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手表机芯是哪国:抑郁和不良生活方式都容易诱发癌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59:45

何裕民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癌症只是慢性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先前编著的《博导谈肿瘤》的升级版。此书阐述的观点是:癌症只是慢性病,可防也可治!本书全面汇集了作者30多年来从事抗癌工作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反思,分新观点、新治疗及新康复三部分,从国内外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抗癌主张、新观念,书中还配有大量病例加以佐证。
[上期回顾]
医学专家把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放到一个新的“微环境”中,发现它们常常又可变回正常细胞。这种正常细胞经过许多代繁殖之后,仍是稳定、正常的。科学家推测:癌细胞的产生可能是因不适当刺激导致了分化障碍。
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复发恶化,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是古今一致的认识。
宋代朱丹溪在论述“乳岩(乳腺癌)”发生机制时,断定多年来人际关系紧张,女子“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心情抑郁是主因之一。
国外近期出现了“心理肿瘤学”的新兴分支,欧洲还成立了癌症心理研究中心。米勒曾对200余篇相关论文作了归纳后断定,所有论文都肯定了癌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精神心理因素何以致癌? 相关的假说有多种,以下这些值得重视。
(1)负性情感积累说:这有两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发现:“负性情感积累”只能说是促进癌症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第一种类型是童年期严重的挫折,Lesen及Gassman 在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中发现他们都有童年期严重的挫折,特别是亲情的丧失,并伴有极度的无望。此后,Lesen描述归纳了一种癌症患者的典型发展形式——开始是早期的父母一方死亡或离去,有受惩罚和孤独等的负性情感积累的情感,感到受社会排斥,情感不稳定,以后随着生活的积累,儿童保持和深化了这种断裂感。
第二种类型是老年人无望情感,长期的负性情感积累,最终出现癌的体征。如Graham等的研究表明,在477名宫颈癌患者中,她们在确诊前5年的确曾有过创伤事件。
(2)丧亲说:此说与负性情感积累说有类似之处。不少研究表明:亲人的死亡是导致患癌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人提出“丧亲”一说。但有学者认为,不是负性情感积累或丧亲本身,而是个体对这种丧失事件的心理反应(即悲痛过程的强度及性质)在起作用。换句话说,丧失只是一个心理应激源,而不良情绪反应才是关键。这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例如,用声光刺激动物,使之产生紧张、焦虑,结果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减弱,并诱发了以前潜伏在胸内的癌瘤。因此,可以说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
(3)抑郁说:在不良情绪反应中,与癌症关系最密切的是抑郁、强烈的挫折感、无望和无助等。有人认为是“抑郁催化了肿瘤”。Shekelle等的研究表明,有严重的抑郁倾向者,死于癌症的危险比对照组大3倍。最近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历经13年的研究也揭示:在2017名妇女中,重症抑郁症患者更容易生乳腺癌,而且生癌后预后更差。
(4)个性说:个性与肿瘤的关系一直很受重视。Temoshok对150个恶性黑素瘤患者进行了调查,归纳出这些患者有一种人格特点,称为“C型性格”。表现为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控制负性情绪,追求完美,努力压抑自我,不善于显现情感等。
C型性格造成的心身反应特点很多。其中,引人注重的是分子水平上引起DNA自我修复功能的减退,促进原癌基因转化。同时,C型性格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失去了彻底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最终导致癌症病变的发生。
有研究发现,C型性格者的肿瘤发生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然而,这还有争论。如Schwarz(1994年)指出,上述观点还不能确立,因为这其间的因果关系还难以确认。我们的临床观察中也支持Schwarz的判断,认为迄今还不能证实C型性格是癌症高发的危险因素。但我们也注意到了个别特例。例如中年胃癌患者有比较典型的个性倾向,往往表现为过分谨慎,回避冲突,小心处事,强烈控制负性情绪,向内压抑,委曲求全,却又内心冲突剧烈。此外,在青少年脑瘤患者中,又表现为明显的内倾、谨慎、胆小、多疑、敏感,不喜欢或不善于交往,甚至有自闭倾向等。这在男孩中尤其突出。
精神心理因素何以致癌? 一般认为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引起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的内环境被打破,使细胞易于变异,产生癌细胞;另一方面,减少抗体的产生,阻碍了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使癌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的“监管”,过度增殖,无限制生长,最终形成癌肿。
总之, 精神心理因素可激化“内乱”,促使癌细胞的形成和癌症的发生发展。
不良生活方式会加剧“内乱”。
每个人身上都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处于封存不动状态,但特殊情况下,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丢失,人就会患上癌症,因此癌症也被认为是一类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病。
例如,衣食住行都会引发“生活方式癌”,其中,以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显示:一定程度上,胃癌、肠癌、肝癌、喉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胆管(囊)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都与饮食不当有密切关系。长期过量的膏粱厚味是触发这些高发癌症的罪魁祸首。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与吸烟、饮酒和水果蔬菜摄入量不足密切相关。生活压力过重,又不善于发泄,可引发某些癌症的发生。起居无规律,生活节奏紊乱,少食或不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长期食用腌制或油炸食品,包括长期使用一些化妆品等,都有可能引发癌症。此外,某些行为方式也会引发癌症。比如,经常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步,易患大肠癌;口腔不洁易患口腔癌症;不洁性生活可致阴茎癌与宫颈癌等。
不良生活方式不仅可引发癌症,还可能加快癌症患者的死亡。吸烟可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80%的喉癌患者、75%的食管癌患者、45%的膀胱癌患者、30%的宫颈癌患者和20%的胃癌患者加速死亡。吸烟者的癌症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2倍,重度吸烟者高达4倍以上。
因此,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通过加剧“内乱”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的。有鉴于此,第17届世界肿瘤大会上专家们就明确提出:“人们若想远离癌症,最有效的途径是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受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制约。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钟情于习惯于某种生活方式,既受前文提到的那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受客观生活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为此,WHO曾专门举办了主题为“与生活方式疾病作斗争”的国际卫星电视会议。WHO的专家们指出,癌症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与癌相关的不良生活方式有以下四种:(1)不合理的膳食;(2)吸烟;(3)心理紧张和压力;(4)缺少运动。
WHO的专家们估计,到2015年,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发展中国家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数,现在占总死亡人数的45%,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为60%,与发达国家几乎一样。
http://kb.dsqq.cn/html/2011-12/14/content_144685.htm
人本主义与肿瘤的新防治观
癌症患者存活时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中的“坏孩子”
癌细胞可能产生于微环境的不当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