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pro 6s 发热:《岳飞的盲区》--摘自本糊涂小书《有味的传统文化课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3:02
  《岳飞的盲区》--摘自本糊涂小书《有味的传统文化课1》
 

 岳飞的盲区岳飞(1103—1142),字鹏举,我们河南相州汤阴人。南宋抗金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2002年教育部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主编余桂元代表编撰者发表观点,说岳飞不宜再称民族英雄了)。佃农出身——曾到邻县安阳(糊涂俺的家乡)韩琦子孙家中,给韩家充当种地的佃客;还做过城管——在安阳的商市上做过冶安巡查员,名曰“游徼”,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城管。数次投军,但一直无出头之日。1127年(靖康二年)金攻破汴梁(今开封),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北宋灭(是为靖康耻)。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改元建炎,后迁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时在黄潜善军中的岳飞给赵构上书,要求赵构“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当然不会采纳岳飞的建议,岳飞的领导黄潜善看到这上书,批示曰:“小臣越职,非所宜言”,革其官职,削其军籍。

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张所很赏识岳飞,岳飞这才冉冉升起。他的军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这点不能全信,岳军也劫掠的),人称“岳家军”。社面上甚至流传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哪个皇帝听了这流言心里会安生?)。1129年金兀术南侵,他率军在广德、宜兴坚持抵抗。1130年大败金兵,收复建康(今南京)。1134年收复襄阳等六郡,任清运军节度使。曾先后两次镇压农民起义。1136年从鄂州进攻襄阳,直捣中原,尽复西京险要,受牵制撤回,激愤作《满江红》(有学者考证乃是伪作)。1139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他上表反对,力主恢复北方失地。1140年金兀术毁约再度南侵,他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兀术主力。本想乘胜光复京城失地,但由于高宗、秦桧执意求和,被迫退兵。1141年被解除兵权,不久被诬谋反下狱。1142年1月,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孝宗时追谥“武穆”。

岳飞的悲剧,是有原因的。作为武将,虽然会打仗,但是盲区太多,屡犯人臣之大忌。

1133年,赵构将岳飞召到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同时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所谓的敌,岳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内寇不除,何以攘外?近郊多垒,何以服远?比年群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故盗也玩威不畏,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苛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所以镇压农民起义时他跑得很快。第二,安内乃区区之功,战胜金军才是大功,他说:“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一句话,他还要把金人掳走的二帝给迎回来。至于现在的皇帝往哪儿摆,却不在他的考虑范围。这是他的第一盲区。

岳飞还有第二个盲区。从心理学上讲,他不知道心与心之间至少应该有一米的间隔,否则就会撞车。从祖制上来讲,他忘了赵宋王朝“武人不得干政”的古训。与主子谈心,岳飞直通通地提醒主子:该考虑革命接班人的问题了。从心里学上讲,岳飞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主子由于战乱,惊吓过惧,丧失了生育能力,这对主子来说,是致命的心病。主子不提,臣民只能假作不知。岳飞却傻乎乎的撞进去了。赵构当场就翻了脸。但岳飞好像不在意,后来又提了一下这不开的壶,把赵构气得无可奈何。从祖制上来讲,岳飞撞进了最不该自己的撞进的区域。太祖有训:一、武人不得干政,二、不杀士大夫。太祖的第二训条,导致大宋王朝成为中国封建史上言论最自由、对士大夫最宽厚的朝代。言论自由到什么程度呢?士大夫可以风闻言事,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传说就上奏书,说一个人的坏话。比如朱熹就被同仁们报告皇帝,说他勾引小尼姑什么的。最后查证不出来,风闻言事者还不用担心诽谤罪,这一点,恐怕现在的中国文人都羡慕呢。对士大夫宽厚到什么程度呢?士大夫随便发言,却不用担心项上人头,顶多贬职,一儿被贬南方,一会被贬东方,净免费旅游了,没见一个人头落地的。就像岳飞这样的武人,最后杀他,也顶多弄个“莫须有”的罪名,透着大宋统治者的憨厚老实。须知,封建朝代给人弄个“谋反”罪名,就象斯大林时代给您弄个“反革命”罪名一样,比母鸡下蛋都容易。赵构与秦桧合谋鼓捣了半天,也就弄个“莫须有”而已。政治手腕不够老辣!

