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max2usb驱动:普心学12-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4:45:58
普通心理学12-17章意志行动-技能-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气质-性格-能力   发表日期:2005-01-22  作者:迟毓凯《华东师大心理  出处:世纪心理沙龙  本页面已被访问:36888次 发表日期:2004年10月22日   出处:世纪心理沙龙    作者:迟毓凯《华东师大心理学笔记(doc)》   已经有304位读者读过此文 普通心理学12-17章意志行动-技能-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气质-性格-能力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第十二章.意志(行动)
                                         &1.意志概述
一. 意志的涵义
1. 定义
2. 意志过程的表现形态
3. 意志行动的特点
(1) 人类所多有的
(2) 意志对行动有发动的调节作用.发动 ~~ 推动人趋从事达到一定目标所必须的行动或行为.
(3) 意志对行动有抑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和行为
4. 意志行动的表现特征
(1) 有明确的目的.意志行动与目的分不开.盲目的行动是缺乏意志的活动,一个人对目的越明确,越意识到目的的社会意义,意志越坚强,说明认识是意志行动的前提.
(2)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随意运动是受意志调节,具有一定意志方向性的运动.随意志努力~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随意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3)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困难(困难~达到目标过程中的障碍)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力强弱的标志,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目的(认识)是意志行动的前提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客观,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2.意志行动的心理活动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动机斗争
                               不同动机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

                                  冲突(心理不平衡)
                                          ↓
                                       动机斗争
                                          ↓(优势动机)
                                       意志行动
动机斗争使矛盾冲突得以解决,才能确立适当的行动目的,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1) 动机斗争状况
a. 动机单一,在简单的意志行动中,直接过渡到行动,不存在动机冲突
b. 在复杂的意志行动中,活动往往由许多交错在一起的动机而引起.有长远动机,断暂动机
c. 在复杂的意志行动中,多种动机发生根本性冲突和斗争.一个人只有解决这些矛盾,选择自己认为使正确的动机,放弃自己认为是错误的动机.
(2) 确定目的
每一个意志行动,都涉及到行为目的,它是一个人行动之前预先确定的,随着动机斗争的解决.产生了确定目的的过程.动机比目的更为内隐,更能直接推动人去行动.而且,同一目的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也可有不同目的.
需要~动机~目的~行为
目的~动机
目的  ~  需要
目的之间的斗争其实就是动机之间的斗争.
目的的冲突会导致心理上尖锐的冲突,心理冲突不解决会使人行动受阻活动不畅
冲突类型:
a. 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
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吸引,两个具有大致相同吸引力,冲突介乎两个目标之间.
b. 双避冲突
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排斥,蛋必须在这两个回避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c. 趋一避冲突
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d. 多重趋一避冲突
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临两种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这种冲突最难解决.在重大事件前往往使此种冲突.叶克斯 ~ 多德逊定律(p381)
2.行动方法与策略德选择
(1) 需要选择达到目的的方法;决定策略的制定.方法的选择的因素:
a. 方法,策略水平的差异突触反应了个体意识的智利上的差异
b. 动机斗争会影响一个人行动手段,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c. 个人知识经验丰富与否,会影响方法,策略的选择
(2) 面向有效行为的计划的制定
第一,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第二,指标要有一定高度和难度
第三,制定计划时要相对果断
第四,制定计划要留一定余地
二.执行决定阶段
是意志行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1. 克服困难,实现所做出的决定.
困难(问题) ~ *内部困难 ~ I生理上的 II.心理上的
           *外部困难
&3.意志品质
一. 意志品质的类型
1. 意志的自觉性品质(p386) 相反的是:受暗示性,独断性
2. 果断性
3. 坚韧性
4. 自制力
四种意志品质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组合不同,属于非智利因素
品质(情绪品质,意志品质)是内在的.言论,行动是外在的.
