22装甲团合力发起的攻击,也无功而返。到7月底,503重装营总共还有13辆虎王坦克可以出动,在修理中的数字大概是16辆;而全营的人员伤亡更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前后一共有2名军官、30名士官在一个月的诺曼底搏杀中阵亡,有一名军官和28名士官负伤,士兵死伤的人数更是恐怖,达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

  在8月初的日子里,503重装营不顾伤病和疲劳,又连续在蒙特·聘康(Mont Pincon)和普雷西斯——戈里莫尔特(Plessis-Grimoult)一带打了几场硬仗,部队成功地利用当地易守难攻的地形,居高临下对抗源源不断杀来的英军装甲部队。在场英军坦克兵在回忆当时战斗时,也承认己方坦克行进的速度,就像是“泥地里爬的乌龟”。(从1944年6月6日——1944年7月29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战场上共损失3000多辆坦克;其中,美军损失了75毫米M4型坦克748辆、76毫米M4型“萤火虫”坦克95辆、105毫米M4型坦克48辆、M5型坦克541辆,还有大量其他坦克共计1537辆;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的坦克损失则超过美国。)

       8月6日,德军在诺曼底的战况却急转直下,英军成功地于当天全面突破了奥恩南部一带的德军防线。在11日,来自503重装营的两辆刚修复的虎式坦克,还投入到一次在圣皮埃尔(St Pierre)一带,反击英军。他们的对手却是有着近30辆谢尔曼式坦克和大量步兵的整整一个装甲连,在拼死击毁带头的3辆英军坦克之后,这两辆悲壮的“老虎”自然也难逃被结果的厄运。这也是503重装营在诺曼底最后一次吹响进攻的号角。在此后的日子里,不仅是该营,在西线整个德军也只剩下挨打的份了。

【503营战斗报告:寡不敌众被英军击毁虎式坦克两辆,回国大修3辆,余27辆】

武装党卫军第101重坦克营第2连连长——米歇尔·魏特曼创造了击毁138辆坦克,火炮132部的惊人战绩,一度位列德军坦克战王牌首位。1944年6月13日,魏特曼在卡昂地区的波卡基村单枪匹马击毁英军第7装甲师27辆坦克和28辆各种其它车辆,更加使他名扬天下;6月22日,他因此获希特勒亲授双佩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成为二战德军中最“华丽”的坦克尖子;但是,这位战神一样的人物也没有在8月8日逃脱阵亡的命运。1944年8月14日,加拿大和英国军队沿卡昂——法莱斯公路向南发起全面攻势,到当天晚上已经推进到法莱斯以北8公里地区;而美国人的动作更快,在占领奥兰切斯(Auranches)之后,便从南向北直扑阿让唐;两路盟军先头部队相距不过28公里远,法莱斯的包围圈已初见端倪。

        503重装营接下来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尽早从法莱斯这个是非之地撤离。他们集中了来自营部、连部和后勤部队所有轮式车辆,开足马力奔向塞纳河上的埃尔博优抚埃尔博夫(Elbeuf)。由于得到命令,必须给也同样正在撤退途中的党卫军、高炮和炮兵部队提供掩护,所以,到最后这些轮式车辆有一大半没能渡过塞纳河,自然大多成了盟军的战利品。对于那些重达60多吨的虎式坦克而言,能有幸退到塞纳河东岸的,更是屈指可数。尽管德军坦克手们使尽全力,想让他们的坦克和他们,一起撤到塞纳河上的罗恩(Rouen);可燃料的匮乏和层出不穷的机械故障使得这些坦克兵们,经常不得不狠心地炸毁已经伴随自己很长时间的战车。何况,当时在塞纳河上为数不多的能提供虎式坦克通过的桥梁,也早已成了盟军空袭的主要目标。尽管全营装备几乎损失殆尽,但大部分作战人员还是成功地退过了塞纳河,这也为日后503重装营的再次重建奠定了基础。

  汉斯·韦尔舒(Hans Welsch)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记述了503重装营第1连侥幸逃出盟军在法莱斯包围圈的全部过程:“从13日开始,连长就不断告诫我们抓紧时间修理车辆,撤出诺曼底的日子不远了。果不其然,在第二天部队便接到了撤退命令。为了赶路,我们甚至不惜顶着盟军的猛烈空袭走公路,除了天上不时嗡嗡作响的飞机外,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16日晚一股法国游击队居然趁着夜色前来偷袭;那晚124号虎王不巧踩着法国人事先埋下的地雷,在当时修复无望的情况下当然只能放弃了。到了18日,连队里先后又有100、111、113和122号虎王坦克,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被放弃。当然,我们会将这些自己的坦克炸个稀巴烂,以免落到英国人手里。没多久,我们就听说法莱斯被盟军包围了,真庆幸自己已经不在那里了。可好心情没保持多久,我就发现自己的虎王(112号)也没油了,狠狠心只能让工兵炸了它;一直伴随我在一起的费德尔中士,也以同样方式对待了他的124号虎王。感谢上帝!我们在徒步走了一天之后,终于在22日上午渡过塞纳河来到了罗恩。这真是一段糟糕的旅程……”

       8月28日,503重装营第1连于法国北部蓬蒂奥斯(Pontiose),完成在西线最后一次集结之后,便启程返回德国;并于31日抵达在帕德伯恩的训练基地。

  503重装营第2连虎式坦克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只有少数几辆由于机械故障留在战线后方并已得到修理的“老虎”,能顺利回到塞纳河东岸的布尔特罗尔德/罗恩(Bourgtheroulde/Rouen)一带,有相当一部分虎式坦克被遗弃在了帷穆杰(Vimoutiers)。从帷穆杰到埃洛乌德(Elloavd)的179号公路上,由于油料短缺而被德军自毁的坦克也不在少数,还有几辆则是在从卡纳波伊勒(Canapoille)的撤退途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得已被第2连将士“抛弃”。由于一路上德军处在败溃之中,缺乏详细的资料记载,所以已经很难搞清这些损失的具体编号和数量。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一辆在179号公路上遭遗弃的第2连虎式坦克战后被当地法国政府永久性保留在了这条公路上,以作为对在诺曼底发生的这场血腥战斗的见证,并给后人敲响永远的警钟。(据统计:1944年6月1日——8月25日,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在诺曼底战役的战车损失就达到1607几乎全军覆没;尤其是坦克尖子一旦失去就再也补偿不了。)

【503营战斗报告:在从诺曼底前线撤退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燃料及车辆的机械故障使得第1、第2连几乎放弃或是自毁了其所有的战斗车辆,当然其中也包括全部虎/虎王坦克,部队官兵也是只身返回德国】

 

再见!凯旋门可503重装营在诺曼底的故事还没完,别忘了还有第3连这支传奇部队。

       8月初,第3连回到德国,在本土接收了14辆崭新的虎王坦克,其中12辆用的是保时捷型炮塔,2辆用的是亨舍尔型炮塔。就在完成接收装备任务的同时,部队也得到了准备出发的指示,好不容易刚从诺曼底前线侥幸捡回一条命来,却又要马上回到西线那噩梦般的深渊中去,相信全连将士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可军令如山,第3连还是在8月11日乘专列整装出发了。就在动身前一天,该连还配合前来营地的摄制人员拍摄了名为“战斗中装甲连的一天”的宣传片,至今这份珍贵材料仍保存在德国国防部的档案馆。此外,由于机械问题有两辆虎王坦克此次仍被留在后方修理,未能随队出征。

       当12日上午列车行进至埃斯特内(Esternay)与塞扎内(Sezanne)一带时,美国人的空袭不仅炸毁了这列火车的车头,还使得全连装备人员遭受很大损失,311号虎王就倒霉地与美军飞机扔下的炸弹“亲密接触了一下”而报废。此外,倒在铁路两旁的废弃车辆和死伤人员更是比比皆是,伤员名单中甚至还包括了指挥官冯·罗森。等盟军空袭过后,第3连便就地卸载了装备,由于从这直接前往巴黎的路上是盟军飞机出没最频繁的地方,部队只能改道绕行,花了整整3天才抵达了塞纳河畔的法国之都。

       应巴黎城防司令的要求,第3连将暂时留驻巴黎以应付当地日益猖獗的游击队活动。但当时西线的德军指挥系统已陷入混乱,部队在城郊留驻好几天也没得到任何上级命令或目标;在两次试图与城防司令肖尔茨蒂将军联系未果之后,急于与营部主力会合的第3连便擅自于21日沿塞纳河经巴黎城区北上,行军途中免不了顺道前往举世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观光一番。当得知营部主力已撤过塞纳河并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这里的指挥官们都意识到继续向北或是西渡塞纳河与盟军作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保存实力。

