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网英语时代新课程:[野史乱弹]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42:55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0-28 22:59:32 
回复 
  公元1127年十二月,吴乞买再次召开了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会议,主要内容是如何进攻偏安南方的赵构政权。
  会议的参加者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西路军的粘罕为主,主张首先出兵陕西、河南一带,与西夏国联合夹击,消灭陕西一带的宋国势力,而后南下攻打赵构;而另一派则是以完颜宗望昔日的东路军将领为主,包括宗辅和宗弼等人,他们主张与粘罕的西路军合二为一,共同攻打河北、山东,争取一举抓获赵构。
  两种意见截然不同,最后只能由老大吴乞买来决定,吴乞买一眼就看出这是金国内部党派斗争开始出现的迹象,一方是阿骨打系,另一方是非阿骨打系,两边谁也不服谁。
  但吴乞买很聪明,两边谁也不得罪,采用了比较折中的方案,兵分三路进攻宋国,第一路由“常胜将军”娄室率领攻打陕西,第二路由东路军和统帅粘罕率领攻打河南一带,第三路由完颜宗辅率领攻打河北和山东。
  三路大军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赵构!
  这是当时金国最为强盛的三支军队,其战争能力之强非但在东亚地区,可能在整个亚欧大陆都是数一数二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女真骑兵,我们的南宋皇帝赵构又该作何反应呢?
  自从赵构五月份在商丘登基以来,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往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不停地找打人去和金国谈判,以期望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
  所以说,有时皇帝的宝座就像一魔椅,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所有的大臣们都看花眼了,一年前在金营中表现非常出色的那个赵构果然一云不复返了,现在只剩下这个从这方面看都越来越像他父亲和大哥的赵构了!
  但就在赵构刚即位不久,还有一位头脑比较拎不清的宋国愤青向赵构上了一份千言书,内容如下:“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这位哥们胆子可够大了,居然敢擅自劝说赵构御驾亲征,并顺便把黄潜善、汪伯彦两位皇帝的亲信给得罪了,要知道宋国历史上敢劝说皇帝御驾亲征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寇准,另一个是李纲。
  赵构看到这份千言书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因为一个小小的青年居然敢如此对待当今的皇帝,真是目中无人,胆大在包天,然后他的第二反应是派人去调查这位愤青的身份,看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和自己叫真?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位愤青是个军队中的小头目,属于真定宣抚使刘浩的部下,职务是承信郎。
  何为承信郎?宋国的武臣官职共分五十三级,这承信郎位居五十二级,也就是倒数第二级。
  赵构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后是又能气又好笑,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个小小的承信郎,让他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大和上级。
  于是,这位承信郎被赵构以越职的罪名剥夺了承信郎的官职,变成了一个小兵。
  赵构似乎对这段小插曲不太感兴趣,可能不久他就会把这小插曲给忘记,但他以后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承信郎的名字——岳飞!
  公元1127年十月,看到金国的老大似毫没有和解的意思后,赵构有点害怕了,他担心自己会遭到同父亲、大哥相同的下场。
  但赵构已经充分吸取了赵佶老师和赵桓同学的教训,因为赵构认为他父亲和大哥智商太低,只会窝在汴京城里喊救命,结果把国家给弄没了。
  赵构可比他父亲和大哥聪明,打不过就跑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反正宋国地方大的很,随便找个地方继续当皇帝,不相信金国军队还能把整个宋国都占领。
  而且逃跑还得讲策略,“逃跑将军”姚平仲是逃得速度非常快,以致夜行八百里,而赵构的逃跑理念是要预先跑路,不能等金国军队打过来了再跑,而是要提前逃跑,在金国军队到来之前,提前离开,这样比较安全。
  于是,赵构下令要迁都,将首都由目前的南京商丘迁到扬州,放弃黄河天险,改将防移到江淮一带。
  金国军队还没打过来,就先想着逃跑,我们的这位南宋开国皇帝也算是历代开国皇帝中的极品了。
  面对这样一位活宝开国皇帝,很多拥立赵构称帝的大臣们都快气疯了,最气愤的还要属李纲和宗泽两位坚定的主战派。
  作为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的头号功臣,李纲却遭到了被赵桓同学发配四川的遭遇,但李纲在宋国的人气实在是高,以至赵桓同学在第二次被金兵围城时,再次启用李纲。
  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李纲接到赵桓同学的命令后,日夜兼程赶往汴京,但很不幸,还没等李纲进入河南境内,便得到了汴京城失守的坏消息。
  一时间,李纲迷失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宋国皇帝都没了,自己还能为谁卖命呢?难道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赵构的称帝,使李纲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于是他便第一时间来到商丘求见赵构,赵构对这位昔日的功臣非常尊重,立即加封李纲为尚书仆射兼右待郎,李纲第三次成为宋国的政治核心成员。
  于是,李纲开始再次为老赵家的后代们效劳,他刚上任便开始整顿军队军政、部署抗金措施,反对一切议和,处在风雨飘浮中的南宋小朝廷又出现了一丝转机。
  但宋国向来盛产右倾投降分子,李纲面对的对手从昔日的李邦彦、张邦昌之流又变成了黄潜善和汪伯彦,宋国从来都不缺少忠臣,但也不乏奸臣。
  黄潜善和汪伯彦是赵构身边两位忠实的主和派,整天都在怂恿赵构迁都南下,美其名曰避开金国的锋芒,
  而且李纲入政以后所部署的大量抗金措施也被这两位仁兄破坏,搞得李纲心情非常郁闷,这也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位仁兄的最终目标。
  于是,在当了七十多天宰相后,李纲第三次被迫离开了自己报热爱的工作岗位,被活宝皇帝赵构贬到海南岛。
  另一位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宗泽的遭遇比李纲更悲惨,由于拥立赵构称帝有功,宗泽很快就被赵构任命为汴京府留府,负责汴京城的保卫工作。
  而我们的宗老先生也确实争气,在赵构称帝以来,宗泽在汴京城下多次击败前来搔扰的金国部队,整个汴京城在失守后不到一年,已经变得牢不可破。
  于是,我们的宗泽老先生开始打出了“收复大宋江山”的旗号,他从赵构称帝后不久,便上疏要求赵构率兵跨过黄河,收复失地,但都被赵构以各种拒绝。
  但宗泽老先生毫不气馁,一连二十四次上疏要求北上过河。
  看到宗泽才先生如此的锲而不舍,我们有赵构居然还是无动于衷,一门心思想着迁都扬州。
  于是,宗泽老先生再也受不了这个刺激,背疽复发,病倒地床。
  但病床之上的宗泽老先生还不忘过河收复失地,一年后,宗泽老先生终于撒手离开了人世,临死之前,他还不忘记要求赵构北伐的事,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亡。
  我不知道赵构是否已经听到了宗泽临死前的遗言,但我很怀疑宋国的几代皇帝是否都是冷血动物,有那么多忠心的大臣为他们赵家的宋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王禀、李若水到宗泽,个个都是死得非常悲壮,但都不能唤醒他们身体中的那种男人的血性!
  

作者:迷失坐标 回复日期:2008-10-30 11:55:45 
回复 
  看在岳王爷的面子上,俺回帖

作者:calou2008 回复日期:2008-10-30 14:31:07 
回复 
  mark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0-30 23:00:59 
回复 
  就在赵小九继续干着他父亲和大哥自毁长城的蠢事之际,金国的几十万铁骑可就要毫不客气地侵占南宋这块中原的肥肉了。
  东路军在完颜宗辅和宗弼的率领下,开始向河北、山东一带挺进。
  名义上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完颜宗辅,但论冲锋陷阵、上阵杀敌,那还得靠完颜宗弼(兀术),作为这支东路军的先头部队,兀术可算是为宗辅挣足了面子。
  兀术先是在青州击败宋将郑宗孟的数万宋军,攻克青州,然后又在临朐分别击败宋将赵成和黄琼,攻取临朐,随后又在黄河边击溃了三万宋兵,可以说为东路军扫平河北诸县立下了头功。
  不过郑宗孟、赵成、黄琼都是赵构手下不知名的将领,击败他们似乎并不能说明兀术有多么的厉害。
  但兀术在随后的南宋讨伐战中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完美绝伦来形容也不为过。
  公元1129年初,由于在平定河北过程中的优异表现,兀术被吴乞买任命为元帅右监军,负责进攻龟缩在江南扬州一带的南宋政权。
  兀术第一次被任命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心情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也为他能够在宋金对抗的军事舞台上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兀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公元1129年五月,兀术与完颜昌、拔离速、马五等诸将分兵进攻扬州,而这几路大军之中以兀术的军队战斗力为最强,也是进攻赵构的绝对主力部队。
  赵构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还没等兀术的大军进入扬州,他已经提前逃离扬州,渡过长江,来到了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市)。
  而兀术的反应速度比赵构还要快,他从河南归德出发,向淮南进军,一路之上攻城拔寨,所过州县要么攻破、要么投降,无人能够抵抗神通无比的兀术。
  不到三个月时间,兀术便率领着他的女真铁骑一路杀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县。
   我们的赵构似乎对自己南宋军队的战斗能力值比较了解,还未等兀术的金国军队渡过长江,便又能开始了他的逃亡政治生涯,这次他的选择对象是杭州。
  看来,赵构对战局的判断能力还是很强的,因为确实如赵构所料,宋军根本守不住长江天险。
  此时南宋的建康太守是杜充,这位仁兄本是宗泽老先生的副手,在宗泽老先生病世后,曾经接替过汴京城留守的职务,但他哪能和宗泽相比,很快就把汴京城丢给了金国,自己也跟随着主子赵构跑到了建康。
  但赵构似乎特别信任逃跑将军,居然再次把建康太守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了杜充。
  而杜充也是位著名的“恐金将军”,面对长江北岸的兀术军队,他吓得不敢出战,躲在城中不露面。
  连主将都不敢应战,下面的士兵们如何去打仗呢?
  看到连老天都在帮助自己,兀术当然是非常高兴。1129年十一月,乘着宋兵在长江沿岸防御空虚之际,金兀术在马家渡成功地渡过了江南的第一自然天险长江,直逼建康城。
  杜充和赵构是同一类人,打仗遵循的第一原则便是逃跑,只留下了一名副将去对付兀术。
  而这名副将不是别人,正是岳飞,自从两年前因写千言书而被赵构罢官后,我们的良好青年岳飞一直在各类不同的将军手下当兵。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岳飞这颗金子在军队中间很快便脱颖而出,由于作战勇敢,岳飞很快便官复原职,不到一年便成为河北招讨使张所手下的武经郎。
  人才自然是会得到伯乐的欣赏的,很快岳飞便被宗泽收入帐中。但很不幸,宗泽病亡,岳飞也就便成了杜充的部下。
  在杜充放弃汴京南逃时,岳飞便曾极斩劝阻杜充不要轻易放弃中原的土地,但未被采纳,于是我们的愤青岳飞只好跟着杜充逃到了建康。
  国家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岳飞终于要走上前线去第一次面对他毕生最强劲的对手——完颜兀术。
  但岳飞同兀术的第地次交锋以岳飞的失败而告终, 当然失败的原因委复杂,一方面兀术的金军战斗力实在不是一般地强,而另一方面岳飞只是个副将,统率的军队人数有限,虽然他作战很勇敢,但孤军作战,只得接受失败的结果。
  兀术此时还不认识什么岳飞,而且他也没有闲功夫去搭理岳飞这个小角色,他想抓的是赵构这条大鱼,于是兀术率领他的军队马不停蹄又向临安进发。
  我估计此时的赵构都快被兀术追疯了,兀术好象有如神助似的,他逃到哪里,兀术就追到哪里,双方就像在玩捉迷藏游戏。
  不过,赵构是非常相信兀术这个混世魔王很快便能打到临安城下的,于是,他又一次向南方逃窜,这次他选择的是靠近东海的港口明州(今宁波市)。
  赵构的判断再次灵验,兀术率领着他的军队从广德进军,直下湖州,攻克临安,赵构也就是早走了几步,否则肯定要成为兀术的俘虏了。
  但明州似乎也不安全,因为兀术和他的军队就像打了强心针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刚占领临安没几天,听说赵构在明州,又很快将目标指向了明州。
  这下赵构可傻眼了,他这次没有预料到兀术的军队尽然如此迅猛地直扑明州,难道说南宋国的命运就将如此凄凉的结束吗?
  

作者:kojlyafn 回复日期:2008-11-1 14:05:20 
回复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易读 整理版: http://www.xunlei-mz.cn/art_2878_9064.html
  

作者:kojlyafn 回复日期:2008-11-1 14:17:06 
回复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易读 整理版: http://www.xunlei-mz.cn/art_2878_9064.html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1-1 22:53:25 
回复 
  静待更新

作者:幽幽香 回复日期:2008-11-1 23:22:49 
回复 
  
  虽然不喜欢女真,但文章确实非常好。顶一下。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 9:33:06 
回复 
  谢谢船长\君子兰\幽香等网友的支持,我会不断更新的.

作者:素心君子兰 回复日期:2008-11-2 9:50:20 
回复 
  要加油哦 春秋同学 我们看好你

作者:罔_两 回复日期:2008-11-2 10:05:17 
回复 
  曾经看金国的文,无奈没找到下文,是书上连载,此文留爪,慢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wuking911 回复日期:2008-11-2 22:41:01 
回复 
  怎么还没更新呢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 23:35:32 
回复 
  要说赵构的狗屎运还真是不错,因为他选择的逃亡地点都不错,这次赵构选择的第四个逃亡都城明州有个独天得厚的优势,那就是靠海。
  明州就是今天的宁波市,宁波三面靠海,是个天然的优良海港,在古代航海业并不发达的时候,像这种海港城市一般是不会有多大的人气的。
  但赵构同志似乎能预见将来的事情,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做为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一旦在陆地上被金兵包围的话,他还可以驾船出海,做真正的流亡政府。
  事情果然如此,兀术是铁了心要把赵构这条大鱼钓到手,于是派出了部将阿里和蒲卢浑率领精兵四千做先锋,直扑明州。
  看到兀术这个混世魔王又能像疯狗一样追着不放,赵构只好使出了自己的最后一招——乘船出海,流亡海上。
  兀术是咬定赵构不放松,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到你,你乘船出海我也派人乘船出海,不信就抓不到你。
  但兀术在追击过程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手下的士兵都是来自遥远的北方,根本没有经历过水战,更别说出海作战了,而且那个时代的大海就像一个性格脾气非常古怪的小孩子,随时都有可能发脾气来捉弄你。
  于是,金国士兵们在海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士兵受不了海上的颠簸纷纷病倒。
  后来,他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临近明州的海岛,估计就是今天的舟山群岛,抓住了一个当地的地方官,经审问,才知道赵构可能已经逃到了温州一带。
  古时候的军事地图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精确,温州具体在哪个位置,大部分金国士兵们都没有方向感,只是知道在明州的南方。
  兀术只好硬着头皮向南行驶,就这样大概在海上行驶了三百多里路程后,兀术自己对能否抓获赵构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因为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本来就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何况一连航行了数十天就连赵构的影子都看不到,如果再向南行驶,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件。
  兀术从小生活地东北平原地区。他不可能具有近代航海家的探索发掘精神,因此为了防止在海上发生意外,兀术只好放弃对赵构的海上追击,率领部队返回临安。
  兀术的这次追击战,跨江河、越天险、破关隘、捣城池、搜山川、入大海,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其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出人意料。
  在金国上下把这场战役称为“搜山检海”捉赵构。
  这次追击战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第一次跨过长江、追击中原王朝的皇帝,并且差点儿终结了这个中原王朝的政治生命。
  而我们的兀术由于领导了这次几乎完美的战役,而一战成名,从此成为金国朝中非常优秀的一名军事统帅。
  但兀术的这次战争表演并非百分之百完美,因为有位南宋的将领在兀术的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而且这一刀差一点要了兀术的命。
  金国天会八年、南宋建炎三年,三月,兀术向吴乞买宣称对赵构的搜查行动已经结束,金国军队孤军深入,处在南宋军队的包围之中,必须尽快渡江回到中原。
  因此,兀术率领手下的十万骑兵 浩浩荡荡地向长江南岸的镇江府进发,准备在镇江一带渡江过河。
  而此时,镇江城的守将是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这位仁兄,参加过镇压方腊起义的战争,并且还新手抓获了方腊,是宋国不可多得一名猛将。
  韩世忠在跟随童公公成功镇压方腊起义之后,由于抓获方腊有功,被赵佶老师封为承节郎。
  而后埋世忠又跟随大将军刘延庆参加了讨伐北辽的一系列战争,但由于童公公等人的“英明领导”,北伐军以惨败而告终,韩世忠也不得不吞下失败的恶果。
  但人才在哪儿都受欢迎,韩世忠很快被宗泽发现,成了赵构手下勤王大军的一名中级军官,在对抗金国的战争中一贯表现非常出色,很快被任命为平寇左将军。
  1129年的三月,刚刚登基不到两年的赵构遇到了来自南宋朝廷内部的一次政治危机,统制官苗傅和刘正彦密谋发动叛乱,逼迫赵构退位,改而拥立赵桓同学的儿子当南宋的皇帝。
  作为深受赵构赏识的一名武将,韩世忠自然是要发起讨伐苗、刘叛党的运动,他和另一名著名将领张俊一起亲自平定了这次南宋内部的叛乱,保住了赵构岌岌可危的皇位。
  赵构对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是格外尊敬,特别赐于韩世忠“忠勇”两字,并再次加官进爵,被封为浙西制置使,负责镇守镇江。
  而在解决了内部危机后,南宋小朝廷遭受了来自外部金国的巨大压力,赵构被兀术的军队打的满地找牙、到处流窜、狼狈不堪。
  正在镇江的韩世忠看到自己的国家被金国军队任意肆虐,自己的皇帝被金国人追的仓皇逃命,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心情,决心在镇江与不可一世的兀术大军进行生死决战。
  镇江——黄天荡,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地方,将韩世忠和完颜兀术两个同时代的风云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作者:英雄旗主 回复日期:2008-11-3 0:20:57 
回复 
  沙发,非常得沙发!!!!!!!!!

作者:wnaidh 回复日期:2008-11-4 12:59:41 
回复 
  宋朝皇帝真是没用,早点完蛋走人让地方.

作者:盈盈25 回复日期:2008-11-4 14:09:59 
回复 
  楼主加快更新啊,希望早点看黄天荡之战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1-5 9:25:12 
回复 
  但岳飞同兀术的第地次交锋以岳飞的失败而告终, 当然失败的原因委复杂,一方面兀术的金军战斗力实在不是一般地强,而另一方面岳飞只是个副将,统率的军队人数有限,虽然他作战很勇敢,但孤军作战,只得接受失败的结果。
  ----------
  :)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1-6 13:30:22 
回复 
  静待更新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7 9:32:24 
回复 
  最近工作较忙,晚上很困,更新会慢点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7 11:47:03 
回复 
  公元1130年四月,兀术的十万金国铁骑带着“搜山检海”的巨大战争胜利品沿着运河一路北行,经嘉兴、苏州一线一直来到了长江沿岸的镇江,准备从这里班师回朝。
  但到了镇江后兀术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位宋国的将领正在镇江恭候着他的到来。
  因为在以往的宋金战争中,宋国的军队要么稍做抵抗便败退、要么干脆投降金国,从来没有宋国军队敢主动找上门来单挑的,所有兀术感到很奇怪,他对自己面前的这个对手产生了兴趣。
  其实韩世忠早在建康失守后就有了这个大胆的计划,他料想兀术的大军不可能在江南一带长期驻扎,肯定会在短期内撤回江北。
  于是,韩世忠便抓紧时间在镇江一带建造水战用的大型战船, 准备在兀术回国的途中来个突然袭击。
  看来韩世忠的计划基本成功,正如他的所料想的那样,兀术在江浙一带征战了半年后决定返回中原,而且走的路线也非常符合韩世忠的口味,走水路。
  因此,韩世忠决心在镇江打一次漂亮的阻击战,彻底打跨“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不过兀术毕竟是员久经沙场的优秀统帅,对于敢主动挑战的敌手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他所得到的情报是韩世忠的军队只有八千人,而自己拥有十万金国的勇士,这个人数的比例兀术自然会计算,十二比一。
  所以看到韩世忠带着他的八千水军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时,我们的兀术却似毫没有任何的战前紧张情绪,相反还带着手下的几个亲兵到镇江的至高点金山寺去查看军情。
  不过,这次金山寺的佛祖却没有保佑兀术,相反还差点要了兀术的性命。
  因为,这两年之中,兀术带着他的十万铁骑纵横驰骋在中原及江浙一带,横扫千里无对手,所以兀术根本没想到去金山寺还会有什么危险,所以他只带了自己的四个亲兵来到了金山寺。
  而此时的金山寺却已经是危机四伏,当然这一切都是韩世忠事先安排的,因为他知道金山寺是镇江的至高点,从金山寺可能看到长江的沿江情况,十有八九,兀术会选择这个地点来查处军情。
  于是,韩世忠大胆的实施 “斩首”行动,派几百名士兵埋伏在金山寺周围,等待金国重要人物的出现,然后一举将其斩首,提前结束这场战斗。
  韩世忠的这个“斩首”计划布置的非常周密,而且实施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这个金国重要人物果然来到了金山寺,而且仅带了四个亲兵。
  这对几百名金山寺的宋兵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事,本来以来会来个几十名金兵,双方还会有一玚恶战,却没想到一共才来了五个人。
  于是,这群宋兵们立功心切,还没等兀术等五个人走进包围圈,便迫不得已地发动了“斩首”行动的信号。
  所以说,有时候急燥会误大事,这群宋兵便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兀术等五人发现金山寺居然埋伏了几百名宋兵,也是吓了一跳,但毕竟兀术是身经百战的勇将,这种场面还吓不倒他。
  于是,兀术带着手下的四名亲兵沉着应战,除了两名亲兵被俘,其余三人居然逃出了宋兵的包围。
  但这场遭遇战对兀术来说却是惊险万分,在突围中,兀术身中一箭,摔下马去,正当宋兵以为兀术已经被射死时,他又突然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后来韩世忠经过调查,发现那个死里逃生的金国首领正是兀术后,是后悔不已。
  历史就是如此的精彩,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小事,却足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
  金山寺遇袭,兀术虽然死里逃生,却搞得狼狈不堪,自从他出征打仗以来,还从未受过这样的羞辱,于是,他开始对这个眼前的对手韩世忠刮目相看。
  第二天,兀术决定率领十万大军渡江迎战长江北岸的宋军。
  战争开始前,兀术对自己的获胜是充满信心的,虽然他也深知自己的军队适合平原地区的陆战,并不善于水战,但他深信一点,那就是自己的人数优势。
  无论你宋军水战如何厉害,我以十敌一,还能输不成?
  但兀似乎对三国演义的故事读的不多,更重要的是对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故事不熟悉,所以他犯了和老曹一样的错误——在水战中盲目相信人数的优势。
  因为水战主要是在大江、大河中进行,需要依靠作战的工具——战船,就像金国的陆地作战依靠战马一样,战船就是水军的战马。
  韩世忠正是在兀术“搜山检海”的过程中,打造了一大批重量级的战舰,当时称之为“海舟”,这种海舟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也就是说达到了可以在海上作战的能力。
  而兀术的十万骑兵压根没考虑到会和宋国的军队展开水战,他们所能使用的作战工具只是临是在镇江附近搜集来的小木船,根本无法同韩世忠抗衡。
  于是,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虽然金国士兵们驾着小船勇敢地向韩世忠的海舟冲去,但还未等靠近,就被海舟纷纷撞得粉碎。
  韩世忠亲自做在旗舰之中指挥战斗,而且他棋出怪招,把自己的妻子梁氏也一起带到了战场之上。
  这位梁氏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当然这位梁夫人绝对不是来看热闹的,她来的目的是为帮助丈夫共同抗敌。
  每次金兵进攻时,梁红玉都亲自击鼓助威,和丈夫一起指挥战斗,大大的鼓舞了宋国军队的士气。
  有美女助阵,宋兵们能不卖力吗?
  兀术是否在后悔没把自己的夫人也带来助阵?
  一连好几天,金国士兵根本无法靠近宋国的海舟,这场战争的胜败已经一目了然了。
  兀术这回真是大开了眼界,他从来没有见这么庞大的战船,看到这种海舟的威力如此的可怕,兀术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到了莫名的恐惧。
  就这样连续数十天在长江上作战,金国军队是每次都碰壁而回,无法冲破宋军的水军防线,金国军队死伤无数,就连兀术的女婿龙虏大王也被韩世忠给活捉了。
  这场战争的胜败已分,再进行无谓的冲锋只会增加自己士兵的死亡人数,兀术彻底的认输了,他自从跟随父亲阿骨打出征辽国以后,第一次打败仗,而且败得很惨。
  兀术第一次碰到了宋国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而且他以后还会碰到许多个“韩世忠”,但目前他的处境很难受,进退两难,被围困的镇江一带无法回国。
  但兀术除了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外,还具有独特的政治外交能力,既然在军事上无法打败韩世忠,那就来文的,搞外交谈判。
  兀术先是抛出了第一个绣球,将所有的战利品都送给韩世忠,条件是韩世忠放他以儆效尤过江国。
  如果换了别人,兀术的这个绣球可能会有人接,但如果是韩世忠,就没有这种可能性。
  而后,兀术又提出将自己的名马送给韩世忠,但也遭到了韩世忠的拒绝,既然收买不了韩世忠,那就不要去浪费口舌了,赶紧跑路吧!
  于是,兀术率领着手下的残兵败将向西撤退,来到了今天镇江以西、高资一带的内河地带,这里河网密布、天水一色、黄水荡荡、芦苇密布,百姓们把这一带称之为黄天荡!
  