二. 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十三章 技能
&1技能概述
一. 技能涵义
1. 技能定义(动作机能,智力技能):通过联系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2. 技能特点
(1) 必须具有(某种初步知识)一定的知识,才能完成一定的活动方式
(2) 机能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技能是一个人知识(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的运用的结果
3. 技能重要性
二. 技能,知识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 属于不同范畴(概念)
a. 知识~书p393
既是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是社会财富,又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b. 能力p393
c. 技能,一个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运用知识的活动方式
(2) 概括水平不同
a.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体系化
b. 技能是对动作方式及程序的概括
c. 能力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功能的概括
(3) 发展水平
a. 知识的获得很快
2. 联系.P394
三. 熟练与习惯 ~ 都是技能
1. 熟练(自动化)的
2. 习惯 也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
3. 两者的区别(5电) “需~”,”意~”,”好~”,”任~”,”标~”
                                 &2.动作技能
一. 动作技能的概述
1. 动作技能的定义
2. 动作技能的结构
(1) 连续性~非连续性维度
a. 连续性维度 ~~ 以连续的和不间断的方式来调节和矫正而得以完成的一系列动作.eg:书写某一字的动作;唱歌.   
b. 非连接维度 ~~ 以特殊反应的活动来调节和完成的动作 特点:有清晰的可直接感知的始点和终点
(2) 封闭性 ~ 开放型维度
a. 封闭性维度 ~~ 是一种内部的反馈系统(大脑皮层 转换 骨络,肌肉)
指不参照环境因素,完全借助于肌肉运动的反馈信息来实现的动作
b. 开放式维度 ~~ 式一种外部的反馈系统指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做出相应变化来实现的动作.
(3) 精细 ~ 粗大维度
a. 精细维度 ~ 指运用手腕关节与手指小肌肉的活动来完成的动作
b. 粗大维度 ~ 运用大肌肉或全身性肌肉活动来完成的动作
(4) 简单~重复维度
a. 简单 ~ 对较少刺激量进行加工处理和做出较少反应活动的动作
b. 重复 ~ 对复杂的刺激加工处理并通过一系列复杂反应活动来完成的动作
动作技能分类与实例
连续性           非连续性
封闭的         唱歌,跳高          口语,射箭
开放的    开汽车,打乒乓(球类运动)   拍苍蝇
二. 运动技能的形成
1.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联系过程)
(1)动作的认知阶段
a. 从感知到思维的活动阶段
b. 通过自己来观察他人及他人指导下的动作练习阶段
c. 在人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
特点 I.最初,学习者的注意范围非常狭窄,只局限在个别动作上
II.动作的协调性很差,不稳定,有许多多余动作.
III.能初步运用反馈的信息,但非常有限
(2)动作之间的联系阶段(内在,在头脑中,学习者必须通过练习,在人脑中把动作的表象逐步建立并结合起来.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形成连贯动作
 特点: (1)动作间建立联系使视觉的作用逐渐减弱,肌肉的运动感觉调节作用逐渐加强.
      (2)开始能用来自效应器的反馈信息来调节动作(自己调节)
      (3)局部动作综合为更大范围的动作,多余动作开始消失
      (4)能自己发现和矫正错误动作,自己来综合连贯动作
(3)动作的自动化阶段
生理机制 : 动力定型,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动力定型,各个动作联合成为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成为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
特点: I.多余动作和紧张心理解除
II.根据内外反馈信息灵活地准确完成动作
III.几乎不需意识控制
2.运动技能形成地个别差异(独特表象/动作组合过程导致)
(1)(行为)控制从有意识向无意识地转化运动
a. 言语指导
b. 个别动作意识支配地程度
c. 表象与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利用线索变化
a. 利用物理线索状况
b. 运用动作错误线索的状况
(3)控制动作方法的变化
a. 最初依靠外反馈来控制(多为:视觉)
b. 通过记忆中的”表象”来控制动作方法
c. 通过运动的程序(动力定型)来控制动作方法
(4)动觉的反馈作用加强(从不熟练向熟练过渡)
(5)最后,形成:协调的运动模式
                                          &3.练习
 一.练习概述
1.练习的定义
以掌握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的所进行的反复操作的心理活动过程。
  练习是技能形式的基本条件。 联系带有目的性,而非单纯的,机械的重复。每个人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来完整,提高。
2.练习的认知结构变化:通过练习,
(1) 使图式与图式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掌握某种动作方式思维方式,完成某种任务。
(2) 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来调节自己的动作方式或思维方式。
3.练习曲线(学习曲线)
(1) 定义: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种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和思维活动效率变化的图解。用于说明技能形式,发展的结果。
(2) 从练习曲线中可了解的内容
a. 人与人之间在各种智慧能力上的差异
b.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共同特点与个别差异
c.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或思维活动的效益,速度和准确性变化
(3) 练习曲线的量的指标
a. 测定某一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动作量
b. 确定某一动作练习所用的时间,从而了解人与人在智力上的差异
c. 计算单位时间内错误动作的发生率
d. 练习曲线类型
(i) 上升型
