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雷凌双擎:老中医艾灸治胃痛+艾灸对抗常见病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5:09:46

老中医艾灸治胃痛+艾灸对抗常见病之-----咳嗽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 +灸百会穴的感受  

2011-11-05 18:44:4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vip_party《老中医艾灸治胃痛》

  老中医艾灸治胃痛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


  老中医提示:

  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

  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特效反射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艾灸对抗常见病之-----咳嗽  


|字号 订阅

咳嗽是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的发病原因多由于外感和内伤引起的。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联系,肺易受外邪侵袭和五脏六腑失调的干扰,引起肺气上逆,发生咳嗽。 

      艾灸辩证论治:

     (1)肝火犯肺:气逆作咳,咳嗽时胸肋引痛,咽喉干燥,烦咳口苦,舌苔薄黄。

      施灸方法:泻肝清肺。艾条灸穴位火力可较大,使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袪病除邪,清淤消解。

      艾灸穴位:列缺,鱼际,尺泽,内关,阳陵泉,行间。

     (2)痰湿侵肺:咳嗽反复发作,天气寒冷加剧,痰多色白而黏,胸闷,上腹部饱胀不适,胃纳不振,身体疲倦,舌苔白腻。

      施灸方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艾条灸每穴灸疗的时间可灵活掌握,穴位下要有一定的刺激感,以达到袪病除邪之效。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肺俞,列缺。

     (3)风热咳嗽:咳嗽,吐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喉燥咽痛,鼻塞流黄涕,发热,有汗,舌苔薄黄。

      施灸方法:解表清热止咳。艾条灸穴位火力可较大,使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祛病除邪,清淤消解。

      艾灸穴位:大椎,风池,曲池,肺俞,列缺,合谷。咽喉肿痛加少商,尺泽;鼻塞加上星。

     (4)风寒咳嗽:多为受凉后或天气转变时起病,喉痒,咳嗽,咳声响亮。吐痰色白稀薄,伴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施灸方法:解表散寒止咳。艾条灸火力可较大,使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袪病除邪,清淤消解。

      艾灸穴位:大椎,风门,风池,肺俞,列缺。

      康复保健措施:

     (1)戒烟戒酒,预防为主;

     (2)随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3)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肥甘厚腻之食品,以免湿聚成痰,痰湿渍肺,咳嗽难愈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  

宫肌瘤多见于30岁以上的妇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致失调,忧思过度引起肝脾不合,致使冲任功能紊乱,气血淤积或痰湿凝滞郁久而成积。

   在综合性医院,很多妇科医生,都鼓励病人做全子宫切除,师兄是极力反对切除的人,我也是赞同这个观念,疾病能形成,也能消退,只要找到致病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之,病即可愈大半,可我们的国人,如果拿到这样的报告都要坚持手术治疗,令人费解,费解啊!韩国大师金翁说过,如果我们的国人都懂的一些简单的针灸医术,医院将减少三分之一,这样的医生,才称的上医生,医者仁也!

     关元、中极是治疗子宫疾病的要穴,能温肾通经散瘀。

   《医宗金鉴》中,“灸痞根穴歌”云,“十二椎下痞根穴,各开三寸零五分,二穴左右灸七壮,难消痞块可除根”。

    痞根穴位于第一腰椎脊突旁开3.5寸,善治痞块之症,可以温通气血,软坚散结,治疗子宫肌瘤时,每取此穴灸之。

灸百会穴的感受  

  友人潘兄5月27日下午来访,告笔者,上周为家人针灸之验。孙XX,女,44岁,近来面部浮肿,烦躁不适。取水分一穴,用小段艾条嵌针柄温灸,留针2小时,第二日面部肿胀全消,周身安泰。潘兄习武学内功,约笔者为其传针灸之术,今两载,手法纯熟,心有乾坤。

  笔者为潘兄针刺风池、天柱,醒脑明目,边留针侯气,边整理书籍。留针一小时余。去年秋天,笔者曾为家父用艾条灸头部,手持艾条四颗,以百会为中心,缓缓移动,感觉艾之阳气渐透头部,传至周身。家父亦觉头部麻、胀、痒,慢慢头脑清爽、舒适。再为其灸神阙、足三里,这样身体整体温通,伴用汤剂,调理身体事倍功半。

  笔者与潘兄讨论百会用途且为其灸,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细心体会,或有心得。用细艾绒撮黄豆大小九壮备用。百会定位: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取一壮置于潘兄百会,用线香点燃,约一分四十秒燃尽,轻剥去残灰,留一黑色瘢痕。潘兄曰:热力渗入头脑,自觉清明。灸毕九壮,间隔换艾绒粒,约半小时。再问感受,曰:两手心出粘汗,热力可传至周身。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觉得两个睾丸处为一种热力充斥,用手攥住,加力,能耐受平日不堪之力。笔者曰:足厥阴肝经筋结于阴器且会督脉于百会,灸百会,艾之力传至睾丸所致。督脉起于胞中,起于小腹内,其络亦循阴器。百会至会阴,道家谓有中脉相通。,周身经脉皆通,百会位于巅顶,对身心影响为甚。百会穴主治,在《千金方》:“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圣惠方》:“头目眩痛,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 “小儿脱肛”等等,不止于此。

  百会用针、用灸有诸多妙处,其功甚巨。古人今人皆有曰阳亢者不宜补、灸,过多补、灸之说,清阳因火而动,易生头昏脑胀。辨别阴阳虚实,唯有亲身体验,最为准确。现今如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焦虑症、失眠、头痛等等,多阴寒之邪作祟,用灸、用阳,如取百会、印堂诸穴,顿觉舒爽,身心聪明,不自欺也。以上疾患,皆源于脏腑,用针、用灸,重视脐周冲任诸穴,如肓俞、天枢、中脘、关元、气海配合,足三里、涌泉上下气机平衡畅通,缓缓图之,培补真元,百病可收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