作者:可可312 回复日期:2008-11-8 11:02:08 
回复 
  唉,可惜啊,给他凿通老河道逃掉了吧。后来是不是有个王姓南方人出的馊主意,火攻宋船,把老韩打得大败而归啊。没办法,良将不少,汉奸更多。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8 22:42:46 
回复 
  
  但我们的韩世忠将军并不打算放过兀术,你兀术胆敢能“搜山检海”地狂追我们宋国的皇帝,那我韩世忠也要让你尝尝被人追赶的滋味。
  于是,韩世忠命令将由黄天荡通往长江的几个主要入江口死死的封锁,基本上做到了不让一只苍蝇飞出黄天荡。
  韩世忠的八千宋兵居然将兀术的十万金兵围困在了黄天荡之中,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谁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兀术打不起消耗战,其它不说,光这近十万人马每天要消耗的粮草数量都多的惊人,如果兀术这样和韩世忠相持下去,他手下的十万金兵不是被韩世忠杀死,就是要被活活饿死。
  因此,突围是兀术所能选择的唯一道路,但如何突破韩世忠的封锁线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军中有人提出,黄天荡中有一条老鹳河,原来是通秦淮河的,由于长年堵塞,已经废弃,如果派人将这条老河道开通,就可以跳出韩世忠包围圈,直达建康。
  虽然这个方法要花大量的人力,但兀术已经无路可走了,只好采用了这个笨办法。
  于是,兀术开始发挥了他的个人魅力,发动全体将士,使用手中的刀枪等作战工具,清理老颧河,开辟一条逃生之路。
  人多果然力量大,在兀术的带领下,十万金兵怀着求生的强烈欲望,开始清理河道,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将老鹳河开通三十里,这不能不说是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兀术如出笼之鸟般带着手下的十万大军沿着老鹳河逃离了黄天荡这个地狱般的地方。
  但兀术的恶梦还没结束,因为他在建康附近的牛头山又能遇到了另个一个煞星——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家中世代这农,但岳飞从小便显得与众不同,两臂力大无穷,还未到十五岁,便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箭,从这点上看他和兀术确实是有共同之处,都是少年英雄!
  十九岁时,岳飞便加入了宋兵的行列,也曾跟随童公公等人讨伐过辽国。
  金兵南下后,岳飞跟随刘浩勤王救汴京,康王赵构即位后,岳飞还曾上过一篇千言书,要求赵率领大家共同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这种做法显然得不到赵构的认可。
  虽然被赵构贬了官,但我们的好青年岳飞并不气馁,而是将心中对金国的仇恨发泄到了战场之上,用不断的杀敌立功来表现自己。
  最终,岳飞被开封留守宗泽老先生看中,收为自己的部将,跟随宗泽准备收复失地的工作。
  但事与愿违,作为当时抗金力量的重要支柱,宗泽老先生不幸病逝,岳飞只得继续跟随新的领导人杜充。
  而杜充从骨子里就是个投降派,在兀术渡江时,丝毫不进行认真的防御工作,轻而易举的便将整个建康城送给了兀术,岳飞就是在建康城下第一次同兀术交手,并且被兀术无情的击败。
  但岳飞天生是个不服输的人,在被兀术击败后,岳飞并没有像他的领导人杜充那样当逃跑将军,而是潜伏在建康一带打游击战,不时带小股部队搔扰金兵。
  这次韩世忠在黄天荡同兀术展开大战,自然也逃不过岳飞的眼晴,他是巴不得自己也能飞到黄天荡同韩世忠并肩作战,亲自活捉兀术,报一箭之仇。
  但他已经不需要到黄天荡去了,因为兀术的十万大军已经自动送上门来了,得到兀术通示老鹳河已经逃离黄天荡,正在向建康城进发时,岳飞感觉自己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岳飞便集中了一万多名士兵在兀术必经之路——牛头山设伏,准备在陆地上也来次伏击战。
  牛头山也将成为兀术的恶梦之地,刚逃出黄天荡的兀术心情非常不错,他当然不会想到在牛头山这个地方居然还有人敢打他的伏击,毕竟建康城是在金国的控制之下。
  但岳飞是个非常喜欢冒险的人,这点在以后的宋金大战中充分体现出来,他仅用不到一万人同十万的金国铁骑交战,而且是在金我国骑兵最擅长的陆了交锋,难道岳飞是疯了。
  当然岳飞没疯,如果换了别人,根本没有同金兵交战的勇气,但岳飞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要用实际行动打破金兵不可战胜的神气。
  当兀术的十万大军来到牛头山安营扎寨后,岳飞组织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穿着夜行衣,乘着夜色突袭金营,把金营搞得一片混乱,甚至金国士兵还发生了自相攻击的情景。
  我们不禁要联想到四年间姚平仲的那次突袭,姚将军带了将近五千多人偷袭金营,居然被金兵吓得跑出了八百里,由此可见打仗并不在于人多,关键是谁在充分领头羊的角色。
  兀术被岳飞的这次偷袭搞的气急败坏,但又能不知道对手的虚实,只好撤离牛头山,退到龙湾一带驻扎。
  但岳飞再次故计重演,又派兵继续偷袭金营,搞得兀术和手下的十万士兵们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是好。
  兀术感觉岳飞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从岳飞这条路上走恐怕行不通。
  万般无奈之下,兀术又做出了非常大胆的军事计划,那就是二次进入黄天荡,再次寻求突破韩世忠的海舟防线。
  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计划,非常人所能做,兀术决心破釜沉舟,于是,十万大军再次进行天苍苍、野茫茫的黄天荡!
  而此时的韩世忠已经围困黄天荡足足有四十八天了,当得知已经逃离黄天荡的兀术又被自己的战友岳飞赶回了黄天荡后,心情格个高兴,看来连老天都在帮着宋国,兀术这番是死路难逃。
  但天算不如人算,虽然老天也在帮着韩世忠,但兀术也决非等闲之辈,他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
  但要突破韩世忠的水军防线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找到海舟的弱点。
  兀术等金国将士都来自北方平原,对这种海舟几乎没有太多的了解,要想击败韩世忠的海舟,必须要依靠当地宋国人的帮助。
  于是,兀术便发出公告,高额悬赏能破解海舟防线之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失,有一位姓王的福建人主动向兀术献破敌水策。
  其实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很简单,他只是说破了海舟船的弱点:海舟船体积庞大,必须要依靠海内才能行动,如果金兵的小船乘风平浪静时出击,那自然就可以突围了。
  兀术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要打败韩世忠的海舟并非难事,只是金国将士们对海舟的特点不了解,才导致了以前的惨败。
  既然已经了解对方的弱点,那就赶快对症下药,制订出针对海舟的作战方案,而这位王先生再次献计,要求有金国的小船里装一定时的土壤,可以增加小船的稳定性,防止小船发生倾覆。
  对于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兀术是非常满意,决心采用王先生的计策去破韩世忠的海舟。
   但兀术要等待最佳时机,数天后,风平浪静的良好机会终于到来了,兀术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乘着装载了土壤的小船浩浩荡荡地向江北突围而去。
  在小说《说岳全传》中对黄天荡战役的结局描述是兀术靠着王姓客商的帮助终于顺利了突破了韩世忠的海舟防线,回到了长江北岸,黄天荡战役以宋军的全面胜利、金兵的全面惨败而告终。
  我相信很多读者也是深信这样一种说法的,但历史真像是否如此呢?
  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兀术的确死里逃生了,但在逃生前,他并不甘心就此输给韩世忠。
  既然已经摸透了海舟的弱点,他决定制订一套作战方案,彻底打跨韩世忠的所谓的海舟。
  于是,他命令在一部分小船上准备弓箭火器,在突围时,由金国士兵中的神箭手向海舟船发射火箭,来个火烧战船,既可突围,又可乘机消灭宋国的战船,达到五举两得的目的。
  所以说,韩世忠碰到兀术这样的对手,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突围正式开始,乘着风平浪静的机会,金国的小船奋力向江北行驶,而韩世忠的海舟船果然如那位王先生的所说的那样,几乎无法移动。
  看到此情景后,兀术是万分的高兴,连忙命令装载火器的小船向海舟发动火箭攻击。
  顿几乎所有的海舟都变成了火舟,宋国士兵们被烧死或溺死都不计其数。
  事到如今,韩世忠的水军已经彻底告负,他非但无法阻止兀术的突围,甚至整个水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韩世忠果断的率领败兵退到了镇江,但所有的海舟几乎全部被毁坏。
  因此宋金黄天荡战役的历史真相是:韩世忠的水军先胜后败,逃回了镇江;兀术的金军先败后胜,逃回了江北,并顺便烧毁了韩世忠的海舟船;岳飞的军队在击败兀术后,乘势收复了建康城。
  在这场历史闻名的战役中,宋金双方的几名主帅都展现出了非常超强的指挥统帅能力,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对宋金双方来讲,充其量是打了个平手。
  但这场战争对宋金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宋国来说,黄天荡战役后,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南宋江南一带的进攻,使风雨飘浮的南宋小朝廷终于得到了继续延续其生命的宝贵良机。
  对金国来说,黄天荡战役是金国自南下伐宋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挫折,从此以后,金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金国的军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越过长江。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双方军事实力逐渐趋向平衡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8 23:10:18 
回复 
  
  但我们的韩世忠将军并不打算放过兀术,你兀术胆敢能“搜山检海”地狂追我们宋国的皇帝,那我韩世忠也要让你尝尝被人追赶的滋味。
  于是,韩世忠命令将由黄天荡通往长江的几个主要入江口死死的封锁,基本上做到了不让一只苍蝇飞出黄天荡。
  韩世忠的八千宋兵居然将兀术的十万金兵围困在了黄天荡之中,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谁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兀术打不起消耗战,其它不说,光这近十万人马每天要消耗的粮草数量都多的惊人,如果兀术这样和韩世忠相持下去,他手下的十万金兵不是被韩世忠杀死,就是要被活活饿死。
  因此,突围是兀术所能选择的唯一道路,但如何突破韩世忠的封锁线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军中有人提出,黄天荡中有一条老鹳河,原来是通秦淮河的,由于长年堵塞,已经废弃,如果派人将这条老河道开通,就可以跳出韩世忠包围圈,直达建康。
  虽然这个方法要花大量的人力,但兀术已经无路可走了,只好采用了这个笨办法。
  于是,兀术开始发挥了他的个人魅力,发动全体将士,使用手中的刀枪等作战工具,清理老颧河,开辟一条逃生之路。
  人多果然力量大,在兀术的带领下,十万金兵怀着求生的强烈欲望,开始清理河道,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将老鹳河开通三十里,这不能不说是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兀术如出笼之鸟般带着手下的十万大军沿着老鹳河逃离了黄天荡这个地狱般的地方。
  但兀术的恶梦还没结束,因为他在建康附近的牛头山又能遇到了另个一个煞星——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家中世代这农,但岳飞从小便显得与众不同,两臂力大无穷,还未到十五岁,便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箭,从这点上看他和兀术确实是有共同之处,都是少年英雄!
  十九岁时,岳飞便加入了宋兵的行列,也曾跟随童公公等人讨伐过辽国。
  金兵南下后,岳飞跟随刘浩勤王救汴京,康王赵构即位后,岳飞还曾上过一篇千言书,要求赵率领大家共同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这种做法显然得不到赵构的认可。
  虽然被赵构贬了官,但我们的好青年岳飞并不气馁,而是将心中对金国的仇恨发泄到了战场之上,用不断的杀敌立功来表现自己。
  最终,岳飞被开封留守宗泽老先生看中,收为自己的部将,跟随宗泽准备收复失地的工作。
  但事与愿违,作为当时抗金力量的重要支柱,宗泽老先生不幸病逝,岳飞只得继续跟随新的领导人杜充。
  而杜充从骨子里就是个投降派,在兀术渡江时,丝毫不进行认真的防御工作,轻而易举的便将整个建康城送给了兀术,岳飞就是在建康城下第一次同兀术交手,并且被兀术无情的击败。
  但岳飞天生是个不服输的人,在被兀术击败后,岳飞并没有像他的领导人杜充那样当逃跑将军,而是潜伏在建康一带打游击战,不时带小股部队搔扰金兵。
  这次韩世忠在黄天荡同兀术展开大战,自然也逃不过岳飞的眼晴,他是巴不得自己也能飞到黄天荡同韩世忠并肩作战,亲自活捉兀术,报一箭之仇。
  但他已经不需要到黄天荡去了,因为兀术的十万大军已经自动送上门来了,得到兀术通示老鹳河已经逃离黄天荡,正在向建康城进发时,岳飞感觉自己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岳飞便集中了一万多名士兵在兀术必经之路——牛头山设伏,准备在陆地上也来次伏击战。
  牛头山也将成为兀术的恶梦之地,刚逃出黄天荡的兀术心情非常不错,他当然不会想到在牛头山这个地方居然还有人敢打他的伏击,毕竟建康城是在金国的控制之下。
  但岳飞是个非常喜欢冒险的人,这点在以后的宋金大战中充分体现出来,他仅用不到一万人同十万的金国铁骑交战,而且是在金我国骑兵最擅长的陆了交锋,难道岳飞是疯了。
  当然岳飞没疯,如果换了别人,根本没有同金兵交战的勇气,但岳飞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要用实际行动打破金兵不可战胜的神气。
  当兀术的十万大军来到牛头山安营扎寨后,岳飞组织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穿着夜行衣,乘着夜色突袭金营,把金营搞得一片混乱,甚至金国士兵还发生了自相攻击的情景。
  我们不禁要联想到四年间姚平仲的那次突袭,姚将军带了将近五千多人偷袭金营,居然被金兵吓得跑出了八百里,由此可见打仗并不在于人多,关键是谁在充分领头羊的角色。
  兀术被岳飞的这次偷袭搞的气急败坏,但又能不知道对手的虚实,只好撤离牛头山,退到龙湾一带驻扎。
  但岳飞再次故计重演,又派兵继续偷袭金营,搞得兀术和手下的十万士兵们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是好。
  兀术感觉岳飞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从岳飞这条路上走恐怕行不通。
  万般无奈之下,兀术又做出了非常大胆的军事计划,那就是二次进入黄天荡,再次寻求突破韩世忠的海舟防线。
  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计划,非常人所能做,兀术决心破釜沉舟,于是,十万大军再次进行天苍苍、野茫茫的黄天荡!
  而此时的韩世忠已经围困黄天荡足足有四十八天了,当得知已经逃离黄天荡的兀术又被自己的战友岳飞赶回了黄天荡后,心情格个高兴,看来连老天都在帮着宋国,兀术这番是死路难逃。
  但天算不如人算,虽然老天也在帮着韩世忠,但兀术也决非等闲之辈,他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
  但要突破韩世忠的水军防线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找到海舟的弱点。
  兀术等金国将士都来自北方平原,对这种海舟几乎没有太多的了解,要想击败韩世忠的海舟,必须要依靠当地宋国人的帮助。
  于是,兀术便发出公告,高额悬赏能破解海舟防线之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失,有一位姓王的福建人主动向兀术献破敌水策。
  其实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很简单,他只是说破了海舟船的弱点:海舟船体积庞大,必须要依靠海内才能行动,如果金兵的小船乘风平浪静时出击,那自然就可以突围了。
  兀术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要打败韩世忠的海舟并非难事,只是金国将士们对海舟的特点不了解,才导致了以前的惨败。
  既然已经了解对方的弱点,那就赶快对症下药,制订出针对海舟的作战方案,而这位王先生再次献计,要求有金国的小船里装一定时的土壤,可以增加小船的稳定性,防止小船发生倾覆。
  对于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兀术是非常满意,决心采用王先生的计策去破韩世忠的海舟。
   但兀术要等待最佳时机,数天后,风平浪静的良好机会终于到来了,兀术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乘着装载了土壤的小船浩浩荡荡地向江北突围而去。
  在小说《说岳全传》中对黄天荡战役的结局描述是兀术靠着王姓客商的帮助终于顺利了突破了韩世忠的海舟防线,回到了长江北岸,黄天荡战役以宋军的全面胜利、金兵的全面惨败而告终。
  我相信很多读者也是深信这样一种说法的,但历史真像是否如此呢?
  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兀术的确死里逃生了,但在逃生前,他并不甘心就此输给韩世忠。
  既然已经摸透了海舟的弱点,他决定制订一套作战方案,彻底打跨韩世忠的所谓的海舟。
  于是,他命令在一部分小船上准备弓箭火器,在突围时,由金国士兵中的神箭手向海舟船发射火箭,来个火烧战船,既可突围,又可乘机消灭宋国的战船,达到五举两得的目的。
  所以说,韩世忠碰到兀术这样的对手,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突围正式开始,乘着风平浪静的机会,金国的小船奋力向江北行驶,而韩世忠的海舟船果然如那位王先生的所说的那样,几乎无法移动。
  看到此情景后,兀术是万分的高兴,连忙命令装载火器的小船向海舟发动火箭攻击。
  顿几乎所有的海舟都变成了火舟,宋国士兵们被烧死或溺死都不计其数。
  事到如今,韩世忠的水军已经彻底告负,他非但无法阻止兀术的突围,甚至整个水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韩世忠果断的率领败兵退到了镇江,但所有的海舟几乎全部被毁坏。
  因此宋金黄天荡战役的历史真相是:韩世忠的水军先胜后败,逃回了镇江;兀术的金军先败后胜,逃回了江北,并顺便烧毁了韩世忠的海舟船;岳飞的军队在击败兀术后,乘势收复了建康城。
  在这场历史闻名的战役中,宋金双方的几名主帅都展现出了非常超强的指挥统帅能力,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对宋金双方来讲,充其量是打了个平手。
  但这场战争对宋金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宋国来说,黄天荡战役后,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南宋江南一带的进攻,使风雨飘浮的南宋小朝廷终于得到了继续延续其生命的宝贵良机。
  对金国来说,黄天荡战役是金国自南下伐宋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挫折,从此以后,金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金国的军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越过长江。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双方军事实力逐渐趋向平衡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
  

作者:林嘉祥是狗 回复日期:2008-11-8 23:16:22 
回复 
  又一个满遗为祖宗歌功颂德的狗屁文章,居然还有人回帖说什么女真族是800年来仅次于汉族的民族,试问这个下等的蛮族除了会杀人还会什么?他们有什么文明上创造?连小日本都比这些通古斯蛮族强!

作者:一剑飘红84 回复日期:2008-11-9 10:59:17 
回复 
  高丽和高沟丽不是一个民族好不好

作者:貂斑华 回复日期:2008-11-9 11:21:59 
回复 
  顶。

作者:wnaidh 回复日期:2008-11-9 14:34:10 
回复 
  记号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9 14:41:40 
回复 
  一\“高句(gōu)丽(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 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其人民主要是居住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扶馀人(包括沃沮人和东濊人), 靺鞨人及古朝鲜遗民。
  二\高丽(公元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 王氏高丽, 是朝鲜半岛封建王朝之一。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朝鲜开城)。1392年被朝鲜王朝所取代。

作者:一颗豌豆 回复日期:2008-11-9 15:05:02 
回复 
  mark

作者:英雄旗主 回复日期:2008-11-9 17:14:03 
回复 
  金兀术也是女真族里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但好像金国从他之后,人才就不是很盛了。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1-9 18:48:13 
回复 
  宗弼 完颜娄室 活女 银术可 等,女真开始时候名将如云

作者:幽幽香 回复日期:2008-11-9 18:49:28 
回复 
  
  文笔生动有趣。史实翔实,好文。
  
  

作者:狂童之狂 回复日期:2008-11-10 17:50:54 
回复 
  好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11 21:19:08 
回复 
   各位网友,由于本人对金史的熟悉程度还不够,所以对吴乞买及后面几位金国皇帝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决定彻底的把金史熟读一遍后再进行更新,否则只能是不负责任的乱写一气,因此本贴子的更新要暂告一个段落,估计要到明年一月份再进行更新,请谅解!

作者:豆浆油条l 回复日期:2008-11-11 21:26:21 
回复 
  不错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1-11 21:26:42 
回复 
  好文静待更新

作者:满汀芳草 回复日期:2008-11-11 23:46:26 
回复 
  很不错,不要弃坑哦.