(ii)       下降型
(4) 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共同特点与规律
a. 在技能练习过程中有四种基本趋势
A:技能形成初期,效率急剧上升;随练习增加,效率趋于缓和。Eg:学英语
B:技能形成初期。成绩上升非常慢,一定时间后,效率急剧上升。Eg:自行车
C:最初非常慢;达到一定次数后,效率很高;再练习下去,效率又下降. Eg:运动员
D:开始,平稳上升,后来停滞甚至下降,最后又上升。
b. 四种基本趋势的原因
(i) 学习任务的难易
(ii) 人脑中的认知结构
(iii) 学习者之间的能力差异
(iv) 学习者的经验与动机
        c.  练习起伏规律
(有上升有下降)
(i) 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使成绩起伏
(ii) 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变化 eg:注意力,情绪
(iii) 高原现象(高原期)
一个人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成绩暂时停滞的现象
原因:
第一, 注意分散,兴趣下降,疲劳,厌倦及意志品质较弱
第二, 练习过程中,需要从新的认知结果代替或改变旧的认知结构,但一时又无法改变
特点:
第一, 开始阶段,进步快,中间有明显的或长或短的停滞期
第二, 总趋势向前,但进步缓慢,有时还会退
第三, 已达到生理极限或心理极限
&4.认知技能
       一.认知技能(智利技能,心智技能)
       1.定义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智利)活动方式系统
2.认知技能的特点。(从对象,方式,结构来看)
(1) 对象:观念性,其直接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这些客体在头脑中的映象。映象——生理基础是痕迹,即暂时神经联系。
(2) 方式:内潜性,在人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外部很难觉察的思维活动方式
(3) 结构:简缩性,把完整的东西压缩。简化,高度省略,因此难以使人觉察其活动的全部过程(表现是“自动化”的)
        二.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
1. 五个阶段(P433)
2. 结果:(1)陈述性“知识”——可用语言交流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不太能用语言表述的“知识”
3.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系统的表达式
第十四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概述
       一.个性涵义
1. 个性的定义 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 个性特点
(1) 整体性(多层次)多维度们,多水平上的总和(遗传,知识经验,年龄)
(2) 独特性(个体性)
(3) 稳定性(一旦形成,不能或很难逆转
(4) 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
3. 个性组成部分
(1) 个性(心理)倾向性
a. 定义:一个人对显示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
b. 组成成分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中学初二是世界观发展,高中是世界观成熟)
(2) 个性心理特征(独特)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定义: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在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二.个性倾向性——需要
1. 需要的定义: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2. 需要的特点
(1) 需要是人的个性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2) 需要永远和人的活动相联系
(3) 具有永久的动力性(需要永远不会完全满足)
(4) 需要来推动了人的意志力的发展
(5)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3. 需要的分类
(1) 根据需要的起源分
a. 生理需要 ——个体为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b. 社会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2) 根据需要的对象分
a. 物质需要 ——钱(商品货币)
b. 精神需要(认知需要 ——追求真理)审美需要。交往~,道德~创造~等)
4. 需要理论
(1) 革命导师的需要观
a. 马克思:自然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
b.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社会人需要: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我国现在是根据恩格斯的理论)
c. 列宁的社会主义社会人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共产主义劳动需要
d. 马克思的共产注意社会社会人的需要:
劳动需要,自由个性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 西方心理学家的需要观点
a. 勒温的需要理论
“场”的观点(拓扑心理学)
(i) 客观的生理性需要
(ii) 准需要(心理上)
b. 默里的需要观
(i) 基本需要(生理性需要)
(ii) 次级需要(获得知识经验),保存知识经验,成就,交往
c. 麦克莱兰的需要观
(i) 生理需要
(ii) 社会性需要(成就,权利,合群)
d. 阿尔德夫德需要观
e. 马斯洛德需要层次理论
(i) 需要层次(见第十一章,第1节笔记上德图)
(ii) 理论特点
第一, 人的需要层次化(系统)
第二, 寻找到人类行为产生的根源 需要 ~ 动机 ~ 行为
第三, 明确了缺失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不同
缺失性需要——安全需要(身体健康,职业安全),生理性需要
行为表现十分明显
                          成长性需要——行为表现非常隐蔽,内隐
&3.动机
      一.动机概述
1. 动机的定义
需要 ~
     需要 →     动机  → 行为(是一系列动作的有机组合)→目标(目的)
 推力,推动行为产生   
能引起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和理想
2. 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外在)
(1) 内在条件:“需要”
 个体因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趋力,从而引起人的动机,因为需要是动机的基本条件之一。
(2) 外在条件:环境
