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表格如何导入cdr:过敏煎+桂枝龙骨牡蛎汤+半夏天麻白术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泻心汤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24:19

过敏煎+桂枝龙骨牡蛎汤+半夏天麻白术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泻心汤应用  

2011-11-03 11:19:2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刘兴宽《过敏煎》组方: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

    适应症: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随症加减:如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热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介子、苏子、葶苈子、杏仁。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苍耳子、葛根。冷空气过敏症,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按语:祝谌予所制过敏煎组方简单,药味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非常严谨。四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实乃大家之也!在临床应用中随症加减,并采用西医的辨病,中医的辨证,加减有制,应用广泛,值得临证参考。本方曾经上海某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确有抗过敏作用。祝氏应用于临床几十年,属于过敏疾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桂枝龙骨牡蛎汤

摘要: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原文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实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虽有桂枝,非治伤寒,此治虚劳也,乃仲景心法。方中桂枝温阳气、助气化、通营血,芍药味酸性......

全文: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原文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实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虽有桂枝,非治伤寒,此治虚劳也,乃仲景心法。方中桂枝温阳气、助气化、通营血,芍药味酸性寒,调营和血、养肝敛阴,桂芍合用,温阳和阴;生姜、大枣助桂芍以和营卫、调气血,甘草调药和中,助芍药化阴养营。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加龙骨、牡蛎重镇固涩,又可潜阳入阴,使阴精下泄,虚阳不能上浮,如是则阴阳相济,心肾交通,诸证可解。
  本条主述阴阳两虚失精证治,“失精家”为过失精者,日久阴虚及阳,则下焦阳虚,见“阴头寒”,精血衰少,不能上荣而见“目眩,发落”。《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失去阳的固摄,阳失去阴的滋养,则阴阳间失去正常维系,心火不下交于肾,肾水无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神浮动,男子以虚阴挟火则失精,女子以虚阴挟火则梦交,故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龙骨、牡蛎固精。另外,临证同种疾病可见不同脉象,如本条“失精家”可见极虚脉也可见芤脉或迟脉,或芤动、微紧等。反之,不同疾病也可见相同脉象,如失精家或下利清谷、亡血者,均可见到极虚脉或芤或迟之脉,究其原因在于阴阳两虚。所以,应用桂枝龙骨牡蛎汤的要点是肝肾俱虚、阴阳失衡、阴阳两虚,在用药的同时应详察病情之久暂与轻重。笔者运用该方于多种疾病之中,取效甚捷,举例如下:
1颈椎病 黄某,女,41岁,教师,1999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头昏头胀,目眩颈僵、左手指麻木半年余。患者发病前曾连续伏案工作多日,后来出现头昏头胀伴左手指麻木,曾于他院检查,经颈部X线片确诊为颈椎病,服药未效来诊。刻下症见头昏沉闷,间有站立不稳,颈僵肩痛,手麻时作,纳可口干,舌苔薄白微腻,脉沉滑。辨证为肝肾不足,下虚高摇,痰瘀阻络,治当培补肝肾,协调营卫,兼化痰瘀。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8g,生白芍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大枣4枚,生姜2片,天麻 10g,葛根 15g,川芎 10g,桑寄生20g,僵蚕9g。服药10剂。二诊头昏、颈僵稍缓,仍腰背酸软,原方加川断15g,桂仲15g,嘱服药1个月后诸症消失。上方间断调理2个月巩固疗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颈椎病以肝肾不足为本,《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再从临床表现可见,就诊者大多在40~50岁,下元已亏,肝肾不足日久,阴阳俱虚,营卫不调,易感外邪,内外相因,筋脉失养,水不涵木,痰瘀渐生,一遇过劳或饮食不节即可诱发本病。故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益肝肾,和阴阳,除痰瘀,使升降相因,阴阳相济而已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秦某,男,39岁,2002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头晕、心悸、胸闷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2周。在他院已确诊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服阿托品、地高辛、丹参片等未效。刻下症见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畏寒肢冷,大便不实,纳差腹胀,面色少华,唇舌紫暗,苔薄白,脉沉迟而细,偶见结代脉。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8次/分),心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3~4次/分;阿托品激发试验示:心率低于90次/分。辨证属心肾阳虚,气滞血瘀,治当温补心肾,通经活络,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15g,生姜三片,大枣5枚,甘草9g,白术 20g,制附子9g(先煎),生龙骨20g,生牡蛎20g,川芎15g,香附 12g。服药10剂,症状减轻;继服1个月,心率56~60次/分;再服药月余,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分,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激发试验后心率96次/分。后以此方间断服用月余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本病日久,心肾阳虚,阴寒内侵,凝聚难解,渐成阴阳俱虚之态势,气血受阻,营运无力,脉失通畅,阴阳因虚而移位。用桂枝龙骨牡蛎汤通阳益心气,扶正散邪,能切中病机取效。