作者:英雄旗主 回复日期:2008-11-12 1:17:45 
回复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11 21:19:08 
     各位网友,由于本人对金史的熟悉程度还不够,所以对吴乞买及后面几位金国皇帝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决定彻底的把金史熟读一遍后再进行更新,否则只能是不负责任的乱写一气,因此本贴子的更新要暂告一个段落,估计要到明年一月份再进行更新,请谅解
  ~~~~~~~~~~~~~~~~~~~~~~~~~~~~~~~~~~~~~~~~~~~~~~~~~~~~~~~~~~~~呵呵,好,支持楼主,写书就应该有一个认真的态度,慢点不怕,关键是质量,等待楼主明年的金国风云!!!!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1-12 11:54:18 
回复 
  您早该如此了
  文章题目很抓人,但是内容呆长了点,顶不起题目来,司空见惯的东西是不会吸引读者的,必须写出新意,生动活泼.祝愿明年见:)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12 17:23:06 
回复 
  谢谢寒江雨的批评,我会不断吸取教训和经验,争取写出好的文章!

作者:素心君子兰 回复日期:2008-11-12 18:17:08 
回复 
  那明年再说了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1-12 18:30:07 
回复 
  春秋真谦虚,呵呵
  其实老衲也8太会写,目前正在酝酿北宋历史的撰写,女真帝国的题材对偶很有参考价值.老衲一直看您的帖子,希望看到很多偶8了解的稀罕事情,但是总感觉失望.
  老衲也掌握很多宋朝历史,但是一直8敢写出来,没有十分把握,发出来也是石头进大海.
  希望阁下多搞新鲜题材素材,前面有同学希望看到女真的生活风俗,虽然出言粗鲁,但是也可以作为借鉴.
  希望共同进步:))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14 19:12:03 
回复 
   有关完颜亶的资料不是很多,希望各位网友能提供一些给我参考!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18 18:28:42 
回复 
  正当兀术率领的金国东路大军在淮河及江南一带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时,西线的金国军队也向陕西及四川一带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目的就是与兀术的东路军形成东西包围的态势,争取一举消灭南宋的残余抵抗势力。
  西路军的统帅便是金国的“常胜将军”娄室,自从四年前亲手活捉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后,娄室的名气是威震八方,就连宋国上下都无不畏惧这位神勇无比的老将军。
  其实娄室在西线的军事行动早在北宋灭亡、赵构建国南宋时便已经开始了,当时娄室的主要任务是扫清山西一带的北宋抵抗势力,1127年五月间,娄室一口气攻克了山西及陕西北部的解、绛、慈、显、石、河中、岢岚,宁化、保德、火山等十几个州县。
  所过之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征服了整个河东地区。
  1127年十二月,吴乞买发动了三路灭南宋的庞大军事计划,娄室和婆卢火成为西路军的主要统帅,负责进攻陕西,取道陕西攻取四川,实现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而我们的常胜将军继续着他的连胜记录,在1128年的一年时间内,娄室和婆卢火又攻克了陕北重镇延安和绥德,动摇了宋国在陕西的地区的根基。
  这时,一位宋国的重量级人物向娄室投降宣告了整个宋国对陕北地区统治的彻底结束。
  这位重要人物名叫折可求,如果有谁是陕西府谷县人的话,对这位人物应该是非常的熟悉。
  陕西府谷的折家军的历史或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在后唐时期,折家军的创始者折从阮便官封为府州世度使,成为陕北地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北宋国建立后,折从阮的后代们便归顺北宋王朝,一直忠心耿耿的替北宋镇守着陕北的边疆。
  而折家军中最有名的一位人物却是一位女性,此女名叫折赛花,是折从阮的孙女。
  但折赛花有位更出名的丈夫,名叫杨继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杨家将》中的头号老大。
  各位看过小说《杨家将》的朋友不禁会问:“杨继业的妻子不是叫佘太君,怎么会姓折呢?”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要纠正大家的错误观点。其实,佘太君在历史上并无真人,很可能是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将折误传成了佘,所以杨继业的妻子便成了佘太君,真实的折太君便无人知晓。
  杨家将能在民间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与折家军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但实际情况是杨家将对北宋王朝的贡献远不如同时期的折家军,所以说劳动人民的口才真是厉害,硬是把一个实力平庸的杨家将说成了北宋国的头号救星。
  真正劳苦功高的折家军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默默无闻,几乎要被世人所遗忘。
  但折家的某些后代们不想就此被世人所遗忘。于是,便有了折可求率众向娄室集体投降的故事。
  折可求虽然众小生活在北宋,也深受父辈们忠君思想的熏陶,但北宋王朝的腐败无能使他对整个国家失去了信心,因此投降新生的金国也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1129年二月,折可求率领麟州、府州、丰州的所有将士集体向金国投降,娄室没费吹灰之力就几乎占领了整个陕北地区。
  但娄室的下一个军事目标——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却是块难啃的骨头。
  虽然晋宁军所属的九个寨已经全部投降,但晋宁军却死活不肯投降,而且娄室一下子也找不到破城的良策。
  因为这个晋宁军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正好位于绥德和府州之间,就像卡在娄室咽喉的一根鱼刺,搞的娄室非常难受。
  而且晋宁军的守将徐徽言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这位徐大人曾经在第一次太原救援战中率领手下的三十名勇士渡过黄河袭击金营获得成功,后来被封为晋宁军安抚使。
  1128年冬,在娄室进攻陕西时,徐徽言曾经多次联系折可求,要求两人联合起来共同抗金。
  但没过多久,却得到了折可求投降娄室的消息,气得徐徽言大骂折可求。
  不过折可求并不记恨徐徽言,相反他还想救徐徽言一命,为了在娄室面前表现自己,折可求提出了自己亲自前去招降徐徽言的要求。
  折可求对劝降徐徽言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俩之间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儿女亲家关系,折可求希望靠着自己这张老脸说服自己的亲家投靠金国。
  但折可求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徐徽言非但不肯投降,还差点了射杀了折可求。
  强攻不成、劝降失败,于是,娄室第一次产生了绕过晋宁军继续向南进军的念头。
  关键时刻,娄室手下的一名谋士赛里阻止了娄室的退兵想法。
  赛里的理由是晋宁军靠近西夏国边境,如果不能拨掉这个钉子,会给金国的后方带来隐患,所以必须攻克。
  而且赛里已经发现了晋宁军的弱点,那就是城中的水源问题,整个晋宁军城中没有水井,所有军民都必须饮用护城河的水,只要切断城中的水源,整个晋宁军就不攻自破。
  娄室听后是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士兵在城东开挖渠道,将整个护城河的河水引入渠道,切断了晋宁军城中的水源。
  娄室的这条计策真是非常的有效,一旦失去了水源,城中的全体军民士气大乱,再也无心恋战。
  三天后,晋宁军守将李位、石乙开城投降,娄室顺利地占领了晋宁军的外城。
  但晋宁军的最高长官徐徽言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退守子城继续和娄室对抗。
  由于城中水源切断,徐徽言的绝地抗争并没有能够坚持多久。
  三天后,晋宁军子城告破,徐徽言自杀未成,被金兵抓获,常胜将军娄室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他还想获得另一种胜利的快感,那就是征服徐徽言,使这位宋国的忠臣为金国服务。
  于是,这两位战场上的对手在另一个战场展开了一番较量。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1-18 22:33:47 
回复 
  静待更新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19 19:46:56 
回复 
  娄室首先采用的战术似乎也很老土,派折可求去招降凭借徽言,毕竟他俩怎么说都是亲戚,但折可求的招降遭到了徐徽言的怒斥。
  所以娄室和徐徽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意思是说赵佶父子都被我们抓到北国去了,你还在为谁守城?
  徐徽言的回答很理直气壮,“吾这建炎天子守”。
  娄室女又说:“我兵己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
  徐徽言开始愤怒的回答:“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
  娄室还不死心,打算用利益来打动徐徽言,“能小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只要你肯投降,我保举你为延安府元帅,整个陕西都由你来控制。
  这个蛋糕可是够大的了,但徐徽言却毫不动心,反而更加愤然,骂道:“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
  娄室的忍耐可是有极限的,他已经非常耐心的和徐徽言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但适得其反,非但劝降失败,还被徐徽言骂了一顿。
  于是,娄室被激怒了,他手举长戟,对准徐徽言,希望看到徐徽言恐惧的神情。
  但他又一次失望了,因为此时的徐徽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满不在乎的拿起酒杯自斟自饮,就当娄室完全不存在似的。
  娄室已经无法再忍受徐徽言了,杀死徐徽言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可笑的是,为了一个徐徽言,娄室居然受到了他的上级领导粘罕的训斥,理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恨而杀死一位宋国的义士。
  粘罕在训斥娄室的同时,是否想起过被他杀死的王禀和李若水,不过幸运的是粘罕没有受到任何上级领导的训斥。
  而娄室却遭到了粘罕的重责,更加令娄室心情郁闷的是在以后进攻陕西的战斗中他的主帅地位被右副元帅完颜宗辅所取代。
  因为娄室所攻克的陕西各个州县经常发生反叛的情况,搞得老大吴乞买也很不爽,于是粘罕乘机提出了增兵陕西的建议。
  于是,吴乞买作出了对南宋作战的战略大调整,暂时放弃对江浴衣一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将对南宋的作战重点改为陕西和四川。
  因此,完颜宗辅和兀术兄弟便被吴乞买调往陕西和娄室共同作战。
  东路军的完颜宗辅和兀术兄弟自从“黄天荡”战役结束后,再也不敢发动对江南的进攻。
  但这哥俩也闲不住,既然从韩世忠和岳飞手里讨不着便宜,那就换个地方去试试,难不成陕西和四川还能再出个韩世忠和岳飞吗?
  公元1130年七月,完颜宗辅被任命为右副元帅,成为进攻陕西的最高统帅,兀术担任左翼军主帅,而担任右翼军主帅的娄室由于年事已高,已经是带病出征。
  九月,完颜宗辅和兀术开始了他们在陕西的第一场战斗,目标是长安以北的富平县。
  而此时南宋在陕西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名叫张浚,说起这位仁兄的先祖也是赫赫有名,唐朝名相张九龄。
  在1129年苗傅、刘正彦叛乱过程中,张浚和韩世忠并肩作战,终于消灭了内乱,稳定了南宋国的危险局势。
  因此,张浚也被南宋老大赵构亲自接见,而在与赵构交谈的过程中,浚提出来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南宋的中兴必需依靠陕、川两地,金国要想征服南宋必然要先取陕、川,如果保住了陕、川就等于保住宅区了南守王朝。
  赵构对张浚的观点非常欣赏,于是,我们的张浚便被任命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有权任命或处置当地的官员。
  而在张浚上任之后,南宋的老大赵构还自摆了一个乌龙,其实也就是南宋方面在情报工作方面的重大失误。
  原因是赵构还一直误以为金国的东路军仍然盘踞在准南一带,因此为了解除金国对淮南的威胁,赵构要求张浚聚集大军主动向陕中一带的金国军队发动攻势,以缓解金国在淮南一带威胁。
  所以,张浚这次是鼓足了勇气,预提了西北地区五年的军粮,聚合西北一带的五路大军共约十八万人马,号称四十万,发动了对陕西的全面大反攻。
  这五路大军分别是熙河路经略使刘锡、泾原路经略使刘锜、秦凤路经略使孙渥、庆阳路经略赵哲、永兴路节度使吴玠。
  这其中,刘锡和刘锜是亲兄弟,但兄弟俩以后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而一代名将吴玠则第一次出现在宋金战场之上。
  而金国的情报工作显然要比南宋强许多,张浚这边反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完颜宗辅的耳朵里。
  事不宜迟,先下手为强,既然你们宋国敢反攻,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宗辅命令兀术和娄室率领大军迎击张浚。
  双方的几十万人马在富平一带狭路相逢!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0 16:03:48 
回复 
  如果我说张浚不是个人才,可能会遭到某些网友的驳斥,但张浚在当时南宋人才辈出的时期充其量只能算做个普通人才,跟韩世忠、岳飞相差甚远,就是跟他的几个部下,如刘锜、吴玠之类都无法相比。
  因为这位张大人虽然立场很坚定,一直是个非常坚定和的主战派,在抗击金国这点上毫不含糊,但他也有个致命弱点——带兵打仗的能力值较差。
  更要命的是他目前的职务是前线作战的总指挥,而对方金国的主帅是三位金国顶尖高手——娄室、宗辅、兀术,富平之战宋国的命运相比危险。
  但张浚对打赢这场战争是充满了信心的。
  刚到战场,张浚便四处查看地形,最后选定了一处芦苇草地作驻防营地,并且将运粮队伍布置在营地外侧, 芦苇草地做为屏障可以遏止金国的骑兵。
  初期有人向张浚建议,乘金国军队尚未完全集结,宋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发动突袭。
  但张浚却有自己的另一番高论:宋军的人数明显占据优势,并且选择了一个非常利于防守的地方,因此不需要采用突袭的手段来对付金军。
  张浚采用的战术比较可笑,颇有点春秋时期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做法,那就是派人去和金兵约定日期进行决战。
  从这点上看,张浚的带兵打仗能力确实比较差,兵贵神速,张浚延误了进攻金兵的最佳时机。
  张浚的仁义行为却给了宗辅和兀术好机会,本来,宗辅和兀术由于进军较快,一路杀到了富平,而后出征的右翼军娄室还未赶到,从人数上看,金兵明显处于劣势。
  经过黄天荡的教训后,兀术是再也不敢轻敌了,做这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必须要做到不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何况宗辅和兀术对自己的对手张浚还一无所知,因此宗辅和兀术决定采用拖延战术,对张浚要求约期决战的请求置之不理,等待娄室的到来。
  拖延战术获得了成功,在张浚等待金国回音的过程中,娄室终于赶到了富平。
  虽然娄室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并且前一阵还受到了粘罕的处罚,但作为一名金国的老将,他对自己的国家还是非常忠心的。
  这次带病出征富平,他决心拼尽全力帮助金国击败张浚这个强大的对手。
  一到富平,娄室便立马将富平地区宋军的布署情况了全部摸清,然后他立即发现了宋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虽然宋兵人数很多,但驻扎的营地防御薄弱。
  因此,娄室和宗辅、兀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来对付张浚。
  九月中旬,已到了张浚要求决战的日期,但金国的三位将军主动示弱、闭门不出,这在金国的作战史中还是头一遭。
  娄室的疑兵之计又一次成功,张浚被金兵的假象所迷惑,以为金兵是被宋兵强大的阵容所吓倒了,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攻击金营。
  这时,手下的将领吴玠向张浚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他认这目前宋营的位置虽然有芦苇作屏障,但还是在平原,非常不利于防守,如果将宋营移到高地上,就可以充分遏止金国骑兵的优势。
  但张浚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也不能采用,悲剧注定要发生。
  九月二十四日,张浚已经无法再忍受金兵的“懦弱无能”决定派刘锡带几千精兵向金营发动攻击。
  这下正中了娄室的下怀,因为他早已在宋兵进军的险要处设下了埋伏,于是,刘锡的的几千精兵几乎全军覆灭。
  还未等张浚的宋国大军来得及消化这场失利,娄室又能开始兵出奇招了,他命令骁将完颜折合带领三千精兵向宋营周围的芦苇地出发,所不同的是这三千人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袋土。
  这就是娄室的妙计,三千袋土一下子就把整个芦苇地给填平了,宋军大营前一马平川,完颜折合率领着三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宋营。
  这下宋军大营外围的运粮队就先遭殃了,溃兵们纷纷逃进大营,一时间整逐个宋军大劳乱成一片,五路大军失去指挥,各自为战。
  兀术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左翼大军杀向了宋营。
  可惜他的运气很不好,因为他碰到了这五路大军中最难对付的一位——刘锜。
  刘锜,甘肃天水人,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中,从小便胆大心细,尤其精通箭法,参加过多次与西夏国的战斗,并且屡立战功。
  后来被任命为陇右都护,成为西北战场上的一员勇将,他的威名在西夏国也是老少皆知。
  张浚来到四川后,由于久闻这位仁兄的英雄事迹,便任命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共同出兵反攻陕西。
  刘锜的运气也很不错,第一次出兵便碰到了宋国门的头号公敌兀术,刘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泾原路士兵们盯上了兀术,向兀术的大军冲去。
  兀术很少来到西北,对刘锜的英雄事迹还不是很了解,因此与刘锜猝然相逢,毫无防备,居然被刘锜围困起来。
  这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兀术的骑兵是第一次遇到宋国西北的精锐部队,这批士兵都是长期在和西夏国交战,积累了很多同北方少数民族交战的经验。
  因此,兀术的军队同刘锜交战,居然占不到多少便宜,相反还损失了大量的人马。
  关键时刻,兀术的爱将韩常被流矢射中眼晴,但这位仁兄决定向夏候惇学习,拔掉箭矢,继续作战。
  看到韩常的英勇表现,所有的金国士兵士气为之一振,就是凭着这股勇气,兀术带着自己的部下[突围成功,逃出了刘锜的包围圈。
  至于那位神勇的韩常将军,我查了很多资料,对他的事迹记载非常少,金史、宋史、辽史中都未有记载,倒底他是辽国、汉人、或女真人都不得而知,不过从他的姓氏来看,很有可能是投降金国的辽国将领。
  虽然刘锜的表现很强势,但其它宋国将领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看到兀术被围,情况十分紧急时,娄室亲自上阵率领右翼军队向庆阳路经略使宋哲的部队发动攻击。
  宋哲这位与宋哲宗只差一字的大哥关键时刻掉链子,率领自己的部队率先逃跑。
  这下可坏事了,整个宋军的士气由于宋哲的原因遭受沉重打击,张浚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挽回宋军的败局。
  宋国五路大军互不应援,争相溃逃,所带大量辎重物资全部抛弃,张浚最后率领手下的残兵一直败退到秦州(今甘肃天水),方稳定住阵脚。
  富平之战以金国的完胜、宋国的完败而告终。
  与黄天荡相比,富平之战的规模要大的多,所双方参战的人数规模也相当可观,但两次战争的结局却迥然不同,黄天荡战役金国在人数占优势的前提下却只和宋军打了个平手,而富平之战,金兵在人数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却能完胜宋军。
  可见,打仗有时并不是依靠人海战术,统帅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富平之战的统帅能换成刘锜或吴玠中的任何一位,我相信战争会是虽一番结果。
  历史没有如果,富平之战对于宋金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宋国来说,富平之战的失利,使宋国基本丧失了对陕西的军事控制能力,宋国再也无力对陕西一带发动进攻,只能依靠陕南、川北的险要关隘进行防御战,同时大量的辎重物资落入金国之手,使宋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对金国来说,富平之战的胜利,使金国占领陕西的军事计划成为现实,同时打通了进攻四川的军事通道,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金国利用缴获的军需物资向南进军,很快占领整个陕西,为进攻四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再简单介绍下富平之战后陕西一带的复杂情况:
  宋国最高统帅张浚在富平之战失利后,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首先处决阵前逃亡的宋哲及部下张忠、乔泽,其次是将先锋刘锡贬官。
  张浚的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使整个宋军的军心大乱,于是陕西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叛乱情况。
  首先是庆阳路的将领摹洧由于担心遭到张浚的处罚,便率先开始作乱,他投靠的主人是西夏,而且摹洧还乘机带兵攻打环州。
  这下可把张浚可气坏了,刚被金国打败,又出了叛徒。于是,刘锜又被当作救火队员,去讨伐摹洧。
  刘锜刚走,金国军队又来攻打刘锜的大本营渭州,这下刘锜可麻烦了,前后不得相顾,只好退兵救渭州。
  渭州没能救成,渭州城的守将李彦琪率众投降了金国,也可以说是张浚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李彦琪的投降。
  而跟随李彦琪一起投降的还有两位在南宋毫无名气的兄弟俩,到了金国以后却成了金国的一代名将,他们分别叫做张中孚和张中彦。
  因为金国就是在这对兄弟俩的带领下,相继攻占了泾原路的许多州县。
  而刘锜由于张氏兄弟的投敌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处罚,最后的结果是被贬为秩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不过这只是刘锜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因为他东山再起的时候即将到来。
  张浚在富平之战后所采取的错误措施,非但不能缓解战争的不利局面,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金国,如果他能看到张氏兄弟以后在金国的优异表现,他可能会非常后悔。
  幸亏我们的好青年刘锜从小就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否则要是刘锜也和张氏兄弟一样赌气跑到金国去,那南宋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金国方面倒是一番风顺,富平之战后,兀术在南宋降将张氏兄弟等人的带领下,相继招降或攻克了泾原路和熙河路的大部分州县,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陕甘地区。
  但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富平之战结束后三个月,带病出征的娄室终于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与逝长辞了,这对金国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损失。
  完颜娄室作为金国的两朝元老,从阿贩打起兵便开始为金国南征北战,其间还曾新手活捉过辽国的头号猛人耶律大石和辽国的末代老大耶律延禧,为消灭辽国立下了头功。
  而在讨伐宋国和战争中,娄室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太原包围战中,他和银术可共同作战,为攻克太原立下了大功,而陕西注定将成为娄室一生辉煌的终点,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里,帮助自己的国家再次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可以这么说,娄室是金国开国初期绝对公认的头号军事人才,这一点就连兀术也自叹不如。
  娄室死后的待遇也相当丰厚,先是追封为泰宁节度使、后又封为莘王、金源郡王、谥号状义。
  生身战功卓著,常胜将军,死后荣誉无数,娄室在死后的个人荣耀也达到了顶峰。
  不过娄室应该是死而无憾了,因为他还有个好儿子,完颜活女,活女继承了他老爸的衣钵,在以后的历史中,活女跟他父亲一样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1-20 16:37:05 
回复 
  :)

作者:幽幽香 回复日期:2008-11-20 16:39:34 
回复 
  
  呵呵,沙发啊。楼主继续。
  
  不喜欢宋,这个朝代太软弱了。宋经济如此强,军事为什么如此弱。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1 22:33:21 
回复 
   其实南宋初期的军队战斗力还是相当高的,只是强于防守,不善于进攻。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2 21:40:19 
回复 
  从公元1131年九月富平之战结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金国在陕西的军事行动节节胜利。
  宗辅和兀术接连攻克凤翔、泾州、渭州等地,南宋的一大批中下级军官纷纷向金国投降,为金国能顺利占领整个陕甘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1132年的四月,宗辅和兀术已经将以前北宋西北地区的两个军事要地泾原路、熙河路全部控制。
  这两个地方临近西夏国,军事位置非常重要,金国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意义非常重要,那就是解除了进攻四川的后顾之忧,金国大军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四川发动攻击。
  于是,为了尽快实现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吴乞买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川蜀的进攻。
  公元1132年五月,由于宗辅在富平之战后被吴乞买召回上京商议国事,兀术便被任命为陕西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进攻四川的军事行动。
  兀术对进攻四川是志在必得的,因为富平之战后,宋国的几支精锐部队都被打的落花流水,特别是泾原、熙河两路的南宋的精锐之师——西北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基本上一蹶不振,而且据说富平之战表现非常神勇的刘锜也被罢了官。
  于是,兀术对四川形势的判断是,只需派几名金国的优秀将领便能攻入四川。
  因此,兀术对进攻首次四川的军事行动安排如下:
  金将没立率兵从凤翔出发,另一路金兵则在乌鲁和完颜折合的率领下从阶州出发,两路大军的共同目的直指——和尚原。
  和尚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位于今天宝鸡市西南约二十公里,是渭水流域越过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而且和尚原还是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控制着由陕入川的咽喉地带,也可以这样说,只要金国能攻克和尚原,那么整个四川的门户就不复存在了,四川的命运也就难以预测了。
  因此,和尚原战役的成功对宋金双方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语了,那么南宋这边和尚原的守军是否能抵挡来势汹汹的两路金国大军呢?
  我的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因为和尚原的守军不足一万人,而且更可怜的是这几千人马还是多富平战役中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其中的守将是兄弟两人,大哥叫吴玠、弟弟叫吴璘。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吴玠,这位仁兄和刘锜一样都是出生在甘肃天水一带,好象天水一带常出英雄人物,三国时代的姜维便是天水人。
  不过吴玠和刘锜略有不同,刘锜少年时代只知道冲锋杀敌,而吴玠似乎是文武双全,既能打仗也能读书,相当于是综合能力都非常强的人才。
  由于在和西夏国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吴玠很快被任命为将队,并且也参加了童公公讨伐方腊的战争。
  北宋灭亡后,吴玠被分配到陕西一带当兵马副总管,也曾和金国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并且战果相当不错。
  张浚到四川后,广收人才,自然吴玠和他的弟弟吴璘也逃不过张浚的眼睛,于是,吴玠很快被任命为永兴路经略使,弟弟吴璘则成为张浚的亲兵头领,兄弟俩一同参加了规模庞大的富平大战。
  但是由于张浚的错误战术思想及赵哲的临阵脱逃,导致整个宋军遭到了惨败,吴玠兄弟也未能幸免。
  所以吴玠兄弟也选择了撤退,但撤退也得讲策略,那就是你往哪儿撤,是跟着老大张浚乱跑,还是躲到自己的老窝永兴路。
  我们的吴玠虽然打了败将,但脑子一点也不糊涂,他既不跟着张浚跑,也不逃回永兴路,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地方——和尚原!
  所以说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吴玠的超强能力来,从富平之战一结束,吴玠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金国的大军早晚要进攻四川。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抢占由陕入川的军事要地,免的被金兵占了先机。
  吴玠的这个决策实在是太厉害了,要是富平之战后,南宋方面没人去防守和尚原,金国大军抢先占领和尚原的话,恐怕张浚先生要提着脑袋去见赵构了。
  但留给吴玠的硬件设施实在是太差了,手底下的将士们大都是经历过富平之战的散兵游勇,士气非常低落,似乎跟本无法抵抗住金军的铁骑。
  于是,有人向吴玠建议放弃和尚原,退守汉中,这样至少可以稳定军心。
  这还算客气的,因为更加凶险的是部队中有人甚至计划劫持吴玠兄弟投降金国。
  和尚原的形势十分危急,吴玠兄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吴玠立即召集所有和尚原的将士们开会,开会的内容是“歃血为盟,勉以忠义”,意思是大家都发毒誓,忠心于南宋,誓死保卫和尚原 。
  吴玠的这招还真管用,歃血为盟就断了那此投降分子的后路,大家只有一条出路,打败金兵,保卫和尚原,自此将士皆感泣,士气大振。
  解决了内部问题,吴玠便开始准备具体的防御措施,既然和尚原易守难攻,那就和金国打防御战,任尔如何进攻,吾是固守城池。
  吴玠在和尚原的几险要之处设置大量的栅栏,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滚木雷石。
  为了作好长期守关的准备,吴玠还亲自发动凤翔一带的百姓,向他们大量高价收购军粮。虽然后来遭到了金国的阻止,但吴玠还是买到了大量的军粮。
  和尚原经过吴玠一这么一番折腾,变成了铜墙铁壁、异常坚固,目前的所有的和尚原将士都对保卫和尚原、乃至保卫整个四川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奇迹难道真的会发生吗?
  

作者:泛舟湖上 回复日期:2008-11-23 16:48:32 
回复 
  写得好啊,楼主兄弟们都日日盼你出新篇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5 10:36:42 
回复 
   吴乞买以后金国的历史比较难写,并无多少出彩的人物,只有一个兀术比较抢眼。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5 21:50:07 
回复 
  公元1131年五月,乌鲁和完颜折合率领的大军先期抵达了和尚原,看到镇守和尚原的居然是自己昔日的手下败将吴玠,乌鲁和完颜折合不免有些轻敌!
  吴玠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看到金兵主力尚未集结完成,吴玠果断地命令部下向乌鲁和折合发动轮翻攻击。
  吴玠敢用步兵去碰金国的骑兵,难道他疯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吴玠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利。
  和尚原附近的山谷道路夹窄,怪石临立,金国的骑兵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空间,所以金兵只能步行向宋兵发动攻击,这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长处,去和对手交锋,结果当然惨不忍睹。
  而吴玠的宋军是拼着必死的信心去和金国交战,士气高昂,再加上金兵失去了骑兵的优势,因此吴玠打退了乌鲁和折合的多次进攻,一直将他们赶到了黄牛一带。
  退到黄牛一带的乌鲁和折合立足未稳,却又遇到了狂风暴雨,金国士兵士气大落,无心恋战,落荒而逃,看来这次老天没有再眷顾金国!
  而就在乌鲁和折合败退之际,另一路金兵在没立的带领下也赶到了和尚原,不过没立的进攻方向是和尚原附近的箭筈关。