 个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刺激,既有自然性的,也有社会性的,统称“环境”。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统称“诱因”(心理学上)。
        二.动机的功能
1. 激发。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动作),有某种动机的个体对某些刺激更易于反应。
2. 选择和指向。动机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一定的对象。
3. 维持和调节。
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这种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与持续时间。若活动已达到目标,由动机来终止这种活动;若未达到目标,动机就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来达到这种目标。
三.动机分类
1. 按动机起源分:
(1) 生物性(生理性)动机
(引发点是生理性需要),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程度上的差异
(2) 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里需要)
社会性动机:高层次 ~ 成就动机(满足自尊的需要)
交往动机(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低层次 ~ 好奇
                                  探索
                                  操弄
2. 以动机内容的性质分(需要内容)
(1)高尚动机
 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必须是从(社会行为准则)人民的,民族的,国家的利益出发的动机。
(2)卑劣动机
 损害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的或损人利己的动机
3. 动机的维持作用时间和影响范围来分
(1) 长远的概括的动机 → 追求的目标促使人努力工作,学习,对行为的影响非常广泛
(2) 短暂的具体的动机 → 当前的目的,带有应付性行为。
 主要动机,次要动机都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一个人的行为既受短暂动机影响,又受长运动机制制约。
                                              &4.兴趣
            一.兴趣概述
1. 定义(P474)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情绪色彩的表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时,伴随一种积极的体验;从事不感兴趣的事时,往往伴随消极的体验。
                兴趣是人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2. 兴趣与爱好,好奇的区别
(1) 爱好是一个人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好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明确,稳定。
当兴趣发展成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心理倾向时,便成为爱好。
(2) 好奇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动力。好奇心是一  
个人兴趣的先导。
区别:
(i) 好奇心广泛,深有明确方向,对一个人而言,对他来说是新奇的事物都可引起好奇。
(ii) 好奇心容易满足,一般由疑问引起,疑问一旦解除,好奇心便得到满足,随后消失。兴趣不一定由疑问产生,即便是由它产生,也不会因它的解决而消失,相反兴趣会更强烈。
           二.兴趣分类
1. 按内容分
(1) 物质兴趣,eg:衣,食,住,行
(2) 精神兴趣。以精神需要为基础。对科学,文化,艺术,交往的兴趣。
2. 按兴趣的倾向性分
(1) 直接兴趣。eg:跳舞,影迷,球迷
(2) 间接兴趣(对学生而言最重要)
特点: (i)对正在从事的事不感兴趣,而对它的结果感兴趣
(ii)产生直接兴趣的人,不需多少意志努力;产生间接兴趣需意志努力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可相互转换,没有很大区分。
3. 按兴趣的持续时间分。
(1) 短暂兴趣
(2) 稳定兴趣
前者与一个人从事的活动相联系,随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后者不会随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所以,只有一个人的稳定兴趣会给人的个性打上烙印,成为一个人活动的特点,使人具有高度自觉性,和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
三.兴趣的品质
一个人稳定的特质。
1. 兴趣的广度(——纵向与横向)与兴趣中心
一个人兴趣范围的广泛程度
范围小:兴趣狭窄 —— 易自闭,生活单调
范围大:兴趣广泛可促使个性全面发展。
兴趣中心:不管有多少兴趣,总有一个核心兴趣,其他兴趣围绕着它,共同支配一个人的行为与活动
对教育尤为重要,对培养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兴趣稳定与兴趣转移
兴趣稳定是一个人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促使一个人深入钻研某一问题,来获得系统的知识。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相联系。
兴趣的转移,由于某种原因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的兴趣消失,兴趣转移到其他事物。
(i) 以高层次为背景 eg:初中到高中后
(ii) 以低层次为背景(客观原因)
            3.兴趣效能
指一个人的兴趣倾向对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兴趣效能,行为积极兴趣与消极(或被动)兴趣。
消极(或被动)兴趣使人处于一个静止状态,不能成为一个人推动自己行为活动的动力。不能产生兴趣效能,也称为不良兴趣品质。积极兴趣不停止在一个状态,不断对动人的活动,成为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的优良新区品质。

见书上P482开始——                  &5.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是一个人最高的心理倾向
一.理想
1. 定义
2. 分类
二.信念
1. 定义
2. 形成方式
三.世界观
1. 定义
稳定的世界观形成与高二以后,高二之前不稳定。
                                          第十五章 气质
&1.气质
            一.气质概述
1. 气质的涵义
(1) 定义(p49)
 动力特征(表现出来的)。
