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奶粉品牌:毛泽东在经济战线上的几件小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3:51:19

                                                                       毛泽东在经济战线上的几件小事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毛泽东一生“一不摸枪二不摸钱”,但是军事家的头衔众望所归当之无愧,而毛泽东在经济战线上的几件小事足以令“毛泽东不懂经济”的论调闭嘴,在现阶段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也很有借鉴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在深刻分析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分裂,造成了各派新旧军阀之间的矛盾以至连续不断的战争,使得革命力量具有在夹缝中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

    黄克诚大将在文革后回忆说“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军队薪金制难以为继,毛主席提出军队不能发饷了,要搞供给制。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部队不仅没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强,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样做是不容易的.别人是提不出来的。”在将旧军队改造成新型的人民军队过程中官兵一致,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是一个经济上的创举。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的策略,应对封锁提出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通过三次精兵简政,出现了“兵精粮足以胜敌,政简负轻而安民”的好局面。军屯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被武装割据者所采用,熟谙历史的毛泽东古为今用可谓应时顺势。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改和国统区通货膨胀经济崩溃鲜明对照,是蒋家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而军事上的失利只是经济失败的结果。国民党政权败退在台湾之后推行土改,是失去大陆后反思的结果,也是蒋介石在台湾稳住脚根的关键一步。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大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赎买政策,和台湾土改的赎买政策,两者都是对马克思和平赎买思想的实践,创造了历史。

    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对经济有很深造诣的人才很多,但是这几件小事足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高屋建瓴的气魄和决断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