半夏天麻白术汤李东垣《脾胃论》载:“范天   之内,宿有脾胃之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怫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医疑为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病不减。又疑药力小,复加七八十丸,下两行前证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笛粘,涌出不止,眼黑头眩,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逆,不得安卧,余谓前证乃胃气已损,复下两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天麻白术汤主之而愈。”  
半夏天麻白术汤
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泽泻 人参各1.5克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上药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
。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芪甘温泻火补元气,二术俱甘苦温,除湿补中益气,泽、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实,荡胃中滞气,大麦蘖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李氏熟谙脾胃理论,断前案脾胃失降顺,冬出归晚,为寒气怫郁而作闷乱,医疑有热而误下,重虚脾胃,脾失健运,饮凝为痰,痰阻脾胃,清气不升,故眼黑头眩,头痛如裂;非补益脾胃,祛风化痰,利湿调中,不能除病,故拟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以收显效。
现化之耳源性眩晕症、高血压等病出现眩晕症状而见脾虚痰阻之证者均可用此方治疗,而且疗效很高。有报道用本方治疗60例耳源性眩晕。治疗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笔者曾用本方治疗眩晕100余例,一般5——7剂显效,有效率达98%。
,药物组成:半夏10 g,白术15g,天麻10g,云苓10g,苍术10g,陈皮10g,神曲10g,麦芽10g,泽泻10g,党参10g,黄芪10g,甘草10g。恶心呕吐重者加代赭石20g(包煎),重镇降逆;耳鸣重者加菖蒲10g,通阳开窍;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10g,砂仁10g化浊开胃。水煎服,一日二次。5——7剂为1疗程。重者可服2个疗程。
病案举例:
患者,女,41岁,患者主因旋转性头晕伴恶心、呕吐、耳鸣3天,于2004年2月1日就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如乘舟车,伴耳鸣、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质红、苔白、脉滑,查体:T36℃,P80次/min,BP120/80mmHg,R20次/min,双眼球水平眼震,颈软,无抵抗,心肺未见异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电测听检查:感觉性耳聋,重振试验阳性。西医诊断为: 耳源性眩晕症:中医诊断为:眩晕,痰湿中阻,治宜健脾祛湿,化痰熄风。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云苓10g,苍术10g,陈皮10g,泽泻10g,党参10g,神曲10g,麦芽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日,痊愈。耳源性眩晕症属于中医脾虚湿阻引起的眩晕范畴,方中白术健脾,天麻熄风是标本兼顾之法,用二陈汤化湿祛痰,党参、黄芪益气,神曲、麦芽健脾并加强了祛湿作用,白术、苍术合用,泽泻、云苓合用可燥湿利湿,诸药合用,共达健脾化湿,祛痰熄风之功。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2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原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麻、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前区疼痛等现象。治疗时可用本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姜黄等,疗效较好。

  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早期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往往抬举上臂或旋转上臂时,即出现一种刺痛样剧痛,疼痛可影响上臂活动,抬举、外旋、后伸受限,穿衣梳头都感困难。治疗时可用本方加羌活、秦艽、防风、威灵仙、姜黄等,验诸临床,屡用屡效。

  治疗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者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继发者多由腰、骶椎骨节病变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疼痛常始于腰椎或臀部,沿股后侧、膝后侧、小腿后外侧而辐射之足背。对于原发性者,可用本方加丹参、当归、川乌、草乌、川牛膝、蜂蜜、灸甘草等,疗效可靠。

  治疗脑血栓:形成本病的主要因素为血管狭窄、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流迟缓,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出现半身瘫痪。治疗时,可用本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疗效较满意。

  治疗心绞痛:心绞痛的特点为阵发性前胸压迫感或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可用本方加瓜蒌、薤白、红花、三七粉等,疗效甚佳。