  不过吴玠早有安排,他派部将杨政在箭筈关死守,杨政也没有辜负吴玠的期望,击退了没立的进攻。
  至此,兀术两路大军会师和尚原的军事行动宣告彻底破产败,金国自进入陕西以后遭受了第一次失败,而且对手仅仅只有区区不到一万人。
  这对以往战无不胜的金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兀术为此也受到了金国高层领导的严厉训斥。
  所以兀术对吴玠兄弟是恨之入骨,决定亲自出马攻打和尚原,准备一举消灭吴玠这个心头大患。
  1131年十月,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的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吴玠展开大决战。
  虽然吴玠打退了金国对和尚原的第一次进攻,大大的鼓舞了宋军的士气,但对手只不过是金国的二流武将,根本无法和兀术相提并论。
  兀术乃是金国除了娄室外的头号将军,在灭辽伐宋过程中几乎是战无不胜,在黄天荡非常不利的局面下,还能转败为胜,差点儿要了韩世忠的命。
  因此面对这样一位能力超强的统帅,吴玠是不敢有任何大意的。
  于是,吴玠便很早就派出探马随时注兀术的一举一动,同时,积极进行防御备战工作。
  十月,兀术下令向和尚原发动总攻,十万大军向潮水般冲向宋军阵地。
  这回,吴玠不再出战,决定当缩头乌龟,不过乌鱼也会咬人,他的战术是轮番向金兵发射弓箭,将所有神箭手组成弓箭队轮番不停地向金兵发射,吴玠将这些弓箭队称之为“驻矢队”。
  “驻矢队”成了兀术终生难忘的恶梦,所有的弓箭连发不绝,繁如雨注。
  金兵受到吴玠如此高的“箭雨”待遇,是痛苦万分,但女真勇士们在兀术的率领下踏着前人的尸体毫无畏惧的向前冲锋。
  宋金双方就像博击场上的两名选手,较量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虽然双方都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最后时刻,但谁也不敢松气,否则必将成为失败者。
  坚持到底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吴玠做到了这一点。
  而兀术的金国士兵则在最后紧要关头松懈了,许多金兵纷纷丢弃武器,落荒而逃
  吴玠看到金兵已显露出败局,立即抓住有利战机,派精兵从背后突袭,切断了兀术的运粮通道。
  兀术看到如此不利的局面,只好下令撤军,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退守到了神岔一带。
  不过吴玠并不打算给兀术喘气的机会,乘着天黑,他又兵出险招,派兵偷袭金营,获得了大巨大的胜利。
  兀术这回比黄天荡时还凶险,身中两箭,十万人马出征,仅带着一千多人狼狈而逃,其境况惨不忍睹!
  而金国这回是赔了大本钱,不但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甚至有多达三百多名将校头目被俘,宋军缴获的武器盔甲数以万计。
  金国第二次进攻和尚原的惨败是金国自出兵反辽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惨败,对金国上下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史书记载“金人自入中原以来,其败衅未沿如此”,“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而和尚原的胜利对宋国全国上下都是一次极大的鼓舞,是南宋自建国以来对金作战取得了第一次巨大胜利。
  尤其是吴氏兄弟,依靠山区的复杂地形用步兵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金国骑兵。
  从此以后,吴氏兄弟几乎成了兀术的心理障碍,以后兀术多次进攻陕川的战斗都是由于这次惨改带来的心理阴影而大受影响!
  吴玠的顶头上司张浚看到自己的下级居然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后是非常高兴,连房任命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负责专门对付进犯忌陕川的金兵。
  不过此时在陕川人民的心中,吴氏兄弟的威望早已超过了张浚,很快张浚被调离陕川,吴玠被任命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成为陕川一带的最高军事长官。
  吴氏一门开始了在四川一带长达七十多年的军事控制!
  不过在和尚原遭受的惨败的金国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对陕川的战略进攻,不过这次他们把遭到过吴玠痛打的兀术召回了燕京,取而代之的是宗辅的另一位副手撒离喝来对抗吴玠。
  完颜撒离喝又名完颜杲(与完颜斜也同名),是安帝跋海的六代孙,史称其雄伟有才略,因此深得阿骨打的喜爱。
  金国出兵伐宋后,撒离喝跟随宗辅进军陕西,并在攻克陕甘一带的几个州县时表现出色,得到了宗辅助的认可。
  适逢兀术在和尚原被吴玠打的落水流水,兀术也遭到了金国老大吴乞买的训斥,因此撒离喝被吴乞买推到了陕川战场的最前沿,继续和当前势头正猛的吴氏兄弟对抗。
  这位默默无闻的撒离喝同志能是吴氏兄弟的对手吗?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7 9:04:17 
回复 
  最近工作较忙,更新要慢点!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1-27 10:13:32 
回复 
   而金国这回是赔了大本钱,不但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
  -----------
  东吴MM,这个数字确实吗?没听说南宋有一 口吞掉金国10万大军的魄力:)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7 12:11:40 
回复 
   和尚原大战,兀术带了十万人马,最后被吴玠打得落花流水,十万人马最后跟兀术一起突围的仅有几千人,虽然金兵阵亡的数字没有那么多,但算上失踪和伤病的人数就相当多了,接近十万.

作者:李肝洁 回复日期:2008-11-27 12:57:34 
回复 
  d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7 23:54:54 
回复 
  公元1132年十月,撒离喝重新集合了十万大军再次向蜀地发起攻击,不过他显然已经充分吸取了兀术惨败的教训,并没有向吴玠所镇守的和尚原发起攻击,而是绕过和尚原,攻击南宋防守较为薄弱的饶凤关。
  饶凤关位于今天陕西石泉县西北,是连接古代秦楚蜀的交通要道,其东南有一百多里,人烟稀少,但却是进入陕西的重要关口之一,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通过饶凤关进军,也可以抵达汉中。
  因此撒离喝决定避开风头正猛的吴玠,选择南宋秦岭防线的薄弱环节饶凤关下手。
  而且在进军前,撒离喝还和南宋的守将们玩了把“声东击西”的游戏,他先是对外撒播消息,声称自己要攻打汉阴,而实际进攻的方向却选择了陕南重镇金州(今陕西安康市)。
  其实,撒离喝的这个战术并不高明,但还就有人会上当,这回上当的人叫王彦,相信大家对这位人物不会陌生,在小学和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凡是提到南宋人民抗金时,王彦是必须要提到的人物之一。
  这位仁兄在太行山一带曾经组织过一支非常有名的抗金队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支部队有士兵每人身上都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后人把他领导的这支部队称为“八字军”。
  但是,王彦的这支“八字军”在金国的眼皮底下势力逐渐强大之后 ,再次引起了南宋当政者们的恐慌。
  赵构怕王彦的“八字军”会成为南宋政府的一大威胁,于是,找了个借口把这支部队解散,王彦也受到了贬官的待遇。
  但我们的好伯乐张浚同志再次挖掘了王彦这匹千里马,于是,王彦被任命这金州安抚使,负责金州一带的防御。
  就是这位身经百战的王彦居然也有失误的时候,他闻听撒离喝准备攻打汉阴的消息后,连忙分派各路兵马镇守秦岭的各处重要关口,结果把自己的老窝金州给忘记了。
  这下就给了撒离喝进攻金州的大好机会,利用金州城防守薄弱的机会,撒离喝在1133年正月攻破金州城,并且将下个目标直指饶凤关。
  王彦同志的这个失误给汉中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汉中城的最向长官名叫刘子羽,这位刘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在张浚来陕后,曾经担任张浚的高级幕僚,并且向张浚推荐了大量优秀的将领,其中包括吴玠兄弟。
  得知金国大将撒离喝偷袭金州成功后,刘子羽马上洞悉了撒离喝的战略意图,那就是通过饶凤关攻取汉中,从汉中进入四川。
  为了不让撒离喝的军事计划获得成功,刘子羽第一时间派部将田晟率兵镇守饶凤关。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他又派快马向吴玠求援,要求吴玠火速增援饶凤关,毕竟吴玠同志多次打败过金兵,可以称的上是金国的头号克星,再加上自己对吴玠有推荐之恩,吴玠不可能见死不救的。
  刘子羽的推测完全正确,在攻取了金州城后,撒离喝马不停蹄又杀向了饶凤关,不过有个人比撒离喝还要快,那就是吴玠。
  在接到刘子羽的求援信后,吴玠率领七千精兵,日行三百里,从河池(今甘肃徽县)一口气急行军赶到饶凤关,正好与撒离喝的金国大军同时赶到饶凤关。
  公元1133年二月初五,饶凤关战斗正式打响,撒离喝的十万大军开始向饶凤关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而镇守饶凤关的则是吴玠和王彦率领的三万多宋军。
  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似毫不逊于和尚原大战,吴玠采取的还是死命防守外加“驻矢队”。
  这个战术对付金国的骑兵还是非常有效,在不分昼夜的连续六天进攻后,撒离喝的唯一收获是在饶凤关下丢下了大量金国士兵的尸体,整个饶凤关岿然不动。
  这下撒离喝开始泄气了,难道他要遭受和兀术一样的结局吗?
  答案是否,应该他的运气要比兀术好的多,就在撒离喝一筹莫展之际,好运开始降临到了他身上。
  有一位饶凤关中守军中的小头目由于受到了吴玠的训斥,害怕受到处罚,于是前来投靠撒离喝,这对撒离喝来说简直就是大救星,因为这位小校同时带来了攻破饶凤关的计策。
  原来,这饶凤关后面有个高地,由宋将郭仲荀镇守,这个小校告诉撒离喝有一条小路直通饶凤关背后,只要占领了饶凤关背后的这个高地,饶凤关便不攻自破。
  于是,在这名小校的带领下撒离喝选了一支精兵抄小路偷袭饶凤关的背后,夜袭宋军郭仲荀部。
  由于,宋军没想到金兵会从自己背后出现,一时猝不及防,很快丢失了阵地,于是,饶凤关便成了腹背受地,遭到金兵的两面夹击。
  形势对吴玠非常不利,饶凤关的失守近在眼前,万般无奈之下,吴玠选择了放弃,率兵撤出饶凤关,退守勉县,而王彦则直接退守到了四川达县。
  而饶凤关的失守对南宋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也就意味着汉中城危在旦夕。
  不过,汉中城的最领导刘子羽对事态的预测一向比较准确,在吴玠率兵与撒离喝激战之际,他便提前安排将汉中城的几乎全部物资进行战略大转移。
  饶凤关失守后,刘子羽已经预料到汉中城基本上不可能再保全,于是,这位仁兄来了个“焦土政策”。
  既然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们也别想得到,刘子羽在带领全场城军民撤离汉中后,一把火把整个汉中城给烧了个精光。
  事实证明,刘子羽的几手动作确实比较损,没有给撒离喝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1133年二月十三,撒离喝率领十万大军攻克汉中城,四川的门户第一次被金国打开,整个四川震惊一片!
  不过撒离喝带给南宋四咱百姓的只是虚惊一场,因为撒离喝发现攻克汉中对他来说并不是喜事,相反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制造者首推刘子羽,正是这位仁兄的损招搞得整个汉中城一点粮食都找不到,撒离喝攻占的只是一座空城。
  因此,麻烦就来了,因为撒离喝是深入南宋的后方,军粮无法跟进,再加上进入汉中城后一无所获,导致整个军队出现军粮荒。
  没有粮食,军心不稳,再加上吴玠和刘子羽都在汉中附近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撒离喝无法再继续呆在汉中城了。
  于是,在攻占汉中仅仅两个月后,撒离喝无奈发出了撤军的命令,但撒离喝也很有计谋,在撤军前,他又使出了他的声东击西之计,再次派兵假装对刘子羽镇守的潭毒山发动攻击。
  刘子羽和王彦一样也受了撒离喝的忽悠,严阵已待金兵的到来,但后来发现又一次上了撒离喝的当,于是,急忙通知吴玠追击撒离喝。
  饶凤关大败后,吴玠其实已经预料到了金兵最后会撤出汉中的最后结果,因此,他在汉中的后方仙人(今甘肃徽县附近)率兵驻守,一方面是让撒离唱不敢向南进攻蜀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金兵撤退时从后追杀。
  所以说,吴玠就是不简单,能将败局瞬间转危为安,真是不可多得帅才!
  得知撒离喝开始向长安撤退后,吴玠率兵在武休关一带截杀金国的断后部队,撒离喝受到突袭,毫无防备,数千金兵被杀或掉入山涧而亡。
  金国的大量辎重物资被丢弃,撒离喝带领着这支疲惫之师,在汉中一带的崇山峻岭中经达几个月的辗转,终于回到了长安。
  至此,撒离喝对陕西的军事攻略终于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金国攻取了金州及汉中一带的大量州县,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但这种胜利有点得不偿失,非但没有打通进攻四川的通道,最后还让吴玠偷袭成功,损后折将,使金国士气大跌,再一次背上了“恐吴症”的阴影。
  不过,从撒离喝的表现来看,却实要比兀术强眼,不怎么说,他好歹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吴玠,并且还一度攻入了陕南重镇、四川的门户——汉中城,确实配得上吴乞买的赞赏。
  但我们是否就此认为撒离喝的军事能力比兀术强呢?
  当然不能,早先兀术进攻和尚原碰到了刺头吴玠,再加上兀术的运气也不好,所以导致了惨败,而撒离喝的这次进攻陕西明显吸取了兀术的教训,总体说来说运气也不错,初期几次忽悠都告成功,后来进攻饶凤关不利,又有宋国叛兵的相助, 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不过,看到撒离喝在陕西战场上如此抢眼的表现,躲在燕京养伤的兀术可再也呆不住了,他不甘心和尚原的失败,他决定再次出兵和吴玠兄弟进行生死决战!
  

作者:子轩126 回复日期:2008-11-28 5:45:37 
回复 
  顶起!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活剥满鞑子皮 回复日期:2008-11-28 10:10:19 
回复 
  为了增加人口喜欢乱伦的一群野蛮的东西

作者:吾本农 回复日期:2008-11-28 14:18:08 
回复 
  好文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8 23:24:58 
回复 
  公元1133年十二月,兀术第三次集合十万大军,以撒离喝和降将刘夔为副将,向自己的伤心地和尚原发动进攻,金国似乎对十万这个数字比较迷信,每次出兵都喜欢凑这个数字。
  但令兀术万分惊奇的是,他的头号克星吴玠居然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福地和尚原,一直向南退守到了阶州(今甘肃武都)一带。
  这下兀术可有点莫名奇妙了,还没怎么开打就开溜,似乎不符合吴玠的性格,难道这个家伙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虽然,兀术很困惑,但不管怎么说,毕竟他终于攻克了和尚原这个令他蒙受羞辱的伤心地,看来这第三次进攻陕川的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兀术决定乘胜追击,向另一个进入汉中的咽喉要道仙人关进军,计划通过仙人关攻取汉中,最后达到进军川蜀的目的。
  正在兀术春风得意之际,我们的吴玠也没有闲着,和尚原的丢失其实是吴玠的主动撤退。
  因为吴玠经过多次同金兵的交锋,发现和尚原这个地方离蜀地太远,军需补给非常困难,如果长时间固守和尚原对南宋方面来说其实很不利。
  于是,吴玠大胆地做出战略转移,命令自己的弟弟吴璘主动放弃和尚原,将这个空城让给兀术。
  吴玠这次采用的新战术是放虎入笼,关门打狗,把兀术的大军放进秦岭中来,然后在仙人关一带继续实行他的死守加驻矢队战术,并且吴玠再次正确预测兀术会向仙人关发起攻击。
  于是,吴玠在仙人关右侧筑起防御保垒,并起名叫“杀金坪”,同时又在地势险要的关隘处设置阻击的第二道防线,严阵以待金兵的到来。
  公元1134年二月,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向仙人关进军,不过这次兀术是抱着必胜的信心,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兀样甚至让全军将士们携带自己的家属一同出征。
  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这次出征必将占领汉中,直达四川,将士们甚至可以和自己的亲属在陕川一带定居生活了。
  兀术一向善于挖掘士兵们的潜力,他的这招稳定军心之计也算做到家了,不过效果还不错,在兀术的激励下,十万将士硬是在和尚原到仙人关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一条行军通道。
  士气高昂的十万金国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仙人关下,同吴玠的军队在仙人关附近的“杀金坪”展开遭遇战。
  虽然有上次败给吴玠的心理阻影,但兀术不亏是一名优秀的统帅,丝毫没有受到上次和尚原失利的影响,率领手下的金国士兵们英勇的向吴玠的阵地发起连续的进攻。
  此时,吴玠所率领的军队只有一万余人,虽然他率兵拼死抵抗,但人数上的劣势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何况此时的兀术已经杀红了眼,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方式,要夺取仙人关。
  胜利即将到手,兀术由陕入川的全民迁移计划也将要成为现实,但命运似乎又和兀术开了个玩笑,因为他的另一个克星又出现了。
  因为兀术似乎忘了使他遭受和尚原大辱的对手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兄弟两人个,如今大哥吴玠在仙人关被自团团包围,那么弟弟吴璘跑哪而去了呢?
  如果兀术知道答案,那么历史就将改写,因为此时的吴璘正率援军从七方关昼夜兼程来支援自己的大哥。
  吴璘的援军同仙人关下兀术的金国大军又一次展开激战,看到快要到手的胜利被吴璘这小子搅和了,兀术基本上要气疯了,于是又将矛头指向了吴璘,恨不得一口将吴璘的援军消灭掉。
  这场兀术阻截吴璘援军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大战七昼夜,最后的结果是兀术的阻截计划失败,吴璘率援军成功的突破兀术的防线,进入了仙人关,达到了与吴玠会师的目的。
  这下,兀术的心情只能用出离愤怒来形容了,不但被大哥打败,就连弟弟都对付不了,哪道自己的这次全民出征又要泡汤吗?
  兀术不想认输,他也不能认输,否则如何跟这十万士兵和家属们交待,于是,他再次发出了总攻的命令。
  这次,金国士兵真是拼了老命,许多士兵毫无畏惧地爬着云梯向宋军的阵地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形势对吴氏兄弟非常不利,吴玠立即命令部将杨政带领刀枪手进行阻击,撞碎金兵的云梯,并用长矛刺杀金兵。
  双方在阵地前沿展开生死激战,吴璘看到形势非常危急,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他在地上划了一道线,然后大声向全体士兵宣告:“吾与汝等坚守此线,决不后退,如有后退,定斩不绕”。
  吴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鼓舞了全体守关士兵,所有宋军一鼓作气打退了金兵的猛烈进攻。
  但兀术不甘心就此认输,他下令所有攻城士兵身披重甲,手持铁钩,人跟人鱼贯而上,自己从东侧进攻,勇将韩常从西侧进攻,争取一举拿下仙人关。
  战局对南宋守军非常利,吴玠为发避免更大的伤亡,决定率兵退守自己亲自布置的第二道防线。
  这时,守军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部分将领认为仙人关无法固守,建议退守到地形更加有利的地方。
  关键时刻,吴璘再一次站了出来,怒斥道:“兵方交而退,是不战而走也,吾度此敌去不久矣,诸君第忍之。”
  部将杨政也极力反对放弃仙人关,建议再次用驻矢队对付金国的进攻。
  有了两位得力部下的支持,吴玠更加坚定了要死守仙人关的决心,于是,吴璘亲自率领驻矢队向金兵们发起箭雨般的进攻。
  这下金兵可就倒霉了,很多在和尚原幸存的士兵对吴玠的箭雨深有体会,顿时,仙人关下金兵的尸体堆积如山。
  看一到兀术不顾一切的向仙人关发起猛攻,而金国士兵们的伤亡是与时俱增,撒离喝有点座不住了,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士兵进行无谓的牺牲。
  于是他骑着马到仙人关附近四处转悠,希望能找到破敌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撒离喝来到仙人关的西北角时,终于发现了宋军的破绽。
  原因是宋军在西北角的阵地上有一堡楼,防守比较薄弱,撒离喝的建议是从这个保楼找到突破口。
  于是,兀命令撒离喝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猛攻西北保楼,一时间整个堡楼即将倒塌,危急时刻,宋将姚仲命令士兵用绳索将堡楼固定。
  看到堡楼没有倒塌,撒离喝又使用了火攻的计策,命令士兵们火烧堡楼。
  但你用火攻,我用水灭,姚仲命令士兵用酒烧灭了大火。
  这下撒离喝开始着急了,明明快要倒手的胜利却部是可望而不可及,没有办法,只有继续发动攻击。
  吴玠很快得知了西北战场上的危险局面,如果再不出击,仙人关的失守是早晚的事。因此,吴玠兵出险招,再次命令部将杨政和田晟率领长斧大刀手杀入金兵阵中。
  兀术和撒离喝做梦也没想到一向擅长于防守和吴玠居然敢出关迎战,很多金兵都毫无防备,整个金兵阵营被冲得七零八落,兀术孤注一掷的进攻再次以失败告终。
  但吴玠还有更厉害的招没出,当天夜晚,正当白天吃了败仗的兀术各撒离喝在营中休息晨,吴玠又搞出新花样来了。
  他命令士兵们在仙人关附近的山中放火击鼓,把兀术扣撒离喝搞得心慌意乱、彻底难眠。
  好不容易等吴玠消停玩了,兀术准备休息一下时,吴玠可就要行动了,他命令部将王庆和王武率领精兵夜袭金营。
  已经被搞的精神恍惚的金国大军难闻里还挡得住宋国的大军,混战之中,猛将韩常又一次被射伤了眼睛。
  不知这次是左眼还是右眼,要是和上次是同一只眼睛可就有意思了。
  但这次韩常没有当成夏候惇第二,估计是这次伤得比较重,猛人韩常无法再进行拔矢啜晴,而是选择了后退。
  连“夏候惇二世”都抗不住了,其它将士们哪有心意进行抵抗,纷纷落荒而逃,金国大军伤亡非常惨重。
  于是,兀术和撒离喝对陕川的第三次进攻还是以失败结束,兀术没能报和尚原的一箭之仇,却新添了仙人关的仇恨。
  从此以后的几年时间内,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陕川一带的大举进攻,南宋陕川一带门户保卫战终于宣告胜利,这为南宋巩固自己的半壁江山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兀术在仙人关大败后,率领残部退守到凤翔一带屯田练兵,休身养息,与吴氏弟兄在秦岭一线相持对抗,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
  对整个金国来说,西北战场的连续失利使得金国的战略重点再次进行调整,陕川一带不再是金国进攻南宋的主要战场,东线的江淮和荆襄一再次成为宋金大战的主要战场!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8-11-29 3:55:13 
回复 
  楼主错了,张浚没有在富平战场,他只是个文官,并不负责指挥战斗。战斗前在后方,把战役指挥权授予刘裼。
  二吴也代替不了张浚,前是将才,后是相才。
  
  韩世忠前还有张俊明州一战胜利,被楼主忽略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29 20:39:14 
回复 
  我主要是写金国的历史,对宋国的一些事情基本上能简写就简写,不想在宋国的部分花很大的笔墨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1-30 18:15:58 
回复 
  六、儿皇帝刘豫和“伪齐国“的命运
  金国天会八年,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春,金国东路军的统帅兀术在镇江一带的黄天荡遭到南宋将领韩世忠和岳飞的半路阻截,虽然最后兀术死里逃生,但金国对江南一带的进攻势头遭到了沉重打击。
  而此时,金国虽然占领了北宋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区的大量土地,但如何继承北宋的这笔丰厚遗产却成了金国老大吴乞买颇为头疼的难题。
  由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把北宋的半壁江山给吃掉了,金国高层导们深感难以消化这么庞大的一块肥肉。
  首先是两国的经济制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金国虽然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但在经济上却还处于奴隶制度,而北宋却已经处在高度封建制度下,两种制度并存必然会发生矛盾。
  金国的贵族和奴隶主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必然要在占领区掠夺汉族居民做为自己的奴隶,这样和原先汉族居民受汉族地主剥削的封建关系发生冲突,
  其次,在金国军队南下侵略北宋的战争中,对中原一带进行了毁灭性的扫荡,给北宋的军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大量的汉族居民流离失所。
  虽然,吴乞买在南下伐宋后,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百姓的统治,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占领区汉族居民的措施。
  比如吴乞买曾下诏规定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
  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占领区内的汉族居民,不得不大批地沦为奴隶。
  因此,在金国的占领区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金国统治的斗争。
  尤其是山西、河北太行山两侧的北宋军民们由于失去了北宋政府的指挥,便聚集在太行山一带同金军展开游击战,最著名的便是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这支由原北宋士兵和两河一带的民兵所组成的抗金武装在王彦的率领下,在金国占领区的中心地带遍地开花,多次偷袭金国的后方,把金国军队搞得头昏脑胀,但又找不到消灭他们的好方法。
  不过,南宋的老大赵构帮了吴乞买的大忙,由于害怕八字军会对南宋的统治产生威胁,赵构主动把王彦和“八字军”召回汴京,负责汴京一带的防御。
  但是,中原地区军民反抗金国统治的斗争却一浪高过一浪,河北、山东一带的反金斗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严重威胁着金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在这种混乱纷争、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吴乞买决定开始推行他一向非常推崇的“以汉制汉”政策。
  其实,吴乞买的“以汉制汉”政策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试行过了,不过很不巧,他们所寻找的中原地区代言人非常不称职。
  张邦昌同志根本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胆小如鼠,压根不是当皇帝的料,就连当个傀儡皇帝都不会,龙椅屁股还没坐热,就主动向赵构认错去了,搞得金国好不难堪。
  因此,这次吴乞买决定要选择一位称职的“皇帝”,替自己管理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们。
  老大一发话,金国高层立即全体动员,开始了挑选“总统候选人”的运动。
  这个挑选“总统候选人”说难不难,就易也不易,总之要有几个必要条件。
  首先这位候选人必须是宋国职位较高的官员,有一定的威望,可以控制住中原一带的局面;其次,这位候选人必须对金国绝对忠诚,他的国家必须是金国的附庸国,要无条件听从金国的指挥。
  所以,金国的几个高层领导们经过几轮的激烈筛选,最终确定了两名“总统候选人”。
  第一位是大家公认夺标呼声最高的,且资历威望也较高的候选人,名叫折可求,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陕西府谷折家军的第七代代表人物。
  这位仁兄自从在陕北投降了娄室后,确实对自己的新主人忠心耿耿,在几次对南宋的战斗中,这位仁兄都是充当引路先锋,竭尽全力为金国服务,所以得到了许多金国高层领导的青睐,所以他当选“总统“的呼声非常之高。
  第二位候选人则比较默默无闻,此人名叫刘豫,如果你看过《说岳全传》小说的话,对这位人物应该不会陌生,但为了更加清楚了解为何刘豫会成为“总统候选人”之一,我在这里人必要简单一下刘豫的情况。
  刘豫字彦游,河北景城人,早要北宋哲宗年间,刘豫便中了进士,开始为北宋老赵家效力,到赵佶老师当权时,刘豫已经被任命这河北提刑使。
  金国南侵后,刘豫和许多北宋的官员一样逃到了南方的扬州一带避难。
  这时,赵构的南宋国已经建立,作为前朝的三朝元老,刘豫也得到了重新任命,不过这次他去的地方比较危险,是山东济南府,赵构要求刘豫担任济南府的府尹。
  这下可把刘豫急坏了,因为山东当时是宋金大战的主战场,到处是盗贼和匪兵,去济南当官,弄不好要把命给丢了。于是,他主要向赵构提议,要求派他到江南当官,不过遭到了赵构的拒绝。
  如果换了别人,大不了发发牢骚,乖乖地去上任,而我们的刘豫则不同,因为皇帝不答应他的要求,居然开始对赵构和南宋朝廷心怀不满。
  可以说,赵构这次对刘豫要求的拒绝,成了刘豫日后叛变南宋的导火索。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 10:17:31 
回复 
   各位网友,吴乞买篇马上就要写完了,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完颜亶的资料,让我的第四篇能顺利进行下去,谢谢!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2 21:33:39 
回复 
  我们的刘豫求同志是很不情愿地来到了济南府,当上了济南市的市长,但当这个市长一点也不好玩,还没等他屁股坐热,麻烦就来了。
  因为,很快吴乞买便发动了三路大军讨伐赵构的军事行动,而济南府首当其冲,成为金国东路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而这次刘豫同志的主要对手是金国的另一位“高管”,完颜昌。
  完颜昌,又名挞赖,是金国建国前著名领导人盈歌的儿子,从辈份上讲,他是阿骨打和吴乞买的堂弟,也是宗翰、宗望等人的堂叔。
  这位仁兄也继承了完颜家族中英勇斗争的基因,但他也有致命的缺点:脾气暴躁,野蛮无赖(和他的名字有点相像),部落中的其它族人都看见他头疼。
  但人家毕竟是前任老领导的儿子,怎么着也得照顾他一下。
  因此,无论是阿骨打在位还是吴乞买当政,他们都对挞赖特别照顾。
  在攻打辽国的时候,挞赖跟随宗翰一同出征,在追击耶律延禧也曾经立下过大功。
  宋金开战后,挞赖被吴乞买任命为六部都统,跟随宗望的东路军攻打宋国。
  北宋灭亡后,挞赖由于战功卓著,又上升为元帅左监军,负责进攻山东一带。
  因此,山东的省城济南府将成为挞赖建功立业的又一块垫脚石。
  但挞赖的运气没他的侄子兀术好,因为他在济南一带便遇到了大麻烦,济南府的守将是一非常厉害的人物,多次击退了挞赖的进攻。
  这位守将名叫关胜,和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同名,但我们的这位关胜可从没去过什么梁山泊,而且《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的原形便是这位关胜。
  由于关胜和全城军民的共同努力,使挞赖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失败。
  按理说,我们的刘豫同志应该感谢这位关大哥,人家帮你守住了济南城,好歹你这位最高长官也能向赵构请功领赏。
  但刘豫同志并不是这样想的,济南城在关胜的领导下打退了金国的进攻后,刘豫却显得非常不高兴。
  因为他从骨子里已经不想再为赵宋王朝卖命,他的计划是在金国攻城之际,向金国“弃暗投明”,争取能混个一官半职,也比替毫无前途可言的南宋卖命强。
  但济南府的守将关胜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这位仁兄是坚定的主战派,绝对不可能同意刘豫的投降计划,而且这位仁兄居然还能率兵打退金兵的进攻,看来确实很难对付。
  不过刘豫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了,自己是济南府的最高长官,凭什么要听从一个下属的指挥,既然你想破坏我的好事,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于是,刘豫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暗杀,他派手下的心腹乘关胜不注意,将关胜刺杀,然后大开城门,迎接挞赖。
  正在为攻破济南府而发愁的挞赖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本来还一筹莫展,现在对手却主动投降了,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于是,刘豫便成了挞赖的忠心部下,挞赖对刘豫也是非常欣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爱将,很快刘豫便被提拔为京东东、西、淮南安抚使,负责节制河外的军队,而挞赖则屯兵要处,对刘豫进行监督。
  刘豫此时已经完全实现了他投降金国前个人的政治目标,他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个人政治军事生涯的顶峰,但接下去事态的发展则使他有些始料不及。
  不久,吴乞买就开始实行他的“以汉制汉”的政策,做为投降金国为数不多的几位高级官员,刘豫也就被挞赖等人推选为“总统候选人”。
  此时的刘豫仿佛做了一场梦,他居然有可能即将成为一国之君去统治一个国家,这在他投降金国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但是兴奋归兴奋,刘豫头脑冷静下来后,发现自己还不是稳操胜券,因为他还要面临着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折可求。
  如果单从出生和家庭背景来看,刘豫只不过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根本无法同赫赫有名的折家军的后代相对抗。
  因此刘豫为了实现其当上皇帝的美梦,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刘豫跨出的第一步便是找打到自己的推荐人兼老领导挞赖同志,因为挞赖毕竟也是金国高层领导之一,自从宗望病逝世后,宗翰和挞赖逐渐成为金国高层的决定性人物。
