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321电视盒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6:33
成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从“借借还还” 到综合服务的转变

成文宣

11月9日,伴随着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目标得以最终明确。

对成都来说,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征程中,既意味着机遇,也是责任所系。就在5个月前,这座西南文化名城刚刚入围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创建资格的副省级省会城市。

3年多来,成都着力推进城乡文化事业均衡发展,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覆盖为目标,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深刻内涵,基本构建起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5分钟文化圈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人们通过网络可以查询到“一个区图书馆和146个流动图书室”共20万册馆藏图书书目,信息可以精确到每一本书目前的存放地。如果有借阅需求,可在就近的图书室通过“一卡通”系统办理;如果这本书在其他镇、村图书室,则可以预约登记,系统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调配。

2009年,龙泉驿区率先试行区、街(镇乡)、村(社区)三级图书馆“一卡通”,成为西南地区最早实现“区域图书馆自动化集群管理”全覆盖到村(社区)的地区。

“全覆盖”,正是成都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首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文化设施均衡布局、文化投入加大力度、文化成果城乡共享等方式,将“全覆盖”细化为一个又一个数字:市县两级40个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城区77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城区454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建成运行;农村2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全部建成;农村2887个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采取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全覆盖;城区531个街道和社区、农村3125个乡镇和村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已实现全覆盖;农村2887个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

“目前,成都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已初步形成了‘15分钟文化圈’,即出门约15分钟内,社区居民就能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参加文化生活更便捷。”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民平说。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理应成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样板地区,要立足现有基础,抓紧推进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基本一致的公共文化服务。”11月,成都市主要领导再次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这让人们不禁期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制机制的新一轮深化。

2009年4月底,成都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政策上明确了基层文化建设长效发展必须的人员、经费、设施、阵地等问题;紧随其后,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文化局等联合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有关具体事宜的通知》,对如何落实建设任务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既要避免政策的“软化”,又要立足自身基础做好落地,这是政策出台初期,成都市各区市县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金牛区,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例如,《金牛区基层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街道文化中心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由区、街两级财政负担。按此政策,2009年金牛区就投入公共文化建设专项经费近1200万元,远超成都市要求。此外,专项经费采用年初预付、年终结算的方式分两期拨付街道,按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而名噪一时的青羊区首创“文化总辅导员”和“文化信使”制度,也激活了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文化总辅导员”和“文化信使”们活跃在街道、社区和居民院落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超过3000余场次,编导文艺节目超过300余个,成为全省典范。青羊区还把脑筋动到了社区内的各类资源上,积极推动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与成都军区警卫营、西南财大、成都市青少年宫等联办图书城、培训基地等。

从“借借还还” 到综合服务的转变

“3天演出的节目约60个,报名的有百来个,咋个砍哟!”春节临近,又到了青白江区城厢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曾绍华最“发愁”的时候——落选的队伍往往会找他“要说法”。

拥有1支管乐队、2支民乐队,连续几年举办运动会,节目太多令春节晚会变成艺术节……城厢镇公共文化的红火,与青白江区文化馆馆长邓高“上世纪90年代初文化站纷纷流失”的记忆形成鲜明对比。

洛带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钟廷玉认为,深刻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并把它们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才能让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拥有扎实的群众根基与文化内涵。

回头审视,从2003年起成都图书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投资开建,到2007年全面启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阵地达标建设,从2009年与全国城市分享社区文化建设经验,到2011年入围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都“文化自觉”的信念始终如一,改革试验的步伐始终不停。

服务内容从“借借还还”到综合服务,服务角色从图书管理到知识导航,服务手段从被动服务到服务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的视野已经脱离了“建起一间房,聚拢一群人”的初级阶段,开始指向新的目标。

龙泉驿区西河镇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在探索从全覆盖到创新服务的转变。在这里,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舞蹈排练厅、健身房、儿童游乐室一应俱全,群众不仅可以享受到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服务,也在逐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