但是即使这样宽厚善待,士大夫们也知道,主子有个大大的禁区——革命接班人问题,那是万万不能撞进的。象泽东同志的秘书玉凤同志,敢跟主席赌气回自己的家,历史上也就杨玉环跟唐明皇这样干过,可即使这样,当主席问玉风谁当自己的接班人好呢?玉风也不敢接碴的。这一点我可不敢杜撰,听评书“七六风云”听来的。

有关革命接班人问题,人家林甫同志做得堪称表率。唐玄宗想废太子瑛,召见宰相李林甫欲探其意,李宰相的回答是:“此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后来方孝孺反对朱棣取建文而代之,朱棣就老大的不乐意,借用林甫同志的说法酸酸地说:“此朕之家事尔,先生毋过劳苦。”岳飞不知道林甫同志的故事,有情可原,武人毕竟没有恁多文史知识嘛。岳飞不知朱棣故事,更有情可原,因为对岳飞来说,那是未来的故事嘛。可岳飞不知本朝的故事,就说不过去了。一个是包拯,一个是韩琦。包拯劝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反问:卿想要立谁?这一句就把老包吓坏了,赶忙表白:“臣无才而备位,所以请求早建太子,是为宗庙万世计谋而已。陛下问想要立谁,这是怀疑臣下。臣年已七十,并且无子,并非为后辈求福之人”。黑老包慌得连自己绝子绝孙的情境都搬出来了。韩琦也曾劝仁宗早立太子,仁宗回说:“朕久已有意于此,谁人可为太子”?韩琦也吓得不轻,说:“这不是臣辈可以议论的事,应当出自圣上的裁定!”文臣们都不敢掺乎的事,一个武人却这么热心,干嘛呢?

岳飞的第三个盲区更严重。他的军队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社面上甚至流传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高宗再傻,当也知道这太可怕了。我们的一些主流史者,喜欢把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称作军阀,如果曾李袁都是军阀了,那么岳飞岂不更军阀了?至少前三位不敢抗旨不遵,倒是岳飞艺高人胆大,兵多气势雄。随着兵权的加重,脾气越来越拧了,皇帝都得让他三分。 1137年,刘光世由于畏敌怯战,沉湎酒色,在大臣中引起了公愤。高宗一时糊涂,也认为兵合则雄,遂决定解除刘光世兵权,将其军队交给岳飞统管。宰相张浚与刚出任枢密使的秦桧认为有违祖制,坚决反对。赵构可能一下子想到了自家祖宗玩的“陈桥兵变”,所以马上反悔,不给岳飞这支军队了。岳飞感觉受到了调戏,愤然辞职,且不等高宗批准,就擅自上庐山为亡母守孝去了。岳飞这一举动,在当时是明显的“抗上”“要君”。若放在明清,差不多够“诛族凌迟”了。但高宗再不高兴,也无可奈何,三次写御札给岳飞,命其复出治事。并命王贵与李若虚往庐山敦请岳飞下山。说,请不出岳飞,你俩就死啦死啦的。两个人到庐山好说歹说,连哭带叫,岳飞拖了好几天才同意下山。你会说,不就几个兵吗?是啊,不说岳飞带兵多少,只说刘光世之兵,占全国兵力的五分之一呢。赵构敢给,有些大将还不敢接呢。因为对赵构来讲,宝座没坐稳时,对武将们很宽容,坐稳之后,就想削将权。所谓的岳家军、韩家军,仅听名称就有问题,说明南宋军队很私有化。中国的体制毛病导致的,军队私有化才有战斗力,问题是军队私有化对皇权威胁也最大,所以连当时的主战派李纲也上疏表示忧虑。为此,高宗专门对辅臣们表态说没事没事儿。但他心里是有事的,他也不傻,武将们越来越不把他当回事,他也不是看不出来。岳飞可能没有私心,但是一直要兵,赵构再不疑忌,那他就不适合干皇上了。问题是岳飞既不了解赵构的心病,又昧于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刚跟赵构扛过这么一回膀子,1138年即再次上奏请求增兵,高宗很老实的告诉他:“上流地分诚阔远,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今日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今之事势,虽未至此。然与其添与大将,不若别置数项军马,庶几缓急之际,易为分合也”。一句话,不能再给你兵了,否则不是你完就是我完,奈何岳飞听不懂或者假装听不懂。所以朱熹对岳飞的评价是:有才,但也有些横!岳飞最横的表现是最后那一手:赵构让他不要轻举妄动,他偏偏北上迎敌;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他都拒不班师。哪个哥们儿敢这么跟皇上横啊,其结果,当然是“一朝横死”了。1141年,秦桧党羽万俟呙弹劾岳飞公开放弃楚州等三条罪状,负责审计的御史中丞何铸审阅案件后,向秦桧表示,岳飞是冤枉的。桧说:“此上意也”。确实是上意,因为高宗亲自出面,咬定岳飞倡言楚州不可守,其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有人说,岳飞是“以忠义挟皇上”,这跟赵构所言的“附下以要誉”应该是一个意思。最后,赵构成全了岳飞,打发他回老家了。

