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手机型号大全:- 津门八大家(一)- - 文/杜琨 何美嘉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庞剑 -今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5:53

津门八大家(一)

  • 发布日期: 2011-08-25 00:00
  • 作者:文/杜琨 何美嘉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庞剑

梅氏五兄弟,自左至右:五弟贻宝、四弟贻璠、大哥贻琦、三弟贻琳、二弟贻瑞。摄于1932年。(罗澍伟提供)

人民公园藏经阁现貌

作为曾经的“天子津渡”,历史上的天津无论文化还是商贾都是繁荣发达。“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在漕运和盐业影响下天津贸易发达昌盛,素有“蓟北繁华第一城”之称,也正是在这个“黄金年代”之中,津城相继出现了很多名声显赫、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他们或是文化界的泰斗,或是商界的精英,揭开这些曾经的名门望族的显赫身世,犹如还原近现代津城的历史。

“津门八大家”不止八家财势也不是唯一标准

人们眼里的“大家”,实际上就是社会上一些亦商亦官、财势俱全、在地方上有影响的大户人家。所谓“八大家”,其实是个典型的虚指,意在言其多,不一定准是八家。所以对天津“八大家”,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以致又衍生出“新八大家”、“老八大家”,甚至在某个行业里也出现了“八大家”等等。

据史学家罗澍伟教授介绍,“八大家”的形成,要追溯到明末清初,天津在漕运和盐业影响下,商贸非常发达,盐的销售也由国家垄断改为招商进行,即实行“引岸专销”——只要事先把盐税纳足,就可以把持某一地区的食盐销售权。因为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赚钱容易,所以盐商阶层率先富裕起来。早期的盐商,像遂闲堂张氏、沽水草堂安氏、水西庄查氏,都是家财万贯,富比王侯,连当时的皇帝到天津,也要召见他们,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天津开埠以后,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原来在等级森严封建制度下,进入不了主流社会的商贾之家,不但可以参与市场,使财富增值,而且成为社会名流,“八大家”因此得以脱颖而出,有所谓“高、韩、石、刘、穆,黄、杨、益照临(张)”的说法。

民国初年以后,社会上流传着一本韵语读物《天津地理买卖杂字》,对当时的“八大家”,又有了新的说法:“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可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有的家族走出了社会记忆,有的家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种社会阶层的地位浮动与新陈代谢,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社会发展越快,社会各阶层的地位浮动越快。

罗澍伟教授认为,现今我们谈论这些“名门望族”的家史,其实不在于艳羡其豪门身世,而在于了解天津近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过去虽然天津也有城垣,但城市的经济中心始终不在城里,而是在城外的南运河南岸与海河西岸,这就是说,旧日的估衣街、锅店街与宫北和宫南大街形成的“环城开衢”,才是城市的经济中心。开埠以后,天津城市的经济中心沿海河向下发展,在小白楼地区形成了新的结点,从历史上看,天津就是一座开放型的城市。

天津财势之家的社会地位变动,也与此紧密相联,凡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就能生存发展,反之就会因被淘汰而败落。就连衡量“大家”的标准,也发生变化了。此前,财势是惟一的标准,后来知识水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成了人们衡量某个家族成功与否的共识,所以人们不仅要看到每个家族的演变,还要关注其后裔的生存状况。

天津梅家

提起天津梅家,若在数十年前,可说是无人不知。

罗澍伟教授介绍到,梅家远祖梅殷,原籍江苏武进,明初被开国皇帝朱元璋招为驸马。其后裔在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时被委为右卫指挥使,从此梅氏一家定居天津,居住在城里照壁胡同。入清后梅氏家族失去世袭特权,由习武转而习文,造就了不少名人。诸如昔日津城鼓楼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就是出自当时的著名诗人梅家后人梅宝璐(字小树)之手。

民国后梅家更是名人辈出,其中以梅氏五兄弟、特别是梅贻琦先生最为突出。其父梅臣是名秀才,两次考举不第,于是在盐店任账房先生。梅臣有五男五女,虽然家境寒素,但对子女教育极为看重,宁肯节衣缩食,也极力培养子女。

