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mini2陀螺仪校准:战胜懒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16:19

战胜懒惰?

发布于 作者: liamhero | 223 次浏览

这篇文章的名字相当狗血,十分有标题党的嫌疑,如“大师们”高喊的“如何30天赚百万”或者“九步成功法”之类,但此文是接上个月十二号的《懒惰的原罪》,在逻辑上也算是说得过去。事实上,懒惰这个习性是不可能被战胜的,就好比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某人过去十分勤奋,也可以说某人现在十分勤奋,但终究不能断定某人将来十分勤奋——与懒惰的作战贯穿一个人的生死没有停歇,唯有在我们死的那天才能盖棺定论。诸君要牢记,如果某人告诉你上了他的课程、看了他的著述或者读了某篇帖子就能战胜懒惰的话,最好敬而远之这有利于保护你的精神和钱包。此文系作者进年来个人的学习思考所得,难免会有缪误之处,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生活是大量的自律。——Robert Frost

懒惰的定义

既然说懒惰,那我们必须界定说什么算懒惰。维基百科对懒惰的定义是:

懒惰指缺乏行动的欲望,不想做任何事。怎样才被视为懒惰应依据具体的文化、社会情况及其程度而定。短暂的放松或小憩,通常是很有好处的,但若是超过这种程度就变成坏处了,由于懒惰会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因此懒惰也会对社会造成问题。

虽然要到何种程度才能称懒惰,依社会而定,但在许多社会和宗教里,懒惰往往被视为道德上的罪恶,如天主教教会就将懒惰列为七宗罪之一,不过在现代医学里,感到懒散可能是忧郁症或疲劳的症状之一。

此解释虽然有诸多补充说明,但某些关于懒惰的外延以及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等,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我个人的看法)

  1. 懒惰应该包括所谓的拖延症。
  2. 懒惰和适当的休息于调节是两回事。
  3. 懒惰并不是所谓“发明的动力“,此说法被无数人论述引用并来体现个人的辩证思维,但其实是大大的缪误。一个人专注于发明和改善其实更是体现了勤奋。原因不过以下两点:他认为某些劳作是机械无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发明创造来使这些机械重复的劳作更快更好的完成,好让自己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地方;另外,其投入到发明或者改善的时间与精力,并不比原来劳作的少,甚至要多上好几倍——这有何来的懒惰可言?

所以在我看来,懒惰是完全无益于身心成长和自我提升的自我本能。而有意思的是,我们身上还有一种另外一种本能,这种本能驱使我们去do something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提现自己的存在感,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成为伟人的欲望“。

所幸我们身上还有这么一种愿望,使我们不至于止步不前或者沉沦,而是开始在众多荆棘坎坷之中寻找自我提升之法。

懒惰的原因

Scott Peck认为人之所以会懒惰是因为其心智的不成熟,反之一个人的心智愈成熟就会愈能反省和察觉出自己的懒惰程度并且避免懒惰。他认为懒惰跟大自然的”熵“有关。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宇宙会完全分解,其高度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在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这种没有组织、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称之为”熵“。能量自然的从高处流向地处,最终就如”熵“的状态称之为”熵的力量“。换句话说熵是自然的基本原则,而奇迹在于人类却往往能逆流而上。

还有一种十分有趣的说法,也是limahero最近不经意见发现的,即懒惰跟肾虚有关。详见此帖《拖延症的本质是肾虚》。时至今日的发展,身理与心理的相互影响不再局限于单一方向,因内心的强大而使身理战胜病痛的例子已然汗牛充栋,而身理的一些改观同样能够引发心理变化,比如人心情低落的时候总会拉拢着脑袋,而如果强迫自己昂首挺胸的话,心情也能毫缘由的好转起来,此法大家都可以实践一下,关于心理与身理之间的有趣联系NLP理论里有诸多论述,NLP技术重大作用之一就是发现分析并模仿对我们自身而言最高效的思维行为模式,让我每天都处于最佳状态,但是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长期出于巅峰的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过早的心力衰竭。话说回来,从身理对心理的影响方面来讲,肾虚造成懒惰也不失为一种原因。

但我个人认为,最终的战胜懒惰,还是要从发展心智的成熟度入手。通过夜以继日的勤勉精进所历练出来的成熟心智和强大气场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稻盛和夫的《活法》里那个农夫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举例来说,二宫尊德出身贫寒,是个毫无学识的一介农民,可是他凭着一把锄头、一把圆锹,每天天没亮就出门下田工作,直到满天星斗为止,就这样日复一日拼了命似的老老实实干着农活。这些努力让他成就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把原本荒芜调的农村一点一点改造成丰饶的村落。