       在征得上级同意之后,第3连便携同其所剩下的几辆虎王坦克往比利时边界撤离。幸好出发前自带了相当数量的弹药和燃料,能够撑上一阵子,而随队维修人员也能解决一般车辆的机械问题。尽管该连后勤状况尚算不错,可虎王坦克不成熟的机械性能还是未能经受住连日奔波的考验;由于一些无法克服的原因,在从巴黎撤往波特·麦罗特(PorteMailot)的路上还是损失了334号虎王,此外还有1辆在塞迈雷考特(Themericourt)一带发生严重故障,还好在部队启程前一刻被修理人员神奇般地修复才免遭被自毁的命运。

【503营战斗报告:第3连在再度开赴西线的专列途中被盟军空军击毁虎王1辆,机械故障损失1辆,余12辆 】

       在盟军这一边,美军已于20日晚成功地在维特伊(Vetheuil)至博舒查韦尔(Porscheville)之间的塞纳河畔右岸建立起一个牢固的桥头堡,并且将近10000名美军送过了河,他们几乎已经认定德国人没有了还手之力。德军统帅部这边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桥头堡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他们搜罗了所有可以集中的部队拼凑成舒韦林集群,包括第18空军野战师一部分和一个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步兵师;任务就是阻止美军此处桥头堡的进一步扩大,为前线部队撤离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如果行动失败,乘虚而入的美军便可以轻易切断法国北部和巴黎地区所有德军的退路,后果不堪设想。

       22日,503重装营第3连在向比利时撤退途中,恰巧路过该集群指挥部;前来打探营部主力消息的舒尔夫上尉得知情况后,立刻改变原撤退计划,就地加入到该集群的战斗行列中。部队被马上一分为二,补充到第35和36伞兵团的防线上,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目前,惟一能找到的当时作战记录来自前线美军22日晚的作战报告:“晚上8点40分左右,314步兵团向在丰特内(Fontenay)地区驻守近一个营的德军部队发起猛攻,可敌军防线上突然出现的5辆虎式坦克(当时可能美军还不了解虎王这个型号),着实打乱了部队的前进步伐;几拨冲锋被德国人硬生生地挡了回来,还有少数士兵居然做了德国人的俘虏,整个晚上团里的士兵都充满了对前方德国‘钢铁怪兽’的担忧和恐惧。”而原先防守的德军在得到虎王坦克强有力的支援之后底气也开始变足了,准备两面夹击,将美国人赶到对岸去。

       23日上午7点,尽管实力不济,但德国人仍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左路的4辆虎王坦克小分队配合第35伞兵团,沿着地势复杂的树林地带,先向一个名为“Biosdes Blancs Soleils”的高地推进;在成功占领该高地并摧毁驻守在那里的美军1辆反坦克歼击车之后,又直扑桥头重镇里梅(Limay)。在那里,他们遭到了由坦克歼击车和反坦克炮组成的美军强大防御火力,但仗着虎王坦克强大的威力,还是迫使美军全部龟缩进入里梅镇内防御。而在右路,由5辆虎王支持的第36伞兵团,也同时向丰特内发起进攻;但刚抵近一个名为梅利尔(Melier)的农庄时,便遭大量美军坦克歼击车阻击,动弹不得。

       没等德国人来得及盘算下一步行动计划,美军后方155毫米榴弹炮便开始发言,德军进攻部队的阵地上顿时一片火海。美军的炮击,使得左路全部4辆虎王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而无法开动;在另一边的虎王日子也不好过。损失最为惨重的还当数那些毫无装甲防护的伞兵们,一旦配合作战的坦克失去战斗力,光靠伞兵也根本无法守住现有战线和早上刚从美国人手里抢过来的地盘。可奇怪的是,无论德军遭受如何沉重的打击,损失如何惨重,美国人就是按兵不动;在之后的两天里,他们也只是一味加强桥头堡地区实力却不采取任何行动。

       虽然美军在地面上没什么动作,但从24日起其空军的活动却愈加频繁;几乎任何没有隐蔽好或是在行动中的军事设施,都会遭到美军飞机的蹂躏。恰恰也就在这天,第3连居然和营部取得了联系,至今没有资料能说明是怎么联系上的。弗罗密营长于当天驱车来到了第3连连部,并表示必定尽全力为该连提供后勤支持,尤其是最为缺乏的燃油。

       经过两天的等待之后,德军统帅部决定赶在美军之前抢先动手;过去几天里也有相当数量德国部队被调到了该地区,这其中包括第49步兵师,以及实力强大的党卫军第101重型装甲营第1连。党卫军第101营第1连装备有14辆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坦克;相比之下,503重装营第3连除了300号和314号之外装备的都是保时捷型炮塔;可是,他们一路从后方赶来时,14辆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就有一半出现了机械故障,暂时无法使用。

       时不我待,1944年8月26日,两支虎王坦克部队合兵一处(第3连8辆,党卫军7辆),在相当数量的步兵支援下,再度向美军重兵把守的丰特内发起冲击。美军在其战报中详细地记录了这场战斗:“下午2点半左右,德国人的坦克部队已经前出至在丰特内的314步兵团阵地上,没多久他们就和第1营的部队交上了火,幸好有空军部队的大力支持,否则很难想象我们如何能够挡得住这些‘猛兽’的攻击。可到了傍晚,敌人的炮兵和伞兵部队先后都投入到战斗中,尤以丰特内郊外驻守一个水库的C连阵地上的战斗最为激烈,我们先后打瘫了两辆老虎(事后查明属第3连301号及322号)。好样的C连战士最终还是顽强挡住了敌人的攻势。而在丰特内郊外的勒·莫塞尔(Le Moucel),下午冲突我军防线的3辆德国坦克也被L连的兄弟赶了回去。炮兵部队的掩护性射击也使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随着天色渐渐变暗,战场上的枪炮声也愈加稀疏;总的来说,德国人这一天的进攻可以称得上是徒劳一场,白白地损兵折将。

       27日一早,美军第15集团军便从桥头堡全线出击,近一个星期的枕戈待旦已经使美军在这里积蓄了整整4个师(其中2个装甲师,2个步兵师)共约4万人,500辆坦克;而且,他们还在不断防御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德军宝贵的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此外,难以计数的炮兵和空中霸权使其对当面德军防御部队构成了压倒性优势。503营第3连集中了其所有可以使用的坦克,在塞利(Saily)一带,竭力抵挡潮水一般的“谢尔曼”,很难想象该连是如何把阵地牢牢守到28日的。在美军战斗报告中也显示:当天在丰特内遭到德军装甲部队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进展却微乎其微。但在第二天,美军便改变策略,地毯式的空袭使得在丰特内的德军两个虎王坦克连遭受灭顶之灾,几乎任何可能有德军存在的地方都被美国人炸了个遍。

       29日,美军总攻开始!虽然有几辆虎王在前一天的大轰炸中幸存下来,可大多由于机械故障无法开动;德军在慌乱败溃之时只能将其遗弃。经过几日的徒步后撤之后,第3连剩余的部队终于来到了比利时边界一带,并在那里接到命令:返回帕德博恩与营部主力会合,将重新进行整编。

       至此,503重装营在西线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是结束,在匈牙利,它又将续写辉煌而又崭新的一页,“神话”还将继续…… 

【503营战斗报告:在配合伞兵部队对抗美军塞纳河右岸桥头堡及丰内特的战斗中,战损、放弃9辆,另外在亚眠还损失了1辆,第3连最后仅存2辆虎王能返回德国】

       诺曼底地区的浴血搏杀还历历在目,侥幸逃过一劫的第503重装甲营的将士们灰头土脸地撤回,不客气地说是逃回德国本土之后,便马上被调至该营的“诞生地”——帕德尔伯恩。

       补充和重建工作很快便陆续展开:从第500重装甲营(主要用于补充及训练)抽调来的作战人员在短短数日之内便悉数抵达,其中也不乏久经沙场的“老手”。东线的“王牌”坦克手——瓦格纳少尉刚报到便被任命为第3连3排的排长,这也从侧面映射出七八月间的西线之战确实让第503重装甲营遭受了巨大的人员损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好在战功显赫的503重装甲营始终是德军各级指挥人员乃至元首本人眷顾最多的对象,优先的武器配备和高素质的人员补充使得第503重装甲营的实力,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快的恢复。果不其然,一周之内后勤部门便为第503重装甲营补齐了所需要的车辆和单兵武器,而从法国一路风尘仆仆带回的各型装备也得到了充分的维护。更让全营上下士气为之一振的是在9月19日至22日之间运抵基地的45辆崭新的虎王坦克;他们的到来让第503重装甲营能够首次清一色地装备这款二战时期让第三帝国最引以为豪的地面武器。

