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note2银色开箱视频:你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5:24
你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发布者:朱芝萍发布日期:2011-07-16 23:35:37.0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竭力寻找学与教的有效结合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首先,课前预习(常规预习)是学好知识的基础,是不变的要求。

课堂教学,不能离开听、说、读、写的本质。而常规预习就是学好本质的基础。开学之初就及时根据上学期的常规预习要求,适当进行修改,并把具体的做法让学生抄写在预习本的前页,以便学生每课预习时清楚要求,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常规预习达到几会,如会给生字进行形近字组词;会理解词义;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大意);试分段,概括段意;会摘抄好词、好句等。除常规预习外,还要依据各年段的要求,突出训练点。如高年段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初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可从课文内容、中心、某一个重点段落等来谈感受)2.课文需要学习那些主要内容?3.通过预习有那些问题可以解决了?还有什么不懂的?每课预习都是在上新课之前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并使常规预习模式化。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工程。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担任小先生,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实践证明,只要经过认真策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其次, 在预习指导课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课的汇报、讨论、交流、学习,实现教学信息共享。

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调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抓住学与教的有效结合点。

也就是教师在备课时抓,然后要抓住一条线,形成一大片。具体的就是结合文本、结合学生去寻找这个,然后延伸开去,找教学当中的文眼。要想问题敞开,特别是向关键的、有价值的问题敞开。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在兴趣点上挑起矛盾,发现问题?怎么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怎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催化生成?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把这些点放大、补充……从操作层面来说,就要考虑课前预设,预设要注意精心,但不要精细,要留下空白;预设要合理,但要有弹性;要认真琢磨,但不要雕琢。可从以下去寻找:

第一, 注重文本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挖掘文本的精髓。

要处理好课文与生活的关系,《课标》指出: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课文与生活本来戚戚相关,离开生活的本源去学课文,就像雾里探花,水中望月,也就永远抓不住课文的本源。同时,我们知道,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虽然课文与生活不完全等同,课文是生活的艺术加工并加以抽象化,但课文的本源在于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实践证明,只在课堂上围绕仅有的教材兜圈子的教学思想是封闭的。只要走进生活,使课内课外、课本和社会紧密衔接,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经验走进课堂,又带着良好的习惯走向课外,唯其如此,课文才不至于成为抽象乏味的教学符号,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此外,还要注重给课文课文赋予其新的思想,进行二度创作。能力提高了,至于以上两点目标就迎刃而解。以教材为辐射点,给文本源源不断的注入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水,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文本的内涵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涌动他们的心灵世界,最终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美的享受。

第二,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要设计好这条,就要做好两个前提,一是吃透教材,把文本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二是要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学情分析。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如挖掘课文空白点方法。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即对课文有了深刻地理解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用以读代讲法。抓住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并以生生、师生评议进行朗读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诚然,教学有法(规律),教无定法(方式方法),只有把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置于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层面上来确定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至于采用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应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教学目标而异,不一而足。

第三,让学生参与指定教学目标,成为学习的主人。

即在课堂上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理解什么,掌握什么。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多是由授课老师一手制定的,授课老师一手制定教学目标,定会出现对学生不同需要层次考虑不周全的情况。忽略了部分学生的需要,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强迫性的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调节好学生不同的层次需要呢?就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目标而言。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所制订教学目标理应是学生所需要的。

总之,寻找学与教的有效结合点,必需依据于常规预习;依据注重文本与生活的关系;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参与指定教学目标。就能实现课堂上生命火花的碰撞。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