a. 心理过程方面的心理特征
强度(情绪,意志努力),速度和稳定性,指向性(内向,外向)
b. 同一个人的气质特征在不同活动中表现相同
一个人的气质特征不以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气质带有先天性
气质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二.气质的理论
1. 气质的体液说(最早的,但是不科学的)
四种体液平衡,协调则健康;
四种体液在不同人身上比例不同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活泼    急躁     稳重   忧郁,敏感
2. 气质的体形说
3. 气质的血型说
4. 气质的激素说(内分泌)
5.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科学的气质学说)俄国,巴埔络夫
                                            &2.气质的生理基础
一.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1. 高度(中区)神经活动过程
(1) 兴奋活动过程 —— 激发有机体活动
(2) 意志活动过程 —— 控制
                2.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
(1)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刺激的程度(幅度)
持续时间
(2) 平衡性
由兴奋过程(抑制过程)转向抑制(兴奋)过程关系
(3) 灵活性
由兴奋抑制的速率
二.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 气质的生理基础
                        强型:平衡:灵活 ~ 多血质
                                    不灵活 ~ 粘液型
                类型          不平衡 ~ 胆汁质
               
                        弱性:抑郁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气质表现。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行为特征
             &3.气质类型 —— 测量时要考虑的方向
         一.气质类型的特征
         1.感受性   感受性最强的是抑郁性
         2.耐受性(持续时间)
         3.反应敏捷性
         4.兴奋性
         5.向性
         6.可塑性
&4.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一.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1. 气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
(1) 积极的气质特点 ~ 促机智力发展
(2) 消极的气质特点 ~ 阻碍智力发展
(3) 气质的特点会影响智力活动方式
        二.气质对教育工作(教育与教学,教与学,人与人的关系)的意义
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
        三.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第十六章。性格
&1.性格概述
        一.性格涵义
1. 性格的定义
(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核心的内容)
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通过意见,看法,评价,表现出来的性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最重要方面。
对现实的不同态度,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了人与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并且,这种不同是稳定的。暂时的,偶然的,情景性的表现都不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受环境影响多,有道德评价意义。
(p527)
性格特征有优劣好坏之分。
2.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区别:
(1) 性格和气质的性质不同
 性格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更具有社会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
 气质更多地受先天因素影响,更具先天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气质无大差异。
(2)生理基础不同
 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强的平衡的灵活的4种etc)气质的这种心理特征是因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气质具有很大稳定性。
 性格: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与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禁”。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性格形成种起最重要作用。性格的生理基础的核心: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联系: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之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生活环境
 气质会影响一个人对待生活事物的态度,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
 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征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气质最终不能决定性格,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
                             &2.性格结构
一.性格特征。
1. 性格特征分析
p53.(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a. 一个人与对他人,社会,机体的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
b. 与对劳动或劳动产品的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
c. 与对自己有关的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P531.