岳飞死了,但岳飞的身后事则说明,中国人民很不会善后:第一,即使按当时的游戏规则,岳飞也几次出轨了。即使不出轨,高宗最大的敌人也不是金国而是岳飞本人。众所周知老赵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周世宗那么信任赵匡胤,等人家一死,他就取代人家七岁儿子坐上了龙墩;众所周知赵老太爷当年也是挺厚道的一个人儿,比岳飞厚道多了,正是由于这一点,周世宗才放心地让他做禁军统帅的。第二,既使不按当时的游戏规则,今人最应该关注的,也应该是制度建设问题,而不是那种弱智的忠奸观。杭州西湖的岳王坟前,跪了个四人帮:秦桧、秦桧老婆王氏、张俊、万俟卨。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啊呸,四人帮罪过再大,也比不过赵构本人啊,要跪也得赵构本人跪。可见我们百姓也是欺软怕硬的主儿。我们安阳汤阴的岳飞庙,跪人由四人帮变成了五人帮:秦桧、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王贵。五个人蓬头垢面,袒胸露脐,反缚双手,低首面北。跪像身后有一副对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啊呸,今日将军怎么了?今日的彭大将军连莫须有都混不上,直接就是反党反革命!总而言之中国人很奇怪,两千年没有制度建设,只在人事的泥坑里打转转,没出息至今。第三,最有意思的说法是,岳飞是宋代文人政治历史困境下的牺牲,有没有秦桧,岳飞的悲剧命运都是注定的。因为宋代对文人士大夫过于宽厚,宽厚得连孝宗都看不下去了:“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者,大将而覆军者,皆未尝诛戮之。”甚至秦桧都说“士人趋向不正久矣。”于是这种宽厚就造就出一个贪图安逸抱团取暖的官僚群体,把武人看作政府最大的敌人,稍露一些雄风,即合伙扑上去哈灭你。岳飞事件,全体士大夫集体沉默,仅一胡邦衡上言请斩秦桧为岳飞鸣冤,而不少官僚却坚持斩草除根、痛打落水狗、再踏上一千只脚:岳飞死后,其子孙皆徙重湖闽岭,日赈钱米以其活命。有知漳州者,建言叛逆之后不宜存留,乞缓所急,使尽残年。有朝散郎姚岳献书秦桧,以岳州与岳飞姓同,请改为钝州。……如此看来,历史的悲剧性又加重一层,皇帝坐江山,文人士大夫为帮助皇帝坐稳,光自阉还不够,还要他阉,既阉百姓还要阉同僚,怎么都这么衰呢?