       为了有充裕的时间让乘员熟悉装备和培养相互之间的默契,营部直到10月9日才向屡次催问的上级部门作出了“重组完毕”的答复。而在此期间,第1连和第3连还兴致勃勃的为德国相关部门拍摄了一部阅兵操演时的宣传片,从摄像机前徐徐列队开过的虎王坦克整齐而又雄壮,而这些在当天被记录下来的珍贵历史镜头即使半个世纪以后也能时不时的见诸报端。

 

库特·肯斯佩尔的宣传照片 当时在第503重坦克营第1连

  

 虎王”检阅——重甲骑兵的荣耀仿佛重现    此照片里领头这辆虎王的炮塔上站立的指挥官即为冯·罗森男爵

 

“虎王”集群再现条顿骑士团的气势和力量

【第503重装甲营战斗报告:新到45辆虎王,再加上从西线带回的2辆,到新一轮重组结束之时全营一共装备了47辆虎王坦克】

 

多瑙河畔的小试牛刀

 

  

1944年9月中旬,在匈牙利边境上集结的苏军坦克部队

【历史背景导读: 

       从1944年3月19日起,匈牙利被纳粹德国完全控制,成为希特勒在欧洲“新秩序”的一部分。虽然,米克拉斯·冯·霍尔蒂海军上将仍然保留了国家摄政王的职位,但是真正的独裁大权已经落到了纳粹德国驻匈牙利的帝国部长艾德蒙德·费森迈耶博士(Dr Edmund Veesenmayer)手中。

       1944年夏天,德国在巴尔干和东线遭受了一系列严重的打击;从6月开始,轴心国军队在苏军压力下,缓慢地从南乌克兰,经罗马尼亚向匈牙利中部后撤。8月25日,正在与苏军交战的罗马尼亚突然倒戈一击,对德宣战,这导致在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全面崩溃。随即,轴心国军队在9月中穿越特兰西尔瓦尼亚,进入匈牙利境内;德国和匈牙利军队在蒂萨河以东匈牙利的最大城市——德布勒森附近勉强建立了一条防线。9月24日,南乌克兰集团军改称为“南方集团军群”(Heersegruppe Sud)。10月6日,已经攻占了罗马尼亚的苏军开始大规模进入匈牙利东部,猛烈进攻德布勒森防线,意图歼灭在其领土上的轴心国部队,一举占领该国。

       在此不利局势下,费森迈耶博士不得已勉强同意了霍尔蒂海军上将向内阁安插新成员的要求。8月29日,忠于霍尔蒂的洛格特什·戈热将军(Géza Lakatos)被授权组建新政府,霍尔蒂再次掌握了匈牙利的国家大权。正如他在1942年至1944年之间所做的一样,摄政王立刻再次向盟军秘密和谈,希望能将匈牙利从希特勒的阵营中解救出来,避免战争的威胁。】

                     
艾德蒙德·费森迈耶博士               霍尔蒂海军上将                             洛格特什·戈热将军

     

       正当503营上下在帕德尔伯恩秣马厉兵之际,德军在东部前线接连惨败的噩耗不断传来,全营上下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再度出征的那一刻已经不远了,炼狱般的日子正在向他们招手。

       1944年10月13日,第一辆运送第503重装甲营装备的专列徐徐驶入了布达佩斯的火车站,最先抵达的是营部及第一连。仅仅一天之后,其余的两个连也悉数开到,并将驻地设在了布达佩斯以南15公里处的塔克索尼(Taksony)。部队在进入匈牙利以来,一路上总能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每个官兵都被鲜花、掌声、苹果和雪茄烟包围着,但在街头巷尾匈牙利士兵筑起的反坦克阵地和防空火炮却也经常映入士兵们的眼帘,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1944年10月,在布达佩斯市内街道上的党卫军第22志愿骑兵师的士兵们

       轻松愉快的日子仅仅两天,15日凌晨2点,尚在睡梦中的装甲兵们被各连连长粗暴地唤醒:“紧急任务!破晓之前所有部队必须抵达布达克斯基,并控制那里的所有交通要道。”正当所有士兵们还在为长官这一命令困惑不解的时候(苏联红军此刻离布达佩斯还远着呢),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正密谋倒向盟军。一旦情况有变,匈牙利政府所在地城堡山以及横跨在多瑙河上的那些重要桥梁自然是德军的首要目标,而位于市郊的布达克斯基恰巧离这两处都不远;万一情况有变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控制。混沌不清的形势终于在当天下午见了分晓:霍尔蒂在1点左右通过电台发表的停火声明,将他自己推向了德国的对立面;可遗憾的是,几乎整个匈牙利军队却马上清一色的倒向了希特勒。按冯·罗森少尉的看法:“匈牙利人非常鄙视霍尔蒂这种惧怕俄国军队的懦夫行为,他们从骨子里讨厌斯大林……” 

       驻扎在布达佩斯周围的德军马上便作出了反应,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坦克很快便出现在了连接多瑙河两岸的桥梁附近,而党卫军第22骑兵师的士兵更是充斥在布达佩斯的街头小巷,所有不听命于德国人的匈牙利部队也将立即被解除武装。被纳粹一手扶植起来、绝对听命于希特勒的匈牙利“箭十字”党旋即按照事先安排的计划在城内开始抢班夺权的行动;电台和重要的政府机能部门很快便易手,匈牙利的首都在15日晚便已完全落入纳粹的魔掌,惟一让希特勒放心不下的只剩下了城堡山和霍尔蒂;但这种担忧仅仅延续了一天。

 

在渔人堡前的圣·史蒂芬像前的德国士兵

在城堡山的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式重型坦克

 

503重装甲营的战士

       16日的清晨5点30分,重压之下的霍尔蒂不得不宣布与德国方面合作,放弃之前的停战宣言。他在离开城堡山住所,前往巴伐利亚之前(显然是出于无奈),曾向其警卫人员下达了放弃抵抗的指示;但显然这个命令没有被传达到基层。6点,在毗邻城堡山的公园里,忠于霍尔蒂的士兵与德军发生了摩擦,4名第503重装甲营士兵被击中身亡。盛怒之下的弗罗密营长立马挥师杀向城堡山,顽强的匈牙利人在死守了半天之后,最终还是屈服于虎王坦克的坚甲巨炮。一位装甲兵是这样描绘第503重装甲营在布达佩斯的这场行动:“这(指在城堡山山脚下与霍尔蒂警卫部队的交火)几乎是我们在这座城市惟一一次需要拿起手中的武器,守卫任务交给那些合作的匈牙利人就可以了,我们战场应该是在前线。”虽然在布达佩斯的行动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对第503重装甲营而言真正的考验马上就将到来。

1944年10月16日,步入布达皇宫的匈牙利“箭十字”党党魁萨拉西·费伦茨,门口的卫兵是党卫军第500空降营的伞兵,他们之前参加了突袭匈牙利政府的行动。

 

萨拉西·费伦茨在布达皇宫门口与德国驻军会面

在皇宫附近的德国坦克和匈牙利骑兵    在希特勒的扶植下,匈牙利法西斯政党“箭十字”党在10月16日上台,组成了新一届的亲德政府——这是纳粹德国的最后一个傀儡政权,甚至连费森迈耶也将此形容成为是“一次绝望的举动”。这样一来,匈牙利已被牢牢的捆在了纳粹德国的隆隆战车上,不可改变的向毁灭的深渊步步驶去。

 

再赴火海

 

1944年7月2日,苏联空军对布达佩斯城内的西区火车站(Nyugati pa lyaudvar), Kuls Rendez 和Rakosrendez 区进行了空袭。不少炸弹飘落至东区,击中了威尔马女王大街(Vilma Kiralyné)和纳吉·劳尤什国王大街(Nagy Lajos Kiraly).