  刘豫为了做上这个“皇帝”的宝座,是不惜血本,向挞赖赠送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就是希望挞赖能在竞选过程中投自己的选票。
  功夫不负有心人,挞赖其实也是个极其贪婪的人,拿到了刘豫的好处后,自然要为刘豫说话,再加上折可求是个比较不灵活的人,没有刘豫这么拎得清。
  所以最后总统选举的结果是刘豫以全面压倒性的优势击败折可求,获得了“总统”的宝座。
  公元1130年九月,吴乞买正式下诏策封刘豫为“大齐国”皇帝,定都大名府,负责管理金国在中原的占领区。
  金国与“大齐国”以黄河故道这界,河之南属“大齐国”,河之北属金国。
  刘豫终于做上了他的皇帝梦,但他的这个皇帝也是大打折扣的,基本上和儿皇帝石敬瑭是一个级别,也就是说刘豫的这个皇帝必须处处听从吴乞买的指挥,而且刘豫必须称呼吴乞买为父亲。
  其实“大齐国”根本就是金国在中原地区设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其主要目的有两,一是沿用北宋的政治、经济制度替金国对中原地区的百姓进行管理,二是充当金国进攻南宋的争先锋。
  而我们的刘豫同志的这个“儿皇帝“还当得非常高兴,他和张邦昌还不一样,张邦昌是被迫当儿皇帝的,并且事后主动向赵构认错,压根没背叛赵宋的想法,而刘豫是主动要求来当这个儿皇帝,并且他还也把赵构的南宋政权当成自己的敌人来对待。
  “大齐国”刚建立不久,为了表示对主人吴乞买的忠心,刘豫在自己的齐国境内大肆搜捕宋朝宗室和抗金军民,并且还收流了大量的流寇和海盗准备替主人去教训不听话的赵构。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三剑客”,李成、孔彦舟和徐文。
  其实这三位仁兄都是北宋末年的勇冠三军的猛将,但北宋灭亡后,由于受到南宋政权的猜忌和排挤,便沦落为海盗和流寇。
  幸亏有刘豫这位好“伯乐”的出现,才使他们三位在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此以后,这“三剑客“成了刘豫的主要军事将领,死心踏地的为刘豫和金国效力。
  而赵构的南宋政权却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把三位猛将拱手送给了金国。
  

作者:魔神基本法 回复日期:2008-12-2 23:04:55 
回复 
  jihao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2-3 15:16:03 
回复 
  mm:))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3 16:24:10 
回复 
  静待更新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3 20:11:08 
回复 
  而我们刘豫同志的这个“儿皇帝“还当得满有滋味,当上皇帝后,他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
  首先他任命张孝纯为齐国丞相,这个张孝纯便是在太原保卫战中同王禀并肩作战的战友,可惜他没有保住气节,兵败被俘后,经不起金国的利益诱惑,最后投靠了刘豫。
  然后,他又大搞家族企业模式,任命儿子刘麟为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弟弟刘益为北京留守,母亲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并改元阜昌。
  但刘豫也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他的这个国家之所以能生存,关键离不开吴乞买的支持,因为吴乞买觉得目前齐国还有存在的价值。
  万一哪在齐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那也就是刘豫皇帝生涯的结束。
  因此,为了使自己的齐国能千秋万代,刘豫必须拿出自己的所有能量来讨好吴乞买。
  他和张邦昌还不一样,张邦昌是被迫当儿皇帝的,并且事后主动向赵构认错,压根没背叛赵宋的想法,而刘豫是主动要求来当这个儿皇帝,并且他还也把赵构的南宋政权当成自己的敌人来对待。
  “大齐国”刚建立不久,为了表示对主人吴乞买的忠心,刘豫在自己的齐国境内大肆搜捕宋朝宗室和抗金军民,并且还收流了大量的流寇和海盗准备替主人去教训不听话的赵构。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三剑客”,李成、孔彦舟和徐文。
  其实这三位仁兄都是北宋末年的勇冠三军的猛将,但北宋灭亡后,由于受到南宋政权的猜忌和排挤,便沦落为海盗和流寇。
  幸亏有刘豫这位好“伯乐”的出现,才使他们三位在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此以后,这“三剑客“成了刘豫的主要军事将领,死心踏地的为刘豫和金国效力。
  而赵构的南宋政权却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把三位猛将拱手送给了金国。
  吴乞买对这位新当选的“儿皇帝”的表现非常满意,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刘豫非常听话,对金国表现的极其忠心,而且还非常配合金国的军事行动。
  于是,在1132刘豫迁都汴京后,吴乞买很慷慨地把陕西一带的领地封赏给了刘豫。
  这下刘豫的表情绝对可以用感激涕零来形容了,为了报答自己的父亲兼主人吴乞买,刘豫决定当一回急先锋,出兵攻打南宋。
  那么作为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看到自己的故土上多出了一个汉人国家后,又会是什么反应呢?
  当齐国刚成立时,赵构也被搞了个措手不及,他没料到金国会再次弄出这套把戏。
  不过赵构的运气不错,因为齐国的皇帝仅仅是个知名度和能力值都很差的刘豫,如果换了一个能力较强的人来当齐国的皇帝,那么赵构的命运还很难预料。
  当时,甚至金国内部还有人出了个更损的主意,那就是让赵佶老师或赵桓同学来担任齐国的皇帝,幸亏吴乞买没有采纳,否则的话,赵构真的要叫苦连天了。
  但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傀儡政权,赵构都不敢招惹,在齐国刚建立时,赵构在给刘豫的国书中还尊敬的称呼刘豫为大齐皇帝,齐国丞相张孝纯的家人都在南宋境内,赵构也不敢迫害,加以优待。
  总之,赵构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以后与齐国的和平相处留下足够的余地。
  当然,赵构对齐国政权的这种策略与一个人的出现不无关系,这个人的名字叫秦桧!
  相信百分之九十点九的网友们都认识这个名字,还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是历史的盲人,因为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当然不是好的名气。
  因为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的遗臭万年,它几乎成了中国历史奸臣和卖国贼的代名词,也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奸臣之中的极品人物。
  甚至一度还出现了不少人,以和秦桧同姓为耻,可见秦桧的影响力对中国历史的冲击有多大。
  秦桧字会之,江宁人(今江苏南京),曾经在公元1115年考取过状元,后被封为太学学正,也就是分管教育方面的官员。
  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金国包围汴京,赵桓同学准备割让河北三镇时,却是秦桧主动站出来极力反对此事,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四个观点
  一、 金国的要求永不止尽,并不是给了河北三镇就完事了。
  二、 金国人很狡猾,我们的防守不能放松。
  三、 召集百官商议,选择合适之人送和谈文书。
  四、 要求金使者不可以进皇宫。
  但是,当时的赵桓同学是不太可理会一个小小的太学生的,但秦桧却已经引起了众臣们的注意。
  汴京城破后,金国准备立张邦昌为楚国皇帝,当时朝中大臣们无人敢反对金国的意见。
  但是偏偏秦桧又跟金国对着干,他又愤然上书宗望和粘罕,要求在汴京城中寻找赵氏族人当楚国的皇帝,继续赵氏王朝的统治。
  秦桧的这几下动作博得了朝中许多大臣们的赞赏,大家都公认秦桧为宋国的“大忠臣”。
  但秦桧的这一举动可把粘罕和宗望给气坏了,为发了表示对他的惩罚,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一起被抓到了金国的北方。
  这将是秦桧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俗话说“泰山易移、本性难改”,但这句话对秦桧完全不适用,到了金国以后,秦桧才发现自己的愤青行动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但至少命还是保住了,为了生存他必须改变自己。
  他开始实行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计划,寻找靠山,当时金国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宗望和粘罕,不过宗望已经病逝,那就只有寻找粘罕。
  于是,秦桧同志拿出自己生平的积蓄献给粘罕,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在粘罕的帮助下,秦桧找了个好差事,当挞赖的跟班。
  而挞赖是个比较喜欢和宋国的降将打交道的人,因为他和兀术等人还不一样。
  自从南下伐宋后,挞赖亲眼目睹了当时北宋的繁华,在消灭了北宋政权后,以挞赖为首的一批女真高级将领开始学会了享受战后的胜利果实。
  人一旦开始学习享受,就会变得贪婪和懒惰,挞赖便是开始向这方面发展,他开始讨厌战争,喜欢享乐。
  南方的赵构虽然比较听话,但他手底下还有不少好战分子,天天叫嚷着要收复失地,一旦让他们得势,金国岂不是又要去过北国的艰苦生活了?
  所以挞赖很想通过某种渠道和南宋方面达成和平共处协议,双方维持现状,互不侵犯,各过各的舒服日子。
  基于这种考虑,秦桧便开始成为挞赖所寻找的“中奸人”,因为秦桧确实也有过人之处。
  在金国的几年时间内,秦桧自学成才,不但把金国的语言学会了,还基本上把金国的人文风俗和国家情况搞得很清楚,基本上属于一个金国通。
  并且,秦桧对于挞赖所提倡的两国议和方针也是极力赞成,这更加使挞赖坚定了依靠秦桧达到宋金议和的信心。
  于是,挞赖开始行动了,他在进军楚州的过程中,故意把秦桧夫妇给放跑了,就这样,秦桧在涟水附近碰到了南宋的水军,在水军的帮助下,秦桧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南宋。
  

作者:魔神基本法 回复日期:2008-12-3 22:29:41 
回复 
  顶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2-4 15:27:31 
回复 
  自从南下伐宋后,挞赖亲眼目睹了当时北宋的繁华,在消灭了北宋政权后,以挞赖为首的一批女真高级将领开始学会了享受战后的胜利果实。
    人一旦开始学习享受,就会变得贪婪和懒惰,挞赖便是开始向这方面发展,他开始讨厌战争,喜欢享乐
  -----
  所以金国士兵后来没战斗力量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4 20:10:52 
回复 
  这两天要学习英语,更新要延几天.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6 20:17:10 
回复 
  不过对于秦桧这位昔日大忠臣的回归祖国,南宋方面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情来,关于如何对待秦桧,南宋方面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秦桧这次能够从金国逃脱本身就很值得怀疑,因为金国的燕京府离南宋临安府隔着两千八百里地,并且沿途都是金国的占领区,秦桧只是个文官,又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哪能轻易逃脱呢?言外之易秦桧极有可能是金国派过来的奸细。
  第二种意见是相信秦桧的逃脱论,因为秦桧毕竟在三年前有过优异的表现,甚至感动了某些朝中的大臣,其中以宰相范宗尹和枢密院李回为首,他俩本身就是秦桧的好友,这次秦桧回归,他们自然要站在自己的好友一方。
  不过朝中大臣的争论都没用,如何处置秦桧关键还要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赵构。
  赵构其实对秦桧也不甚了解,但由于范宗尹和李回再三地宣称秦桧是个大忠臣,于是,决定试着召见秦桧。
  我们的秦桧同志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出口就技惊四座,他向赵构送出了两个礼物。
  第一个礼物是他关于国家大事的独特观点,“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也就是说想要国家太平,必须让南方的人回到南方,北方的人回到北方生活。
  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即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南宋朝廷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北方人,虽赵构这个主人能力也不怎样,但要让他们回到北方去伺候刘豫的齐国或吴乞买的金国,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刚回到南宋的秦桧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很多人因此痛哭秦桧是卖国贼,就连赵构都对秦桧有所怀疑了。
  不过秦桧同志并不惊慌,他立即向赵构送上了他的第二份礼物,那就是挞赖写给赵构的议和书,这对赵构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礼物,赵构是从未想到金国方面居然主动和自己进行和平谈判。
  也就是这个礼物,使赵构对秦桧的态度发生了三六十度的转变,同时,通过秦桧赵构也了解了他父母亲在北国生活的情况。
  于是,赵构决定接纳秦桧,公元1131年二月,秦桧被封为参政知事,从此以后,秦桧正式踏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南宋和金国和议和行动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但秦桧的官位做的很不稳,因为虽然挞赖很想议和,但他毕竟不是金国的老大,议不议和还得吴乞买说了算,所以秦桧的议和活动忙活了一年多,却没有什么进展。
  你想议和,金国可不干了,正当赵构满怀希望地等待秦桧能从挞赖那里得到好消息时,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金国的兀术又跑到陕西去搔扰南宋的四川百姓了,幸亏出了个猛人吴玠同志,把兀术挡在秦岭以外。
  但是最大的威胁又来了,金国的“儿子”刘豫的齐国捺不住寂寞,开始进行军事竞赛,意图很明显就是进攻自己的南宋。
  所以赵构对秦桧的办事效率是很不满意,议和没搞成,却惹火上身,看来挞赖和秦桧都靠不住。
  于是,我们的秦桧同志遭受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被赵构打入“冷宫”。
  因此,南宋的主战派开始占据上风,代表人物是宰相吕颐浩,这位吕宰相为了鼓动赵构出兵收复中原,甚至还把宋太祖赵匡胤给搬了出来。
  太祖只用了十万大军,就平定了天下,如今皇上你有十六七万大军,又有韩世忠、张浚、岳飞、吴玠等名将,大家都摩拳擦掌希望能收复中原,更何况目前中原只是刘豫这个窝囊废在管理着,所以希望皇上能下定决定收复中原失地。
  吕颐浩的这番话果然有作用,本来一门心思想着议和的赵构又开始有想法了,再加上刘豫的齐国在北方对自己虎视眈眈,所以赵构决定给刘豫点颜色看看。
  但派何人出征齐国还要谨慎考虑,赵构又想乘机夺取点刘豫的地盘,又怕打不过刘豫反过来又要割地赔款。
  不过像收复中原这种光宗耀祖的好事是肯定会有人出头的,这次出头的是襄阳镇抚使李横,关于这位仁兄的资料是非常之少,宋史中只是略带提到一些,并无此人的传记。
  李横原是襄阳邓州的守将,原先的襄阳镇抚使是桑仲,由于襄阳和齐国边境接壤,因此,桑仲曾多次要求南宋出兵河南等地,但均未得到南宋方面的同意。
  1132年三月,桑仲被部将杀害,整个襄阳顿时变得非常混乱,刘豫乘机大肆挖南宋的墙角,派人到处收买襄阳一带各个州县的守将,孔彦舟就是这样被刘豫给挖走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诱惑的,李横就不吃刘豫那一套,刘豫派来的使者也被李横当作礼物直接送给赵构。
  于是,赵构决定选择李横作为进攻齐国的开路先锋,当然并不是李横对南宋有多忠心、李横军事能力有多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横的身份很特殊。
  这位大哥以前也就是类似“梁山泊”里的绿林人士,最后由于运气好被朝廷招安了,让这位大哥出头有两个好处,一是一旦战胜了,那就全是赵构的功劳,二是万一战败了,那就将所的的责任推到李横身上,对齐国宣称此人非南宋正规军,北伐乃是自发行为,与南宋无关。
  李横就是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开始了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中原。
  公元1132年十二月,李横首战告捷,在扬石附近击败齐国的军队,然后乘胜攻打汝州。
  汝州守将的名字也有意思,叫彭玘(又一个与水浒一百零八将同名的人物,不知是否又是“天目将”彭玘的原形),但在李横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彭玘选择了反正。
  公元1133年正月,李横孤军深入所向无敌,一直打到了离刘豫老巢汴京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颍昌府(今河南许昌)。
  颍昌府的齐国守将叫赵弼,看到李横的势头迅猛,赵弼哪里还敢出战,只有躲在城中固定。
  但李横的军队似乎是吃了强心剂似的,战斗力变得超强,一阵强攻后又夺取了颍昌府。
  颍昌府是齐国都城汴京南方的门户,如果颍昌府保不住,那么齐国的都城汴京就有危险了。
  刘豫这下可真的慌神了,本来准备打算出兵骚扰赵构一下,没想到被南宋先发制人,居然快打到自己的老窝来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刘豫也不怕丢人了,连忙向自己的父亲“金国”求救。
  一个绿林出身的将领居然能在金国和齐国联军的腹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确实大大出乎了南宋和齐国双方的意料。
  而李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也并非他本人有多大的军事才能,主要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李横此次北伐从道义上来讲是符合大多数中原百姓的心声的,他打出的口号非常能够争取到民心,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李横,二是此时齐国刘豫的大量精锐部队被金国调到陕西一带同撤离喝一同进攻饶凤关的吴玠兄弟,导致中原腹地防备薄弱,给了李横发展的好机会。
  形势对南宋一片大好,但我们的赵构看到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又开始有新的想法了。
  按赵构的本意是让李横试着去抢些齐国的地盘,也顺便教训一下狂妄自大的刘豫,没想到李横居然快把齐国的都城给打掉了,如果让李横的军队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必会造成李横拥兵自重的局面,更何况李横本来就是个有前科的家伙。
  赵构和他的几位先祖们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武将们的拥兵自重,因此李横的收复失地,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我们的赵构开始对李横产生不信任,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来阻挠李横的北伐行动。
  南宋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受益者当然是刘豫,虽然金国对刘豫的这种无能表现很反感,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能见死不救。
  1133年三月,刚刚在和尚原遭到惨败的金国猛人兀术奉命率兵救援齐国,而刘豫也派得力干将李成率兵两万同兀术并肩作战。
  兀术非一般齐国将领可比,虽然败给了吴玠,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李横碰到他,好运就将从此结束。
  李横和金齐联军在汴京城西北的驼牟岗展开大战,虽然在前三个月内,李横是打遍河南无敌手,但要看对手是谁。
  兀术出场,注定李横就要接受失败的命运,再加上李横的许多部下本来就是绿林出身,军纪极差,经常掠夺百姓,因此同金齐联军的决战以李横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的对南宋的影响非常之大,李横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对齐国的进攻。
  但刘豫和兀术却不打算就此收手,兀术和李成的金齐联军一路南下,复颍昌、克邓州、陷襄阳,一直把李横赶到了长江南岸。
  至此,南宋发动的对齐国的第一次北伐以先胜后负而告终,南宋方面非但没有扩大地盘,相反却丢失了襄阳一带的大量州县,赵构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而齐国方面虽然前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金国的帮助下,齐国非但夺回了全部的失地,还占领了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六郡。
  从此齐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向西可以进攻川蜀,向东可以顺流而下进攻吴越,严重着威胁着南宋政权的生存,赵构又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作者:sweetcorn4 回复日期:2008-12-7 0:03:52 
回复 
  南宋初期的内耗虽也不少,但正统和中央政权还是公认的,这比后来南明的四分五裂要强得太多
  
  金国扶植伪齐政权客观上也给了南宋一个缓冲的时间与空间,毕竟伪军再听话也不是一条心。假如满清给吴三桂一个伪政权皇帝的头衔,他肯定不会那么卖命多次冒生命危险冲锋陷阵一直打到缅甸去,肯定也是在地盘上小富即安,偶尔援助一下清军装装样子罢了。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8-12-7 12:41:32 
回复 
  前面还好,写到宋朝时就开始放炮,还是对宋军事了解太少之过。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7 22:08:00 
回复 
  严重着威胁着南宋政权的生存,赵构又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公元1133年十月,刘豫手下的大将李成攻破了襄阳,把一年前还信誓旦旦要替赵构收复中原的李横赶到了长江边上,齐国军队的势力已经染指到了长江流域,整个南宋朝廷为之震惊。
  夺取了襄阳,刘豫的下一步打算便是沿江而下攻打江浙一带,为此他除了命令宋国的降将水军统制徐文积极打造战船外,还想方设法联络湖南洞庭湖一带的义军首领杨么,目的是联合杨么共同抗击南宋政权。
  杨么是湖南常德人,由于在洞庭湖一带无法忍受南宋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他和同乡钟相率领当地的农民发动了反抗南宋统治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主要以水军为主,在洞庭湖流域活动,并且多次打败南宋军队的进攻。
  但在一次战斗中,钟相被当时南宋的团练使孔彦舟击败而遇害,于是,杨么成了这支起义军的新首领。
  杨么没有辜负钟相的期望,在他的带领下,洞庭湖义军实行了“陆耕水战”的策略,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多次打败南宋军队的围剿。
  1133年四月,杨么公开建立政权,国号“楚”,封自己为大圣天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为太子,开始与南宋政权分庭抗礼。
  杨么集团势力的崛起对南宋来说简直就是心腹大患,但苦于北方金国的压力,赵构一直腾不出手来对付内部矛盾,不过为对刘豫来说确是个大好消息。
  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盟友,既然杨么的敌人是南宋,那么自己就有可能联合杨么来对付南宋。
  于是,襄阳城内的李成奉了刘豫之令,派使者带着厚礼来到了杨么的水寨商谈结盟大事。
  关于杨么如何对待齐国的使者,民间有一种版本是杨么愤然拒绝了刘豫的诱惑,并杀死了刘豫的使者。
  为了维护杨么这个优秀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形象,这个版本被很多人所认可,甚至在大量少儿科普读物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但还有一种版本是这么说的,杨么的确答应了刘豫的要求,并且约定双方共同出兵沿江而下直取江浙。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无法确定哪种说法是事实,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刘豫确实曾多次派使者要求和杨么结成军事联盟,至于是否成功,就无法得知,事实上在刘豫齐国以后的军事行动中,杨么的军队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
  看到刘豫在襄阳一带厉兵秣马,并且频繁的接触洞庭湖地区的杨么,赵构再也座不住了,自己的内忧和外患有联手对付自己的趋势,他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这时,南宋军事舞台上的另一位名将岳飞又要出场了。
  在前几年同兀术的战斗中,岳飞虽然官职不高,但抗敌的劲头却很足,在建康一带虽然败给了如日中天的兀术,但随后又在黄天荡一战中伏击兀术,第一次把金国的骑兵打的落荒而逃。
  自从兀术和金国和主力过江而逃后,岳飞的主要任务便成了剿匪,由于江淮一带既无南宋的管理,又无金兵的驻扎,一时间变成了盗贼流寇横行的地区。
  其中最有名的流寇便是李成,这位与《水浒传》中天王李成同名的仁兄其实是个非常难得的勇将,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石的弓,在北宋年间曾当过淮南招捉使,靖康之难后,淮南一带成了无人管辖地区,李成这时便暴露了他的流寇本性,再也不肯听从南宋赵构的管理,率领手下的弟兄们在淮南一带靠掠夺为生,俨然成了一帮穿着官服的土匪。
  金兵对江浙的威胁过去后,赵构终于决定腾出手来对付这帮土匪,这次负责剿匪的是另一位名将张俊。
  这位张俊与另一位张浚就差一个字,但这位张俊是名地地道道的武将,他和刘琦、吴玠等人的经历有些相似,都是在西北长大,从小喜欢骑射,并多次参加过同西夏国的战斗。
  他也是南宋中兴四大将中最后一位出场的,前面的三位韩世忠、岳飞、刘光世都已经做过介绍。
  张俊在苗傅、刘正彦谋反时,和韩世忠、张浚、刘光世一起为“保皇”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赵构封为江南招讨使。
  而张俊在关键时刻推荐岳飞来担当这个剿匪的重任。
  因此,岳飞挂了个江淮地区剿匪先锋的头衔,和另一位名将杨沂中共同出征征讨李成。
  李成的手下毕竟都是些流寇,虽然都很凶悍,对付一般的南宋军队还能凑或,但岳飞这个猛将出场,他们的命运就比较痛苦了。
  岳飞连金国兀术的军队都不怕,更不要提李成手下的一群草寇了,因此不到一年的时间,岳飞连斩李成部将赵万、马进,收复了淮南的大部分土地。
  而李成则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退到了湖北蕲春一带,最后投靠了刘豫的齐国,在宋金齐的战场上继续和岳飞进行着殊死的较量。
  公元1132年,刚刚平定了淮南的岳飞又被任命为荆湖南中安抚使,拉到了湖南战场进行剿匪,这回他的对手是另一位悍匪曹成。
  曹成在湖南道州、贺州一带聚众纠集了十多万人马公开同南宋朝廷叫板。
  虽然曹成只是个无名之辈,根本不会引起岳飞的重视,但他手底下有位非常厉害的将领名叫杨再兴。
  这位猛将在第一次同岳飞交手时,作战异常勇猛,在两军阵前斩杀了岳飞的部将韩顺夫和岳飞的弟弟岳翻,可以说是和岳飞结下了深仇大恨。
  但岳飞却实非常人所能比,虽然损兵折将仗,却一点也不沮丧,反而在营中故意散播自己军粮已尽,准备撤回荼陵的消息。
  营中的曹成间谍得知后,立即向曹成报告了岳飞准备撤离的消息,曹成一介武夫,哪里知道岳飞的计谋,便急忙率军追击岳飞。
  岳飞摆明了是在忽悠曹成,在曹成大军出动后,岳飞率精兵偷袭了曹成的老窝,断了曹成的后路。
  曹成没有办法,只好躲进了南岭的深山之中,据险固守。
  但岳飞毫不客气,率领部下对曹成进行猛攻,连破曹成三道关隘,至此曹成的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猛将杨再兴在乱军之中被岳飞部将张宪抓获,按张宪和其它部将的意思是要杀死杨再兴为韩顺夫和岳翻报仇,但岳飞此时深明大义,决定释放杨再兴,杨再兴为了答谢岳飞的不杀之恩,决心投靠岳飞,从此成了岳飞手下的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
  而杨再兴的老大曹成同志的经历则颇有意思,在被岳飞击败后,他流窜到江西一带,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向另一位名将韩世忠投降,之后,曹成便一门心思为南宋的赵构卖命,多次出现在宋金大战的战场之上。
  经过两年多的南征北战,岳飞终于扫平了李成、曹成等大小十余个流寇势力,消除了赵构的内患,巩固了南宋的“后花园”。
  赵构看到当年那位向自己上千言书的青年居然能取得如此骄人战绩后,是大为高兴,亲自接见岳飞,并赐予岳飞“精忠岳飞”四个字,官封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兼神武后军都统制。
  岳飞从此以后知名度极速上升,正式成为了率兵过万的一方统帅,而赵构为了再次检验岳飞的军事能力,决定交给岳飞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收复襄阳六郡!
  

作者:kevinwk1 回复日期:2008-12-8 15:15:53 
回复 
  登个记,等待中......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8 17:35:46 
回复 
  公元1134年五月,岳飞被赵构任命为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成为湖北一带长江中游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在第一次北伐后期被李成赶到长江南岸的大量河南义军余部纷纷要求加入岳飞的阵营,其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说岳全传》的中几位重要人物如牛皋、董宪等。
  只有李横因为和岳飞基本上是属同一级别的官员,不愿加入岳飞的阵营,最后被编入了张俊的部队之中。
  至此,岳飞的部队部人数已达到三万多人,成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而且赵构对岳飞是相当的信任,因为他也知道这第二次北伐齐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打胜则南宋政权可保数十年平安无事,打败了南宋则有亡国的危险。
  因此,赵构同意了岳飞提出的先打刘豫、后攻杨么的战略方针,由岳飞做为攻打荆襄六郡的主力部队,并安排刘光世做增援,可以说为岳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赵构似乎觉得还不够保险,在岳飞出征之前,还下诏鼓励岳飞,如果他能成功收复失地,朝廷就将赐予岳飞节度使的官职。
  要知道当时的岳飞当时只有三十二岁,在讲究论资排辈的南宋武将中间,不到三十五岁以上是很难混到节度使的,所以赵构同志对岳飞的期望是相当高的。
  岳飞得到了自己老大赵构的充分信任,全军的士气顿时非常高涨。
  五月初五,岳飞率领三万大军向齐国靠近南宋的第一个城池郢州发动了攻击。
  而在渡江时,为了表示自己此次必胜的信心,岳飞对部下发誓,如果北伐不能成功,自己就再也不会过长江。
  郢州(今湖北钟祥一带)是南宋以前的水军基地,也是汉水流域的军事重镇,郢州城的齐国守将名叫京超,这位仁兄在齐国还有个外号叫“万人敌”,听着比较吓人,估计是平时在齐国属于比较厉害的武将。
  但我们的岳飞同志是不会被这种所谓的“万人敌”所吓倒的,在岳飞的率领下,全体北伐将士一鼓作气仅用一天时间便攻克了郢州。
  “万人敌”京先生成了“无人敌”,最后投崖自杀。
  攻克了郢州后,岳飞同志基本上是不休息的,立即规划出了新的战略方针,兵分两路,一路由部将张宪和徐庆率兵攻打随州,另一路则由岳飞亲自率兵攻打齐国在湖北的重镇襄阳府。
  襄阳府内的李成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呢?就得到了岳飞大军临近襄阳的消息,这下可把李成给气坏了。
  虽然在两年前,李成被岳飞打得落荒而逃,最后被迫投降了刘豫,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李成好歹也算是齐国的大将军,背后有刘豫和实力强大的大金国撑腰,还要去害怕岳飞这个小青年吗?
  因此,李成决定出城迎击岳飞,以报当年的一之仇。
  宋齐两国大军相逢于襄河的两岸。
  要说岳飞的军事才能超出李成不是一点点,战场之上的瞬间变化都逃不过岳飞的眼睛,看到李成把骑兵布置在江岸边,而把步兵反而布置在空旷平地后,他立刻有了破敌良策。
  岳飞采用的是兵种相克的计策,派部将王贵率领长枪兵攻击江边的齐国骑兵,派牛皋率领南宋的骑兵攻击齐国的步兵。
  所以说李成充其量只是一介勇夫,排兵作根本无法同岳飞相比,将骑兵布置在江边犯了兵家之大忌,受到王贵长枪兵的攻击后,大量骑兵跌入襄河之中,而空旷平地上的齐国步兵则无险可守,完全被牛皋的步兵冲散。
  整个齐国十万大军被岳飞的三万之众彻底击溃,李成同志是夺路而逃,一直躲到了南阳新野一带。
  而随州方面,在岳飞攻克襄阳不久,张宪和徐庆也攻克了随州城,并俘虏了齐国的守将王嵩。
  岳飞第二次出兵北伐,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收复了襄汉地区的大部分州县,震惊了金齐两国。
  我们的老刘同志看到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又故计重演,向自己的“父亲”金国喊救命。
  不过很不巧,金国的主力部队都跟随兀术去攻打陕甘一带的仙人关了,并且兀术的运气也不好,在仙人关被南宋的猛人吴玠兄弟再次击败,整个军队元气大伤,士气非常低落,没有能力再去照顾老刘同志了。
  虽然兀术是没有能力再去当“救火队员“了,但金国老大吴乞买对自己的儿子是不会见死不救,最后实在没有办法,金国派了一个名叫刘合孛堇的将领前去帮助刘豫。
  这位刘合孛堇在金国属于无名小卒,充其量只能算个二流武将,派他前来助战无非是金国高层对刘豫的安慰罢了。
  但刘豫已经毫无办法,此时只能是把这位刘合孛堇当成了救命稻草,在丢失襄阳后,刘豫命令李成重新聚集残余部队在邓州同刘合孛堇的金兵会合,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准备一举夺回襄阳城。
