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r11光线感应器:談台灣“誠品書店”的經營哲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42:47

談台灣“誠品書店”的經營哲學

(2011-11-05 05:03:08) 转载标签:

掌窌

文化

杂谈

分类: 品味生活
台北的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大陸實體書店四年來倒閉一萬多家,乃因書店多未能利用絕佳的店面地段與充實設施、採取多元模式吸引讀者進入書店,也無法提供良好的讀書氛圍。當大陸民營書店紛紛倒閉時,台灣的誠品書店卻選擇進軍大陸,一點都不擔心風險。曾到過台灣觀察誠品營運模式的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岩松表示,誠品多元化與創意的經營模式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各式書籍、還有精品、異國美食,而且是廿四小時營業。他說,很多人半夜十二點之後去誠品書店,「那種感受太好了,而且人非常非常多。」現在誠品書店已經成為台北甚至台灣很多城市的地標。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在台北市敦化南路出現,創造台灣地區書店獨特的經營方式。從仁愛路圓環邊上的一家藝術人文專門書店,到現在遍佈全台五十家分店的連鎖規模,多年來誠品書店以人文、藝術、創意與生活的經營理念,提供優質的知識、文化、藝術的商品服務,使得複合式經營成為台灣地區書店業的主流。經過十四年的摸索,誠品書店逐步走出自己的經營風格,開始將人文氣息運用到商場開發,整合餐飲食品、用品、設備的通路銷售,誠品書店儼然成為生活主張的提案者。

基本上,誠品書店所提供的複合型書店消費,不只是單純的「文學商品化」消費。在誠品書店欣賞與選購書籍雖然是一種消費行為,但卻是籠罩在廣義的文化象徵體系中,本身具有文化意義。而誠品書店是「文化資本」所主導形成的消費場域,到誠品書店消費的動機,似乎還隱含象徵價值的內涵意義。就書店而言,本身是建立在知識與教育活動為基礎的文化場域上。但對於台灣地區的中產階級來說,誠品書店本身獨特的空間設計與生活風格主張,很難不吸引注意,並且成為現代都會市民展示與演出知識行動的生活舞台。

 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每一本書在誠品書店所提供的演出場域當中,都有明確的分類與地位。並且透過空間設計與氛圍營造的巧思,誠品書店所提供的消費文化空間與消費者身體的感官經驗之間有了巧妙的互動。誠品書店與傳統書店是異質同形的消費空間,所呈現的是不同的消費文化與現象。雖然在誠品書店當中,每一個型塑空間所販賣商品是「書」,但書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功能能發揮思想啟蒙、文化傳遞與文化資本累積的作用。各種不同的文化創作經過種種不同形式(如書籍、繪畫、戲劇、音樂等)的呈現、轉換與再結合,成為繼一般日常消費產品之後,一種新的商品樣式與文化工業。透過美學、藝術形式,向消費大眾傳達投射資產階級的消費意識。同樣一本書,在誠品書店卻有著不同的階級地位。另一方面,每一本在誠品書店所販售的書,亦代表著誠品書店所提供的生活主張看法與價值標準。

    事實上,隨著書店產業的進步與消費現象的變化,書店產業的經營與空間起了革命,台灣地區書店在經營型態上有別於不同以往傳統書店的式樣,代之而起的經營方式,是連鎖式的複合空間,相信對許多人來說,到誠品書店消費已經不只是書而已,還包括誠品書店所提供的整體空間,因此空間透過包裝成為可消費的商品,同時誠品書店將「書」和「空間」結合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出現,並且在銷售機制和呈現樣貌上無一不對應消費大眾的生活型態、地位與文化品味,誠品書店無疑是現今台灣地區文化商品行銷的最佳典範。

    誠品過去在連賠15年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堅守。誠品的老板吳清友強調誠品的經營思路就是“分享生命,營養眾生”,希望誠品的存在對提升人文精神貢獻力量。在金錢的帳簿上,誠品虧了15年。但是在理想的帳簿上,誠品從誕生起就是贏利的。幸運的是,誠品終于賺錢了,賺錢後的誠品謀求的是更大動作的擴張和推進。到2009年,誠品在臺灣有45家連鎖店,去年營業額達到90億元臺幣。在內地的布局計劃中,吳清友曾期許未來10年在內地開100家店。

資料來源:黃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