如此辉煌的成绩让他获得德川幕府拔擢入俯,与众诸侯平起平坐,尽管他不曾受过任何礼仪的训练,但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就有如出身显赫的贵族般,自然散发威严,神情更是泰然自若。

也就是说,每天辛苦流汗,灰头土脸埋首农事的“田地里的精进”,也在不知不觉中深耕了他的内心,发挥了陶冶人格、磨练心性、提升灵魂层次的作用。

方法大杂烩

推迟满足感

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即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痛苦与快乐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里花了很长一个章节来论述”推迟满足感“的重要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简而言之,不学会”推迟满足感“,就难以战胜懒惰。时下我们接受各种资讯无不充斥着及时行乐的个人本位主义情节,此类思想看似无害但从长时段的角度系统思维,它却能够冲垮我们所有的行为动力,这一点毫不夸张。如果拿”及时行乐“的行为观念建立系统模式便是十分典型的”转移负担“模式(《第五项修炼》)。人生不可避免的会有许多痛苦和问题,而解决这些痛苦和问题的根本之道就是的”直面惨淡的人生“,生动而具体的感受其中的痛苦,然后艰难的发现突围之路。当我们经历这些苦难的磨练之后,那么之前被我们推迟的快乐将会成倍的增长,当我们再次经历类似痛苦时,就会发现已经不算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了。反之,”及时行乐“的方式是只是暂时转移了痛苦和问题的负担,我们迟早还需要面对与解决,而在这”行乐“的过程中,我们原本拥有的洞见根本解决之道的能力会得到腐蚀,承担压力和痛苦的能力会得到削弱,与此同时置之一边的问题和痛苦却不会就地消失反而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增长,当我们无乐可行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常常到了难以弥补的地步,或者要付出比一般情况高出很多的代价。

在家庭教育当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并且大为提倡的普雷马克原理也在此类。

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最早由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在国内已有相关个人著述出版如《幸福的真意》《生命的心流》。所谓心流,就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大概没有人都有个类似的经历:完全投入到某件事情之中,外界任何事情都难以干扰,思考异常通透迅速并且不知疲倦。如果我们常听说牛顿煮鸡蛋把手放在热水里煮而全然不知,毛主席身居闹市看书全无打扰之类。这样的状态跟佛教所言的“三摩地”相似,是一种十分奇妙的境界,我个人认为就是小学老师经常挂在最边的“全神贯注”,真正的全神贯注。

进入这种境界其实并不难,而且很多人经常进入这样的境界:因迷恋某游戏而废寝忘食好几天坐在网吧里不动一下的高中同学还少?因痴迷某一本小说,一天躺在床上如高位截瘫的大学室友还少?心流理论早已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和玩具设计当中,让我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讲课水平十分高超的老师教授,其实也是在无形之中运用到了心流理论。

如上图所示,进入心流状态其实十分简单,关键在于挑战与技巧的平衡。让一个数学博士来做小学生的四则运算,他肯定是一件无聊透顶的事情;而如果让一个刚刚知道什么叫未知数的小朋友来玩三角函数,那肯定是一件十分忧伤的事情。但是wow(魔兽世界)却刚刚好:技能刚刚升级,这个boss十分难打,但是不至于完全没有希望,只要技能配合合理,团队合作默契,及时补红补蓝也不见得杀不了。于是高度紧张,全神贯注,屏住呼吸,大汗淋漓,最后高呼boss败北的时候,一看时间不禁大叫:Y的,怎么一不留声就过去3个小时啊。我们就是这样体验着心流而不自知。

所以,心流状态是完全有可能制造出来的,并且可以用来战胜懒惰,因为这个时候你并不会在想“懒惰”为何物了。如果你给自己制定一个挑战“一个月挣一百万”,那你每天睡到下午5点半懒惰如猪,也不稀奇,因为一般人(史玉柱是可以的)所及具备的技能是不能完成这项挑战的,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每天睡一个大懒觉也还好一点。另外,极度焦虑造成的心理阴影还可能会导致你以后十分厌恶做某件事情。另外,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挑战目标是你轻易就能完成的话,你也会陷入懒惰的境遇——反正这件事情是很容易就完成了,先玩着呗,先乐着呗,如果此任务还没有到最终的期限时,你还有可以能会跟自己说:把今天的任务放到明天一块完成吧,反正是很简单的事情,于是日复一日不但连简单的任务都没有很好的完成,自己也变得懒散起来。