       1944年10月18日,满载着第503重装甲营第1连和第3连(欠1个排)虎王坦克的两趟专列分别驶抵了离索尔诺克(匈牙利中部城市,索尔诺克州首府,在蒂萨河及其支流佐吉沃河汇合处)不远的奥博尼(Abony)和采格莱德(Cegled),而走公路的轮式车辆也在当天晚上与坦克部队会合(这主要是出于忌惮当地路面的承受能力)。弗罗密营长将亲自指挥这部分人马配合第24装甲师参加次日的反击作战,而稍后抵达的其余部队(也就是第2连和第三连1个排)也将追随党卫军第4装甲掷弹兵师从另一个方向投入战场。毫无疑问,无论在那,拥有虎王坦克的第503重装甲营都将会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先锋部队的角色,像一把锐利的尖刀刺向敌方的阵地。

       19日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后,利用夜色作掩护的第1连和第3连迅速进入位于索尔诺克西南的进攻位置。漫长而又静寂的数个小时的等待之后,5点进攻开始了:打头阵的是由派普格拉斯中尉率领的第1连,第3连的虎王坦克则紧随其后。冯·罗森连长在其日记中详细回忆了19日当天的战斗过程:“当带头的坦克刚刚进抵对方的主防线,很快便有一队队的罗马尼亚士兵三五成群举起手向我们走来,附近的村庄也很快被我们拿下。‘可爱’的罗马尼亚人显然压根就没有和我们好好较量一番的打算,村子里有他们完好的反坦克阵地,公路上也不乏各类障碍物和地雷,但这只是做给俄国人看的摆设而已。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虎王坦克的前进,我们将像幽灵一样出没在对方阵地的后方……” 

       果不其然,短短5个小时过后,第503重装甲营便已前出到近20公里远处的铁路线附近,很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恰有一趟列车从东向西隆隆驶来。还没等搞清对方来历便有88毫米炮弹破膛而出,带头的机车霎那间便消失在熊熊烈火和浓浓的烟雾之中,失去了动力的各节车厢在沿着铁轨向前蠕动了一段距离之后便逐渐慢了下来。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数百名俄国兵从列车的各节车厢中蜂拥而出,拼命地奔向附近任何可能作为掩体的地方。身经百战却也从没碰上这等怪事的弗罗密营长,在呆滞了几秒钟之后,便下达了“开火!消灭敌人”的命令。随后的一幕不难想象,苏联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地被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枪弹射倒在地,鲜血染红了一地,弗罗密在以最快速度“轻松”解决这场战斗之后便继续挥师前进。事后确认,503营此番遭遇的是一辆开过了头的苏联运兵专列,可惜了车上那几百苏联近卫骑兵师的战士。

       到傍晚进抵第一个重要目标迈泽图尔(Mezotur)(匈牙利东部城市,西距索尔诺克38公里)为止,第503重装甲营在19日这一天已整整前进了40公里,这在战时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了,但现实情况却让弗罗密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燃油没了。503营只能就地起灶,不甘心的将占领迈泽图尔城的使命交给后续跟进的第24装甲师。即使如此,这个夜晚对于全营将士而言也并不平静,隔三岔五总会来骚扰一下的“黑死神”让人难以安整,但对皮厚肉粗的“虎王”而言是难以构成任何威胁的。

       弗罗密营长在第二天刚睁开眼的时候便收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苏军已经连夜从德布勒森调来了大量援兵,毫无疑问他今天将面对的对手远不是那些酒囊饭袋的罗马尼亚人能比的。在清晨第一缕曙光的指引下,第3连率先拔寨出发,炮口直指东北方向的图尔凯维(Turkeve);可没等带头的坦克走出500米远,一枚反坦克炮弹便硬生生的落在了炮塔前装甲上,但是令苏联红军感到以外的是,这枚反坦克炮弹并没有击穿虎王的前装甲,而是顽皮的弹开了。“一个晚上俄国就把防线推到了这里!”冯·罗森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可实际的情况比这位身经百战的连长想的还要糟,由于前进方向两侧多沼泽地形,坦克根本无法展开,只能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沿公路前进的方向上,而在两侧德军至少发现了6个反坦克炮火力点。虽然苏军的地势有利,但面对虎王的超强装甲,也只能望甲兴叹。据当时的一位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苏军反坦克手所说:“面对这些钢铁巨兽,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当时还有谁或者什么东西没被我咒骂过了!”。

       胜利的喜悦没能延续多久,仅仅数公里外便是苏军的第二道反坦克地带,尽管这些依然不可能抵挡虎王前进的步伐,但由于履带脱落和踩中地雷而受损的车辆(其中也包括2辆虎王坦克)却让弗罗密头疼不已,这意味着他在以后的战斗中将失去这些部队的支持。刚经过反坦克炮火洗礼的第503重装甲营又冲进了对方的步兵阵地里,兰博少尉——一位刚刚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的王牌痛苦地形容了当时的情形:“揣着反坦克枪的俄国兵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冲过来,该死的还有手榴弹和燃烧瓶,我们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开足马力往前冲,还有就是按着机枪的扳机不松手,直到子弹打光为止。”

在前进途中修整的503营,前面的虎王坦克就是库特·肯斯佩尔的座车

       虽然一路上麻烦不断,但第503重装甲营还是很快进抵了图尔凯维,部队按计划经左侧的小道绕到城市的另一面对守城苏军发起进攻。但现实往往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图尔凯维市郊密布的苏军反坦克炮阵地让所有的虎乘员在前进时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但即便如此绕这么一圈还是让这些虎王伤痕累累,连冯·罗森本人的座车也被击中,炮弹在88毫米炮管下方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弹坑,使得坦克无法正常开火。但向来就以作战骁勇著称的冯·罗森可顾不了这么多,依旧冲在全营的最前面。在到达目标区域的时候,可怜的弗罗密手上只剩下了3辆虎王还可以继续行动。他没有犹豫,旋即率部从东北方向改入了图尔凯维城,数个方向上受到挤压的守城苏军终于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图尔凯维,这也是自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以来南方集团军群首次迫使当面苏军部队撤退。这一路袭来第503重装甲营总共摧毁了对方36门反坦克炮,连场激战尽管挂彩的士兵不在少数,但幸运的是,营里在这一天却无一人阵亡,所有受损的坦克车辆经过修理便可以重新投入战斗。维修工程人员将成为之后几个小时里最为忙碌的角色了。黑夜即将来临之际,弗罗密收到了来自上级部门的嘉奖令,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下一个作战目标——小新萨拉什(Kisujszallas)。

       兵贵神速,弗罗密深知必须赶在苏军筑起一道新的防线之前赶到那里。于是,第503重装甲营在休整了数小时之后,又摸黑上路,借着夜色的掩护前出到距离德布勒森至小新萨拉什公路(匈牙利境内的主干道之一)仅数公里远的地方。本以为又可以大干一场的虎王坦克的装甲兵们,被前方侦察兵的报告,大泼了一盆冷水。“一道完整的由坦克、装甲车辆构成的战线正伫立在部队的前进方向上,而反坦克炮更是充斥在小新萨拉什的每个角落,粗略统计便至少有50至70门。”真是应了中国“事事难预料”这句老话,弗罗密虽然心有不甘,可还是让第503重装甲营在距离小新萨拉什城郊一个不远的村子里安营了一夜,没有贸然发起进攻。他很清楚以目前手上的实力(只有6辆虎王可以一战)去挑战占压倒性优势的苏军是绝对不明智的,即使侥幸夺下小新萨拉什城也没有足够力量去守住它。第二天清晨,侦察兵们带回了当面敌人的最新情况——就在这个晚上又有一队苏军坦克从东北方向开来,进驻了小新萨拉什城……弗罗密听完侦察兵的报告,露出了已经久违了的,不易察觉的微笑。

       吃过早餐没多久,弗罗密营长便接到了来自弗利纳斯上将的紧急命令:“不要有任何迟疑,马上返回,迈泽图尔又被俄国人夺了回去!”作为第503重装甲营,进退咽喉的迈泽图尔的失守,让弗罗密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他马上纠集起第1连的所有人马疾驰迈泽图尔,一场激烈的巷战在正午时分隆隆打响。久经沙场的老装甲兵冯·里克特这样回忆道:“我很惊讶!俄国人居然能在一个早上的时间里,就把迈泽图尔城变成俨然一个反坦克堡垒,到处都是他们的76.2毫米反坦克炮,甚至包括教室。在那里,我们也第一次领教了美国人的57毫米反坦克炮,虽然口径不大,但威力却不可小视。一炮竟然打穿了虎王的车体前装甲,要知道那辆坦克里可有和我并肩作战多年的好友拜耶少尉,连里所有的人得知这个消息都倒吸一口冷气……”

       迈泽图尔城里的战况空前激烈,而在图尔凯维,第3连也和从东北方向扑来的苏军坦克部队交上了火。潮水般涌来的T-34凶猛地冲击着虎王的战线,实力不济的第3连一直坚持到了夜色临近之时,才不得不朝迈泽图尔方向退却,并在那里和营部及第1连的兄弟部队建立了联系。

