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佛瑞 北京:中国为何沉得住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39:23

中国为何沉得住气?

● 杜平

  北京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冷静处理陈水扁从美国过境事件,不仅表明中国对此事早已心中有数,而且还反映出北京对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已有基本判断。作者认为,针对美台双方的挑衅言行,北京暂时不急于接招和不匆忙应战的策略是明智的。

  与1995年李登辉访问美国康乃尔大学相比,陈水扁此次从纽约和休斯敦过境同样具有政治意味。然而,北京对陈水扁过境的反应一直限于原则性抗议,当年针对李登辉的那种暴风骤雨般的反击措施并没有再现。这种比较克制的姿态令人颇感意外,很多人都不解地问:中国这次为何如此沉得住气?

  六年前,中国就李登辉访美发起强大的文攻武吓攻势,主要原因在于他以“访问”的形式在美国出现,而不是以“过境”的形式。原因之二是,李登辉在康乃尔大学发表的演讲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筹,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公开政治演说,从而使名义上所谓的“私人访问”,变质为准正式访问。

  美国政府当时在李登辉入境问题上出尔反尔的态度,也是中国愤而采取强烈反应措施的导因。克林顿政府最初曾保证说,华盛顿不会同意李登辉提出的入境申请。但是,在国会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当局自食其言。这种情况不仅使北京产生一种被蒙骗感,而且还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

对过境事件心中有数

  毫无疑问,陈水扁这次在纽约和休斯敦停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境”。民进党当局无非是企图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制造新的矛盾,继而突破美台关系的框架,把中美台三边格局朝着有利于台北的方向引导。这一真实意图路人皆知。正因如此,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允许陈水扁过境,并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

  但是,陈水扁在美国两个城市逗留,无论如何都只是“过境”性质。民进党政府把它捧到“外交突破”的层次,那显然是自欺之言和欺人之谈。北京对美国国会议员会见陈水扁自然不满,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是,议员和官员之间毕竟还不是一码事。

  从中国过去公开的表态来分析,中国对台湾领导人在美国搞“过境外交”大致有三道防线。首先是要在萌芽状态阻止华盛顿批准入境签证;然后是要美国保证对过境的台湾领导人实行严格的活动限制;最后是坚决反对和绝不容忍美台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触。

  对于陈水扁过境,布什政府虽然没有跨越中国的底线,但却明显放宽了活动限制。这是北京感到不安的地方,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和先例。有李登辉访美引发强烈反弹在先,北京这次若作出大幅度的反应动作,照理不会出人意料。可是,北京并没有如此做。

  一个国家的外交表态及其相关行动,是该国政府对有关形势所作判断的直接反映。在陈水扁过境问题上,北京所采取的适度低姿态显然说明,虽然中国对这一敏感事件予以严密关注,但对其实际影响并没有给予较高估计。而且,从种种迹象看,中美双方显然就此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涉。相较于李登辉访美,北京这次似乎早已心中有数,同时对这一事件的走向和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都有一定的把握。由此看来,中美之间的沟通渠道还是畅通和有效的。

  然而,中国采取克制态度的依据,不只是对具体事件的把握和判断。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它是北京对中美整体关系进行全面评估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北京对台海局势的理性判断。

避其锋芒 不落圈套

  首先是中美关系。从总体上看,布什政府迄今为止的对华态度既显得强硬,又显得生硬,有时候看上去毫无来由,根本不合常规逻辑。这些情况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也导致北京不知从何下手。

  但是,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态度”,还没有成为既定的“对华政策”。从美国官员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布什政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仅缺乏一致性,而且还自相矛盾,脉络混乱不清。布什上台至今只有四个月,但两国关系似乎已经深陷冷战状态。美国新政府的躁动不安,就是双边关系动荡不定的根源。

  在评估和判断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其走向时,北京并没有把双边关系与国际大环境隔离开来看待。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在布什上台之后,不只是中美关系出现困难,其他更广泛的国际事务也一个接一个失序。布什政府的初生牛犊之态,已经把全世界搅得鸡犬不宁。

  在这些背景下评估中美关系,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布什上台以来之所以对中国表现得咄咄逼人,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美国外交出现断层而导致政策失衡。就目前情况看,至少在今后几个月内,中美关系还将继续因此而困扰。

  一些人对中美关系持过分悲观的看法,原因在于把过去四个月的现状当作未来四年的趋势。毋庸置疑,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思维将长期存在,但这不足为奇。关键的一点是,中国要确保自己的内外政策不要成为别人思维的俘虏。

  目前正是美国极右势力寻找借口、寻找敌人和伺机逞强的时候。北京很清楚这一点,这正是它对有关问题灵活应付的原因。很明显,中国面临的最危险的诱惑就是华盛顿的激将法,那样会落入美国鹰派集团设下的圈套。假若如此,敌视中国的利益集团就更有可能主导美国对华政策,那种毫无意义和恶性循环的对抗局面也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具体到陈水扁过境事件上,中国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保持冷静,这是非常明智的。尽管有人可能会把这一策略看作是软弱,但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战略上的失败。

不让阿扁趁机利用

  中国避免高调处理陈水扁过境风波,也反映了北京对台湾岛内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自从民进党上台以来,台湾的民意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更多的人都会从比较积极的角度来考虑两岸交往,思考台湾的前途。简言之,在两岸关系上,岛内民意的天平正在朝好的方向倾斜。

  在这种形势下,对于陈水扁在美国过境,北京只要确保有关情况不会失控,就大可淡然处之。任何大张旗鼓的强烈反应,都只会转移台湾民众的视线,也只能有利于陈水扁在国际上提高曝光度,甚至导致台湾民众转而同情阿扁“走出去”。这些可能的局面,正是民进党政府所最最需要的。

  不论是处理中美关系,还是处理两岸交往,北京都有必要继续冷静观察,沉着应付,不必急于接招,无需仓促应战。李光耀资政最近接受《财富》杂志访谈时说得好:只要摆脱各种干扰,专心致志地确保经济成长再成长,那么,最后的成功就属于中国。北京领导人显然看得也很远,这就是为什么在类似陈水扁过境问题上,中国既要有所作为,同时又要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