半夏泻心汤应用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体外药敏试验发现,本方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单味主药黄芩、黄连对HP亦具有明显药敏作用。该方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缺氧作用。据临床研究报道,本方对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胃脘痛、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疮等消化道疾病、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以及泌尿、生殖、呼吸、循环、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在此举医案数则,以窥一斑。
一、浅表糜烂性胃炎
患者高某,女,45岁。因胃脘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伴有嘈杂泛酸,进食后加重,胀满、嗳气,纳谷无味,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厚。电子胃镜检查可见胃底、胃体处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点,大便隐血试验(+)。予解痉、消炎、抑酸治疗无效。后用半夏泻心汤水煎服,连服3剂后疼痛消失,大便隐血(-),继服2周剂后好转出院。
  
二、慢性肾盂肾炎
黄某,女,37岁。1999年10月6日初诊。慢性肾盂肾炎病史5年,发热伴有颜面、双下肢水肿1周。现恶寒发热,T38.6℃,腰痛伴腹痛,尿频量少,尿痛,有灼热感,色黄,口渴欲饮,但饮不多,恶心,呃逆,纳差,疲乏懒言,舌质淡,苔黄白腻,脉弦滑。尿检白细胞(+++),蛋白(+),红细胞少许。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中医诊为水肿。此乃湿热蕴结中焦所致。治宜和胃降逆,清热利湿。方用半夏泻心汤加苏叶10g,竹叶15g,土茯苓15g,薏米仁30g,车前子15g。每日1剂。药后惟感纳差,精神欠佳,他症消失,复查尿常规在正常范围。后以补益脾肾之药调理善后。笔者认为辛开苦降法的应用不拘泥于此,通常达变可治多种病证。本例水肿与半夏泻心汤所治之症虽异,然病邪遇郁,气机闭阻,升降失调,清浊不分之病机则相同,故应用半夏泻心汤以通闭泄结,调理气机,升清降浊,使气机畅,清浊别,诸逆平
三、慢性结肠炎
邓某,男,52岁,农民。2001年9月3日初诊。患者患泄泻30余年,经结肠镜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著。病人五更泄泻,大便稀溏,每日3~4次,稍进油腻则加剧。曾服四神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痛泻要方、乌梅丸等,见效甚微,或服药时见效,停药辄复。详问病情,除泄泻外,伴见倦怠乏力,精神疲惫,饮食甚少,过食则胃胀不适,腹中冷痛,夜寐不宁,平素常患口疮,厌食生冷油腻之物。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证属脾虚失运,寒热错杂。治宜健脾补中,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补骨脂10g、五味子6g、炒白术、炒山药各15g、焦三仙各15g。水煎服3剂后,纳谷略增,精神好转,腹胀消失,腹痛亦减,仍感倦怠乏力,大便每日2次,第1次已成形,第2次仍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原方继进5剂。精神较好,饮食增进,口疮未再发作,夜寐安稳,舌脉正常。要求调方,巩固疗效,继以保和丸以调理善后而愈。
四、美尼埃综合征
张某,女,40岁,自诉眩晕症6年,病情发作时天旋地转,目不能开,开则呕吐,喜卧静睡。西医诊为美尼埃综合征,多次用西药治疗,能暂时控制病情,但容易反复。近日因冒雨劳动而发病,刻下眩晕喜卧,动则加剧,目不能开,伴有呕吐,倦怠懒言,少气乏力,自汗,纳减便溏,头晕及四肢倦怠沉重,贪睡,不思饮食,舌红苔薄黄腻,脉弦。证属湿热痞阻中焦,治宜辛开苦降,祛湿通络止眩。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天麻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6g。服1剂眩晕止,2服纳食香。继服1月,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就如郝万山所言:
半夏泻心汤的功效主要在于它调节了“中焦斡旋”功能!
不论何病,只要见到中焦气机不畅,就可以用来治疗。以上病例,只是作为实例参考。
抓住本质,屡试不爽!
失其精髓,百无一效!
半夏泻心,与小柴胡在应用上是殊途同归。只是作用的部位有略有不同!
只要看看黄连汤, 小柴胡汤,泻心类方的区别,我们就能发现很多的问题。其实他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只要辨证准确,应用起来功效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