梅贻琦于1889年生,毕业于敬业中学堂,后赴美留学获工科学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学校教授数学及英语,后专授物理,由教员到讲师到教授再到教务长,1931年底就任清华校长。梅贻琦出身清贫,在学习和工作中养成谦虚、勤谨、忠诚、敬业以及责任心极强的品德。当时,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国难日深,梅贻琦以一种“沉默的责任感”,在就职演说中提出赫赫有名的“大师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此他以这种精神致力于清华大学的学科建设,使得各学系大师云集,清华大学开始进入“黄金时代”,此后为我国各领域建设陆续输送了大量人才。1962年梅贻琦因癌症在台湾病逝。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清华大学,常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清华的毕业生题词。这八个字,至今仍被清华奉为校训。

罗澍伟教授介绍到,梅贻琦三弟梅贻琳,生于天津,医学家,于1955年在美国因车祸去世。五弟梅贻宝,生于天津,哲学家,一度代理燕京大学校长,有“小梅校长”之称。晚年侨居美国,于1997年病逝。

梅贻琦夫人韩咏华,出生于东昌(天成号)韩家,也可谓名门之后,1919年与梅贻琦结婚。韩咏华在1977年回国定居时,受到邓颖超热情接待,宴请时特意请来“狗不理”名厨,做了一桌正宗天津菜。韩咏华199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梅贻琦长女梅祖彬,定居美国。次女梅祖彤定居英国伦敦。幼女现在大连。其子梅祖彦,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工学硕士学位,1954年由美国回到清华任教。

冰窖胡同李家

说冰窖胡同李家可能还有人不知,但提起“李善人”就无人不晓了。

罗澍伟教授介绍到,李氏祖籍江苏昆山,清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经常与天津往来,专门从事贸易。有一次来津做生意的途中遭遇海盗,不仅钱财被劫,手指也被剁去。到津后余悸未消,于是便定居天津北门里户部街。据李氏后裔说,家族每逢除夕,挂影(祖宗的画像叫影)祭祖,可以看到北迁的李氏始祖影像确实没有手指。

李氏迁津后,靠盐业起家,逐渐发迹,然后就迁居东门里二道街东口冰窖胡同。自第二代李大纶(字舒猷)开始,李家门风除了经商之外也逐渐发生着转变,后人或精通医术,或擅长书画,或为人师表,或出书立传。直到第七代李筑香(字春成)时,李家第一次中举人。第八代李士铭(字伯新)、李士鉁(字仲儒)兄弟更是同中光绪二年丙子科举人。而后李士鉁又于光绪三年丁丑科中进士,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史馆总纂等职务。李家经过几代人的积累,藏书在当时号称“北省之冠”,并在私家园林“荣园”中修建了“藏经阁”用于藏书纳卷。

罗澍伟教授介绍到,李家第七代李春成乐善好施,开粥厂、救灾民、办公塾、救济孤寡、办医馆、救火会等等。“高台阶,黑大门,冰窑胡同李善人”之谣在当时已传遍大街小巷,李家的名声越来越大。李家不仅家资雄厚,而且热心社会公益,组织慈善团体,扶危济困,赈济灾荒,在清末民初,进入了颇有影响的地方士绅行列,在议会议员、商会商董中,都经常能见到李家人的身影。

然而随着世事变化,李家浮华渐成风尚,出了一批纨绔子弟,家道因此衰落。1949年经全族公议,由年轻一辈的李家禧出面,把私家园林荣园捐献给了天津市政府,荣园也就是现在河西区人民公园的前身。

解放后,李氏后人也投身国家建设之中,依然热心公益,为社会捐款总计超过百万。后人李勉之、李慎之兄妹二人还同时被选为和平区政协委员,先后出任区政协常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常委。李勉之于1937年英租界香港路(今睦南道)建造了四幢欧式风格的花园别墅,改革开放后李家人还把自住的一幢别墅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