  而岳飞同志在面对金齐两国联手作战时,毫不慌乱,在攻克襄阳后,岳飞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休身养息、积极筹备军需粮草。
  七月中旬,岳飞命令张宪和王贵两部率兵出击,攻打金齐联军的据点邓州。
  而李成和刘合孛堇则在邓州城外布置了二十多个营寨,希望能阻止岳飞的进攻。
  但李成和他的手下们似乎是被岳飞打怕了,连续两次败给岳飞后,心理上也产生了对岳飞的恐惧症,还未和张宪、王贵交手便一触即溃。
  而刘合孛堇事实证明在金国武将当中也是个窝囊废,让他去打打土匪还可发,但碰到岳飞这样的实力派选手就不行了,史中书记载他是“仅以身免”,也就是仅仅一个人落荒而逃。
  在击败金齐联军后不到两天时间内,张宪和王贵便攻克了邓州,在攻克邓州的过程中,有一员小将奋勇当前,率先登上城楼,为攻克邓州立下了头功,这员小将名叫岳云,是岳飞的长子。
  至此,李横所丢失的襄阳六郡被岳飞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全部收复,赵构对岳飞的表现非常满意,而且他也没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岳飞被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兼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从此以岳飞为首的军事集团开始形成,后人也称之为“岳家军”。
  
  

作者:迷失坐标 回复日期:2008-12-8 18:24:10 
回复 
  岳王爷闪亮登场!顶一个先!

作者:fzhfzh 回复日期:2008-12-8 22:38:18 
回复 
  别讲宋史了,讲金使啊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8 22:51:07 
回复 
   讲阿骨打和吴乞买时期的金史,必须要花大量的篇幅来讲述辽\宋两国的历史,十二世纪初是辽\宋\金三国争霸的时期.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9 23:20:21 
回复 
  襄汉六郡和丢失对刘豫来说不啻是个沉重的打击,本来已经在金国主人面前挣足了面子,没想到又冒出来个岳飞,非但把自己一年来的胜利果实全部抢走,还顺带拿走了原本属于齐国的唐州和信阳。
  所以说,刘豫基本上是属于赔了夫人又折兵,但他是不会甘心就此认输的,一来是为了讨好自己的主人金国,二来是要报这一箭之仇。
  这时,他手下的奉议郎罗诱向他进献了破敌良策,这位罗诱乃是齐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状元之一。
  罗诱的策略是既然从襄汉地区无法打开岳飞这个口子,那就换个地方下手,从淮南一带发动进攻,同时调集大小战船从海上进攻南宋。
  刘豫对罗诱的这个军事计划非常满意,罗诱被封为行军参谋共同出征。
  1134年九月,刘豫在山东登、莱、沂、密、海五郡征集了二万多民兵和五百多艘战船,并任命不久前投靠自己的南宋水军都统徐文为先锋,准备从海上进攻定海。
  徐文是盐贩子出身,少年时期非常勇猛,善使大刀,人称“徐大刀”,后来由于战功而被封为淮东、浙西、沿海水军都统制,是南宋水军之中的名将。
  但是由于孔彦舟和李成相继投靠刘豫,南宋政府对徐文这类出身盗贼的将领产生了猜忌,导致后来徐文一气之下带着十几艘战船直接开到了刘豫的齐国。
  不过对于这一路水军刘豫是不抱多大希望的,毕竟齐国在海上作战的能力远非南宋可比,即使有了徐文这样的名将也未必能讨到什么便宜,最多也就是吓唬吓南宋。
  刘豫将南征的主力放在了淮南一线的陆地上,不过刘豫也知道靠自己底下这帮出身流寇海盗的将士是不太可能打败南宋的,关键还得让“父亲”金国出马。
  于是,刘豫再次在吴乞买面前开始了自己的作秀表演,他派枢密院使卢纬向吴乞买上了份奏折,大意是说现在南宋已经不堪一击,只要金国肯出兵五万,自己便能攻占淮南,然后在金国贤能之中选择一位来担任淮南地区的统治者,就可以保证金国没有南宋的后顾之忧。
  刘豫同志打仗治国不行,但忽悠吹牛的本事倒是挺高,不过这次他的忽悠产生的效果很差,因为在金国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大部分高管都对他的借兵请求嗤之以鼻。
  在吴乞买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粘罕和挞赖等重量级人都不同意出兵帮助刘豫,由于金国最近几次同南宋军队的交手记录均很不理想,导致金国很多将领产生了厌战情绪,其中以粘罕和挞赖为首,再加上刘豫的齐国自建立以来是好事没有、坏事不断,整天就是给金国添麻烦,很多金国将领都非常讨厌刘豫。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对出兵淮南,完颜宗辅就赞成出兵淮南。
  但是否帮助刘豫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吴乞买手中,作为“以汉制汉”政策的倡导者,吴乞买是很想把刘豫的齐国建设成为一个金国附属下的模范国家,但事与愿违,刘豫这几年来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
  不过即使刘豫很不争气,吴乞买也不能就这样抛弃自己的“儿子”,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家人吗?
  于是,吴乞买决定再帮助刘豫一回,公元1134年九月,吴乞买调集五万军队出征淮南,不过这支军队的主要成员不再是女真人,而是以渤海人和汉族人为主,因为吴乞买再傻也不会让女真人去充当刘豫的炮灰了。
  宗辅和挞赖分别担任这支军队的左右副元帅,兀术由于到过江南,也被任命为前军帅一同出征。
  刘豫得到了吴乞买出兵的请求后是兴奋不已,立马任命儿子刘麟为诸路大总管领东西道行台尚书令,率领齐国的大军同金兵共同作战。
  金齐联军从顺昌出发,骑兵从泗州进军,经滁州到采石,步兵从楚州进军,经承州(今江苏高邮)到京口,双方会师于与建康城下,共同攻击建康城。
  金齐联军共同出兵的消息传到南宋首都临安府后,整个南宋朝廷为之震惊,这时,南宋的某些文官们又开始重复他们的前辈们经常干的一些事——劝赵构赶快迁都。
  在北宋时期,这类劝君迁都的事文官们干过两回,但都没成功,这次文官集团们看到形势非常吓人,为替赵构着想,不过更多的是替自己着想,他们又一次抛出了迁都的“好方法”。
  这下我们的赵构现场可不干了,几年前他刚当皇帝时,便和金国的兀术来了个马拉松式的长跑比赛,好旋没把他给跑死,所以他是不太想干这种苦差事。
  不过当时的形势和现在无法相比,当时的中原局势混乱,赵构手底下也没几个能人,而现在形势大不相同了,一大批精兵强将脱颖而出,赵构完全没有任何逃跑的理由。
  张俊头一个站出来反对“逃跑主义”,他认为目前的形势逃避不是办法,只有向前迎敌才是唯一的办法,可以聚集全国的兵力到建康一带同金齐联军决一死战。
  尚书右仆射赵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俊的观点,并且这位仁兄居然成功的说服了赵构同志御驾亲征,要知道能干成劝说皇帝亲征的决非一般人所为。
  当然,赵构答应亲征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作秀,多争取点民心罢了。
  赵鼎乘热打铁,还乘机和赵构约定日期,在十月七日正式出发亲征。
  南宋朝廷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就要看他们前线将士们的表现了,在江淮附近的南宋军队一共有三支,淮东的韩世忠驻扎承州,淮西的刘光世驻扎庐州,江东的张俊在常州一带驻扎。
  “中兴四大将”除了岳飞外全部到齐,三支军队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保卫着南宋的都城临安府,同时赵构还任命刚从陕川回来的张浚为枢密院事和赵鼎一起负责监督整个战局。
  而在战争的初期,形势对金齐联军相当有利,东路的步兵没费吹灰之力便攻下了楚州,主要原因是南宋的楚州守将樊序还没等金齐联军到城下,很自觉的提前撤退了。
  楚州的失守导致韩世忠的处境非常危险,老韩的选择是退守他的福地镇江。
  西路方面金齐联军的主要对手是刘光世,不过这位刘将军非常有愧于“中兴四大将”的称号,也不知道后人是如何定位这四大将的,自从十年前他放了郭药师的鸽子开始,他就没有显露过一个名将应有的风范。
  不过这位刘将军的运气很不错,靠着几次镇压土匪的战功,居然被他混到了节度使的位置,一度与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齐名。
  但刘光世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恐金症”,看到金国的军队就害怕,基本上不和金国的军队发生正面交锋,如果非要打,那就采取逃跑战术。
  所以身在庐州的刘光世还没看到金兵的影子,便急忙向总督察张浚汇报,要求放弃庐州,退守太平州。
  张浚看到刘光世的窝囊表现,基本上快要气疯了,立即派手下的监军吕祉去阻止刘光世的愚蠢行为。
  但为时已晚,刘光杨同志已经主动撤出了庐州,退到了太平一带。
  张浚看到刘光世的这种胆小畏战的表现后,勃然大怒,命令所有将士如有敢渡江者,格杀无论。
  看到总督察发火了,刘光世再恐金,也得硬着头皮上,他命令自己的部将郦琼和王德出战金兵,结果当然只有一个——输。
  更要命的是刘光世的手下大将郦琼后来由于对张浚派来的监军吕祉不满,居然杀死了吕祉,投靠刘豫了。
  不过张浚是没功夫再去骂刘光世了,因为金齐联军的前军统帅,金国的头号猛男兀术已经率领十万大军杀到了长江北岸的扬州,离建康只有一江之隔,形势对南宋非常不利。
  张浚非常时期召集三路大军的将领们议事,拿出赵构的亲笔诏书,要求渡过长江同金兵作战。
  兀术的威名早就在南宋传遍,更何况他还带着十万大军,一些所谓的名将们这时都变成了哑巴。
  刘光世向来怕金兵,要让他去对付兀术,恐怕太阳要从西边升起。
  但一向自称不怕金兵的张俊这时也面有难色,不肯主动承担起重任。
  危难时刻方见英雄本色,我们的韩世忠坚决地站了出来,主动答应了渡江迎敌的艰巨任务。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2 8:14:25 
回复 
  最近在外地,更新要延几天

作者:跟着我有饭吃 回复日期:2008-12-12 8:38:51 
回复 
  Lz这么写,旗人是不会满意的,汉FF更受不了,何苦呢?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12 14:30:28 
回复 
  静待更新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2 20:12:26 
回复 
  公元1134年十月,韩世忠率领大军自镇江渡江,来到长江北岸的扬州一带迎击金齐联军,同时派部将解元在承州一带设防。
  这时,赵构同志却帮了韩世忠一个大忙,原来赵构虽然表面上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御驾亲征,其实他心里对能否击败金齐联军也是没有把握的,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赵构还是做好了两手准备,仗要打,但谈判也得同时进行。
  所以他派出了使者魏良臣和王绘出使金营,争取能和金齐联军讲和,能不打仗尽量不要打。
  而魏良臣和王绘正好路过扬州,碰到了出兵江北的韩世忠。
  作为一名坚定的主战派,韩世忠是非常不赞成还未开战就想着求和,但碰到魏良臣和王绘到来后,他突然有了破敌的良策。
  在欢迎两位使者的酒席上,韩世忠有意无意地向魏良臣和王绘透露了他接到赵构的命令要求他立即返回镇江的消息。
  当然,韩世忠的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他准备通过这两个使者将这个假消息传播到金齐联军的大营里,达到他的迷惑敌军的目的。
  韩世忠的这个主意也够损的,简直就是把魏良臣和王绘当成了替罪羊,一旦金国方面了解真相后,这两位使者多半是不能活着回南宋了。
  但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牺牲两位小人物又算的了什么呢?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魏良臣和王绘自然不知道韩世忠在忽悠他们,离开扬州后不久,他们在半路便遇到了金国的巡逻骑兵,在讲明了自己的来意后,这两位被带到了位于天长附近的金军大营中。
  接见魏良臣和王绘的金国将领叫聂儿孛堇(孛堇是女真猛安谋克制度的一种官职),聂儿孛堇对议和是没有什么兴趣,但他对韩世忠军队的情况却是非常关心,因此,魏良臣和王绘经受了聂儿孛堇的一番恐喝。
   南宋的文官好象都比较胆小,经不住聂儿孛堇的威胁,魏良臣和王绘很不情愿的将韩世忠的行踪透露给了聂儿孛堇,不过幸亏有这俩位帮忙,如果来的是比较不识相的使者的话,那么韩世忠的计策还真无法实施。
   聂儿孛堇得到韩世忠即将渡江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决定派兵追杀韩世忠。
   不过这次聂儿勃堇可就倒霉了,他不知道老韩连自己人都敢骗。
   因为韩世忠在魏良臣和王绘走后不久,立即在金兵渡江的必经之路大仪镇(今江苏仪征市)设下二十多处伏兵,恭候金兵的到来。
   正当兴致勃勃的聂儿孛堇率领着手下的精锐骑兵来到离大仪五里的长江渡口时,四下鼓声雷动,伏兵四起,将聂儿孛堇的骑兵团团包围。
   韩世忠则是拼了老命,亲自率领长斧队冲锋陷阵,将金兵杀得溃不成军。
   大仪之战最后的结果是聂儿孛堇率领残部逃脱,部将挞勃也及两百多名金国士兵被俘。
   与此同时,韩世忠的部将解元也在承州一带击败金齐联军的进攻,南宋的形势顿时变得非常有利。
   赵构这下对韩世忠是更加感激不尽了,韩世忠和他的部下将个个都加官进爵,后人也把韩世忠称为是南宋中兴之第一人。
   而大仪之战惨败 ,恼羞成怒的聂儿孛堇将所有怒气都撒在了魏良臣和王绘身上,魏良臣和王绘这才知道他们都被韩世忠给耍了。
   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俩反而胆子大了,同聂儿孛堇展开了辩论,最后的结果是聂儿孛堇懒得跟他们斗嘴,将他们送到泗州的挞赖,让老大挞赖去处置。
   我们前面说过,挞赖其实已经完全变成了“和平主义路线”的执行者,不太想出兵南宋。这次挂帅也是被迫无奈,看到南宋方面又派人来谈判,他当然是双手欢迎。
  魏良臣带来的议和礼物是每年增加银绢二十万两的岁币给金国,这对挞赖来说绝对是个诱人的大蛋糕。
  因为这次南征南宋,挞赖其实很清楚金齐联军的战斗力有多强,虽然刘豫一再吹嘘南宋方面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但只有傻瓜才会相信刘豫的鬼话,弄不好这次南征又要落得个两手空空的地步。
  所以挞赖本人是非常想促成这次和平谈判的,但这次联军的最高统帅并不是他,而是他的侄子完颜宗辅,是否接受谈判还得由宗辅助来拍板决定。
  正当挞赖一门心思想着和南宋签署和平共处的协议书时,另一位金国的统帅兀术可就不干了。
  因为兀术和挞赖完全是两类人,兀术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出发,想的是如何能使金国发展状大以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而挞赖则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想的是如何享受短期到手的胜利果实。
  所以兀术必须要向南宋施压,以取得一定的政治效果,在大仪及承州接连被自己的老冤家韩世忠击败后,兀术将军事矛头对准了淮西一带,希望以此打开缺口,取得胜利。
  对此有同样目标的是刘豫率领的齐国大军,当然刘豫疯狂的向南宋发动攻击的目的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岌岌可危的皇位。
  1134年十一月,兀术率军攻破离建康仅有一江之隔的滁州,严重威胁到了建康的安全。
  赵构立即命令著名的“恐金将军”刘光世进驻建康城内,韩世忠退守镇江、张俊驻扎常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保建康城。
  一个月之内战场形势突变,兀术在攻克滁州后,吸取了黄天荡的教训,积极打造战船,准备渡江之用。
  为了减轻兀术对建康一带的威胁,赵构决定起用湖北一带的岳飞,命令岳飞出兵攻击淮西。
  1134年十二月,岳飞命令部将牛皋和徐庆率兵二千解救被金齐联军围困的庐州。
  要说“岳家军”的战斗力在同行中确实是出类拔萃,再另上牛皋和徐庆是百年难遇的良将,牛皋率领的“岳家军”刚进入庐州境内便遭遇到了五千金国骑兵。
  但牛皋似乎也得到了岳飞的真传,面不改色,大喝一声,挥舞着大旗杀入金兵阵中。
  金兵看到牛皋居然敢单枪匹马杀入阵中,以为牛皋身后有伏兵,都不敢擅自出战,于是牛皋和徐庆乘势发动猛攻,金兵溃不成军,庐州解围成功。
  金齐联军在淮东遭遇韩世忠的阻击,在淮西又碰到了“岳家军”这样的刺头,可以说是两头受阻,连战不利。
  双方在淮河两岸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谁也无法取得绝对的优势。
  关键时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南宋倾斜。
  由于当时正值冬季,天气开始骤然变冷,连降大雪,将金齐联军的运粮通道完全封闭,这对孤军深入,后勤没有充分的保障金齐联军来说简直是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由于几十万大军得不到足够的粮草,军队中开始斩杀战马等牲畜,金齐联军的军心开始大乱。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此时金国的国内传来了令人非常不幸的消息,金国的老大吴乞买同志已经接到了病危通知书。
  这下金营之中可就乱成一团了,连皇帝都快死了,还打什么仗呢?
  而对此事更关心的应该是金国的几位统帅,万一吴乞买死后,金国皇帝的交接出现什么问题,都会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
  基于这种考虑,兀术和挞赖等人决定迅速撤军,于是在一夜之间金国的军队从淮河两岸撤离的干干净净。
  兀术和挞赖撤退的速度似乎快了点,临走之前可能忘了通知他们的盟友齐国太子刘麟。
  这位太子爷在这几个月内还是表现非常活跃的,经常率兵在淮河两岸不停地向南宋的军队发动攻击,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基本上属于胜少负多。
  幸亏有了兀术的金国军队撑腰,否则他早已被南宋军队打的落水流水了。
  不过这次他一早起床发现昨天还热闹的军营今天突然变得鸦雀无声后,他感到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金国人已经不战而退了。
  这下刘太子可吓坏了,没了金国人助阵,这仗没法打,还是逃命要紧吧。
  于是,刘太子和他的弟弟刘猊率领部下没命地向北狂奔,至于军队中的辎重物资全部抛充,轻装撤退,一口气跑到了宿州,才稳住阵脚。
  至此,金齐联军对南宋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入侵以失败告终。
  刘豫和他的大齐国在建立后四年多的时间里非但没有帮助金国对中原地区进行很好的管理,相反在对南宋的几次战争中屡屡受挫,引起了金国高层领导的极为不满。
  但更使刘豫忧心忡忡的是自己敬爱的“父亲”金国皇帝吴乞买已经病入膏肓,金国政权的交接已经不可避免,而金国未来的掌门人对待自己和齐国的态度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刘豫和他的大齐国的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一种命运呢?
  

作者:蜀南酒仙 回复日期:2008-12-12 20:48:05 
回复 
  百无一用是书生,宋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国家一片阳痿状态。

作者:火拼双扣巡阅使 回复日期:2008-12-12 20:57:24 
回复 
  顶一下

作者:细雨金风 回复日期:2008-12-12 22:27:09 
回复 
  顶一下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3 10:57:06 
回复 
  
   貌似金国女真人的战斗力保持时间也太短了. 也就是一鼓作气干掉了辽国和北宋,才20年一代人左右的时间,对付一个刚刚缓过劲来的南宋就很吃力了.1130年代的女真人,即使是骑兵对付汉人的骑兵,也常常占不到任何优势. 说白了,就是承平日久的契丹人和北宋汉人一下子被女真人给大懵了没反应过来而已。
  
   所谓"狼图腾"北方民族强悍血统的说法真是一个超级大大大的狗屁... 要说汉族从炎黄时间一直到晋朝,对外族都保持战略进攻态势,才是真正的强悍.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13 11:40:08 
回复 
  看看历史,对匈奴汉人多数是失败的,就拿汉朝来说吧,只有卫青,霍去病打的最痛快,将匈奴打沉了,其它的一直是靠和亲维持和平的.最终匈奴后来都是靠后来的民族大融合慢慢消失的.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3 12:58:15 
回复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13 11:40:08 
    看看历史,对匈奴汉人多数是失败的,就拿汉朝来说吧,只有卫青,霍去病打的最痛快,将匈奴打沉了,其它的一直是靠和亲维持和平的.最终匈奴后来都是靠后来的民族大融合慢慢消失的.
  
  //////////////////
  
   对匈奴多数是败仗? 原来李牧蒙恬陈汤和窦宪打的是败仗? 扯蛋. 即使是匈奴冒顿时期,所谓的"白登之围",也只是汉朝的先头部队被围而已,而之前发生过的几次正面战斗,匈奴兵根本不是汉兵的对手. 在汉朝大部队往白登合围的时候,冒顿撤围了. 你真以为是冒顿的老婆收了贿珞吹枕边风造成的? 汉朝初期并不是战斗力不如匈奴,而关键是匈奴人就象影子一样,找不到主力与其作战而已(关键是没有足够的优良战马).
  
   得了吧,还民族大融合呢? 所谓的五胡乱华那段时间, 整个北中国就一各民族尤其是各胡族的绞肉机车间...... 还民族大融合? 切, 也就是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各族杀来杀去. 当然,笑到最后的, 是我们汉族。 真正融合到汉族里的,只有极少数的胡人,大多数的,都在混战中被屠杀了...
  
   就战斗力保持时间来说,金国的女真人,真的可以说是昙花一现.我怀疑如果辽末的契丹人能在局部战场上打赢一两场战斗恢复斗志和信心的话,恐怕辽国也就不会那么快就灭亡了. 这点从女真人对汉人的战斗就看出来了,女真人在吃了几次亏之后,明显地厌战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3 22:37:41 
回复 
  七、立嗣,吴乞买的艰难抉择
  从金国天会五年到天会八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内,吴乞买和他的完颜家族成员们以摧枯拉朽之式横扫中原大地,闪电般地把曾经称霸一时的北宋王朝给消灭了。
  但也就是在这三年多时间里,金国的高级管成员却出现了大量的正常死亡。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以下三位:
  1127年六月,完颜宗望在汴京回燕京的路上突然病亡。
  1129年,阿骨打最小的弟弟完颜阇母在出陕西前夕突然病亡。
  1130年九月,阿骨打的另一个弟弟完颜杲也突然病亡。
  这三位大哥级人物的去世对于整个金国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使金国在军事方面损失了三位优秀的人才。
  但完颜杲的去世对于金国的影响更为重要,这主要在于完颜杲此时的身份比较特殊。
  因为金国建国初期所实行的继位制度和中原汉族王朝的继位制度并不一样。
  早在金国建立以前,完颜家在部落中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接班方式,不管现任领导人是否有子嗣,你必须首先考虑让弟弟进行接班。
  比如:劾里钵传位于颇剌淑,颇剌淑传位于盈歌,乌雅束传位于阿骨打等等莫不是如此。
  即使到了金国建立后,阿骨打也没有打破这一传统习惯,很慷慨地将这个诱人的皇位传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弟吴乞买。
  既然大哥都不敢破坏规矩,作为金国的第二任老大,吴乞买自然也不敢私自破坏祖宗的规矩。
  于是,在吴乞买当上金国皇帝后仅仅五个月,他便主动召开勃极烈大会,当众宣布弟弟完颜杲为谙班勃极烈,也就是金国的皇位继承人。
  吴乞买的这一任命基本上获得了大会的一致通过,因为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方面来看,完颜杲都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吴乞买非常及早的确定实皇位继承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彻底打消完颜家族中某些政治野心家的政治阴谋。
  我们的皇太子完颜杲同志在获得了皇位继承权后几乎是小心翼翼的过着每一天。
  就连天会三年金国对北宋汴京的第二次进攻,完颜杲虽然被任命为西路军的总指挥,但实际上战场进行厮杀的是粘罕,他只需呆在非常安全的燕京城内收听粘罕的军事报告。
  因为他的身份已经相当重要,要是自己逞能上战场,一不小心被北宋军队碰一下,那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在以后金国几次同北宋和南宋的军事行动中,完颜杲基本上属于只挂名不打仗的主,就这样完颜杲同志平平安安地当了八年的皇太子。
  如果他再能坚持个三五年,那么金国第三任皇帝的宝座非他莫属,因为吴乞买同志已经渡过五十六岁生日,并且身体状况已经呈现出老化的趋势。
  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完颜杲耐心地等待皇位宝座的降临时,他突然毫无任何征兆的因病去世了。
  完颜杲的死亡没有任何的疑问,和政治方面的阴谋没有任何关系,纯碎属于正常的病逝。
  这也只能怪完颜杲同志运气不好,因为比他年纪更大、身体状况更差的吴乞买同志反而到是一直活的好好的。
  但完颜杲的去世给金国带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风波,在完颜杲去世后,吴乞买马上面临着一个大难题,那就是谁来接替完颜杲谙班勃极烈的位置。
  当然金国高层管理成员中想当这个位置的人是一大把,但按照金国的祖制应该是在吴乞买的弟弟中间继续挑选一位能力较强者来担任。
  但我们前面讲过,吴乞买几个弟弟要么已经病逝,要么就是能力太差,上不了台面。
  因此,由谁来继承谙班勃极烈的职位,在金国高层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竟争。
  人都是有私心的,何况面对皇帝的宝座时,吴乞买不是圣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本来已经对继续人的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想法的他在完颜杲去世后,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中原王朝父死子及的继承方式,吴乞买完全可以把谙班勃极烈的位置留给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而吴乞买确实也有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好让金国的皇位永远控制在自己的后代手中的想法。
  但阿骨打临死前将皇位传给吴乞买的一幕深深地印在吴乞买的脑海里,使他在感情上无法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付诸实施。
  因此,他所采用的方法是拖延战术,我暂时不任命谙班勃极烈的人选,等到合适的机会再进行任命。
  就这样,金国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一直空缺了两年多的时间。
  但你吴乞买不急,有人可着急了,最关心这件事情的自然是阿骨打的后代们,主要是以阿骨打的长子完颜宗干、五子完颜宗辅、四子兀术为主,我们姑且称之为“阿骨打派”,而兀术此时的资质和地位都不是很高,基本上论不到他发言。
  宗干是阿骨打的长子,早在阿骨打宁江州起兵反辽时,他便开始参加抗辽战争,并且经常有着出色有表现。
  吴乞买即位后,宗干很快被被任命为国论勃极烈,在金国的地位仅次于吴乞买和完颜杲,是目前金国国内的第三号人物。
  虽然宗干在担任国论勃极烈之后,主要将精力放在治理金国的内政上面,但作为阿骨打的长子,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宗辅就不用多说了,在宗望去世后,他就成了金国进攻南宋的主要军事统帅之一,和粘罕并称金国的两大军事支柱,手握重兵,威镇中原。
  金国的这一文一武两位重量级人物对于谙班勃极烈的人选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俩认为既然吴乞买的弟弟中间已经没能合适的人选,那么吴乞买就应当将谙班勃极烈的人选范围确定在自己父亲阿骨打的后代之中。
  毕竟阿骨打才是金国的公认的头号英雄,当初阿骨打肯将皇位传给吴乞买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慷慨行为,现在应该是吴乞买将皇位归还给阿骨打的后代们了。
  但看到吴乞买迟迟不肯确定谙班勃烈的人选,宗干和宗辅就开始疑虑了,为了防止吴乞买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做出不利于他们的选择,他们决定主动采取行动向吴乞买发起挑战。
  但宗干和宗辅在行动之前,为了确保能挑战成功,还发动了另外两位重量级人物。
  一位就是金国的军事强人粘罕,粘罕在金国建立后,一直担任金国的军事统帅,尤其是在吴乞买继位后,粘罕便成了攻打北宋和南宋的主要军事统帅,是金国军事方面的一股重要力量。
  虽然粘罕不属于阿骨打的后代,但他自小就跟随叔叔阿骨打南征北战,对女真族的头号英雄阿骨打有着天生的崇敬之情,因此在立嗣这件事上他坚决地站在“阿骨打派“这一边。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叫完颜希尹,如果从血统上推算,他应该和阿骨打的亲戚关系比应该较遥远,但这位仁兄自从阿骨打反辽开始便一直在金国担任重要职务,追其原因是因为他有个好爸爸。
  完颜希尹的父亲名叫欢都,是昭祖石鲁的后代,欢都自从跟随了乌古乃以后,便一直忠心耿耿的为完颜家族效力了四十多年,期间曾服务过乌古乃、劾里钵、颇剌淑、盈歌、乌雅束等五位领导,可以说是女真族的五代元老,在金国建国前是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元老级人物。
  所以完颜希尹靠着父亲的荫泽在金国也获得了较高的职位。
  当然完颜希尹也绝不是那种只知道依靠父辈的高干子弟,在跟阿骨打起兵反辽后,他也屡立战功,深得阿骨打的器重,大有超越其父亲成就的趋势。
  
  但完颜希尹对金国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却并不在战场之上。
  在当时的金国上下,大部分都是能能征善战的武将,而完颜希尹却是个另类,他除了在战场上能运筹帷幄外,还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因此,很快阿骨打就交给了完颜希尹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这个任务既不是要完颜希尹去打仗也不是让完颜希尹去治理内政,而是要他去发明创造金国的女真文字!
  因为在当时金国是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金国建立前都是采用契丹人的文字,金国建立并不断强大以后,阿骨打深感金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字,否则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于是他将这个大家公认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完颜希尹。
  完颜希尹没有辜负阿骨打的期望,在参照汉人的楷体及契丹人的文字后,完颜希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女真文字的创造工作。
  天辅三年,阿骨打正式宣布使用完颜希尹所创造的女真文字,并定为金国的官方文字,后人称之为女真大字。
  完颜希尹由于成功地创造了女真族最初的文字而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他一生之中对金国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从此以后,完颜希尹在金国地位直线上升,成了阿骨打远亲成员中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人物。
  天会七年,完颜希尹被任命为元帅右监军,和粘罕一同出兵伐宋,军事职务与粘罕持平,北宋灭亡后,完颜希尹又曾与粘罕发兵淮南讨伐赵构。
  金国在淮南一带军事受挫后,完颜希尹和粘罕回到了金国上京主要负责治理金国的内政,再也未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中。
  因此,这次宗干和宗在发动对吴乞买的逼宫行动前决定把德高望重的完颜希尹也一起拖下水。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4 10:30:19 
回复 
  各位网友,有谁知道哪儿能下载<大金国志>,我急切需要下载,以作为写这个贴子的参考材料,谢谢!

作者:baz668 回复日期:2008-12-14 10:41:55 
回复 
  斑竹、、、、文采极佳、、、、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2-14 11:43:05 
回复 
  :)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14 21:38:25 
回复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3 12:58:15 
  
  --------------------------------
  你好好看看历史,是不是败多胜少,如果能打胜利,为什么靠和亲来找和平呢.为什么从秦到明一直修长城来防止匈奴呀?宋朝是不是被蒙古灭的.明是不是被后金灭的.
  中国经历了四次民族大融合才变成现在的版图人口你知道吗?汉族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呢吗?真是弱智.
  匈奴人是靠战争来养家的,但缺乏治国能力.所以缺乏长久力.慢慢真正就象元朝清朝一样就是占有后,也被汉族融合成一个整体了.必竟汉人的文话,人口比例是明显不足的.宋朝的历史本身就一直是屈辱的历史,一直是被人家欺负,靠金钱换和平.宋朝真正的繁荣是文化经济繁荣,这才是让人称道的.至于打仗呵呵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作者:lanlijing 回复日期:2008-12-15 11:20:07 
回复 
  楼主写完,
  
  不要理会那些捣乱的,
  
  你们这些捣乱的,自己开帖去,不要影响别人看帖。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5 12:06:15 
回复 
  谢谢lanliling的支持,我会抓紧时间把这个贴子写完的.

作者:独孤求香 回复日期:2008-12-15 13:06:18 
回复 
  金国的皇室是棒子血统?
  有待于考证啊。

作者:自由2010 回复日期:2008-12-15 13:25:37 
回复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3 12:58:15 
  
  ~~~~~~~~~~~~~~~~~~~~~~~~~~~
  请你不要说自己是汉族人,因为这样实在是太替汉族人丢脸了.因为你发的贴实在让人可笑.无知.如果汉族人都像你这样不敢面对真正自己,连汉族起码包容性都没有,早就只象一个单一的民族一样淘汰掉了.就融合不成现在强大汉族的版图了.你跟本不了解中华古国所以保持到现在,历经磨难还依然不倒的魂是什么.

