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水平有几级:《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况与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8:55
一、课标研制和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
1、实验稿是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7月出版,并于当年9月在全国43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
2、修订稿是2005年5月成立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3、2007年4月定稿,但还未出版发行。
二、课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一)课标修改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是充分地肯定成绩,也看到问题实质所在 ;
第二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 ;
第三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 ;
第四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
(二)课标修改的思路
第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第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第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三、课标修改的主要方面
(一)、前言
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基本理念
1、什么叫数学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P1
修订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什么叫数学教育
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P1
修订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3、学习方式
实验稿: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P2
修订稿: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什么是好的教学?第一条,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设计思路
数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知识:“数量关系”、“几何关系”、“随机关系” 。
数学学习的四方面课程:
实验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运用。P4
修订稿: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①数与代数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
②图形与几何
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因此,与直观一样,推理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验证结论,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③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概率的学习中,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④综合与实践
是培养学生过程经验很重要的载体。通过综合与实践,能够把知识系统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5、目标
l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l          四基(修订稿):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l          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原因:双基从53年提出,到56年写出之后,一直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功不可没,使得中国数学基础教育在世界是影响很大,我们的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扎实。但是我们缺少了创造性的东西。
6、基本思想
l          核心思想:演绎和归纳
(1)演绎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他的基本思想有两个,第一个说话要有出发点,有公认的前题,后来演变到公理化体系。第二个,它的推理逻辑是有大前提、小前提。
(2)归纳:培根的《新工具论》。在这一类物体中,很多都有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想。
归纳中含有类比思想:凡是有性质A、B、C的,都有性质D,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它有性质A、B、C,那么它是否可以想像它有性质D?
(3)两者的关系:归纳思想需要通过演绎来证明是不是对的,但无论如何,归纳思想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结果。
l          数形结合
l          等量代换
7、基本活动经验
l          帮助学生思考经验积累,问题提出的经验的积累,创新性活动的积累。
8、问题解决
l          实验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P6
l          修订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够发现问题,把问题提出来,然后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数学上能够提出来很难,提出来后能够用数学符号把它表达出来,这是比较难的。
9、具体目标
l          数与代数
第一学段
1.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第二学段
1.增加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
2.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删除“会口算百以内以为数乘、除两位数”。
4.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改为“能理解简单的方程(如3x 2=5,2x-x=3)。”
l          图形与几何
1.内容的结构的调整:
《标准(实验稿)》的“空间与图形”分为四部分:第一、二学段为(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
《标准(修改稿)》的“图形与几何”第一、二学段仍分为四部分,具体表示有所变动:(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的运动;(4)图形与位置。
l          图形与几何
2.主要内容的修改
第一学段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3)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改为: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第二学段
(1)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增加“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统计与概率
1.统计
l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l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2.概率
与《标准》相比,《标准修改稿》的主要变化如下:
(1)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
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描述。
(2)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在第三学段,学生通过列出简单随机现象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来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概率。
(3)增加了一些案例,特别是对案例在数学上、教学上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希望对教师有所启发。
l          综合与实践
一、把三个学段的名称作了统一,统称为“综合与实践”,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目的和内涵。
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对三个学段的差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一方面突出了创新的核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
l          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并且用较大的篇幅阐述案例,让老师领会课程标准的思想是什么,领会提出知识点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l          螺旋式上升,不一定是知识点本身,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可以有这样的问题,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不断地出现,但是,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随着视野的增加,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不断增加。
l          实施建议完全重写了。过去关于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是按学段写。修订稿是按基本的思想写,紧扣基本理念来写。 如:
第一,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问题,基本根据理念来写。
第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四,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第五、注意如何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发展、培养。
第六,教学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预成和生成,事先备课备得怎么样,讲课时遇到情况如何处理。
还有,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和个别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如何使用教学技术与关系。
把它们完全按核心思想,而不是过去那样按学段来写。按学段来写要写出层次,不会重复。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标准和大纲有什么不同
l          传统的大纲是关于教学和教育内容的规定。它适应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为本质的教育,它最关心的是这些知识你教了没教,这些知识学生是否掌握了。
l          课程标准不一样。大概是建立在整个教育理念的改变,就是说我们传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逐渐过渡到人的成长,以人为本,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孩子的未来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这样,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一定还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2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
l          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这三维目标是什么呢?就是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l          智慧
l          创造
l          情感态度
史宁中校长: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3需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
课标: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还要看学生回答结果反映的思路是否清晰。
4“精而深”
l          美国数学课程:广而浅
l          我国过去的数学课程:广而深
l          现在目标:精而深
知识分三种:不教就会;教了不会;教了能会。
可比广度 :用知识点除上课时,千万不要太大。
五、结语
l          课标的修订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目标等,同时又要理性地看待存在的问题,要有宽容心。
l          课标中的目标和具体内容都是以学段的形式进行阐述,而我们的教学和评价都是以学期为单位,因此在以教材的要求为前提下,还要注意把握住学段目标,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度”的问题。
l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深刻理解课标的精神实质是当前数学教育和教研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