       更大的危机却来自左翼党卫军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的防线上,从德布勒森至索尔诺克交通路线的畅通,全得仰仗这些党卫军士兵来维系,空军的侦察显示苏军将在此处大干一场。一旦此处有失,在德布勒森以西,乃至整个匈牙利战线上的德军处境都将岌岌可危。不得已之下,弗利纳斯在21日晚叫停了所有的反击行动,同时命令第24装甲师一定要拼死守住特勒克圣米克洛什(Torokszentmiklos)(匈牙利东部城市,地处蒂萨河左岸谷地平原上,西距索尔诺克约20公里),为德军在蒂萨河的东岸保留住最后一块桥头阵地。

       在详述第503重装甲营在匈牙利的下一轮激战之前,让我们先回头看看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在19日晚姗姗来迟的由包括第503重装甲营的第2连和第3连的一个排组成的威厄甘德战斗群。

       从抵达前线的第一时刻起,威厄甘德战斗群便随同党卫军第4“警察”装甲师投入到沿特勒克圣米克洛什——肯德尔雷斯(Kenderes)一线、从侧翼包抄小新萨拉什的战斗中去。部队在20日一大清早便昂首起程,战斗伊始,苏军的抵抗出人意料的薄弱,很快便让威厄甘德战斗群孤军深入达35公里之远。心比天高的威厄甘德马上便将占领肯德尔雷斯列为当日必须完成的任务,但苏联人可不会让他这么轻易的为所欲为,就在几公里外的小镇索帕夫(Szaparful),苏军一道强劲的反坦克阵地和一支颇具规模的装甲力量正严阵以待。

       大意的威厄甘德冒冒失失的率部冲进了苏军阵地,但从前方和侧翼射来的交叉火力在瞬间便将虎王坦克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炮林弹雨之中,但危急的场面却也难以奈何久经沙场的威厄甘德,他勇猛而又不失机智地亲自驾驶自己的虎王坦克冲入了苏军的反坦克阵地中,把对方的炮手惊的目瞪口呆,再是一转眼便看两门反坦克炮被“威厄甘德”号虎王无情地碾过。紧接着威厄甘德又是一个急转,开始从侧面逐一“践踏”面前的敌人,在后面跟进的其他战友也见机一拥而上。顽强的苏联反坦克兵在拼死抵抗了好一阵子之后终于无奈的举起了双手。可战斗还没完呢,没等威厄甘德稳住阵脚,5辆苏军的T-34又不自量力的撞了上来,88毫米炮弹毫不留情地把打头的那辆T-34送回了坦克制造厂,强大的威力完全震住了后续的那4辆坦克上的苏军乘员,迫使其不战而退。

       至此,威厄甘德终于如愿以偿地拿下了肯德尔雷斯,为计划中的下一步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代价也是相当沉重的,不仅失去了战功卓著且是骑士勋章拥有者的瓦格纳尔少尉,连威厄甘德自己的“坐骑”都被打得体无完肤,不能再战了,车内的乘员可以安然无恙也真算得上是运气。

       到了21日,苏联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的猛攻无情地击打在了德军在匈牙利脆弱的战线上,威厄甘德战斗群进袭小新萨拉什的计划也同样宣告中途夭折,此前拼死苦战、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获取的那点战果一下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在令人极度失望地得到了回师特勒克圣米克洛什的命令之后,威厄甘德明白他和弗罗密营长及营主力再次照面的时候已经指日可待了。自进入匈牙利以来便一直分兵作战的第503重装甲营,至此终于可以捏成一只真正的拳头。

 

1944年在匈牙利本土作战的匈牙利第1集团军,照片中可见匈牙利产Raba-Botond卡车

       会师之路并不平坦,弗罗密营长和他的部队也必须一板一眼的打到特勒克圣米克洛什,一路上苏军部队的袭扰尚且不论,光是那些“重病卧床,难以动弹”的虎王坦克就够让弗罗密头疼的,几乎所有可以开动的虎王都被用来当作这些“伤员”的拖车,而来自友邻地24装甲师的摩托化部队则代替坦克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职责。

       当22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照到大地,好不容易“蠕动”到距离特勒克圣米克洛什15公里的弗罗密战斗群得到了一个令人感到非常不快的消息——“就在部队的左翼,一支实力强大的苏军部队正在集结”。要想不好好打上一仗便能顺利退到特勒克圣米克洛什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弗罗密接下来惟一能做的选择只有进攻!而且一定要抢在侧翼的俄国人动手之前!

       营长一声令下之后,所有的坦克便马上炮弹上膛,摆好阵势,准备出发。最先上路的是来自第3连的5辆虎王(其实该连当时也只剩下这么5辆可以一战),第1连紧随其后,而在所有战斗车辆之间还零星的散落这许多来自第24装甲师的掷弹兵。

       感谢我们的“老朋友”冯·罗森,是他的回忆让我们对即将发生的这场战斗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在走了几公里崎岖的山路之后,清晨的浓雾让我们不得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被包围在一片白色之中的感觉还真是不爽。直觉告诉我,俄国人也许就在这附近,可绝不超过100米的可见度让我们望雾兴叹!耳边突然传来的驾驶员报告着实吓了我一跳——在前方80米外有一个苏军的反坦克阵地。紧接着便是一阵剧烈的颤动,车里的每个人都摒住了呼吸,还好是打在了炮塔前甲板上,否则恐怕我们都得去见上帝了!霉运还在继续,俄国反坦克兵‘砰砰’两炮精准的命中了坦克的左右两个负重轮。我告诉自己这下完了,等着伊万的反坦克炮弹把我们撕成碎片吧!”

       奇迹往往会出现在人们绝望的那一刻,一直在冯·罗森侧翼50米外行动的派普格拉斯注意到了他们的危机,赶在苏军的反坦克炮兵向冯·罗森射出致命一炮之前将其结果了。冯·罗森在战斗结束之后也曾仔细端倪了他那辆被打的残废了的虎王坦克,“凄惨”的景况让见惯沙场峥嵘的他也不免心有余悸——一个向里深深凹陷的弹坑留在了炮塔的前装甲上,好在炮弹是以倾角入射,不然后果还真不堪设想。

       战斗结束后曾有相关人员问及当苏军反坦克炮连续发言时冯·罗森自己的88毫米坦克炮在干吗?对此他本人给予了明确的答复:“两天前在迈泽图尔,我的坦克炮就已经不好使了,我总不能让别的车长开着这样一辆60多吨的家伙去挨炮弹!”

       其实在这场发生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战争中,除了我们熟知的英雄人物冯·罗森之外,平时并不显山露水的弗林格尔少尉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指挥着营里112号虎王坦克的他从战斗伊始便开足了马力,一头扎进了白蒙蒙的雾堆里。等弗林格尔缓过神来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闯到了苏军反坦克阵地的屁股后面,被吓晕了的红军士兵愣了半晌才做出了合理的反应,反坦克炮齐刷刷地调转炮口指向了这位“不速之客”。

     “马上撤退!一定要快!”自知大事不妙的弗林格尔心急如焚地向坦克驾驶员下达了命令。乘着苏军反坦克炮还在慢吞吞地调转炮口,弗林格尔的虎王差不多扭过了半个身子;等到苏联人向其射出第1颗炮弹的时候,这辆虎王也已经完成了转向,不知道算是弗林格尔命大还是苏军炮手的射术实在太烂,对方的第一轮齐射居然无一命中,这让笔者也感到十分惊讶,但事实的确如此。向来不以节约炮弹为信条的苏联炮兵可不会把这当回事,第二轮、第三轮的炮弹很快便铺天盖地的袭了过来。紧接着的一幕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铆足了劲往前冲的弗林格尔根本没法顾及那么多,任凭炮弹击打在装甲板上的爆炸声如何的响亮、车体颤动得再怎么厉害,他的坦克就是像上足了发条的电动汽车——怎么着都停不下来。奇迹!在跌跌撞撞地冲了一阵之后,弗林格尔和他的战车居然神奇般地回到了己方阵地上。

       真应该好好感谢上帝所赐予他们的好运,要知道走上这么一圈,112号虎王坦克的身上总共留下了24个弹坑,但却无一洞穿,除了奇迹笔者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汇来所发生的这一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坦克的快速移动而造成的装甲表面和来袭炮弹之间所形成的大倾角在这里可帮了弗林格尔的大忙,否则恐怕就是上帝也很难救他了)。 