作者:自由2010 回复日期:2008-12-15 13:26:59 
回复 
  支持楼主,继续更新.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5 13:43:09 
回复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14 21:38:25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3 12:58:15 
    
    --------------------------------
    你好好看看历史,是不是败多胜少,如果能打胜利,为什么靠和亲来找和平呢.为什么从秦到明一直修长城来防止匈奴呀?宋朝是不是被蒙古灭的.明是不是被后金灭的.
    中国经历了四次民族大融合才变成现在的版图人口你知道吗?汉族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呢吗?真是弱智.
    匈奴人是靠战争来养家的,但缺乏治国能力.所以缺乏长久力.慢慢真正就象元朝清朝一样就是占有后,也被汉族融合成一个整体了.必竟汉人的文话,人口比例是明显不足的.宋朝的历史本身就一直是屈辱的历史,一直是被人家欺负,靠金钱换和平.宋朝真正的繁荣是文化经济繁荣,这才是让人称道的.至于打仗呵呵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
  
   我看你才需要好好看看历史,汉朝对匈奴是败多胜少? 那怎么被打跑的是匈奴人而不是我们汉人?南匈奴做了汉朝200多年的皇协军做得还挺欢! 秦朝修长城是因为打不过匈奴吗? 有种匈奴人出10万人和同样10万秦兵汉兵正面PK,我看被痛扁的一定会是胡虏吧? 游牧民族只不过长在机动优势,汉人无法捕捉其主力才经常造成被动而已,你真以为游牧民族就能打? 宋是被蒙古灭的,但被灭的时候那个所谓的大金国早被灭了几十年了!至于明,却不是被后金灭的,这个是常识!
  