所以,我们在给自己的制定的目标或挑战时,要故意设定得比现在我们所具备的技能还要困难那么一点,而且正好那么一点不要太多。这一点,我们能够感觉到困难,但不至于无法完成,这需要我们付出我们可以承受的努力和投入,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会很乐于投入和努力,并且收获十足的成就感,而所谓的懒惰便在这样的成就感之中烟消云散。但是,制造出这样的心流状态的苦难度远远大于本文之中几段简单的描述,这也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修正。

而类似的GTD等各种技巧,其实也不过是通过提高我们的技能使我们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至于感到过于焦虑而无法下手。实事求是的讲,并不是每个人现阶段都需要这样的技巧。一个普通学生,一个普通员工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需求是不太明显的,最多是需要对不同时间比例进行记录描述和改善,优化时间的分配,再多一点就过犹不及了。比如一些事件本可以记在脑子一会儿就可以抽空解决,你偏偏还要拿出一个时间账本来,先放入Inbox,然后分类然后定优先级——这本身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至于番茄钟工作法这样的技巧我个人认为比较适合用在在于某个需要一定时间内集中专注的活动里,比如考研、高考、司法考试、GRE等,番茄钟的好处在于能够清晰的展示你投入的时间以及最大化的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但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需不需要把时间分成几个25分钟,还有待商榷。比如现在的我,用用一个日程提醒便已足够。

心锚法

接触过NLP的童鞋应该都知道心锚是什么的意思,心锚类似于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类似于《盗梦空间》的陀螺,顾名思义它代表了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我们可以自行赋予。此方法源于李中莹的《重塑心灵》,有考据癖的同学可以挖坟看看原文。我尽量用简短而明确的语言来描述。心锚法大致有一下几个步骤:

  1. 放松。(放松的方法有很多,轻音乐、巴洛克、深呼吸、自律神经、道家的捏泥法、冥想以及催眠都可以)
  2. 接着回想一件你自认为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的过程,以越生动具体为妙,同时体会的内心情绪的发展变化。
  3. 当内心情绪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便做一个自己平时不会做的动作,比如右手握紧左手小拇指之类,并随这情绪的高涨而持续,当情绪开始回落的时候便停止动作,如此反复数次。
  4. 接下来我们会有一个非常奇妙的体验,当我们做之前我们设定好的动作时,我们会发现情绪开始发生变化,似乎回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兴奋而紧张,这正是之前心锚设定的结果。

拿我自己为例,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十分钟情百事可乐,以至于每次喝可乐都觉得心情舒畅,爽快无比。后有一次因鼻炎而在鼻部做了一个手术,术后疼痛难忍,医生和家人都叫我只能忍着,之后我偷偷溜出病房去小卖部买了一瓶百事可乐,喝完之后心情突然变得豪气冲天,认为那点痛苦已不在话下了。前些天打的回家,和同事在车上大谈酒事,的哥连忙叫停,说他自己是十足的酒鬼,听我们谈“酒”,似乎自己已经问道了酒香,恨不得不开车马上去大喝一场,还跟我大谈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云云。的哥的酒瘾不在酒好喝,而在于喝酒之时舒畅的心情以及乐观的精神,久之形成了一种情绪上的连接反应,这个原理和心锚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睹物思人什么的亦在此类。

极品男女友法

当年罗永浩在筒子楼里面坚持苦练英语一年半,靠的是200斤成功学的精神鸦片,老罗出关的时候200斤的书也被他阅读一空。在后来他的巡回演讲当中他说如果当年能遇到一个极品女友,他会毫不犹豫的像她勾手:来吧,快来吧!究竟是什么样的女朋友呢?就是那种一脚能把他揣回书房然后大声说到:你TMD不能一年赚一百万还不如去死啊!当我们义正言辞的说了多年的“内因起决定作用”之后,我逐渐感觉到外因的重要性。在当下民众信息普遍不对称、内心普遍脆弱的情况下,环境往往起到了大部分的决定性作用,虽然在NLP的理解层次理论里,环境处于最底层,他对人的影响力最弱小。如果你恰巧有这么一个极品的男女朋友,而且你确定你深深的爱着ta,ta也深深的爱着你,那么你想懒惰都没什么法子。这也真心不失为一个战胜懒惰的好办法。(笑~)

方法永远是说不完,方法永远是不究竟的,方法也不可能永远灵验的,面对懒惰这档子事,真正的还是需要心智上的磨砺和成熟,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