       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大雾散去,可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就该是苏联人走背运了。浓雾过后照射到战场上的明媚阳光让那些反坦克炮无所遁形,在一轮强劲的冲击之后,苏军整个防御就被打得支离破碎,光是第3连剩下的那几辆虎王坦克就敲掉了对方7门反坦克炮。当天下午,在蒂萨河畔的小镇特勒克圣米克洛什,第503重装甲营终于能够齐聚一堂,战士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别忘了,他们在匈牙利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弗罗密和他的部队就将为阻止苏军跨过蒂萨河而努力,除了派出由兰博夫少尉带队的一组人马负责去确保索尔诺克一带的交通安全之外,冯·罗森指挥的第3连还在个别地段发起了小规模的反扑。但这一切都不可能阻止、哪怕是延迟一下苏军前进的步伐。时至28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红军士兵来到了蒂萨河西岸,第503重装甲营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还损失了321号虎王。终于在10月结束之前,部队被调至距离索尔诺克以西35公里处的采格莱德(匈牙利中部城市,属佩斯州,在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西北距布达佩斯64公里)重新集结,别以为可以就此松一口气了,更为激烈的战斗已是迫在眉睫。

【第503重装甲营战斗报告:虽然之前的战斗中受损的虎王不在少数,但由于德军尚能控制战场并予以及时修理,28日,321号的损失才是整个营自到达匈牙利以来第一个除籍记录】

  

从虎王的300编号来看,这是第3连连长的座车  

“虎王”重型坦克由于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机动性相当差;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则更差只有17km/h。这些成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点。一辆“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驶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携带的油料也不过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为80km。而且为了维持其战斗力需要不时进行修理。

【历史背景导读:

        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红军部队已夺取了包括德布勒森在内的匈牙利东部大部分领土;接着,大举西进,超过1000000人分成红军第2、3乌克兰方面军的二个机动集团向布达佩斯进发,计划将布达佩斯与余下的德国及匈牙利军队分割;并于10月底直逼该城。

      1944年10月28日,急于在雅尔塔会议上增加筹码的斯大林下令由罗迪昂·马利诺夫斯基元帅(Marshal Sovetskogo Soyuza Rodion Malinovsky)指挥的红军第2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40,第27,第53,第46,近卫第7集团军,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普利耶夫骑兵机械化兵集群和空军第5集团军,共计39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2个筑垒地域,2个骑兵军以及14个罗马尼亚步兵师,约625000人,750辆坦克或自行火炮,1100架飞机)“务必在最短的时间——甚至几天内”攻取布达佩斯。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要求能够有5天时间来准备--他的部队自从7月份以来就一直在罗马尼亚、特兰西尔瓦尼亚和匈牙利动部毫不停息的战斗,现在很需要休整和增援,但是这个请求几乎立刻就被斯大林回绝,他的回复是:“我明确要求你在明天开始对布达佩斯进攻。”

      10月29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趁德军在布达佩斯附近尚无重兵之际突然发起对布达佩斯的第一次进攻;其左翼向凯奇凯梅特、布达佩斯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由索尔诺克东北地域实施辅助突击;其余兵力向米什科尔茨方向进攻,钳制当面德军兵力。

      这时,第503营被派往布达佩斯东南凯奇凯梅特(匈牙利中部城市,位于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西北距布达佩斯80公里)和索尔诺克之间与德国第24装甲师抵抗第2乌克兰方面军。】

       第503重装甲营的新一轮战事起于一个来自东北方向上的危机——苏军的猛攻将驻守在那里的国防军第24装甲师冲散了,有相当数量的该师部队被困在了凯奇凯梅特(Kecskamet),为同胞解围将成为弗罗密义不容辞的责任。反击始于11月1日的下午3点,在此之前弗罗密的虎王已在大克勒什(Nagykoros)(匈牙利中部城市,在多瑙河与蒂萨河之间,西距凯奇凯梅特16公里)西南与第21装甲掷弹兵团合并一处。比较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最先向东开拔的是平日里不那么显山露水的第2连,而第3连、营部、第1连则依次紧随其后。

      没走上多远,他们便与一支正急急忙忙赶赴布达佩斯前线的苏军部队迎面相撞;对于这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双方战士之前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战斗就这样迷迷糊糊地打响了。经验老到的弗罗密率先作出了调整,他让带头的第2连继续推进以吸引对方的视线,原先殿后的第3连则绕到其深远的右翼,从侧面攻击苏军。然而经过数年的战争洗礼之后,今日的苏军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对德军的包抄早已有所准备在两翼的高地上已经架起了反坦克炮;冲在最前面的2辆虎王坦克可就糟了殃,被对方火力压制得无法动弹;好在这次伴随前进的掷弹兵跟上得快,一次利索的突击之后便将眼前的这些苏军炮位一一制服。解决了这一绊脚石之后,摆在第3连面前的是苏军敞开了的侧翼,“尽情地开火吧!”冯·罗森的命令传达到了连里每个装甲兵的耳朵里,遭到两面夹击的苏军很快便知趣地撤离了战场。

       应该说苏军对凯奇凯梅特的围困是相当松散的,被第503重装甲营一个冲锋便撕开了口子,很快弗罗密便和第24装甲师的人取得了联系,解围任务执行得漂亮而又圆满,这也为这支征战欧罗巴的重装甲奇兵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上级的信任。

       一直战斗到深夜才得以脱身的第503重装甲营还没能喘上口气,新的任务又在第二天的凌晨接踵而至。部队马上启程赶往萨斯哈罗姆(Sashalom)与第23装甲团会合,一同前往的居然还有刚刚从包围圈里脱身的来自第24装甲师的一队Ⅳ号坦克。按照南方集团军群弗里纳斯将军的计划:以第23装甲团和第503重装甲营为核心组成的一个战斗群,将突入苏军纵深25公里处,配合从厄尔凯尼(Orkeny)出发的第1装甲师进行一次向心攻势,以图一举截断从南向北、直奔布达佩斯而去的苏军后路。

       1944年11月2日早上9点40分,一支由突击炮、四号坦克、豹式坦克、虎王坦克组成的装甲战斗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走上大约3公里之后,带头的豹式坦克便撞上了一个经过巧妙布置的苏军反坦克炮阵地,行动旋即限于停顿。“快点上来!前线需要你们的虎王!”弗罗密营长的耳边传来了前方友军求援的话语。又是我们熟悉的冯·罗森一马当先地带队走在了最前面,他的日记让我们能通过当事人的描绘来再次亲身感受一下那战火纷飞的场面:“听到前方的召唤之后,我们马上赶到了一线。不知道俄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聪明起来了,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布置的反坦克阵地轻而易举地就能予以识别!当然我们也不是吃素的,在挨了几发炮弹之后,总算摸清了对方的位置,接下来就该是让他们难受难受了!但让我们头疼的事还在后头,从树丛后面突然闪出的苏军坦克让大家伙出了一身冷汗,但好在对方抖抖索索地发了一炮又重新躲到了树丛中去。为了加快前进的脚步,我们还特意在坦克上搭载了掷弹兵以防不测。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又和对方照上了面,1500米外的一记精准的点射将88毫米炮弹硬生生地送到了对方的炮塔前部,浓烟骤起;没等来得及让我和炮手击掌庆祝一番,那辆被狠狠揍了一拳的苏联坦克居然又蠕动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和传说中的斯大林2型坦克过招。122毫米的反坦克炮和厚实的装甲让它简直就像是一个怪物!情况可不太妙……”

  

装有122mm坦克炮的IS-2(斯大林2)型坦克

       虽然苏军有斯大林2型坦克压阵,却依然无法阻挡德军前进的脚步,很快虎王坦克在压过了面前的反坦克壕;但对方的122毫米坦克炮也不是空有其名,斯德尔上士的313号虎王便遭了它的道,被一炮击中坦克履带而无法动弹;不得已之下弗罗密只能留下了威格尔上士和他的虎王来确保这位“伤员”的安全,自己则继续行其使命。

       穿过了那片树木丛之后,弗罗密眼前满是一片开阔,谨慎的营长马上下令四下警戒,密切注意任何一个方向上的动静。大概也就在这时候,营里通过无线电与第1装甲师取得了联系;当得知两军依然相距甚远,而前方苏军阵地林立的时候,这两支德军装甲部队同时打了退堂鼓。弗罗密营长很快便接到了相关的指示,他本人也对停止这种无谓的进攻持赞成的态度。