    a.  对自觉确立目标的性格特征
    b.  对达到目标过程中控制(调节)水平的性格特征
    c.  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学习,追求目标达到)
    d.  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a.  情绪强度特征
    b.  情绪稳定性特征
    c.  情绪持久性特征
d. 主导心境特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
                a.  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
                b.  记忆
                c.  想象
d.  思维         (p533)
            2.性格特征的特点
(1) 性格特征的整体性
每个人性格中都包含着许多特征,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
(2) 性格特征的复杂性
a. 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到人的内部,就成为各种态度,或各种性格特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将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
b. 人的行为方式与其稳定态度之间与并非一一对应。
c. 性格特征的完整程度存在着差异性在各种场合行为一致 —— 性格完善有的人,行为之间存在矛盾性,完全依照个人感觉。—— 性格不完善。
(3) 性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合可塑性
性格稳定性取决于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一个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态度越坚定,作为态度的基础的核心,即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就越紧密,行为特点也就越稳定。
性格有其稳定的一面,但并非一成不变,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去适应它,所以要求性格
有其变通性。如果一个人性格中存在着不适应环境的地方,就要作调整。有些性格特征的改变是被迫的;有些则不然,这主要因为有的人的预见性,超前意识。因为健全的完善的性格特征是在性格的可塑过程中形成的。
4.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遗传,环境,成熟,教育这些因素是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的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遗传有影响,但不如环境教育的作用
(1) 遗传因素
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们,但受其影响较小,主要由一个人成
                 长的社会环境决定。
(2) 家庭环境的影响
a. 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的态度
有责任感的父母能按社会需要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并创造良好条件来促进良好性格的发
                 展。有些纵容型的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性格的培养。Eg:高学历,白领的家庭中的子女八成有孤独症,三岁之后成为自闭症,最终将导致智力下降。
b. 家庭氛围
和睦家庭 —— 孩子性格相对完善。
严厉家庭 —— 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甚至丧失自尊(走上犯罪道路)
死气沉沉的氛围 —— 待人冷淡,对事物失去兴趣,会形成及其消极的性格特点。
c. 出生顺序 长子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性格上偏保守,不善表达情感,进取心不强。
(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入学年龄有很大关系
在学校中,初二到高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从而影响到自己特点性格的形成。学校
                  ,班级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同伴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的重要因素。
                  逐渐形成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品质。
(4) 社会时间的影响
人不仅受环境影响,也主动地反作用于环境,对性格起决定作用地不是环境本身而是
人与环境地相互作用。
                                    &3.性格理论
一.简单类型说
1. 陪因的性格机能说。
智力,情绪情感,意志
按三者何种占优势,分
智力 —— 理智型 ~ 以理智来衡量周围一切
情感 —— 情绪型 ~ 为情绪左右
意志 —— 意志型 ~ 自制力强,目标明确
2. 荣格的内、外倾说
(1) 内向型:心理活动倾向于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活动,由自己的心理来支配自己的活动
(2) 外向型:主要由外界事物引起,影响,支配自己的活动
3. 阿特金森的场依存与场独立说:
主要根据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及认识活动的启示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1) 场独立型:其认识是从其本人的储蓄信息为参照体系。 ——学理科多
(2) 场依存型:是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体系。 ——学文科多