   中国是经历了民族融合才有这样的版图? 笑话,从来没听说一个民族光靠融合就能“融”来这么大的领土!你告诉我,俄罗斯那么大,融合了谁啊? 汉人的土地和尊严是靠打出来的,而主要不是靠所谓狗屁的“融合”!现在各地汉组人的Y染色体的高度同一性也证明了这点。
  
   这人说话很有意思,说起汉族,好象咱们汉人就一软弱的受气包,还专门挑了个军事最不振的宋朝来说事。可就是宋朝又怎么的? 宋朝的历史在几个大一统的汉族王朝来说,相对是屈辱,军事不振。但你那大金又怎么样? 切,不就趁着契丹人汉人承平日久不识兵戈, 打了对方措手不及而已。汉人回头劲来不一样把女真人打得屁滚尿流?1234年,首先攻入金国都城的是宋军,而且,据说战果不错,大宋的将士们好好品尝了金国的嫔妃,还做了副《尝后图》,金主的脑袋也被当作战利品送到杭州展览。 这么看来,你那大金,其实也不怎么样嘛! 屈辱不比宋朝,可文化科技上却又差远了。
  
   至于融合什么的,呵呵,女真人在13世纪基本上被蒙古人杀干净了,融合谁?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5 13:59:09 
回复 
  作者:自由2010 回复日期:2008-12-15 13:25:37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3 12:58:15 
    
    ~~~~~~~~~~~~~~~~~~~~~~~~~~~
    请你不要说自己是汉族人,因为这样实在是太替汉族人丢脸了.因为你发的贴实在让人可笑.无知.如果汉族人都像你这样不敢面对真正自己,连汉族起码包容性都没有,早就只象一个单一的民族一样淘汰掉了.就融合不成现在强大汉族的版图了.你跟本不了解中华古国所以保持到现在,历经磨难还依然不倒的魂是什么.
  //////////////////
  
   我看,丢汉族人脸的是你们这些吧, 或许,你们这些,根本就不是我们汉人. 写着汉字却否认汉民族的不知哪来的"广阔的民族主义",可笑. 10几年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几个"勤劳勇敢热情善良"的维族人围殴一个老实敦厚的汉人. 恩,我那时才18周岁,是的,当时我是没有勇气冲上去和那几个手拿砍刀的维族人一拼, 但是我至少, 心里还有那么点同胞的认同. 民族感情,是天生就有的. 愤怒和屈辱我永远都不会忘掉。或许,你们这些如果真的是汉人,就和那些带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围观的汉人一样吧? 他们是在欣赏一场民族融合的大戏, 你们也是.
  
   所谓"包容性"就是被人强奸了,然后转而歌颂强奸自己的,说他JB雄壮是吧? 强奸成功就是老公,是吧? 可在我看来,游牧民族实在没什么可牛B的, 不就是靠着野蛮劲凶狠个几十年,就迅速地萎掉了又逃回沙漠或是原始森林了.
  
   可悲,被满鞑子掌握了相当资源的公共媒体,一直在宣传"汉人是软弱的,汉人之所以这么大版图,全靠强悍的游牧民族云云". 全是狗屁. 汉民族从黄帝时期一直到西晋,一直保持对外族的积极开拓态势, 战斗意志绵延3000年之久, 哪个游牧民族比得上? 切!
  
   "你跟本不了解中华古国所以保持到现在,历经磨难还依然不倒的魂是什么", 你很了解,那么,你来谈谈吧?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5 14:10:14 
回复 
  
  你跟本不了解中华古国所以保持到现在,历经磨难还依然不倒的魂是什么.
  
   //////////////////////////////////////
  
   中国人就是喜欢YY, 明明被蒙古和满洲灭了两次国, 还“屹立不倒”。。。。。。
  
   我倒。。。。。。
  
   明明做了人家几百年的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竟然还说什么“融合”,然后“靠融合所以屹立不倒”。。。。。。
  
   我倒:)
  
  
  

作者:苏州晓雨 回复日期:2008-12-16 14:00:46 
回复 
  ////////////////////////////////////////////////

作者:船长m 回复日期:2008-12-16 18:49:45 
回复 
  作者:人是很复杂的 回复日期:2008-12-15 13:59:09 
  
  ------------------------------
  
  呵呵,有意思,不过能让这个贴热闹些我还是很高兴的.有意思.如果秦朝向汉朝一样也维持那么多年,你说你是不是叫秦人呢.当时可是把秦国人也是当野蛮人的呀.
  还有脸说什么《尝后图》,这么可耻的事你还真觉的这是光荣呀,就这点理想得性呀.恶心.
  继然你这么民族主义,怎么看见汉族同朐被欺负怎么屁不敢放呀.只能在这里瞎旺旺呀.我如果看到这样的欺负汉族人,最起码我得去拉架,有什么可怕的呀,还能杀了你呀,汉族人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如果从你的民族主义理论来说,几个维吾尔人打汉族人是对的了吧.那么三一四的惨案,人家西藏要求独立,把汉族人的店铺烧掉了也是对的了吧.希特勒讲究民族主义杀犹太人是对的了吧.都什么年代了,照这么说蒙古国分出去是对的了吧,五十六个民族都应当闹独立把中国弄的乱七八糟是对的了吧.
  另外封建主义最后一个国家是清朝.即使到了现在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建立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汉族人的国家.如果是汉族的就中华汉族国了,就不叫共和国了.

作者:wyc006 回复日期:2008-12-16 18:51:52 
回复 
  +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6 19:56:36 
回复 
   各位网友,我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损坏,现已放公司维修,最近几天无法更新,下周重新更新。

作者:胎里坏的 回复日期:2008-12-16 20:28:08 
回复 
   邪恶的轴心国于正义的同盟国他们到底谁是正义谁是邪恶呢。。
    用当代视角回顾二站 用人文视角品读二站成败
     随意聊天轻松回望悠闲解读过去今时
      尽请关注群:8604628历史真相 让你我演说

作者:ZenithZ 回复日期:2008-12-18 4:34:09 
回复 
  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4 10:30:19 
    各位网友,有谁知道哪儿能下载<大金国志>,我急切需要下载,以作为写这个贴子的参考材料,谢谢!
  --------------------
  我倒是有“大金国志校正”,djvu版,上下加起来30多兆。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8 17:11:42 
回复 
  ZENITHZ,是否有下载的网址?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8 18:41:17 
回复 
  金国天会十年四月,完颜宗辅从硝烟弥漫的陕西战场突然抽身,将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了兀术后,行色匆匆地回到了金国的上京参加重要会议。
  当然,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阿骨打”派集体向老大吴乞买发出通牒,要求尽快推举谙班勃极烈的人选,参加会议人员为宗干、宗辅、粘罕、完颜希尹。
  面对金国目前最具有实力的四大金刚一起逼宫,吴乞买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这一极具政治明感度的问题。
  按照宗干等人的提议,候选人应该在阿骨打的后代中产生的,那么按照中原汉族王朝的惯例,应该阿骨打的嫡子来继续皇位。
  阿骨打的正妻唐括氏(后被追封圣穆皇后)共有两个儿子,完颜宗峻和完颜宗杰。
  但这哥俩可能天生没有当真命天子的福气,在天会五年时,哥俩好象事先约好似的一同去见他们的父亲阿骨打了。
  那么再按照中原汉族王朝的第二个惯例,“无嫡立长”,似乎完颜宗干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人选。
  但出乎意料的是,宗干本人却反对这种意见,他对当不当皇帝没什么兴趣,因此他们四人提出了另一个候选人——完颜亶。
  完颜亶是何许人也?完颜亶只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不过虽然年纪很小,但他的地位身份却不低。
  因为他的父亲是完颜宗峻,爷爷是阿骨打,也就是说他是阿骨打的镝长孙,如果论身份,他的确也是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为什么宗干会自己不当皇帝,而非要把这个十三岁的侄子推上皇位呢?
  原因很复杂,我从表面上看到的原因是由于完颜亶八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宗干就开始收养完颜亶,并且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
  所以,宗干极力推荐自己的养子当皇帝也情有可缘。
  但如果从更深层次去分析这一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完颜亶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孩,还属于未成年儿童,并且完颜亶从小生活和掌握。
  恐怕这才是宗干推荐完颜亶的真实原因吧?
  其它三人和宗干的想法基本雷同,所以他们一致向吴乞买推荐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作为皇室继承人。
  吴乞买自然很清楚他们的真实意图,让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当金国的掌门人,这不是开玩笑吗?
  虽然完颜亶从身份上讲当接班人也无可厚非,但这个小孩从小在皇宫内基本上是娇生惯养什么也不懂,别说治理国家了,到时肯定会成为其中某位仁兄的玩偶。
  所以吴乞买的态度是继续采取拖延战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跟他们四人大打太极拳。
  但这次“阿骨打派”的几位骨干似乎铁了心要和吴乞买干到底,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向吴乞买施加压力,要求册立完颜亶为皇室继承人。
  年老体迈的吴乞买终于抗不住了,最后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四月底下诏正式册封完颜亶为金国的第二任谙班勃极烈。
  金国上下持续两年多的立嗣风波终于以“阿骨打派”的胜利而而终。
  而对以挞赖和完颜宗磐为首的非“阿骨打派”来说,这也并非是一个坏结果,至少皇室继承人没有落到宗干、宗辅等一帮猛人手里,他们应该还有翻身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吴乞买会最终同意将皇位归还给自己的大哥阿骨打的后代们呢?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吴乞买毕竟是在女真部落中长大的,从小和大哥阿骨打的感情非常深厚,阿骨打作为女真人的头号英雄,创立了强大的金国,并且使金国成为北方的强国,这些功绩是无法抹灭的。
  但阿骨打在临终前将至高无上的皇位无私的让给吴乞买的这种精神也使的吴乞买大受感动。
  既然自己的皇位都是大哥给的,那么自己也要学习大哥的雷锋精神,将皇位归还给大哥阿骨打的后代们。
  这极可能就是当时吴乞买的真实想法,也就促使他下决心册封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
  第二个原因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吴乞买目前的境况和中原北宋王朝赵光义的处境几乎相同。
  赵老二的皇位也是由自己的大哥无私的给予的,但赵老二接下来的做法则有点非常过分,非但没有将皇位归还赵匡胤的后代们,相反还乘机迫害赵匡胤的几位儿子。
  不过最终赵光义的后代们终于得到了报应,赵佶老师和赵桓同学遭受了中原历代王朝所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
  吴乞买从赵光义的身似乎吸取到了教训,他决定不再走 赵光义的老路,为自己及子孙后代博取一些好的名声。
  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猜想,至于吴乞是否有过如此想法谁也无法得知。
  吴乞买在称帝后的第十个年头里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影响着金国未来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吴乞买和他的子孙后代的命运。
  因为吴乞买万万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他的这一决定竟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们遭受了灭顶之灾,而一手策划这一惨剧的则是阿骨打的另一位孙子——完颜亮。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8 18:45:13 
回复 
  (修改)
  金国天会十年四月,完颜宗辅从硝烟弥漫的陕西战场突然抽身,将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了兀术后,行色匆匆地回到了金国的上京参加重要会议。
  当然,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阿骨打”派集体向老大吴乞买发出通牒,要求尽快推举谙班勃极烈的人选,参加会议人员为宗干、宗辅、粘罕、完颜希尹。
  面对金国目前最具有实力的四大金刚一起逼宫,吴乞买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这一极具政治明感度的问题。
  按照宗干等人的提议,候选人应该在阿骨打的后代中产生的,那么按照中原汉族王朝的惯例,应该阿骨打的嫡子来继续皇位。
  阿骨打的正妻唐括氏(后被追封圣穆皇后)共有两个儿子,完颜宗峻和完颜宗杰。
  但这哥俩可能天生没有当真命天子的福气,在天会五年时,哥俩好象事先约好似的一同去见他们的父亲阿骨打了。
  那么再按照中原汉族王朝的第二个惯例,“无嫡立长”,似乎完颜宗干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人选。
  但出乎意料的是,宗干本人却反对这种意见,他对当不当皇帝没什么兴趣,因此他们四人提出了另一个候选人——完颜亶。
  完颜亶是何许人也?完颜亶只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少年,不过虽然年纪很小,但他的地位身份却不低。
  因为他的父亲是完颜宗峻,爷爷是阿骨打,也就是说他是阿骨打的嫡长孙,如果论身份,他的确也是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为什么宗干会自己不当皇帝,而非要把这个十三岁的侄子推上皇位呢?
  原因很复杂,我从表面上看到的原因是由于完颜亶八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宗干就开始收养完颜亶,并且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
  所以,宗干极力推荐自己的养子当皇帝也情有可缘。
  但如果从更深层次去分析这一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完颜亶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孩,还属于未成年儿童,并且完颜亶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习性懦弱、妖生惯养,非常容易控制和掌握。
  恐怕这才是宗干推荐完颜亶的真实原因吧?
  其它三人和宗干的想法基本雷同,所以他们一致向吴乞买推荐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作为皇室继承人。
  吴乞买自然很清楚他们的真实意图,让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当金国的掌门人,这不是开玩笑吗?
  虽然完颜亶从身份上讲当接班人也无可厚非,但这个小孩从小在皇宫内长大,基本上是娇生惯养,什么也不懂,别说治理国家了,到时肯定会成为其中某位仁兄的玩偶。
  所以吴乞买的态度是继续采取拖延战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跟他们四人大打太极拳。
  但这次“阿骨打派”的几位骨干似乎铁了心要和吴乞买干到底,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向吴乞买施加压力,要求册立完颜亶为皇室继承人。
  年老体迈的吴乞买终于抗不住了,最后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四月底下诏正式册封完颜亶为金国的第二任谙班勃极烈。
  金国上下持续两年多的立嗣风波终于以“阿骨打派”的胜利而而终。
  而对以挞赖和完颜宗磐为首的非“阿骨打派”来说,这也并非是一个坏结果,至少皇室继承人没有落到宗干、宗辅等一帮猛人手里,他们应该还有翻身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吴乞买会最终同意将皇位归还给自己的大哥阿骨打的后代们呢?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吴乞买毕竟是在女真部落中长大的,从小和大哥阿骨打的感情非常深厚,阿骨打作为女真人的头号英雄,创立了强大的金国,并且使金国成为北方的强国,这些功绩是无法抹灭的。
  但阿骨打在临终前将至高无上的皇位无私的让给吴乞买的这种精神也使的吴乞买大受感动。
  既然自己的皇位都是大哥给的,那么自己也要学习大哥的雷锋精神,将皇位归还给大哥阿骨打的后代们。
  这极可能就是当时吴乞买的真实想法,也就促使他下决心册封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
  第二个原因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吴乞买目前的境况和中原北宋王朝赵光义的处境几乎相同。
  赵老二的皇位也是由自己的大哥无私的给予的,但赵老二接下来的做法则有点非常过分,非但没有将皇位归还赵匡胤的后代们,相反还乘机迫害赵匡胤的几位儿子。
  不过最终赵光义的后代们终于得到了报应,赵佶老师和赵桓同学遭受了中原历代王朝所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
  吴乞买从赵光义的身似乎吸取到了教训,他决定不再走 赵光义的老路,为自己及子孙后代博取一些好的名声。
  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猜想,至于吴乞是否有过如此想法谁也无法得知。
  吴乞买在称帝后的第十个年头里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影响着金国未来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吴乞买和他的子孙后代的命运。
  因为吴乞买万万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他的这一决定竟使自己的子孙后代们遭受了灭顶之灾,而一手策划这一惨剧的则是阿骨打的另一位孙子——完颜亮。
  

作者:寒江雨雪隐 回复日期:2008-12-18 19:54:32 
回复 
  mm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19 20:44:59 
回复 
  请各位网友提供一些完颜亶的资料,不胜感激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21 19:25:43 
回复 
  电脑还没修好,无法使用电脑。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24 8:21:06 
回复 
   电脑终于修好了,本周内继续更新.

作者:东吴春秋 回复日期:2008-12-24 19:39:10 
回复 
  天会十年注定是金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个年头,吴乞买在这一年中决定了一件对金国的未来前途有重大影响的一件大事。
  同时在这一年内,金国除了在对南宋的战争中处处受挫外,就连吴乞买的干儿子刘豫也被南宋打的满地找牙,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更令吴乞买震惊的是已经灭国七年多的辽国残余势力似乎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
  当然这一切不可能是由辽国的末代老大耶律延禧来导演,因为耶律延禧先生早在四年前就一命呜呼了。
  这出大戏的总导演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辽国头号猛男耶律大石先生。
  耶律大石先生在辽国灭亡前夕率领手下的二百骑兵脱离耶律延禧的领导,向西北寻求自力更生的道路。
  这群辽国的最后精英力量一路来到了西北草原的可敦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可敦城由于地处西荒漠,并未受到金国势力的影响,局势相对稳定。
  所以作为辽国的代言人耶律延禧受到了当地部落人民的热烈欢迎,可敦城附近的十八部落一致拥戴耶律大石为辽国新的代表,准备重振旗鼓,收复失地。
  但耶律大石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就凭自己手里的这点人马根本无法同强大的金国抗衡,于是,他提出了西进的军事方针,躲开强大的金国,向西部的中亚地区发展。
  金国天会八年,耶律大石率领自己的臣民向更西部的叶州迁移,最后来到了伊塞克湖边上的虎思翰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人把耶律大石建立的这个辽国称为西辽。
  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耶律大石决定实行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复国大计,他率领七万辽国铁骑誓师东征。
  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的种种举动引起了吴乞买的不安,早在耶律大石出走叶州境内时,吴乞买就曾派兵深入西北去追踪耶律大石。
  不过吴乞买喜欢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对付南宋如此,对付辽国也照旧,这次他派出的是辽国的降将耶律余睹。
  耶律余睹是辽国贵族中的军事人才,由于在辽国受到奸臣萧奉先的迫害,被逼投降了阿骨打,并且为金国的灭辽立下了汗马功劳。
  辽国灭亡后,耶律余睹一度还受到了吴乞买的重用,在第一次进攻北宋的战斗中,他被任命为元帅右都监,跟随粘罕一起进攻太原。
  但这是耶律余睹最后的辉煌,自从北宋灭亡后,耶律余睹似乎被吴乞买遗忘了,长时间消失在大家的视觉范围内。
  但吴乞买关键时候又想起了这位仁兄,把追踪耶律大石这个苦差事丢给了他。
  耶律余睹对于吴乞买的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相当不满,好不容易有事干了,却是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金国天会九年,耶律余睹率兵深入漠北草原,但他果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沿途的各个部落非常不配合耶律余睹,要人不给、要钱没有,搞得耶律余睹是寸步难行。
  为了防止耶律大石逃入西夏境内,耶律余睹曾派人质问西夏国的李乾顺,要求西夏国派兵捉拿耶律大石。
  但李乾顺也是个厉害角色,他的解释是叶州和西夏国并不接壤,耶律大石跑到哪里去自己也不知道,有本事你到叶州去要人。
  耶律余睹也不敢轻易招惹李乾顺。只得率领部队无功而返。
  虽然,耶律大石的这次东征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连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便以失败告终,但耶律余睹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吴乞买的训斥。
  升官进爵是不可能了,是否能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是问题,由于这几年经常受到金国高层的责难,耶律余睹的心情已经非常郁闷。
  于是,这位仁兄决定发动自己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叛乱。
  天会十年九月,耶律余睹以狩猎为名,率领自己的部下发动叛乱,但耶律余睹的运气很差,他叛乱的消息被同是辽国降将的耶律奴哥告发。
  因此,耶律余睹只能选择向西夏国投靠,但李乾顺可不是好忽悠的,西夏国和金国是签署过和平协议的,李乾顺没必要为了个耶律余睹去得罪吴乞买。
  于是,耶律余睹只能选择向北方草原逃窜,希望能和耶律大石一样发展一批草原上的部落作为自己的叛乱资本。
  但耶律余睹不是耶律大石,没有大石的能力和威望,草原上的部落首领们也没人理会他。
  不过没人理会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有一个叫土苦厮的部落首领竟然乘耶律余睹不备,把耶律余睹和他的儿子们全部杀死,把首级直接献给了吴乞买。
  耶律余睹的叛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便以失败告终,但这次叛乱带给吴乞买的震动却是相当大。
  本来已经非常强盛的金国在吴乞买执政的最后几年突然开始有走下坡路的趋势。
  在南线同南宋的战争已经进入胶着状态,金齐联军居然无法取得对南宋的绝对军事优势,双方各有胜负,军事对抗日趋平衡。
  在自己的后花院内,非但无法解除西辽耶律大石的威胁,相反还发生了耶律余睹的叛乱事件。
  因此,从天会十年开始,吴乞买感觉事事不顺,从立嗣风波到南线失利再到耶律余睹叛乱,吴乞买从身体和精神上都遭受了一定的打击,身体状况开始直线下降。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吴乞买在军事上更多的是依靠粘罕、宗辅等人,在政治上更多是依靠宗干、希尹等人继续维持金国的强盛和繁荣。
  金国天会十三年正月,已经在金国皇帝座位上辛辛苦苦工作了十三个年头的吴乞买同志终于抵挡不住疾病的侵袭,结束了他作为一代帝王的生命。
  谙班勃极少年天子完颜亶毫无悬念的登上了这个庞大帝国皇帝的宝座,成为金国历史上第三代皇帝,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皇帝。
  吴乞买同志作为金国的第二代领导人,继承了大哥阿骨打的丰富国家资源,并且非常合格的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代帝王的政治使命。
  在他继位期间,吴乞买完成了阿骨打毕生的心愿,消灭了世代仇家辽国。
  并且吴乞买利用中原北宋王朝军事处于最低谷的瞬间机会,以迅雷之势又横扫中原,迫使两代北宋皇帝臣服,使金国的强盛在十二世代二、三十年代达到了最顶峰,确实为金国再度发展状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乞买在立嗣问题上发扬了雷锋般高贵的品格,将皇帝的宝座归还了阿骨打的后代们,使后代史官们对此赞赏不已。
  但吴乞买在位期间,频繁发动对辽国、北宋、南宋三国的战争,使这三国的百姓们遭受了沉重的战争灾难。
  并且吴乞买还造就了中原王朝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幕——靖康之难,使得后来的一些史学家们对吴乞买的印象大打折扣。
  因此,对吴乞买的评价应该是:“灭辽吞宋之第一人,靖康耻辱之创造者、立嗣抉择之高尚者”
  
  (吴乞买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