       欣然接受撤退命令的第503重装甲营旋即与敌军脱离接触,调头就走。在重新回到那辆被打得不能动弹了的313号虎王坦克身边时,冯·罗森收住了脚步,在和工程人员仔细研究了该车修复几率和耗时的情况之后,冯·罗森放弃了一切的补救措施。随着赫尔雷恩少尉的88毫米坦克一声巨响,313号虎王被无情地打回了原型——一堆废铜烂铁。傍晚来临之前,忙碌了一个白天的第503重装甲营终于回到了它早上启程的地点——萨斯哈罗姆。

       在大家伙的记忆中,到当天为止第503重装甲营结束了其在匈牙利战场上第一个大规模作战阶段,因为很快他们就将被从一线替换下来,辗转500多公里的连续作战让这支王牌之师已经失去刚到达匈牙利时的那种锐气。但在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大意两个字,第二天,也就是11月3日,兰博夫少尉受命带领12辆虎王坦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受损的)赶赴坐落在布达佩斯以西的一处修理厂,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居然已经有苏军部队前出到了战线后方数十公里处。带头的300号虎王坦克被从侧翼射来的反坦克炮弹一击致命,反应迅速的兰博夫马上传令部下稳住阵脚、迅速寻找苏军火炮,边打边撤,总算勉强逃过一劫(撤退途中322号虎王也遭苏军反坦克炮弹的暗算,从炮塔后方击穿而毁)。在经过与弗罗密营长一番协商之后,兰博夫决意将他的部队带到科考,一个迷人的匈牙利小镇。

【第503重装甲营战斗报告:随着313号虎王坦克的自毁和300、322号虎王坦克的战损,剩余43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病号”】

 

作战!在马特拉的群山之中

 

 1944年11月,在匈牙利战场休息的503营亨舍尔虎王“100号”。这是第1连连长车,也就是鲁贝少尉的座车。

【历史背景导读:1944年11月2日,苏军进抵距布达佩斯15公里处,但因德军迅速调来大量兵力,前进受阻;11月11日,苏军再度发起第二次进攻。第503重装甲营奉命随同第13装甲师、第1装甲师前往匈牙利北部马特拉山地区防线上抵抗第3乌克兰方面军。】

       11月5日,经过连番激战之后的第503重装甲营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休整命令。这次,他们被调到了距离布达佩斯东北20公里远处的格德勒(Godollo),此处恰巧也正是第4装甲军军部所在地。刚到没多久,就有不好的消息传到了弗罗密营长的耳朵里:两辆受损过于严重的虎王坦克不得不被送回在德国的工厂进行彻底的大修,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已经不能指望它们了。

【第503重装甲营战斗报告:随着这两辆受损严重的虎王坦克回国大修,弗罗密帐下又少了两员大将,余41辆】

        在3日晚上退到科考(Koka)的第503重装甲营第3连一部(也就是由兰博夫少尉率领的那队人马)的日子就没这么清闲了。从11月起,该地区的形势就已经变得相当棘手,为了稳定住那里的局势,上级部门在以刚刚到达那里的11辆虎王坦克为基础组建了所谓的奥姆勒尔战斗群,该部旋即便成为第13装甲师的又一把利剑。

       但直到12日,奥姆勒尔战斗群才迎来了其第一场战斗。为了扫清从大克勒什通往亚斯贝雷尼(Jaszbereny)(匈牙利中部城市,位于蒂萨河支流佐吉沃河畔,西距布达佩斯64公里)的道路并与第23装甲师取得联系,奥姆勒尔战斗群与驻守在那里的苏联坦克部队发生了激烈的交火,匈牙利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树林成了对方反坦克火力最佳的隐蔽场所,笨重的虎王很难在这样的地形情况下躲避对方的突施冷箭;更要命的是奥姆勒尔还缺乏足够的掷弹兵支持,不可能为虎王坦克提供足够的警戒。果不其然,仅仅几个回合下来便有3辆虎王和一门突击炮中了招。吃了大亏的奥姆勒尔马上下令撤退,可愚蠢的他却又选择了泥泞的小径作了部队后撤之路,这可太难为在夜色中摸黑行进的装甲兵们,先后有4辆虎王坦克由于悬挂系统出现问题而无法开动。幸好此时局部战场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上,这些“受伤”并不算严重的虎王坦克很快便被拖到后方,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及时的修理。

       与此同时,另一场战争却爆发在德军内部。向来我行我素惯了的奥姆勒尔中尉在作战时对待上级部门的命令阳奉阴违,致使第13装甲师师部对其大为不满,双方为此大吵了一场,甚至导致在14日当天连奥姆勒尔战斗群的油料补给也被暂停。

       为了弥合双方之间的矛盾,集团军群指挥部改用稳重的冯·罗森少尉代替了性格冲动的奥姆勒尔,成为了战斗群新任指挥官。伴随冯·罗森一同到来的还有第503重装甲营所直属的防空排和一辆专用于与相距甚远的营主力直接联络的虎式指挥坦克,加上原有的那11辆虎王坦克,刚诞生的冯·罗森战斗群的实力相当可观,并且转归久负盛名的德国陆军第1装甲师指挥,作为其直属预备队。也许对于第3连而言,冯·罗森就是一个福星,他刚到没多久便有源源不断的补给送到了战斗群的营地里,解了燃眉之急。

       从加入新部队的第一天起,冯·罗森战斗群便成为了第1装甲团在珍珠市(Gyongyos)(匈牙利北部矿业城市,在马特拉山南麓,公路要站)地区防线上的救火队,直到18日为止,虎王坦克的及时补防让苏军一次次的强攻都无功而返。但冯·罗森战斗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黑死神”掷下一枚枚炸弹把即将出发的虎王坦克弄得“灰头土脸”,最惨的还要数刚调来没多久的那个防空排,战斗减员一半尚且不论,排里所有装甲车辆都“挂了彩”,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步兵排。

       意外出现在了18日的凌晨,珍珠市城里居然出现了苏军的部队,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虽然,德军在那里有整整一个步兵师,但被如天降神兵一般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苏军战士吓得没了谱,居然糊里糊涂地便作出了撤退的决定。最先作出反应的还是驻守在真哲什保陶(Gyongyospata)的冯·罗森战斗群,部队没等天亮便完成集结,并开始试图夺回珍珠市。但倒霉的事情马上就接踵而至,当前进至距离珍珠市大约10公里远处时,泥泞的地形和复杂的路况已经让冯·罗森头痛不已;而从珍珠市城里退出来的步兵更是将道路堵的水泄不通,营里所有车辆几乎都寸步难行;最背运的还要算天刚蒙蒙亮便恰巧有一队苏军的“黑死神”飞临上空,混乱的场面让对方的飞行员舒舒服服地在空中开了个Party。

       磨磨蹭蹭一路之后,好不容易推进到珍珠市城郊的冯·罗森战斗群起初也仅仅只是象征性地在试探了一把,在没能了解清楚城内敌军虚实之前,冯·罗森是绝对不敢仓促下达进攻的命令,他此时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很快,第1装甲团四号坦克的到来让冯·罗森顿时来了信心,但同时让他感到非常郁闷的是在集团军群的命令中他和整个第1装甲团居然还要接受那个刚刚从珍珠市城里溃败出来的步兵师师部的统一指挥,相信这是谁都很难接受的,可军令难为啊。在与其他部队一番紧密地协调之后,一个并不算高明的攻城计划便仓储出笼了——所有部队以原有的步兵师为核心,从多个方向向城市中心挺进,一举将其夺回。

       凌晨2点过后,反击开始了!冯·罗森在这次战斗中几乎是倾其所有——5辆完好的虎王坦克,通晓装甲战法的他在进攻伊始便将部队一分为二:他自己和加特奈中士(来自第3连)、贾可比上士(来自第2连)的3辆虎王居右,由波恩希尔上士协调的2辆虎王则在1000米外作为后方,两拨人马互为犄角之势,相互掩护、交替前进,此外还有十多辆其他装甲车辆和200多名溃退出来的步兵也参与其中。

       一阵猛烈的炮击过后,冯·罗森和他的部队便已经进入了珍珠市城的一角,早有准备的苏军依托建筑作掩护、从窗口和角落对攻入城内的德军射去了冰凉的炮弹。很显然,指挥苏军防御作战的是一名“巷战考试不合格”的军官,在城市里一片乌漆摸黑的情况下,仅凭着那一点点的月光和坦克发出的噪声很难准确地判断目标的精确位置,盲目的开火却将自己的位置暴露在了德军的面前。细心的冯·罗森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一点,一枚枚大威力的坦克炮弹转眼间便落在了对方的火力点上。在场的加特奈中士描述道:“通过对方开火时那巨大的闪光,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俄国人的方位。冯·罗森少尉让我们就瞄准了亮点打,这显然不是一件困难的差事,我们很快让伊万的反坦克炮‘闭上了嘴’。”