                  二.复杂类型说
1. 艾森克的性格三维度说。
(人的人性格差异除向,外向外,还有两种)
人与人的性格差异(独特的)表现在:
内向/外向
(稳定/不稳定)稳定性:一个人对某一类事物的行为的变化情况
 求实性:一个人是否按逻辑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地行为。
(1) 内向稳定而求实型。
(2) 内向稳定而不求实型
(3) 外显稳定而求实型
(4) 外向稳定而不求实型
(5) 内向求实而稳定。
(6) 内向求实而不稳定
(7) 外向求实而稳定
(8) 外向求实而不稳定
2. 斯普兰格地文化价值观说
(1) 理论价值 —— 理论型
探索事物本质为人生的最大价值能冷静地观察事物,追求自己地理想。
(2) 宗教价值 —— 宗教型
大多以上帝作为自己地信仰来左右自己的形式方式,态度。
(3) 社会价值 —— 社会型
善于与人交往,追求帮助别人为自己的最大追求
(4) 权利价值 —— 权利型
以掌握权力为自己追求的最高价值,有强烈的支配欲
(5) 经济价值 —— 经济型
以谋求经济利益为自己的最大追求,从事一切活动都从追求经济利益出发
(6) 审美价值 —— 审美型
以感受事物的美为人生的最大追求,不太注重自己的识记生活,以自我满足感为人生的行为目的。
三.特质说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
(1) 人格特质的定义
 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仅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人格特征主要由遗传与环境决定,具有指挥人行为的功能
(2) a.共同特质。
由人们生活的共同环境造成的。
反映的是社会的习俗和标准,并随社会习俗,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它们是人格的共同部分,而非个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特质。
       b.个人特质
  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
  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区别的主要特质,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式
  首要特质。代表一个人最显著的性格
  主要特质(中心特质)。在某种程度上独立,又彼此有联系的特质的组合。
  次要特质 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来的不代表一个人的人格。
2.卡特尔人格因素说(16种特质)——人格特质因素分析理论
(1)人格特质的涵义
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只有,了解一个人的特质,才能预测他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2)人格特质的分类
a. 表面特质:由一些相互联系的特质组成,但不稳定不持久,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反应一个人心理的实质
b. 根源特质:是单一因素的特质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并制约表面特质
3. 吉尔德的特质论
(1)人格特质涵义
所谓人格特质是一个结构层次,其中最基层的特质叫基倾。
                  (2)人格特质种类:
a. 上层特质                            i.情绪稳定性 ——需要(态度)
                   12种(p549) ——   ii.社会适应性 ——能力(活动方式)
b. 下层特质                           iii.向性指标 ——气质(心理活动)
                                 
                                   第十七章。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涵义
(1) 定义: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 活动 → 活动效率,活动结果
能力 —— 造诣
          潜能(通过教育,训练才能表现出来)
(2) 能力,知识的关系
a. 区别
b. 联系 (p588)
2.能力种类
(1)按倾向性
a.  一般能力(智力)
c. 特殊能力
              (2)按功能分。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3)按活动性质分
               a.模仿能力/ a.晶状能力(遗传,天赋)
               b.创造能力/b.能力(随年龄增长,受环境影响)
图(略)
             二.能力结构(p596)
             1.独立因素说(IQ) —— 非常片面
             2.二因素说 G因素 —— 普通能力
                         S因素 ——特殊能力
             3.多因素说(群因素说)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说(p600_
a. 内容:视觉,听觉
b. 操作
c. 产品
             三.能力的发展
              1.智力发展。
(1) 贝利。一般人 0~26岁→36岁↘
(2) 沙因。       0~35岁→60岁↘
(3) 韦克斯勒     0~34岁→60岁↘(缓慢下降)
 2.影响因素(p616)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P624)
1. 能力的类型差异
2. 发展水平的差异
3. 能力发现的早晚差异。(p642) 早慧,大器晚成
五.智力测验
1. 智商测验(1~16岁)
量表  心理年龄(MA)           实际年龄(CA)
(1) 2个月
(2) 。。。
(3) 。。。
(4) 。。。
(5) 。。。
(6) 。。。
通过,再作另一组IQ=MA/CA *100,对成人不科学
2. 离差智商测定。
IQ=100+15Z        Z=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