       只有当到达整个地区的制高点——一座数十米高的水塔附近时,德军才算遇到了真正的阻力。当冯·罗森的部队小心翼翼地向那里靠拢的时候,突然间射来的一颗照明弹将整个车队都暴露在苏军的火力打击之下,一串串的枪弹将所有的装甲战车击打的“怦怦”作响,没有一个装甲兵勇于将脑袋探出车外去看个究竟。最先开路的加特奈中士更是多次报告遭到了反坦克炮弹的侵袭,他真应该为能置身于重装甲营而感到幸运,很难想象除了虎王坦克之外还能有那一款德制装甲车辆可以经得起这样的“蹂躏”。

 

市中心巷战中的一名苏军中尉正在向指挥部汇报战况。

       在珍珠市城的争夺战中,冯·罗森曾无数次要求能够得到步兵部队的充分掩护。让人失望的是那支驻防珍珠市的步兵师是笔者所见过的所有二战时期德军步兵师中表现最差劲的一个,丢城在先、助攻不利在后,一遇到苏军的火力打压便止步不前。作为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冯·罗森对此也颇有怨言:“在城市里我们已经走了一公里了,几乎街道两旁的每个房门口都会是俄国人的反坦克阵地。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每当我们刚刚用高爆弹解决眼前的问题之后没多久,便又有一个俄国人的火力点冒了出来。在没有步兵强有力支援的情况下想要让战场安静下来显然是不可能的,可我们最需要的战友在哪里呢,那些没用的家伙……”

       盛怒之下的冯·罗森曾一度让他的部队停止前进,自己拿起一把冲锋枪便寻找后方的步兵支援,尽管这样的举动多少有点鲁莽,却也是情有可原。很快,冯·罗森便揪住了一个落魄的中尉连长,对战争已经绝望了的他毫无斗志,完全失去了对其手下的控制。转机出现在了一位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助战的下士身上,他二话没说便带着自己的那个班跟随冯·罗森来到了虎王坦克的身边。但是,不幸却很快降临在了这位勇敢的下士身上,为了扫清那些时刻威胁着虎王坦克后方的苏军散兵游勇,杀红了眼的冯·罗森亲带着那些步兵冲进两旁的建筑物中,可当他们刚刚迈进第一个院子的时候,带头的那位下士班长便被击中要害而一命呜呼。机敏的冯·罗森马上让所有人都散开,紧接着便是“轰”的一炮,虎王坦克的88毫米炮发言了。当卧倒在地的冯·罗森拍去头上厚厚的灰尘,爬起身来之后,眼前的一幕让他自己都觉得不寒而栗:仅仅数米之外便是1门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苏军反坦克炮。“伊万的反坦克炮兵呢?逃了?还是……”冯·罗森已经不敢继续往下想了。后续跟进的其他装甲车辆也在此刻加入到战斗的行列当中,车载机枪逐一清理了左右两旁建筑物,在水塔附近磨蹭了许久之后,冯·罗森和他的部下终于又能重新上路了。

       然而,在如同堡垒般阴森恐怖的城市中搜索前进,还是让那些久经沙场的装甲老兵们捏了一把汗。当冯·罗森驾驶着他的虎王坦克缓缓逼近位于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处时,苏军的炮火抵抗又呈上升的趋势;装甲兵们无奈地再次停下了脚步,身旁的步兵和掷弹兵也开始一个不落地仔细搜索两旁的建筑物;从每一扇房门、每一个屋顶乃至每一个窗口。同样作为在场目击者的一位虎王坦克驾驶员这样回忆:“那些该死的俄国兵几乎是无处不在,任何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都会成为他们最好的隐蔽场所,如果你不小心将自己的脑袋探出车外,马上就会有伊万们的子弹从你的头上飞过。”

       当破晓时分的那屡微弱晨光映衬在每一个装甲兵的额头之时,十字路口处的激战也已经结束,从所有参战士兵的那一张张灰不溜秋的脸上能体会到的只有疲惫二字。但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下,松懈往往是最大的敌人,罗森本人就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当时的真人真事:“在好不容易控制了市中心的十字路口之后,我下车清点了我们的战利品——2门苏军的反坦克炮。一昼夜的激战让我们每个人都筋疲力尽。在我的默许之下,所有人员和车辆在原地进行短时间的修整。我知道这样可能会有危险,但毕竟我们还只是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没多会我便来到了加特奈中士的坦克车旁和他攀谈起来,通过眼角的余光我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当地平民正在注视着我们,我向他招了招手,意思是让他过来。可紧接着的一幕实在是让我感到触目惊心,那个‘可怜的平民’居然用极其熟练的手法从背后掏出了一把手枪,在向我开了一枪之后便以非常灵敏的身法闪到了一旁的建筑物中。好在加特奈中士及时推了我一把,否则……一瞬间来自我身后的机枪火力便将那栋建筑好好蹂躏了一番,那家伙肯定活不了了,但俄国人(其实连冯·罗森本人也并不能确定那个向他开火的家伙究竟是苏军士兵还仅仅是一个‘怀有敌意’的匈牙利人)那种沉着冷静、勇敢无畏的表现还是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装甲兵们的思绪还停留在此前的那一幕之时,对讲机里传来了第1装甲团团长的命令:继续进攻!冯·罗森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想要在周围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而且又是在阳光明媚的大白天,其结果只会是自取灭亡。在确认了这一命令之后,冯·罗森坚信自己上级要么就是一帮酒囊饭袋、要么就是脑子出了毛病,他不会让跟随自己多年的士兵因为这样愚蠢的命令而白白送命。无奈之下,罗森使出了一个并不光彩的小把戏,他让所有的88炮瞄准了那一幢幢空荡荡的建筑物开火;同时,手持枪械的掷弹兵们全部对空射击;一时间枪声、炮声大作,让在对讲机那头指挥官们误以为冯·罗森的部队再度陷入了苦战之中、无法继续前进。

       虽然,这一招成功地堵住了上头的嘴,不用再作无谓的进攻,但冯·罗森战斗群的日子依然不好过。没多久,苏军的反击部队便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了过来,他们从左右两翼缓慢地挤压着那些可怜的、在侧翼掩护虎王坦克的掷弹兵们。饱受苏军枪弹“洗礼”后的两翼士兵们也只能且战且退、渐渐地虎王坦克靠拢。僵持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了午后2点,耳机里总算传来了期待已久的撤退命令,要知道,冯·罗森和他的手下已经在这块异国的阵地上毫无希望地坚守了近10个小时。眼疾手快的冯·罗森在听到消息的第一时刻便下令撤军,他让还在废墟和小巷和俄国兵斗的难解难分的掷弹兵们先走,自己则指挥坦克和装甲车辆殿后。被虎王坦克的88炮压抑了许久的苏军可不会就这样轻易地放走他们的死对头,紧紧盯着德军车队一路猛追猛打,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苏军追兵的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也让人难以想象。我们这里引用一位德军坦克机枪手的说法:“不用回头,只需将枪口对准了车后,接着按动扳机肆意扫射,总会有倒霉的俄国兵挨枪子的!”

       尽管身后的追兵只有咫尺之遥,但老道的冯·罗森还是凭借他的经验和顽强一一予以摆脱。在侥幸躲过枪林弹雨、全身而退之后,气急败坏的冯·罗森马上提起电话,狠狠地教训了那些懦弱的步兵师军官们。他在自己的日记中也将那些无能的家伙好好数落了一通:“能活着离开珍珠市真是不容易,想想那些倒下的孩子、那些胆小的家伙和愚蠢的命令,我可以肯定地说珍珠市之战将成为我戎马生涯中最糟糕的一场攻城战!”

       很快,新的指示到达了冯·罗森的手上——回到真哲什保陶,第1装甲师需要你们的支援。又有一个两难的选择摆在了冯·罗森的面前:一路打来受损的车辆怎么办?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思想斗争了良久之后,冯·罗森在夜色临近前作出了一个艰苦的决定——将所有不能开动的装甲车辆全部自毁,其中就包括一辆已经被苏军打得体无完肤、毫无“康复”希望了的虎王坦克,而一直以来作为冯·罗森最亲密战友加兄弟的兰博夫少尉的受伤住院更是在罗森的心头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第503重装甲营战斗报告:又是一辆丧命在“过去的主人”手中的虎王坦克,余4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